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云
【摘要】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理解的正確與否是閱讀的關鍵。為了掌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意識,提高對文章的整體理解能力,確定中心思想。 閱讀教學,讀是根本。它是學生對課文感受、品味、領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閱讀教學過程的主旋律。教育專家說:“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主要是發(fā)展其對語文的感知、理解、積累、表達的能力和習慣。而這些基本素養(yǎng)的發(fā)展,必須憑借閱讀訓練,并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
【關鍵詞】小學 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083-01
加涅認為,教只是為了幫助學生的學習。教學若從幫助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必然把我們的關注點集中到學習者預期學習結(jié)果達成的活動過程。我根據(jù)“以讀為本,讀說結(jié)合,引導學生主動感悟,自主實踐”的教學思想,讀說結(jié)合,創(chuàng)設情景,強化語言實踐,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一、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真正把學生視為閱讀的主體,讀的形式多,讀的次數(shù)多。在教學中,讀的形式有自由讀、齊讀、范讀、默讀、評讀、仿讀、表演讀等。讀的次數(shù)多,并且讀有層次感,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第一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只要畫出不認識、讀不準的生字;第二遍讓學生自由讀,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第三遍讓學生默讀,思考“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學生在理解課文重點句子和段落時,要求學生通過反復讀,邊讀邊思考、體會,交流體會、感受后,再讓學生讀出這種感受。
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在閱讀教學中,還可以采用提問式、談話式、討論式教學法,將課堂教學引向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模式,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與他人互動合作來解決問題,做到資源共享,取長補短。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預測、產(chǎn)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chǎn)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chǎn)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gòu)的過程。閱讀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要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nèi)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和段落,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理解和感悟文本的內(nèi)容和表達的思想。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腦多種感官,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想像能力,來理解、感悟、品讀和欣賞文本。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讀出聲、讀出情、讀出意、讀出味來。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nèi)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真正體現(xiàn)了“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在對課文產(chǎn)生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的基礎上,還要能通過朗讀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外顯表現(xiàn),這是在課文語言材料引導下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當課文的語言材料真正進入精神領域,與自己的經(jīng)驗相融合,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時,無需進行朗讀知識與技巧的指導,自己朗讀的語句就自然能打動自己,感染別人。正確引導學生美讀課文,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欣賞、評價和創(chuàng)造力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是一種體驗,不僅要讓學生有所知,更要使學生有所感,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情感點化出來,展示在語文課堂之中,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整個語文教學情趣盎然。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結(jié)果中去與文本融為一體,通過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才能擁有學習的自主權(quán),選擇權(quán),走到課文中去,真正感悟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