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曰清
(江蘇省贛榆縣實驗中學 江蘇 贛榆 222100)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知識的傳授方面有其特有的價值,但實踐證明,若教師一味單純地講解,不僅教學效率不高,而且從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洛克說:“我們之所以對許多事情感到憎惡,別無其他原因,而僅僅在于那些事情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眴栴}教學是眼下教學研究的熱點話題,也是高效教學涉及到的重點話題,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甚至將其作為重要的領域和研究方向。問題教學的關鍵在于對問題的設計,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問題設計呢?這里,本人結合教學實踐來談談自己的一孔之見。
問題設計是問題教學的根基,對新課程教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問題不僅要有科學性,還要有人文性,一個好的問題設計不僅僅是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情景,更主要是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找到一個好的載體,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在全面理解課標和目標的基礎上,領悟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諧發(fā)展的內涵,根據課程標準選取核心知識,精心設計問題?;谌姘l(fā)展觀的問題設計,教師要按照科學素養(yǎng)的三維目標來重新構建教學目標,要注意挖掘化學知識中所蘊涵的科學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要素,三維目標之間應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當我們設計的教學問題目標明確,并能將課本知識歸納成各類、各層次具有系統(tǒng)性的“教學問題”,選準“中心問題”,編好“系列問題”,并使之成為符合學生探究心理的“問題鏈”,從而有效地引領學生沿著問題情景的順序去思考和探究,實際也就給了學生一條經過努力可以攀登的知識階梯。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觸媒,教師要對教材和學生的情況進行充分把握,然后具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問題,以服務于課堂教學。問題一定要明確,否則易形成思維的障礙,影響課堂教學的進程和效率。另外,教師要根據問題的性能來合理安排問題提出的時機,并且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杜絕無目的地頻繁提問和簡單提問。預習性問題需要前置,要在課前以學案或“問題條”的形式發(fā)給學生,目的是讓學生自學思考。預設性問題即教學的核心問題,教師要把握好問題提出的 “適時性”和“針對性”,善于捕捉問題的關鍵時刻,不失時機地利用有效的問題給予恰當刺激,提升問題價值,創(chuàng)造教學高潮。對于教學中的那些隨機性問題,教師更要把握好問題的“度”,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來靈活擇取,防止出現(xiàn)問題教學的異化現(xiàn)象“問答式”教學。
教師要善于分析學情,考慮學生思維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及“潛在發(fā)展區(qū)”,兼顧到不同層面的學生,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中找準問題的突破點,設計一些由淺入深、小梯度發(fā)展問題,適合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方式,包括問題展示方式也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讓思維有序飛揚。在問題的推進下,引導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思維之中,學生把新知識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相聯(lián)系,把新知內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并在這個內化的過程中對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調整、修繕,使之更趨科學、和諧,以有利于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fā)展。
生活中存在著大量與化學有關的素材,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需要收集、篩選和使用素材,結合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設計適合學生動腦又動手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師指導下測定當地廠礦排放的酸性或堿性污水、田間地頭土壤的pH,探討防治水污染和改良土壤的一般方法,并提出有益的建議;甚至連經典的廣告詞如“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等,都是富有實效的問題情景素材。
問題設計還要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需要角度考慮,精心設計對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fā)展有用的問題,若是無發(fā)展性的問題也就無法形成思維的創(chuàng)新。精心設置啟迪性較強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從而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性觀察。當然,問題要恰如其分,否則會啟而不發(fā)、發(fā)而不動,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當然,一個成功的問題設計包含的要素并不是單一的,除了要兼顧上述要素,還有諸多因素值得考慮,如問題的診斷性、發(fā)散性、趣味性、簡約性(做到“簡約”而不簡單)、可操作性等等。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廣泛融合各種有利因素,經過深思熟慮設計出富有生機的問題。
基于問題的教學價值,教師要選準問題創(chuàng)設的切口,抓住問題生成的出口,精心設計緊扣學生學習活動的問題,找準問題的作用點,這樣,就可以保障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是課前的自學,導學問題將成為學生課前自學最好的“指導老師”,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閱讀相關素材進行自主學習。如“金剛石、石墨、C60”一課,我設計的導學問題有:①碳單質家族的成員還真不少,其中有“華麗”的也有“丑陋”的,它們在生活中都有著特有的作用,你想知道這些碳單質的性能和用途嗎?你想了解碳單質的新成員(C60等)其發(fā)展前景嗎?請你先閱讀一下教材上的相關內容。②這些碳家族的成員本是同“根”生,為何又“性”相遠呢?仔細觀察課本上的這三種物質的結構圖形,你定能說出碳的這三種單質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是由什么決定的?這些問題寓趣味性、引導性、驅動性等為一體,無疑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用來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很好地把學生的視野有序引到課本上來,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使預習更富有一定的深度和質量。
教育所給予人們的無非是當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忘記后所剩下來的東西(勞厄 M.Vonlaue)。當學生將具體的化學事實性知識都忘掉的時候,在他頭腦中“剩下的東西”是什么?是學生通過化學課程的學習,所形成的從化學的視角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思想、觀點和方法,即植根于學生頭腦中的化學基本觀念。學生能否牢固地、準確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學觀念,應當是中學化學教學的第一目標(宋心琦)。
化學基本觀念有普適性,高度的概括性和統(tǒng)攝性,是化學學科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科認識方式,學科思想方法。教學中要做到觀念建構與認識發(fā)展和諧前行,觀念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系統(tǒng)構建的,長期發(fā)展的,教師要做到在知識教學中滲透觀念建構,最終形成能力轉化。如,“元素觀”的建立對初中生來說就是一個難點,要逐級分化、逐漸升級,從緒言課開始就借助孩童時玩積木的已有生活體驗,由有限的幾個積件可以搭建形式多樣的模型,你能否想象到身邊多樣性的化學物質也應該是由基本的“元素”組成?物質構成的奧秘教學中,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水(H2O)、氧氣(O2)二氧化碳(CO2)等,從組成的視角請你說說它們的成分中都含有什么元素?知道元素能夠跟物質組成對應起來;然后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這幾種分子中都含有質子數相同的氧原子,通過宏觀與微觀的有效結合,用分類的思想得出元素概念,讓學生認識到元素有其微觀實在(即元素與原子的關系);接著提供具體的化學反應,如過氧化氫(H2O2)分解生成水(H2O)和氧氣(O2),讓學生從多個視角進行分析,分子、原子及元素在反應前后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從而讓學生建立起元素是守恒的認識 (即元素與變化的關系);乃至后續(xù)發(fā)展到元素的性質隨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呈現(xiàn)出周期性變化的規(guī)律,元素周期表是這一規(guī)律的具體體現(xiàn)形式。
科學探究是一種在好奇心驅使下、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剛開始,學生實驗探究可能會很盲目,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會束手無策。教師要盡量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以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引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從方法上引導學生怎樣猜想、怎樣探究,從過程上進行把控,必要時給學生指出思維的方向,倡導學生主動建構。師生在問題情境中體驗、探究、感悟,得出正確結論,最終解決問題,在互動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
在教學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這一內容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魚類等水生物的呼吸,說明溶于水中的氧氣仍以氧分子的形式存于水中,那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呢?猜想過后,如果沒有鋪墊就讓學生直接設計實驗來進行探究,勢必顯得無從下手。如果先讓學生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試液,學生看到變紅了,教師順勢發(fā)問:是什么物質讓紫色石蕊變紅了呢?你能根據提供的物品(藍色石蕊試紙、蒸餾水、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滴管和鑷子等)來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嗎?(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學生的積極性頓時就被激發(fā)起來了,熱烈討論過后,教師問“哪位同學愿意來說說你的設計方案?”同學們真的是爭先恐后啊,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實驗、對比、分析,自然得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使石蕊變紅了的結論”;之后,“同學們剛才的實驗體現(xiàn)了一種什么樣的設計思想啊?”這一發(fā)問讓探究的目的得到了升華;接著,教師再提供醋酸讓學生對比分析,得知這里也生成了一種酸(碳酸);最后,讓學生仔細看看剛才變紅的石蕊試紙(已經拿出二氧化碳的瓶外),現(xiàn)在的顏色有何變化,這又說明了什么問題?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親歷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實驗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經常以創(chuàng)新的問題語言來啟迪學生,使學生大腦皮層中產生出強烈的興奮,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內驅力,促使學生產生新的欲望,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促成教學的高潮迭起。這樣處理,充分彰顯了教學的開放性和生成性,目的在于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并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巧妙的設問是正確思維的引發(fā)劑,能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和興趣,進而產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在復習課中仍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問題素材,教師要善于對問題進行整合,使之成為有機整體。如,復習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涉及到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但沒有明顯現(xiàn)象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①如果從壓強變化的角度,你能設計出哪些實驗方案予以證明?(這個發(fā)散性問題進一步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再次強化“化隱性為顯性的學科思想”,同學們想到了用軟塑料瓶、集氣瓶口連接氣球、注射器或U型管等方案,有的還提出了“瓶吞蛋”的趣味做法)②若從生成物的角度來考慮,你又能設計出哪些實驗方案進行驗證呢?(該問題體現(xiàn)前后貫通,目的是與碳酸鈉的性質結合,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變通能力。)
對話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的教育,是以問題為載體而開展的活動,是師生一起去生成新的問題,去構造新的意義的過程。有效教學對話使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1]。教師要重點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組織系統(tǒng)的對話活動,要善待學生的奇思妙想,給學生以積極的回應,真正把學生帶進激烈的師生與生生的對話世界中。在對話問題的設計上,要注意問題的基礎性、豐富性、連貫性、廣延性,既能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與思考,又能拓展與創(chuàng)新,使問題對話按預設的主題進行深度、持續(xù)探討。要充分給予學生進行交流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讓后進生也能有一定的話語權),讓學生當小老師走上講臺,進行角色互換,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說“當教師和學生的位置換一換,教師成了學生,學生成了教師的時候,最好的教育就發(fā)生了。”
另外,適當地讓學生進行課堂辯論,互相評價,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評價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問題對話的價值。有序有效地進行問題對話,不僅是一種顯性的交流,還是一種隱性的思維碰撞,其生成的結果常會是意想不到的。
疑問是思維的動力,學生總是在問題的不斷深入研究中經受鍛煉,不斷前進的。教學中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能獨立地或經過啟發(fā)發(fā)現(xiàn)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學會提煉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積極參與到問題教學的討論與研究中,逐步形成一種學習方式與品質。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表明他們邁出了探究性學習的第一步,但要提高提出和表述問題的能力,則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基本的策略就是學生提問后及時組織討論、交流、評價活動,讓學生在傾聽、討論中提高能力。為了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真實問題所在,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塊質疑的空間,讓學生在這個空間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充分顯現(xiàn)他們的心理及思維真實狀況,使教師課堂上的精講點撥更有實效。
在探究、討論、歸納等學習過程中,往往都會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這些新的發(fā)現(xiàn)就是極有價值的再生性問題,教師因勢利導,進一步激勵學生對生成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探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關碳酸鹽化學性質的教學,教師與學生合作完成了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的實驗,就在師生觀察、記錄、分析得出結論的基礎上,有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我發(fā)現(xiàn)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比碳酸鈉與鹽酸反應速率要快,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個問題原本不在本課教學的設計中,但是教師沒有放棄,而是進行了妥善解答,否則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我先是充分肯定了這一同學的細微觀察和思考的敏捷性,鼓勵學生“提出一次問題,就是一次進步”,告訴學生,這正是高中化學學習中要遇到的知識,然后及時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師生在對比實驗中,初步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讓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而且充滿了成就感,對學習積極性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一定會大有幫助。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進步的過程,課堂教學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教師要有意識地提供拓展性、反思性的問題,采用多種手段和方式,使課堂問題引伸到課外,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使問題在豐富多彩的課后拓展中得到進一步解決。今后的課堂不僅指常規(guī)意義上的課堂45分鐘,還應包括課前和課后,涵蓋學習的完整過程。課堂的本質應該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課堂應該是系統(tǒng)的、動態(tài)的、不斷建構生成完善的[2]。
學過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之后,讓學生利用生活物品模擬實驗室的氣體制取裝置,設計一些簡易的制取裝置;同時選取指定的一些生活物質,用來研究能否作為該反應的催化劑。另外,還可以適當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石灰窯,感受生石灰的生產過程,對本地石灰石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開展調查,以多種形式開展環(huán)保宣傳活動。這樣把化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鼓勵學生用化學的眼光來看世界,同時也驅動了學生在課外探究學習的持續(xù)性。
誠然,有效問題設計的著眼點遠不止這些,如著眼于學生的變式運用,找準問題的“應用點”等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另外,教師不僅要按照課題知識和學生實情確定好教學問題,還要有單元整體規(guī)劃意識、學年總體構想意識等,不能只局限于單一課題教學,善于進行知識的重整,根據學生能力發(fā)展的方向,有目的地進行問題的宏觀和微觀方面設計,在把握問題發(fā)展軌跡的基礎上,去找準每個課題教學中的問題“發(fā)力點”,讓問題教學收到其應有的效果。
在問題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更多的體現(xiàn)在傾聽、引導、啟發(fā)、幫助、支持、鼓勵、促進學生上。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xiàn)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要能做到:時而在學生發(fā)言時,教師要有“靜候花開”的涵養(yǎng),以便讓學生有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各種觀點,并強調每個人的觀點和想法都是平等的和重要的;時而當學生處于迷茫狀態(tài)時,教師又要及時為他們指點迷津,更要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點化力。
總之,新課程教學實施以問題貫穿始終,以 “問題——思考——解決”為核心,使教學活動富有實效,讓教學更加高效??梢哉f,問題設計是一門藝術,如何把握好這門藝術,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是值得我們廣大一線教師長期研究的一個問題。相信,只要教師心中“有學生、有教材、有課標”,就會創(chuàng)設有生命力的問題,就能發(fā)現(xiàn)閃光的生成性問題,必然會編織出絢麗多彩的學生能動學習的場景,從而創(chuàng)造出燦爛輝煌的教師職業(yè)生涯。
[1] 韓立福.教學研究: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79
[2] 范曰清.關注學生主體的初中化學教學設計優(yōu)化策略[J].化學教與學,2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