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莊子》擬人修辭景觀探微

2013-03-28 01:18:13陳啟慶
大慶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鴻蒙擬人化言說

陳啟慶

(莆田學(xué)院 中文系,福建 莆田 351100)

擬人是比擬之一,它是一種以人比物的修辭方法?!肚f子》不僅善于比喻,而且長于擬人?!肚f子》擬人既形態(tài)別致,同時又承載著特殊的修辭功能,具有別樣的修辭韻味和獨特的修辭魅力。

一、《莊子》擬人的修辭形式

在《莊子》擬人的園林里,可謂景色絢麗,異彩紛呈:不但以人比物,而且以人比理;既有自然物的擬人化,也有非自然物的擬人化。

1.以人比物

在客觀世界里,有情的人和無情的物是各有其獨特的自然屬性的,為了表達的需要,更為了言語交際的需要,人們常常根據(jù)想象把物當(dāng)作人或把人當(dāng)作物來寫。對此,莊子也不例外。莊子為了實現(xiàn)言說意圖的需要,常常運用超現(xiàn)實的想象讓物人相通——物具人情,物具人性,即常說的以人比物。莊子筆下的“物”不但如人一樣會說話、會思維而且還和人一樣會爭論、會爭辯;不但具有人的豐富表情,而且具有人的豐富情感。

(1)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莊子·秋水》)

有學(xué)者認為其中“旋”字當(dāng)訓(xùn)為“還”,系還返、回復(fù)之義;“面目”當(dāng)指與神情有關(guān)的面容?!靶涿婺俊?,即是回復(fù)其面容,而并非“轉(zhuǎn)過臉”或“轉(zhuǎn)過頭來”之意。[1]如此,從“欣然自喜”到“旋其面目”再到“望洋而嘆”,三言兩語,便把河伯這一形象的表情與神態(tài)的變化栩栩如生地凸現(xiàn)在人們面前。

(2)罔兩問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而今也被發(fā),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景曰:“搜搜也,奚稍問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鹋c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況乎以無有待者乎!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莊子·寓言》)

其中,“景”,即影;“罔兩”,指影外微陰;“括”,指括發(fā),意為把頭發(fā)束起來;“強陽”,意為徘徊。[2]339這里不僅賦予影子及影子的影子以人的種種行為動作,并且二者還能像人一樣會發(fā)問、會辯解,既奇異又生動。

(3)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fēng),風(fēng)憐目,目憐心。(《莊子·秋水》)

其中,“憐”,意為愛慕[2]188。這里把人的情感行為“憐”移植到“夔”、“ 蚿”、“ 蛇”、“ 風(fēng)”等身上,從而不也就賦予了它們?nèi)说姆A性?

(4)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若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莊子·人間世》)

這是櫟樹在作理性的辨駁,在闡述無用之用的道理,同時表達對匠石的不滿與憤慨——一棵人格化的櫟樹不正活靈活現(xiàn)地屹立在人們眼前!

(5)云將東游,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鴻蒙方將拊脾雀躍而游。云將見之,倘然止,贄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為此?”

鴻蒙拊脾雀躍不輟,對云將曰:“游!”

……(《莊子·在宥》)

其間,“云將”指云主將,“鴻蒙”即自然元氣?!坝巍?,指游歷、游玩。“拊脾”,意為拍大腿。顯然,這里又把“云”與“鴻蒙”這兩種自然之物擬人化了。不僅如此,通過“拊脾”“雀躍”這兩個形體動作,更是把鴻蒙那種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2.以人比理

《莊子》是一個寓言的世界,《莊子》也是一個擬人化的世界。這里還要特別指出的是,在《莊子》擬人化的世界里,莊子不僅把動物、植物以及其它自然之物等人格化,而且莊子還常常把某些抽象理念或哲學(xué)概念予以人物化——讓它們像人那樣活動著,也讓它們像人一樣具有理性與智慧,這便是以人比理或稱概念的人格化。而這或許也是莊子對擬人這一修辭方法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

(6)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chǎn)同師于伯昏無人。(《莊子·德充符》)

有學(xué)者對“伯昏無人”這一名字是這樣注釋的:伯,長也,大也;昏,不精明,無作為也;無人,忘己忘人,物我同一。[3]249顯然,這里作者把復(fù)雜而深奧的得道之理寄寓在一個虛構(gòu)性的人物命名上,既巧妙又極具神韻。

(7)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莊子·天地》)

根據(jù)陳鼓應(yīng)所引,這里“玄珠”便是“道”,“知”為“智”,“喫詬”為“言辯”,“ 象罔”乃“無心之謂”。[4]302-303而“道”、“智”、“言辯”、“無心之謂”不都是抽象的概念嗎?然而,經(jīng)過莊子的創(chuàng)造性處理,同樣把“有心失道”“無心得道”這一深刻的思想理念隱含在這一人格化的寓言故事之中。

(8)于是泰清問乎無窮曰:“子知道乎?”無窮曰:“吾不知?!庇謫柡鯚o為。無為曰:“吾知道?!痹唬骸白又?,亦有數(shù)乎?”曰:“有?!痹唬骸捌鋽?shù)若何?”無為曰:“吾知道之可以貴,可以賤,可以約,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dāng)?shù)也?!?/p>

泰清以之言也問乎無始曰:“若是,則無窮之弗知與無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無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淺矣;弗知內(nèi)矣,知之外矣。”于是泰清中而嘆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無始曰:“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當(dāng)名?!?/p>

無始曰:“有問道而應(yīng)之者,不知道也。雖問道者,亦未聞道。道無問,問無應(yīng)。無問問之,是問窮也;無應(yīng)應(yīng)之,是無內(nèi)也。以無內(nèi)待問窮,若是者,外不觀乎宇宙,內(nèi)不知乎大初,是以不過乎昆侖,不游乎太虛?!?《莊子·知北游》)

成玄英注曰:“泰,大也。至道宏曠,恬淡清虛,囊括無窮,故以泰清、無窮為名也?!庇衷唬骸爸恋佬?,寂寞無為,隨迎不測,無終無始,故寄無窮、無始為其名焉?!盵2]257可見,“泰清”、“無窮”、“無為”、“無始”原來都是“至道”這一抽象的哲學(xué)概念的化身,加上它們之間理性對白的設(shè)計,這樣也就把原本看不見的抽象概念與抽象道理得以直觀化與形象化。

二、《莊子》擬人的修辭功能

我們認為,《莊子》的作者之所以對擬人這一手法如此癡情,并因此開辟出一片誘人的修辭景觀,這是因為借助它可以達到別的手法所無法達到的功用與效果。

1.有助于提高言說信息的可讀性

誰也無法否認,《莊子》是一部言“道”之書、傳“道”之書,而且《莊子》所言、所傳之道更多的是老子所說的“常道”——具有宇宙本源性的永恒之道,其深奧性與抽象性由此可見一斑。如此,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言說意圖、達到理想的言說效果,就必須首先解決一個問題,即言說信息的可讀性——形象性、生動性乃至于趣味性。顯然,擬人這一修辭手法對此有其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正如有學(xué)者所評價的那樣:“作者(莊子)以生花的妙筆,用擬人手法,賦予這些概念范疇以生命,讓它們從思維世界的邏輯軌道上跳到人間舞臺,像人那樣活動著。如泰清、玄冥、知、滿茍得、無足等,都是‘無狀(現(xiàn)實中不存在)之狀,無象(非人的耳目所感知 )之象’,轉(zhuǎn)而寓托為人名,思想被穿上外衣,賦予血肉,完全形象化了?!盵5]這里盡管只是對概念的擬人化所作的評定,可是物的擬人化又何嘗不是如此!

2.有利于傳達言說者的情感信息及其思想

陳汝東先生對擬人這一修辭手法的功能作用有著獨到的見解:“無論是把物當(dāng)作人來寫,還是把人當(dāng)物來說,運用比擬建構(gòu)的話語較之平鋪直敘的話語,其情感信息有顯著增加。擬人是把物當(dāng)作人來寫,從說寫者角度來看,是把用于人的詞語用來描寫事物,其動機就是為了更有效地傳達出作者的情感信息,表現(xiàn)說寫者的愛憎?!盵6]228-229的確,當(dāng)言說者在對各種各樣的事物給予人格化處理的過程中,必然要對這些事物進行重塑——即“人化”:或者賦予人的形貌,或者賦予人的品質(zhì),或者賦予人的思想,或者賦予人的情感等等。如此,重塑后的“人化” 形象也就有高大與矮小、美與丑等等分別,而這些分別實際上也是言說者愛與憎、褒與貶等情感的直接投射。換句話說,讀者同樣可以通過那些重塑后的人化之物的種種樣態(tài)與性狀,感悟到言說者所流露出的情感信息。在《莊子》的擬人世界里,人們正是從河伯的反省、海神的包容、蜩與學(xué)鳩的自適、鯤鵬的高遠、東海之鱉的質(zhì)樸、井底之蛙的憨厚、魍魎的思辨、髑髏的深刻、櫟社的睿智等,品讀出作者對種種自然之物與非自然之物的喜愛之情,進而領(lǐng)悟到莊子借此所要表達的物無貴賤、人與物齊、道通為一的思想內(nèi)涵。

3.有益于強化言說信息的可信度與接受度

《寓言》篇云:“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則應(yīng),不與己同則反;同于己為是之,異于己為非之?!币馑际钦f:父親不替自己的兒子作媒;父親夸獎自己的兒子,不如不是他父親的人容易取信于人;這樣運用別有寄托的話,并不是我的罪過,而是別人的罪過;一般的人對于別人的見解,和自己相同的就應(yīng)和,和自己不同的就反對??梢姡浅鲇趯β犠x者接受心理的熟諳,并從接受效果的最大程度這一角度出發(fā),莊子常常不得不采用寄托式——“藉外論之”——的言說策略。而擬人化的大量使用,恰恰是這種言說策略的最佳選擇。莊子或借助動物、或借助植物,或借助自然之物、或借助非自然之物等予以言說,而這些自然物與非自然物無不是莊子思想的代言,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xiàn)言說效果的最大化。事實也是如此,“罔兩問景”、“髑髏見夢”、“云將問鴻蒙”、“象罔得珠”等等,通過它們所傳達出的道理乃至哲理,比起由莊子自己作直白式的告知或說教,聽讀者對其信息的相信程度與接受程度無疑都要高出許多。而這也是《莊子》擬人的又一功能。

三、結(jié)語

《莊子》是一部大迷宮,也是一座大寶藏。說《莊子》是迷宮,是指《莊子》這一文本確實不易讀懂;說《莊子》是寶藏,則是因為無論你從何處掘進,都將收獲一份不小的驚喜。而今,我們透過《莊子》擬人這一扇小窗口,便也領(lǐng)略到了一片奇異的修辭美景——既有以人比物,又有以人比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對《莊子》而言,擬人顯然不僅僅是一種單一的修辭方法,它更是莊子的一種言說策略,可以較好地為莊子言道、傳道服務(wù)。

[參考文獻]

[1] 郭劍英.《莊子·秋水》“旋其面目”考辨[J].湖南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1):126.

[2] 楊柳橋.莊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 孫雪霞.文學(xué)莊子探微[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249.

[4] 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3:302-303.

[5] 熊憲光,陳勁.莊子命名藝術(shù)試探[J].西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8(4):84.

[6] 陳汝東.當(dāng)代漢語修辭學(xu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4:228-229.

猜你喜歡
鴻蒙擬人化言說
奇思妙想(4)
阿來《云中記》的死亡言說及其反思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2
“行走”與“再現(xiàn)”——論梅卓散文的言說姿態(tài)和藏族風(fēng)情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0
鴻蒙:打破安卓壟斷 所有權(quán)歸屬國家
鴻蒙來了
金橋(2021年7期)2021-07-22 01:55:34
一詞擬人化
華為一大批鴻蒙商標等待審查
電腦報(2020年27期)2020-08-02 22:02:58
擬人化研究綜述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品牌擬人化理論最新研究進展及啟示
措美县| 商洛市| 敦化市| 陆良县| 甘孜县| 东阿县| 正蓝旗| 洛隆县| 乌拉特前旗| 奇台县| 嫩江县| 枣庄市| 松潘县| 蓝田县| 合作市| 遵化市| 中西区| 辽宁省| 枣强县| 察哈| 周口市| 潮安县| 淮北市| 务川| 黄平县| 枣阳市| 顺义区| 龙州县| 广平县| 连城县| 临洮县| 玛多县| 鄂托克旗| 禹州市| 利川市| 昭平县| 共和县| 陕西省| 白银市| 商城县|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