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理路

2013-04-23 03:41劉國力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3年1期
關鍵詞:中美關系

【作者簡介】

劉國力,美國查爾斯頓學院政治學系教授。

研究方向:中美關系、國際政治、當代中國政治經濟等。

主要著作:《States and Markets: Comparing Japan and Russia》、《剪不斷理還亂:美國外交與美中關系》(合著)、《Managing the China Challenge: Global Perspectives》(合編)等。

摘要 中美兩國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兩個大國,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影響著亞太地區(qū)乃至全球的發(fā)展。在中共新一代領導人開始全面接班和美國奧巴馬總統(tǒng)再次當選的時刻,如何處理雙邊關系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以及怎樣建立新型的大國關系成為中美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雙方避免對抗、增進合作、保持良性競爭。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為中美關系的積極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 包容互鑒 中美關系 合作競爭 新型大國關系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fā)展和總體現(xiàn)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上升。世界各國都格外關注中國的外交思想和行動。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聯(lián)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尊重主權,共享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穩(wěn)定。包容互鑒,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發(fā)展道路多樣化,尊重和維護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的權利,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fā)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fā)展伙伴關系,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边@段話精辟地表明了中國領導人對當代國際關系的基本觀點。本文旨在探討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與構建中美兩個大國新型關系的相關問題。

中美關系前瞻

自從現(xiàn)代國際關系理論誕生以來,大國之間的勾心斗角、激烈競爭和權力轉移一直是學者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現(xiàn)實主義學者、尤其是進攻型現(xiàn)實主義學者認為,大國注定要爭霸,而爭霸的結果是大國之間不可避免地要出現(xiàn)互相殘殺的悲劇。約翰·米爾斯海默認為:“可悲的是,國際政治過去總是而將來很可能繼續(xù)是殘酷無情和危險的事務。雖然大國之間爭斗的激烈程度時有緩急,但爭權奪利從未停止,一方的所得必然以另一方的損失為代價?!雹俣硐胫髁x和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羅伯特·基歐漢則認為,大國之間可以在長期交往的過程中學會合作競爭,并建立和平解決爭端的機制。②

如何處理當今世界最大的發(fā)達國家美國和迅速崛起的中國的關系,是當代國際政治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中美關系的發(fā)展不僅直接關系到兩國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到亞太地區(qū)的穩(wěn)定、世界的和平和全球經濟的繁榮。如果中美關系不搞好,世界上的許多重大問題都得不到妥善解決。曾幾何時,有人認為,由于中美兩國在意識形態(tài)、政治體制、社會制度和經濟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雙方的差異遠遠大于共同利益,很難展開持久合作。而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尤其是1979年中美兩國建交以來的歷史證明,盡管兩國間存在各種差異,雙邊關系發(fā)展的道路也不平坦,但是在雙方領導人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美關系克服了重重阻礙,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得到舉世矚目的發(fā)展,兩國人民得到了許多實惠。事實證明,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大于雙方的分歧。雙方求同存異、合作共贏大有可為。當然,過去的成功并不能保證未來的順利發(fā)展。中美之間的分歧不會自行消失,有的分歧和利益沖突還會加劇。雙方的共同利益也不會自然生長,而是需要雙方的共同精心護養(yǎng)。

中國經濟規(guī)模已經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第二,并繼續(xù)保持以較快速度增長。2011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據美聯(lián)社報道,2011年,中國是世界上124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而美國是76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③中美建交時雙邊貿易為25億美元,中美貿易額2011年達到4467億美元,2012年可望達到5000億美元。在美國從2008年國際經濟危機中緩慢走出、步履維艱的時刻,美國精英的危機感日益加重。在2012年11月總統(tǒng)大選中,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候選人都多次提到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zhàn)。大選的結果是奧巴馬再次當選總統(tǒng),美國的對華政策因此將有更多的連續(xù)性。奧巴馬總統(tǒng)沒有了再次競選的壓力,在內政外交方面將比原來有更大的自主性。

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順利完成了新老領導人的平穩(wěn)過渡和權力交接。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代領導人決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國整體現(xiàn)代化而努力。中國的發(fā)展需要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處理好與美國的關系對于中國外交和中國現(xiàn)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對奧巴馬總統(tǒng)來說,第二屆任期內最主要的任務是振興經濟、履行改善民生的競選諾言、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國際地位,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對實現(xiàn)這些目標至關重要。此外,中美兩國還面臨許多共同的問題,例如經濟增長、擴大就業(yè)、環(huán)境保護、公平競爭等。

美國領導人常常說,美國希望看到一個穩(wěn)定和繁榮的中國。一些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的批評家不相信這種官方的公開表態(tài)。但如果對中美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相互依存加深了解,也許就不難看出,中美雙方確實都希望對方發(fā)展得好一些、前進得穩(wěn)一些。中國的繁榮穩(wěn)定不僅有利于自己,而且肯定會惠及美國和其他國家。當中國強調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和世界的多極化時,一些美國觀察家認為中國希望美國盡快衰落。其實,美國迅速衰落不僅會減少對中國商品的需求,而且可能加劇世界局勢的動蕩。這難道會符合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世界的根本利益嗎?中國從自身利益出發(fā),也會期望美國盡快擺脫經濟危機,因為美國經濟的正常發(fā)展將會給中國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機遇。中國的包容性和美國的多元化為兩國的合作共贏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中國的包容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猶如大海容納百川。中國歷史上強盛的漢朝、唐朝等,都是特別包容和善于吸取外來文化的時代;反之,中國歷史上凡是閉關自守的時期都是走向衰落的時代。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包容性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開放的目的是為改革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在改革開放的大局下,中國的包容性充分得到體現(xiàn),發(fā)展就有了更佳的機遇。

包容性是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凹核挥鹗┯谌恕?,中國堅持走自己獨特的發(fā)展道路,但絕不把某種發(fā)展模式強加于人。因此,中美之間的競爭截然不同于冷戰(zhàn)時期的美國和蘇聯(lián)爭霸的局面。美蘇之間缺乏包容性,一方的勝利就意味著另一方的失敗。在中國包容性的基礎上,在全球化的大環(huán)境下,中美兩國大國之間完全可以發(fā)展互利共贏的新型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化改革、全面開放和充分體現(xiàn)中國的包容性對于實現(xiàn)整體現(xiàn)代化和民族復興至關重要。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包容性對世界的多樣性和繁榮穩(wěn)定影響深遠。

美國的多元化和理論爭鳴

美國是一個日益多元化的社會。首先是族裔的多元化,美國移民來自歐洲、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目前美國有12%左右的人口是第一代移民和正在移民的人。據2010年人口統(tǒng)計,在美國3億9百萬人口中,16%是拉丁裔,拉丁裔人口總數在近十年內從3千5百萬上升到5千萬;13%是黑人,總數大約3千9百萬;5%是亞裔,總數大約1千5百萬,亞裔在近十年內增長非常迅速;近1%是土著美洲人,2%是其他族裔。到2043年,預計白人將減少到總人口的一半以下。④

美國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多元化,一方面深受歐洲傳統(tǒng)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世界其他地區(qū)多種文明的影響。美國國際關系理論界也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現(xiàn)實主義(包括進攻型現(xiàn)實主義和防御型現(xiàn)實主義)、理想主義、新現(xiàn)實主義、新理想主義、建構主義、女權主義、理性主義、實用主義、依賴理論、權力轉移理論等百家爭鳴,目前并沒有一個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理論體系。雖然現(xiàn)實主義及其變種在學界源遠流長,但它們必須面對來自各方的嚴肅挑戰(zhàn)。美國學術界在理論上眾說紛紜,在外交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上也常常是莫衷一是。然而,嚴肅敬業(yè)的學者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中美關系的理性思考和對雙邊關系未來發(fā)展路徑的探索。⑤

盡管理論界眾說紛紜,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現(xiàn)實主義的成分仍占較大比重?,F(xiàn)實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民族國家是世界政治的主要角色,國家行為的重要動力是以國家力量為中心的利益,力量、特別是軍事力量的均衡尤其值得重視,人的本性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國家必須以民族利益為重。當然,從現(xiàn)實主義出發(fā)也可能得到不同的結論。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學者和外交家,他一貫認為美中兩國的共同利益大于兩國之間的差異,主張大力加強雙邊戰(zhàn)略、經貿、文化和政治關系的全面發(fā)展。⑥新現(xiàn)實主義的領軍學者肯尼斯·沃爾茲認為,只要中國保持政治穩(wěn)定就必然崛起為世界大國,中國的崛起必然引起日本、韓國和美國等國的反應,在東亞乃至于世界范圍內形成新的權力均衡。⑦他同時強調核威懾對于維護大國間和平的獨特作用。只要均勢不被打破,地區(qū)穩(wěn)定和世界和平就有希望。然而,進攻型現(xiàn)實主義者約翰·米爾斯海默認為,中國的崛起對美國霸權形成嚴峻挑戰(zhàn),美國應該設法阻止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和全面崛起。⑧有學者認為,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qū)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⑨

與現(xiàn)實主義關注戰(zhàn)略均勢不同,理想主義和自由主義者更注重經濟關系和國際機制的作用。他們認為社會經濟問題和軍事問題一樣重要,在某些時候甚至更重要;民族國家只是外交關系中眾多角色之一,非政府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有增無減;決定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是價值觀念而不僅僅是物質利益。針對現(xiàn)實主義者關于人人為己和弱肉強食的論調,理想主義者提出人們不僅關心自身利益,而且也對別人抱有同情心。國際沖突和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有嚴重缺陷的政治社會制度。他們認為只要人們共同努力去改造這種制度,就有希望實現(xiàn)持久和平。⑩理想主義者認為美中兩國經濟相互依賴,共同利益遠遠大于差異。

現(xiàn)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在美國外交政策的制訂和實施上相互競爭。雖然它們其中之一在一定時期或一定范圍內會成為美國外交的主導,但更多的時候是相輔相成的?,F(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也表現(xiàn)在美國外交的靈活性上。有趣的是,無論是從現(xiàn)實主義出發(fā)的尼克松總統(tǒng),還是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卡特總統(tǒng),都得出了必須積極發(fā)展美中關系的結論。

在考察各主要理論流派的基礎上,查爾斯·格拉澤提出了“理性戰(zhàn)略選擇論”。他認為,一個國家的戰(zhàn)略選擇基于領導者的動機、影響其軍事力量的物質因素以及關于對手的動機的情報。美國在防務方面擁有很大優(yōu)勢,無論中國怎么發(fā)展,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直接威脅到美國的安全。美國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中國有大擴張的目標。核威懾使大國間戰(zhàn)爭的代價高得難以想象。因此,美中兩國從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出發(fā)可以擴大合作、防止對抗。

中美相互依存

如果說在30多年前講中美兩國相互依存只是一種設想或一個愿景,那么在全球化加劇的今日,中美兩國相互依存已經成為活生生的現(xiàn)實。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已經從20世紀70年代初以國家安全和反霸為戰(zhàn)略重點的關系,發(fā)展成為包括政治社會、經濟貿易、戰(zhàn)略安全、地區(qū)穩(wěn)定、環(huán)境保護、科技交流等多層次、多方面的復雜和日益密切的關系,兩國的經濟也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梢圆豢鋸埖卣f,中美兩國的經濟休戚相關。美國的經濟危機對中國有消極影響。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對促進美國經濟復蘇大有裨益,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對美國也有直接的影響。習近平在2012年2月訪問美國時指出,希望美方繼續(xù)為中國企業(yè)赴美投資創(chuàng)造公平、便利的環(huán)境,客觀理性看待中國企業(yè)的投資行為,避免政治因素干擾經濟合作,增強中國企業(yè)對美投資的信心。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說,中美關系正?;詠?,兩國經貿關系已經發(fā)展得密不可分,今后相互依賴的程度會越來越高。美國應該歡迎更多的中國人到美國投資和做生意。

2012年,中國擁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1萬多億用于購買美國債券和對美投資。中美兩國優(yōu)勢互補,合作大于競爭。從2000年至2011年,美國對華出口增長了542%,而同期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僅增長了80%左右。中美兩國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密切交往和相互依賴為雙邊關系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美兩國在文化教育、科技交流方面大有可為。中國目前有近20萬學生在美國的大學留學,而且留學人數逐年迅速增長。美國有大約兩萬學生在中國留學,美國學生在華學習增長的空間很大。奧巴馬總統(tǒng)2009年訪華時提出,將在近期內促使美國在華留學生增加到10萬人。過去是美國大學為中國留學生提供獎學金,現(xiàn)在中國開始為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提供獎學金。

努力增進合作

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兩國對世界和平與國際安全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兩國的合作對于發(fā)揮聯(lián)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積極作用十分關鍵。作為擁有戰(zhàn)略核武器的國家,中美兩國對于維護國際安全,特別是防止核擴散、禁止軍備競賽負有重大責任。兩國在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等方面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合作。

在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以后,中美兩國對于共同應對危機,防止經濟衰退負有重大責任。中國經濟較快發(fā)展對世界經濟的復蘇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美之間的合作對于加強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作用舉足輕重。

作為人口眾多、消耗能源量巨大的兩個大國,中美雙方對于保護環(huán)境和維護生態(tài)平衡負有重大責任。美麗中國、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為中美在環(huán)境領域的合作提供了空前廣闊的空間。這種合作不僅有利于雙方,而且造福于全人類。美國還有希望通過對華的環(huán)保技術和設備出口來減少貿易赤字。

中美雙方應該共同應對挑戰(zhàn),加強全球治理合作。中美兩國在打擊恐怖主義活動方面應該加大合作的廣度和力度。兩國在禁毒、打擊國際犯罪方面應該加強合作。在全球化的大局下,兩國相互依賴、不斷發(fā)展,雙方合作的空間日益擴展。

保持良性競爭

中美兩國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案偁幮缘暮献鳌迸c“合作性的競爭”可以恰如其分地形容當代中美關系的特點。就像奧林匹克體育運動一樣,各國運動員在規(guī)則下的競爭既能充分體現(xiàn)運動員的技巧、速度、力量和美感,又能不斷提高體育運動的水平。

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世界之大,足以容得下中美兩國和其他各國。要大力提倡良性競爭,努力避免惡性競爭。惡性競爭損人不利己,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中美兩國必須在軍事、經濟等領域加強交流和相互了解,避免不正當競爭。中美之間的競爭合作關系要從長遠打算,不做“一錘子買賣”,不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如果中美兩國在各個領域的競爭都遵守雙方認可的和國際公認的規(guī)則,這種良性競爭必然提高兩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力。競爭會有輸贏,但各國都會有輸有贏,結果對雙方都有激勵作用。中美兩國人民都是勤勞智慧的人民,誰都不怕競爭,雙方的有識之士都應該認識到“合作性的競爭”可能到達互利雙贏的結果。

正視戰(zhàn)略互疑,堅決避免對抗

大國政治的悲劇,在于不能避免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權力轉移所引起的武裝沖突。前車之鑒,后人之師。中美兩國的有識之士必須認真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

北京大學教授王緝思和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李侃如對中美戰(zhàn)略互疑進行了透徹分析,并提出了應對建議。根據李侃如分析,美國決策者認為中國的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他們擔心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可能會作出試圖削弱美國的舉動。華盛頓擔心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可能會對美國自由進入公海并在其中自由行動提出挑戰(zhàn),同時,還擔心中國的重商主義政策不利于美國經濟復蘇,以及中國在知識產權、人民幣匯率、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對美國的利益有損害。而王緝思的分析表明,中國對美國的戰(zhàn)略疑慮深深植根于歷史。中國國際地位不斷上升,美國相對地位下降并在走下坡路;中國發(fā)展模式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除西方民主及其市場經濟模式之外的另一種可供借鑒的選擇。這些因素導致中國的一些政治精英相信,美國的目標是維持其全球霸權,并由此得出結論:美國將企圖牽制甚至阻止中國的崛起。

王緝思和李侃如提出了應對戰(zhàn)略互疑的建議。在軍事方面,應該開展長期的深層次對話,討論雙方應該如何進行軍事部署和正?;顒?,才能既允許中國捍衛(wèi)其核心安全利益,同時又允許美國充分履行其對該地區(qū)的盟國和朋友應盡的義務。在經貿方面,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中國對美國的實物資產的投資,盡快完成雙邊投資條約的談判。北京長期以來把華盛頓范圍廣泛的技術轉讓管制視為其從根本上對中國不信任的表現(xiàn)。美國政府正在重新審查有關技術出口的規(guī)定。希望美國的新規(guī)定有利于降低疑慮。王緝思和李侃如在預測朝鮮半島的未來、臺灣問題、海上安全、現(xiàn)代化和外層空間軍事化,以及網絡安全等方面都提出了有建設性的建議。

戰(zhàn)略互疑是歷史的產物,也是對前景不確定的反應。光靠說對方愿意聽的話并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加深誤解。要增強戰(zhàn)略互信,必須依靠雙方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采取合作的實際行動。在長期合作互動的過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建立互信。美國學者黎安友和安德魯·斯科貝爾認為,中國的發(fā)展壯大是不可阻擋的。任何阻擋中國崛起的嘗試都會破壞對雙方都有利的經貿關系,將付出巨大的代價,對亞洲的穩(wěn)定和繁榮帶來不可預測的后果。雖然許多中國人認為美國實行阻止中國崛起的戰(zhàn)略,其實美國既沒有也不應該實行這種戰(zhàn)略。他們認為,有效應對中國崛起的關鍵是要首先把美國國內的事情辦好,這就是實現(xiàn)經濟復蘇,保持高等教育的國際領先地位,繼續(xù)技術創(chuàng)新,保護知識產權,加深經貿關系,保持軍事創(chuàng)新和復興,培育與盟國和其他合作伙伴的關系,并爭取世人對美國價值的尊重。只要美國能夠辦好自己的事,中國的崛起就不會對美國形成威脅。格拉塞認為,海上航行安全是美中兩國必須認真處理的一個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和軍事現(xiàn)代化,中國的海權需求和美國堅持的公海自由航行之間可能會發(fā)生誤解甚至沖突。因此,中美雙方需要正視風險,并積極尋找避免沖突和應對危機的辦法。

以理性思考為依據,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世界和平為目標,以兩利雙贏為準則,中美兩國必須避免對抗,別無選擇。因為在高科技、全球化的時代,世界上兩個最強大的國家公開對抗、武裝沖突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中美全面沖突不會有贏家。

包容互鑒走新路

中美兩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在中國的包容性和美國的多元化的基礎上,兩國的共同利益遠遠大于分歧。包容互鑒、合作雙贏的精神為中美關系的積極發(fā)展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只要雙方擯棄零和博弈的冷戰(zhàn)思維,吸取傳統(tǒng)大國政治悲劇的前車之鑒,中美兩國完全可能共同構建一種新型的大國關系。

中美兩國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在包容互鑒的基礎上,雙方可以增進合作、保持良性競爭。即使在某些領域有時發(fā)生尖銳斗爭,也可以爭取做到斗而不破。中美建交以來的歷史經驗證明,兩國之間合作的空間日益寬廣、人員往來日益頻繁、經貿關系越來越密切、雙方從競爭性的合作中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雙方的諸多矛盾和潛在沖突的危險依然存在,戰(zhàn)略互疑一時難以消除。在這種情況下,兩國領導人和學者們都有責任在合作競爭的過程中努力探索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措施。

中美對抗和全面沖突的代價是人類無法承受的,所以,兩國的有識之士和有膽有識的領導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挑戰(zhàn)對方的核心利益,努力尋求和擴大合作的領域,為創(chuàng)造和維護和平穩(wěn)定、共同繁榮的雙贏局面而奮斗。這一目標是不容易實現(xiàn)的。正是因為艱難,就顯得格外寶貴。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時說:“中美雙方要不畏艱難,勇于創(chuàng)新,積累正能量?!蓖踽礁笨偫?012年12月出席中美商貿聯(lián)委會會議時說,美中兩國兌現(xiàn)彼此的承諾,需要攻堅克難,需要相互信任,真正實現(xiàn)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他還說:“我這次到美國來就是為中美關系增加正能量,更是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增加正能量。”正能量就是促進合作共贏的力量。充分發(fā)揮正能量,促進交流,減少麻煩,避免對抗是中美兩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任務。包容互鑒、合作共贏是發(fā)展中美關系的最佳理性途徑。

注釋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2001, 2, 386-401.

Robert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Joe McDonald and Youkyung Lee, "China Overtaking US as Global Trader," Associated Press, December 3, 2012.

《世界日報》,2012年12月13日,A1版。

See Warren I. Cohen, 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 A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Fifth edi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David M. Lampton, Same Bed,Different Dreams: Managing U.S.-China Relations 1989-200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Robert G. Sutter, U.S.-Chinese Relations: Perilous Past, Pragmatic Present, Lanham: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10.

Henry Kissinger, On China, New York: Penguin Press, 2011.

Kenneth N. Waltz, "Structural Realism after the Cold War," in G. John Ikenberry ed., America Unrivaled: The Future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 56, 62.

Aaron L. Friedberg, A Contest for Supremacy: China,America, 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 New York: W. W. Norton, 2011.

Michael W. Doyle, "Liberalism and World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0, 4 (1986), 1151-1169;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1977.

Dale Copeland,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Future of US-Chinese Relations," in G. John Ikenberry and Michael Mastanduno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the Asia-Pacific,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3, 323-352.

Charles L. Glaser, Ration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 Logic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272-281,380-381.

“習近平在中美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新華網,2012年2月18日。

Rich Gladstone, "U.S. Envoy Optimistic About Ties with China," New York Times, 2012.12.18, A12.

Charles W. Freeman III, "The Commerci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 in David Shambaugh ed., Tangled Titan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Lanham: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13, 181-209.

Quansheng Zhao and Guoli Liu, "Managing the Challenges of Complex Interdependence: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sian Politics & Policy, 2, 1 ( January/March 2010) : 1-23.

David Shambaugh, "Tangled Titans: Conceptualizing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in David Shambaugh ed., Tangled Titan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Lanham: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13, 3-26.

王緝思、李侃如:《中美戰(zhàn)略互疑:解析與應對》,北京大學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2012年。

Andrew Nathan and Andrew Scobell, 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358-359.

來源: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2-12/20/content_1778089_2.htm。

責 編/鄭韶武

猜你喜歡
中美關系
特朗普“美國優(yōu)先”政策下的中美關系走向
中美關系已不是說翻就翻的“小船”(觀察家)
中美關系向何處去
從積極推動到保守謹慎——美國國務院在中美關系緩和中的角色(1969—1972)
“冷戰(zhàn)與中美關系”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略論朝鮮戰(zhàn)爭時期的中美關系
手游| 绥棱县| 贵定县| 河东区| 航空| 桂东县| 光泽县| 高雄市| 旌德县| 伊吾县| 法库县| 璧山县| 乐亭县| 忻州市| 小金县| 陇川县| 陈巴尔虎旗| 简阳市| 绵竹市| 宾阳县| 渝北区| 陇西县| 潮安县| 余江县| 明水县| 平谷区| 南投市| 揭阳市| 淳安县| 额尔古纳市| 江达县| 松溪县| 南溪县| 苍山县| 勐海县| 颍上县| 乡城县| 基隆市| 阿克苏市| 台东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