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彩飛
摘要:以語言為媒介的中國古典詩歌要具體描摹對色彩的感知時,經(jīng)常會使用一些語言手段來激活色彩詞語感性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生成栩栩如生的語言文字美,讓人充滿藝術(shù)的回味。本文主要從色彩詞運用的情狀及意義寫色彩詞的運用是如何表現(xiàn)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文字美。
關(guān)鍵詞:中國古詩歌;色彩詞;語言文字
色彩原本在繪畫中只能通過視覺來判斷,作為詩歌的語言,卻能夠通過色彩詞的運用是讀者在想象中產(chǎn)生色彩感受,從而再造一個色彩空間。以語言為媒介的中國古典詩歌要具體描摹對色彩的感知時,經(jīng)常會使用一些語言手段來激活色彩詞語感性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生成栩栩如生的語言文字美,讓人充滿藝術(shù)的回味。許多詩人會去搜索一些富有色彩的詞語,用多彩多姿的畫面來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揭示生活的哲理。
本文主要側(cè)重于列述色彩詞運用的幾種情況以及色彩詞運用的各種意義。
一.色彩詞運用的情狀
語言的色彩美主要指語言文字對萬物色澤的描繪和情感色彩,而情感色彩又是附著在語言文字描繪的色彩美上。如地理環(huán)境不同,色調(diào)也不同,塞內(nèi)常是綠水青山、紅花碧草;塞外則是云黃草白,黑山白水。不同的季節(jié)各有不同的色彩,春天多用有生氣的詞語:鵝黃、嫣紅;秋天則變?yōu)槟?、衰紅、暗綠等。不同的色彩詞,各有不同的表達效果,白色象征著純潔、高雅,黑色則顯得莊嚴、肅穆等等。本文講色彩詞的運用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冷色的運用
冷色通常指亮度比較低的顏色,比如:黑、青、紫等,給人一種暗淡、低沉、樸素、含蓄、清雅的感覺。
杜甫詩歌中常用冷色詞。“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保ā睹┪轂榍镲L(fēng)所破歌》),“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峰煙白人骨”(《悲青坂》),用青色、白色將慘絕人寰的場面勾畫出來,營造了一種暗淡、抑郁的氛圍。在這些悲歌中,用暗冷的色調(diào)來寫,總給人以沉郁凄楚的悲感。
一句詩中出現(xiàn)幾種冷色同為冷色,也可形成強烈的對比。如“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青”與“白”就形成對比,早上烏黑的頭發(fā),傍晚就成了白色,夸張寫出時間之快,流露出詩人感嘆人生短暫,應(yīng)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
2.暖色的運用
暖色通常是指亮度較高的顏色,比如紅、黃、橙等,給人一種活潑、興奮、喜悅、歡快的感受。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停下前進的腳步,看滿山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還要紅,一個“紅”字,把秋天寫得比春天還要可愛,掃去悲秋之感,表現(xiàn)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游園不值》),躍出墻的一枝紅杏,道盡了無限的春光,清新的筆調(diào)中透露出詩人的情態(tài)志趣。
但色彩的運用不能一概而定。人們對色彩的運用往往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其象征意義并不固定。比如,同樣是紅色,并不只是積極、歡快之感?!按喝ヒ?,飛紅萬點愁如?!保ㄇ赜^《千秋歲》),無限愁緒隨著春的離去而不斷漫延;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物是人非的苦痛之感沒至周身?!帮w紅”、“寂寞紅”、“亂紅”,哪有喜悅?哪有歡快?都是悲和愁。
3.冷暖的相襯
在許多詩歌中,沒有全用冷色或全用暖色,而是冷暖相襯。因為冷色與暖色的使用,沒有絕對的界限。全用冷色往往給人以深沉、冷靜之感,全用暖色往往給人以熱烈、華美之感,而冷暖相襯,則取長補短,對比鮮明。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的詞《憶江南》),紅與綠,一暖一冷,形成對比,色彩鮮明,描繪出了江南春景如詩如畫。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白、紅、青、綠交織在一起,顏色鮮麗,景色顯得柔和寧靜,但又不失春天的生機和活力,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閑適與飄逸。
諸如此類的冷暖對比,在古詩詞中屢見不鮮,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嗽黃鵬”(王維《積雨輛川莊作》),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曲》),這些冷暖色彩的搭配運用,豐富了形象,感染力強。
二.色彩詞運用的魅力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色彩詞與詩人的情感緊密聯(lián)系。通過詩歌,我們也可以看到色彩在詩人的筆下變幻出神奇的魅力。
1.繪畫性的美感
揣摩詩人筆下的色彩詞,我們看到得不僅僅是詩歌的圖畫美,還要深入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去探訪那隱藏著的情緒。“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在他的《絕句二首》中寫出了一幅清麗的風(fēng)景畫:在碧波蕩漾的江面上,顯露白翎的水鳥,飛掠江面,令人神怡;滿山的青翠,奪奪鮮花紅艷無比,綺麗燦爛。四景:江、鳥、山、花,分別附碧綠、潔白、青蔥、火紅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以江之碧襯鳥之白,以山之青襯山之紅,交相輝映,互為競麗。
捕捉色彩鮮明的形象,能激發(fā)讀者豐富的色彩美感,從而喚起欣賞著潛在的審美意識。色彩在詩歌中呈現(xiàn)的圖畫美不是消極孤立的,它能夠充實詩歌的內(nèi)容美。
2.象征性的寓意
色彩本身沒有思想感想,因為詩人的情感融入,使得色彩詞明顯帶上了感情因素,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古人寫詩常借色生情,借色言志,形成一個獨特新穎的色彩世界。“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黃巢《菊花》),“黃”字帶有雙重意思。表面指士兵的盔甲,實際指“皇”,以此自喻,決心推翻唐皇朝,充滿了豪情。抽象的思想轉(zhuǎn)化為具體的可以被視覺感受到的色彩。
由于色彩詞在詩歌中的不斷運用,它對于藝術(shù)形象的象征意義在人們心靈深處長期積淀,使得人們對它有一種共同的感悟。出現(xiàn)一種顏色詞,便會體會出它象征著什么。比如李商隱在《風(fēng)雨》中寫“黃葉仍風(fēng)雨,青樓自管弦”,通過寫風(fēng)雨飄搖中的黃葉,按時自己不幸的遭遇,“黃”象征著衰敗、沒落。
色彩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詩人運用色彩詞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抒發(fā)情感,具有打動人心的審美效果。美學(xué)中提到,“人不僅在思維中,而且以全部感覺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敝袊诺湓姼枰载S富鮮明的色彩來塑造形象,并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給人印象深刻。恰當(dāng)?shù)剡\用色彩詞,恰恰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詩歌中獨特的語言文字美。
參考文獻:
[1] 袁行霖.中國古典詩歌的多義性[J].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1993(2).
[2] 郭預(yù)衡,張俊.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M].湖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