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閣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150)
患者,男,62歲,于2011年10月15日就診?!半p足心熱1星期”?;颊哂?星期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足心熱,開始未在意,之后逐漸加重,需要脫掉鞋襪,裸足稍覺改善,后則欲赤足踏于地板或冷水中得解,并影響睡眠,伴有心煩易怒、不欲飲食、渴喜冷飲、口中異味,時有咽痛齒腫,小便黃,大便稍干,兩日一行。舌紅苔白膩中間微黃,脈弦滑。曾就醫(yī)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口服多種祛火藥,效不佳。雙足未見皮膚紅赤、青紫,足底未見腫脹,無壓痛和熱感,踝動脈及足背動脈搏動正常。診斷為足心熱(肝郁胃熱)。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針灸技術操作規(guī)范第19部分腕踝針標準,取雙側下2、下3、下4進針點,選擇患者舒適、醫(yī)者便于操作的施術體位,醫(yī)者一手固定進針部位,另一手拇、食、中指持針,針刺方向朝向遠心端,針身與皮膚呈15°~30°角快速刺入真皮下,然后壓平針身,使針身循肢體縱軸沿真皮下緩慢刺入,以針下松軟、無針感為宜,以露出針身2 mm,不提插捻轉,進針處用消毒干棉球加膠布固定,留針4 h。出針時一手用無菌干棉球輕壓進針點,另一手將針拔出,如有出血,用消毒干棉球壓迫片刻即可。每日1次。應用腕踝針治療1次后,患者即感雙足心熱減輕,睡眠安好;治療 3次后,雙足心熱癥狀基本消失,情緒舒暢,飲食正常,二便調。又鞏固治療6次。觀察3個月,病情穩(wěn)定未復發(fā)。
按 《素問·刺熱》認為足心熱多因腎虛所致;《不居集·熱癥》:“足心如烙者,虛火爍陰,涌泉涸竭也?!边@是因為足少陰腎經斜從小指趨至足心,恰為涌泉穴,此經多氣少血,虛勞之人,真陰不足,故足心如火之烙,乃水不制火之故;《丹溪心法·發(fā)熱》描述足心熱多由陰虛內熱或火熱內郁等所致;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中認為,脾胃內傷可出現手足心熱。該患者足心發(fā)熱,為肝郁胃熱所致。需予疏肝理脾以清胃熱之法,方可取效。從經絡學說中皮部理論看,腕踝針分區(qū)與十二皮部分布基本一致,而皮部與經絡、內臟又有密切關系,故取雙側下2、下3、下4,可調整相應經絡和臟腑功能,尤其針尖朝向病所,促使氣血運行通暢,臟腑功能調達,從而病情得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