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發(fā)暉
胭脂壩,一個聽起來十分女性化的名字,其實就是宜昌城區(qū)長江邊的一個大沙灘。隨著江水的漲落,沙灘時而獨立于江中,時而與岸連成一片,形狀因水而異,大小因水不一,于是就有了幾分神秘。大水時,全部淹沒于水中;枯水季節(jié),沙灘面積約有3平方公里,慕名而訪者絡繹不絕。
癸巳年仲春,筆者陪同一個劇組到宜昌拍攝堤防專題片,登臨江邊一棟近30層新樓的樓頂,領略長江的磅礴大氣、領略護岸工程的堅固美觀、領略天然塔的巋然聳峙、領略江灘小徑的幽深寧靜、領略宜昌城市的發(fā)展變化,江對岸一大片打著“格子”的沙灘自然而然地映入眼簾。隨行的宜昌市堤防處處長萬衛(wèi)平說,那就是胭脂壩,“格子”是航道部門為防止航道淤塞而實施的護底工程。
胭脂壩傳說
公元前三十年仲春,王昭君被選為漢妃。在桃花盛開的時候,王昭君坐花船啟程入宮。當花船順江而下駛出西陵峽時,昭君回望故鄉(xiāng),想到與親人自此一別不知何日再見,頓時潸然淚下。隨行人員看到淚水洗去了昭君臉上的妝容,于是決定給昭君重新梳妝。然而,梳妝用的胭脂水粉置放在另一條船上,且相距甚遠。就在大家翹首等待的時候,一群魚游了過來,聚集在花船周邊。驚奇的一幕就在這時出現(xiàn),隨著群魚越聚越多,江水霎時間變成粉紅色。昭君掬水于掌,粉紅色的水竟變?yōu)殡僦T瓉?,這是一群胭脂魚,為昭君口吐胭脂梳妝。后來,王昭君補妝的地方慢慢積沙成島,于是被人們稱為胭脂壩。
在同一觀景平臺的正中央,一塊由宜昌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三峽集團樹立的三角形大石碑,鐫刻著“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的字樣,似乎見證了這一傳說。
據(jù)了解,胭脂壩水域如今成了有水上熊貓之稱的中華鱘和國家二類保護魚種胭脂魚等名貴佳魚的主要產(chǎn)卵繁殖場所。為合理保護和研究中華鱘,1984年在宜昌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中華鱘人工繁殖放流站,并成立了中華鱘研究所。
2012年12月,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組成的長江淡水豚考察隊發(fā)現(xiàn),在宜昌江段,江豚就集中在胭脂壩河段。為留住江豚的微笑,宜昌市漁政部門計劃把胭脂壩水域作為江豚棲息保護區(qū)域,建立江豚觀測站,嚴禁大型船只進入保護區(qū),同時停止?jié)O業(yè)捕撈,為江豚提供充足的食物。
胭脂壩樂趣
萬衛(wèi)平說,胭脂壩的另一個名字叫作“煙收壩”,與南岸的五座山峰并稱為“五隴煙收”,是宜昌歷史上八大景點之一。
江邊歷來多霧,處在山區(qū)向平原地區(qū)過渡地帶的宜昌更是如此。大霧籠罩著山峰、沙灘,隨著煙幕逐漸收起,山色水景慢慢展現(xiàn)出來,美輪美奐,令人流連忘返。同治版《宜昌府志》中就收錄不少描寫五隴山和煙收壩的古詩。其中,吳士瑛的《五隴山》寫道:“移情薄暮望江頭,日落寒煙五隴收。樵客歌聲沿谷去,青山勝有白云流。”
胭脂壩也好,煙收壩也罷,這片沙灘帶給宜昌人無窮的樂趣——沙灘覓石就是其中之一。
胭脂壩江段處在長江中游的上端、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下游。每到汛期,洪水裹挾著沙石,以高屋建瓴之勢浩浩蕩蕩地滾滾而來。大水過后,在胭脂壩上留下大量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五顏六色的鵝卵石,被洪水、沙石打磨得那樣光滑、那樣潤澤、那樣精巧,猶如天造地就、鬼斧神工、自然天成,被譽為三峽奇石。
“花如解笑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币淮笈媸瘣酆谜卟坏冉耆巳?,就會迫不及待地涉水登島尋石。
據(jù)收藏者介紹,三峽奇石按外形可分為象形石和畫面石兩種。象形石就是外形酷似某種實物,畫面石則是石頭本身就有圖案。三峽石在形態(tài)、色彩、紋理、神韻等方面頗有特色,景致高貴典雅,或狀人類物,惟妙惟肖;或色澤艷麗,自成畫卷;或金光閃閃,令人目眩;或花紋交叉,成為文字。據(jù)說,有人收集到了十二生肖石,有人收集到了二十六英文字母石。還有,4塊并不起眼的鵝卵石居然“長”出了酷似“中國奇石”的字樣,這已成為宜昌三峽奇石館的鎮(zhèn)館之寶。
“黃金有價石無價?!比缃裨谝瞬?,收集三峽奇石不單純是愛好、收藏,而已形成奇石文化、奇石產(chǎn)業(yè)。
胭脂壩給宜昌人帶來的另一大樂趣就是越野、探險。
2008年3月,航道部門對胭脂壩沙灘進行護底后,打上“格子”的沙灘更加穩(wěn)定。在長達一冬一春的枯水季節(jié),胭脂壩上除了滿眼的鵝卵石外,就是高低不平的沙丘、大小不一的水凼,還有就是入春后瘋長的野生蘆葦。退水后的胭脂壩成了一個天然的越野場所,是越野愛好者和“驢友”們的樂園。
2009年12月,宜昌市體育局和宜昌市汽車摩托車運動協(xié)會就在這里舉辦了首屆汽車摩托車場地越野錦標賽。當時,賽車手攜300多輛各式賽車齊聚胭脂壩,大顯身手,一展車技。到2013年1月,已連續(xù)舉辦了四屆汽車摩托車越野賽,參賽對象也從最初的宜昌市本土逐步擴大到全省,甚至有不少省外的愛好者也慕名前來參加比賽。同時,還吸引了不少“驢友”前來探險。
而這一切,得益于大洪水這個大自然的“搬運工”。汛期,洪水的沖刷,可能使有的沙丘更小、甚至消失,有的水凼更深、更大;而洪水帶來的那些沙石則有可能將另一些沙丘堆得更高、更大,另一些水凼更小、甚至填平。煙脂壩“年年歲歲壩相似,歲歲年年景不同”,讓人常來常新,這也是那些“驢友”們樂此不疲之所在。
胭脂壩夢想
胭脂壩其實也是“淹子壩”。
雖然宜昌市城區(qū)處在丘陵地帶,地勢較高,但江面相對較窄,洪水流速較快,岸坡沖刷嚴重,崩塌時有發(fā)生。加之以路代堤,遇到特大洪水,城區(qū)就會成為一片汪洋。1954年長江大洪水時,宜昌城區(qū)外洪內(nèi)澇,《宜昌水利志》記載:“宜昌城區(qū)大公橋河坡、復興路、濱江路一帶被水淹,隆中路、小南湖、康莊路地段內(nèi)漬水1米以上?!?/p>
在胭脂壩正對面聳立著一座被稱為天然塔的“寶塔”。天然塔雖名稱“天然”,卻并非天然而成,而是人工修建。據(jù)清同治版《宜昌府志》中的《重修天然塔記》記載,這座始建于晉、重修于清的七層寶塔原本是一座風水塔,為的是“培地脈、壯文峰、制客山、鎮(zhèn)水口”,企盼風調(diào)雨順。
藉“寶塔”以“鎮(zhèn)水口”并不靈驗,給宜昌帶來安瀾的是新中國成立后開展的一系列大手筆的水利水電和防洪工程建設。
如果說20世紀中后期相繼開工興建的長江第一座大型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還有清江隔河巖和高壩洲水利樞紐工程,在發(fā)揮巨大的綜合效益的同時,徹底解決了宜昌被淹問題,那么,21世紀初開始實施的宜昌城區(qū)江段防洪護岸工程,則是在提高宜昌城市防洪能力的同時給宜昌添秀、添美、添靚。
2003年開始動工的城市防洪工程,在實施混凝土護岸維護岸坡穩(wěn)定的同時,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通過草皮護坡、改造濱江環(huán)境、增加城市綠地,把宜昌江灘打造成一方濱江花園、一道亮麗風景、一座城市名片。
漫步宜昌江灘,觀大江東去之匆匆,聽潮起潮落之滔滔,無不心曠神怡,其樂無窮。江灘治理,圓了宜昌人“鎮(zhèn)水”的夢想,也是水利人治水興利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