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華,王 婷,葉衛(wèi)紅
(臺州市博愛醫(yī)院,浙江臺州 318050)
藥物性食管炎是指藥物在食管內滯留時間過長,使食管局部藥物濃度過高,造成食管黏膜化學性損傷。近年來,隨著藥物使用的增加,其發(fā)病率呈增高趨勢[1]。分析藥物性食管炎發(fā)生原因,提出針對性干預措施,對降低發(fā)病率有重要意義。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本院消化內科經(jīng)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19 例有明確與服藥相關的藥物性食管炎,現(xiàn)將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齡21~80歲,平均年齡62.6歲;主要疾?。焊哐獕翰?例,冠心病3例,盆腔炎5例,宮頸炎2例,慢性支氣管炎2 例,骨質疏松2 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重癥肌無力1例;主要用藥:多西環(huán)素片5例,潑尼松片1例,硫唑嘌呤片1例,阿司匹林片1例,福善美片1例,紅霉素片2例,阿莫西林膠囊1例,卡托普利片1例,地高辛片5例,布洛芬膠囊1例。19例患者發(fā)病前3~7d有服藥史,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燒灼樣疼痛,進食進水后加劇,伴惡心、黑便,甚至嘔血,其中1例患者因胸骨后劇烈疼痛不能進食、進水。胃鏡檢查見食管黏膜呈片狀或條索狀糜爛、潰瘍,病變界限清楚,周圍黏膜正常,其中病變位于食管中段13例、下段6例;病理組織學證實為黏膜炎癥性和炎性壞死組織。
1.2 治療與轉歸 根據(jù)病情,立即停服相關藥物或更換其他劑型,給予口服黏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阻滯劑以及促動力藥物。治療后4h~3d癥狀逐步緩解,癥狀完全消失平均時間6.2d;7例患者在治療后1月胃鏡復查,12例患者在治療后2~3月胃鏡復查,鏡下均見食管黏膜光整,呈淡紅色,未見充血、糜爛及潰瘍。
2.1 食管運動障礙或狹窄 正常情況下經(jīng)口服藥時,藥物很快從口腔經(jīng)食管到達胃,很少會引起食管的不良反應,但如果食管本身存在運動障礙或狹窄,藥物容易長時間停留,導致藥物性食管炎。出現(xiàn)餐后喘息應高度懷疑本病,X 線食管鋇餐造影和食管鏡檢查顯示食管狹窄或膜狀蹼,可明確診斷。本組無此類患者。
2.2 藥物的理化性質 某些藥物本身的理化性質使其在食管滯留時可直接腐蝕食管黏膜和溶解黏膜屏障,引起食管黏膜損傷。目前已知有70種以上的藥物能引起食管損傷,如多西環(huán)素片、阿司匹林片、福善美片、維生素C 片等,本組14例患者有服用上述藥物史。某些藥物可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導致胃食管反流,酸性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導致食管損傷,如地高辛片、硝酸甘油片、氨茶堿片等,本組5例患者有服用地高辛等藥物史。
2.3 服藥方法不當 服藥后立即臥床、干吞服藥和服藥時飲水不夠是發(fā)生藥物性食管炎的常見原因[2]。這些服藥方法使藥物容易滯留在食管中,延長了藥物與食管黏膜的接觸時間,從而損傷食管黏膜。本組10 例老年患者喜歡睡前上床服藥,9例患者喜歡干吞服藥或飲少量水。
3.1 預防藥物性食管炎指導 邵小玲和董曉琪[3]對200例老年住院患者調查發(fā)現(xiàn),有88%老人每天服用藥物超過5種,一旦服藥方法不當,易造成藥物性食管炎的發(fā)生。因此,重視用藥前的宣教,首先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家庭背景,針對個體情況進行教育,講解正確服藥的意義、服用方法和藥物不良反應,要求患者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指導服藥姿勢,可采取坐位或立位,服藥后保持坐位或立位10~15min,30min內不平躺,以免藥物滯留食管;不能干咽藥物,每次服藥飲水量≥100ml,避免用飲料或茶水代替;膠囊制劑不要去膠囊服用,糖衣片不可壓碎服用。
3.2 食管炎治療護理
3.2.1 心理護理 食管炎導致的疼痛,使患者易產(chǎn)生恐懼、緊張情緒。護士及時與患者溝通,做好解釋工作,告知疾病相關知識,指導患者保持樂觀情緒,以良好心態(tài)接受治療。
3.2.2 藥物治療護理 早期診斷藥物性食管炎并給予治療,食管損傷可以修復[4]。黏膜保護劑(硫糖鋁、米索前列醇等)對胃黏膜保護屏障有加強和修復的作用;質子泵抑制劑(泮托拉唑、奧美拉唑等)能迅速穿過胃壁細胞膜,抑制H+/K+-ATP 酶,發(fā)揮抑制酸分泌作用;H2受體阻滯劑替丁類藥物(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在結構上很像組胺,運用“鳩占鵲巢”的方法將胃酸扼殺在搖籃里;促動力藥物(嗎丁啉、西沙比利等)能恢復胃腸道正常蠕動,解除惡心、嘔吐癥狀。治療過程觀察患者不適癥狀有無改善,有無腹瀉、惡心、嘔吐、頭暈、疲乏等不良反應。本組患者遵醫(yī)囑靜脈滴注泮托拉唑40 mg、2次/d,口服鋁鎂加懸液1袋、3~4次/d,枸櫞酸莫沙比利5mg、3次/d;伴出血者予靜脈滴注氨甲環(huán)酸0.5g、1次/d,或靜脈注射巴曲酶2U、1~2次/d,用藥過程均無腹瀉、惡心、嘔吐、頭暈、疲乏等不良反應,19例患者治療后4h~3d癥狀逐步緩解。
3.2.3 飲食護理 進食方式、種類對食管炎的治療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有胸骨后燒灼感患者取坐位進食,進食后1h內不平臥,以改善癥狀[5];胸骨后疼痛嚴重患者,因害怕疼痛而拒絕進食時,鼓勵患者適量進食可口、溫涼流質,如牛奶、米湯等,逐步增加進食量,飲食從流質過渡到半流質,進而到軟食;囑患者避免食生硬、難消化、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飲料,鼓勵患者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以促進疾病恢復。
藥物性食管炎與食管運動障礙或狹窄、藥物的理化性質、不當服藥方法相關,其中服藥不當是最常見原因。對患者加強服藥知識宣教,尤其是易引起食管損傷的藥物,使患者做到正確服藥,從而預防藥物性食管炎的發(fā)生,對食管炎患者做好心理護理、藥物治療護理及飲食護理,以促進康復。
[1]龔鈞,董蕾.實用胃鏡學[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7:25.
[2]Jasperen D.Drug_induced esophageal disorders:pathogenesis,incidence,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Drug saf,2000,22(3):237-249.
[3]邵小玲,董曉琪.200例住院老年患者營養(yǎng)問題的調查及護理干預[J].護理與康復,2007,6(9):586-588.
[4]何建琴,孫凌,黃群.藥物性食管炎28例分析[J].海南醫(yī)學,2009,20(3):71-72.
[5]朱偉珍,周曉霞,陳君芬.自膨式帶膜食管支架植入術治療食管瘺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8,7(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