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沛,李 楠
(1.武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2;2.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大學生多樣價值觀的形成是受到特定社會和歷史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的,這些因素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新時期的大學生是與改革開放一起成長起來的,他們充分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給這個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他們也深刻感受到利益觀念、競爭觀念、民主觀念給當今社會帶來的沖擊。對于伴隨西方思潮涌入我國的西方價值觀,他們也能最敏銳地捕捉到。作為社會中最富有活力、最代表未來、最朝氣蓬勃、知識最豐富的大學生,他們的價值觀不可避免地隨之發(fā)生了變化,由之前的相對單一性轉向多元化。
從整體上看,新時期大學生的價值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呈現(xiàn)出復雜化、多樣化的特點。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正經歷著一個與時俱進的變化過程。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政治文明,關心國際環(huán)境;他們朝氣蓬勃,精力旺盛,掌握了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他們是整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新時期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存在著過分強調自我價值、集體觀念淡薄、物質利益至上等不良傾向。
因此,我們要對大學生價值觀產生多樣性的原因進行深入的研究。對于當下大學生出現(xiàn)價值觀選擇的多樣性現(xiàn)象,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它,要結合其產生的社會制度、歷史背景、全面系統(tǒng)地進行分析。要客觀地認識到多樣價值觀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的思想意識上的革新,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從文化、歷史、制度等方面去實事求是地評價大學生多樣化的價值觀。
高校對新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塑造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大部分高校只重視專業(yè)知識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在新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塑造方面的要求也很模糊。連高校中唯一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塑造提出明確要求的“兩課”也存在形式單一的缺點。課堂教學是高校教師傳播內容的主要途徑,“兩課”的教學與實際需求脫節(jié),不能很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致使一些學生紀律松弛,缺乏政治敏銳性。
目前高校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理論教育依然在采用以往的理論內容和教育方式。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理論建設落后,不能很好地對大學生關心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社會問題給予準確回答。對一些特別重大的政策決議方面的回答說服力不強,使得大學生在一些原則性問題認識上產生了偏差。理論說教作為傳統(tǒng)教育所依靠的單純方式已不再能滿足現(xiàn)實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需求,這種單向的教育方式不能吸引大學生的興趣,與大學生缺少互動,也缺乏啟示?!皩W生在學習過程中紛紛感到理論闡述的生硬、枯燥,特別是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方面做得不夠,使得學生不能用正確的理論武裝大腦?!盵1](p38)這種理論教育載體的匱乏導致了教育的針對性不強。沒有把大學生放在教育中心的位置上,沒有對各種外部影響因素進行整和,沒有對教育機制進行優(yōu)化,導致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運行機制與實際需求相脫節(jié)。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材體系不夠健全。編者在編撰教材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思想發(fā)展規(guī)律,內容不能反映出時代發(fā)展的最新成果,不能緊密聯(lián)系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脈搏,不重視拓展大學生的視野,使得教材的實效性不強。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fā)展,各國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給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帶來了沖擊,傳統(tǒng)的工作理念和方法顯得比較蒼白無力。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進程加快,國家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競爭的主陣地也已從傳統(tǒng)的軍事、經濟、科技領域擴大到文化領域。從世界文化發(fā)展繁榮的角度來看,文化的廣泛交流對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我們必須客觀地分析文化多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西方的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觀念夾雜在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中涌來,加上我們自身價值觀教育機制的不健全和措施的滯后,導致了部分大學生在價值觀的選擇上出現(xiàn)偏差,背離了自身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塑造人的主要場所,其教育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培養(yǎng)人才質量的高低。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大部分高校的教育環(huán)境表現(xiàn)不佳,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一方面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主題不多,活動對象局限,參與度不高;另一方面是教育資源開發(f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校內資源的利用也沒有發(fā)揮其最大的效能。造成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不佳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大部分高校缺乏科學的領導和靈活的運作機制,無法統(tǒng)籌校內資源為塑造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提供有力的保障。各種實踐基地的建設根本無法滿足全方位育人機制工作的需要,學生工作經費存在較大缺口。由于缺乏穩(wěn)定有效的教育工作隊伍,缺乏針對教育工作者的激勵與保障機制,因此也就無法充分地調動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有礙于引導新時期大學生塑造馬克思主義價值觀。
對新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構建與培育,要借助多方的力量,從多角度、多渠道展開。不僅要進行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的課堂教學活動,還要通過各種途徑進行隱性教育,為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構建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當前面對新時期大學生價值觀的變化,我們必須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以其為根本,引導大學生形成主流的價值觀。對在校大學生而言,要使他們理解、接受和信仰馬克思主義,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追求,我們就必須緊緊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陣地。
首先,建立一支專業(yè)化的理論教師隊伍。專業(yè)化的理論教師隊伍是推動新時期大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重要前提。只有建立起了這樣一支專業(yè)化的隊伍才能夠用扎實的理論基礎將良好的理論素養(yǎng)傳遞給大學生,才能夠將最新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容分析給大學生,才能夠引導大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大學生從內心感到馬克思主義就在身邊。在建立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的同時,還必須要堅持端正教育思想。教師只有深刻認識領悟到其教育工作的價值,才能將價值觀的精髓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其次,充分重視作為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教育過程中如果忽視了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教育的實效就會大大降低。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主流價值觀也要建立在教育的一般原則上,避免出現(xiàn)教育對象地位的失落。再次,要將理論的知識轉化為大眾的語言。課堂實效,永遠都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追求的首要目標,采用一種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發(fā)揮教育的功效也是我們必須重視的環(huán)節(jié)。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高、大、空”的理論教育形式,教育語言晦澀難懂。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將理論化的知識轉化為大眾化的語言,要將呆板的理論知識進行生活化、形象化、通俗化加工,使之容易被大學生所理解所接受。
長期以來,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主要依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進行知識傳授,往往容易忽略社會實踐在價值觀形成中的意義與價值。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是知識傳授的同一過程的不同階段,在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社會實踐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巴ㄟ^實踐創(chuàng)造對象世界,即改造無機界,證明了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盵2](p97)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在價值觀形成中的作用,真正實現(xiàn)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社會實踐可以促進理論化價值觀轉化為大學生內在的價值觀。大學生要形成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必須要經歷從理論化價值觀轉化為大學生內在的價值觀的過程,只有完成這樣的轉化才能使大學生主動、自覺地去為社會做貢獻,創(chuàng)造社會所需要的財富,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在理論化價值觀向內在價值觀轉化的環(huán)節(jié)中要重視社會實踐階段,要讓大學生在開展的各種活動中承擔一定的社會任務,讓他們通過實踐認識自我、了解社會,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動態(tài)過程中實現(xiàn)大學生個人價值和社會主流價值的有機融合。要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不能單靠書本,實踐體驗是領會和理解書本知識的關鍵。大學生也只有在社會實踐中親身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才能彌補知識上的缺陷,才能在實踐中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才能感受到社會責任感,才能踐行新時代大學生虛心學習、吃苦耐勞、勇于實踐、自覺奉獻的精神。其次,只有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才能真正理解道德規(guī)范的內涵,并將自己對其的認識和理解轉化為自己的情感和意志,用以指導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最終形成固化了的價值觀。
高校作為思想文化建設主要陣地擔負著推廣新思想新價值觀重任,同時高校也集合了社會的精英。高校不僅是新思想的傳播地,還是新思想的創(chuàng)造者,高校還擔負著人類價值傳播和交流的重任。因此,校園文化在大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過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良好的高校環(huán)境和校園文化可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環(huán)境是校園,生活環(huán)境間接地影響著他們看待社會和人生的態(tài)度,也決定著他們價值觀的選擇。大學生正處在一個未成熟的階段,他們的行動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校園文化隱性教育功能是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價值觀培養(yǎng)和校風學風建設等方面對在校廣大師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品行影響的綜合反映。它是高校教育功能中的一種無形的文化力量,滲透在校園生活的各個角落,廣大師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種滲透,并隨之調整著自己的行為,改變著自己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盵3](p77)為此我們要積極地發(fā)揮校園文化在價值觀形成中的熏陶作用,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建設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來,要以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指導建設高校校園文化,努力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要在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指導下,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培育廣大師生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促進大學生全面接受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要重視校園建設在校園文化中發(fā)揮的作用,特別是校園中的一些標志性建筑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要積極滲透價值觀教育的內涵。同時要豐富校園文化載體,把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融入到廣播、板報等校園文化載體中,讓抽象的理論說教變得具體生動,使校園文化成為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生動表現(xiàn)的載體,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環(huán)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保障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在校園文化中的建設,高校制度也充分體現(xiàn)著高校的文化,反映著高校的精神。要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充分體現(xiàn)在高校制度的建設中,積極發(fā)揮高校制度的約束導向功能。
計算機網絡可以提供豐富的共享信息資源,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傳播信息,如果將這種巨大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形成的工作中,可以使這一過程呈現(xiàn)出多媒體化、形式多樣化的特點。網絡平臺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fā)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進行探究。
網絡將大學生可以接觸到的知識范圍無限地擴大。為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網絡的獨特優(yōu)勢,利用網絡對學生的吸引力,創(chuàng)建以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為核心的網絡教育平臺。要把網絡教育平臺建設成為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新型窗口,讓大學生在各種思想碰撞中達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道德覺悟的目的。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教育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開設自己的主頁,通過網絡與受教育者進行對話與交流,這樣可能會更具親和力。同時還要豐富網絡文化,緊緊依托網絡這個載體,辦好校園主題網站,豐富高格調的文化內容,集思想性、知識性與娛樂性于一體,把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與網絡文化有機地整合到網絡文化資源中,充分發(fā)揮網絡的信息優(yōu)勢和教育功能,引導學生對網上信息做出正確判斷,啟迪他們的思想,達到引導他們形成正確價值觀的目的。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在促進大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代中國多元化的價值觀并不意味社會失去了是非善惡的評價標準,榜樣的作用就是旗幟鮮明地告訴人們應該如何做,哪些不能做,從而明確人們心中的價值評判標準,引領人民自覺主動地按照該標準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榜樣促進了價值觀內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最終形成離不開價值觀的內化和踐行過程,榜樣在價值觀內化的過程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榜樣在追求他們自身價值的時候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內在道德規(guī)范,群眾在效仿榜樣的過程中除了理解、認同、接受以外,還會將榜樣所展現(xiàn)出的價值觀內化為自我的情感意識,并指導自我自覺地行動。過去在進行價值觀教育時,往往只注意宣傳先進典型,忽略了讓學生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周圍的榜樣。其實發(fā)現(xiàn)榜樣的過程也是對價值觀認同的一個過程,發(fā)現(xiàn)的過程就是一個認識、仿效、內化的過程。所以我們要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學會自己發(fā)現(xiàn)先進典型,通過學習自己認可的榜樣來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通過自己與榜樣之間的對比,大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領悟人生的價值和理想信念,使他們能夠主動把個人理想追求與社會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實現(xiàn)青年的自我價值。
[1]于林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4).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路景山.要充分發(fā)揮高校校園文化隱性教育功能的作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