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霞
“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相連,??!呀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夜光下,一曲激昂、優(yōu)美的旋律從窗外飄來,那空曠遼闊、荒涼沉寂、高寒缺氧、雄奇神秘的昆侖山、風火山、五道梁、沱沱河一下子又映在了眼簾。我的腦海里又浮現(xiàn)出那些為水利事業(yè)而前赴后繼、勇于拼搏的水文工作者的身影。他們是一群熱血男兒,以實際行動在長江源頭實踐了“獻身水文終不悔”的錚錚誓言,譜寫了一曲雄渾悲壯的英雄贊歌!
艱苦的條件 執(zhí)著的堅守
沱沱河水文站坐落于昆侖山與唐古拉山之間的小唐古拉山地區(qū),是長江源頭第一站,也是青海省乃至全國條件最艱苦的水文站,主要承擔著沱沱河流量、水位、泥沙、降水、蒸發(fā)等項目的觀測以及雁石坪監(jiān)測站的水資源監(jiān)測工作,距省會西寧將近1300公里,從格爾木市到沱沱河也有430余公里的路程,其中300余公里在海拔4500米以上,要翻越昆侖山口、五道梁以及5010米的風火山口。這里海拔4600多米,空氣含氧量只有內(nèi)地的30%~40%,“張大嘴巴喘氣,晃晃悠悠走路”是到過這里的人共同的感受。這里年平均氣溫零下13.9℃,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而且天氣變化無常,令人捉摸不透?;蚯缈杖f里一望無際,或風沙連天十步內(nèi)無視人物,或雪雹交加令人寸步難行,“天上無飛鳥,風吹沙石跑”正是沱沱河地區(qū)的真實寫照。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中所描述的6月雪景觀在這里更是經(jīng)常顯現(xiàn)。
沱沱河水文站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當年,老一代水文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從祖國各地奔赴西部邊陲,為了祖國的水利建設事業(yè),他們騎駱駝、住帳篷,在這荒無人煙的長江源頭,建起了沱沱河水文站,而且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生活條件極為艱苦、設施極其簡陋的情況下,戰(zhàn)風雪,斗嚴寒,收集了大量寶貴的水文資料,沱沱河水文站曾被水利部授予全國水利系統(tǒng)“十面紅旗”標兵單位的光榮稱號,多次被授予“先進水文站”和“甲等水文站”。老站長巨邦選也多次被評為全省水文系統(tǒng)先進個人——1998年4月,他被水利部授予“全國水文系統(tǒng)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過去的沱沱河水文站一年12個月都要進行監(jiān)測。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沱沱河站河面封凍,冰厚1米多,每測一次流量,都要用鋼釬在測驗斷面上打10多個冰孔,在這嚴重缺氧、滴水成冰的地方,連走路都喘不過氣來,更不要說負重打冰孔有多難了。但,為了測得準確的冰期流量,水文站上的同志們不畏艱難,爭先恐后搶著下河,涉水在刺骨的冰雪中清除冰塞施測流量,取得了高精度的水文數(shù)據(jù)。
1996年7月,沱沱河水文站發(fā)生了大洪水。一道道閃電撕裂著濃黑如墨的天幕,一聲聲炸雷轟隆作響,站上的職工們勇敢而沉穩(wěn)地測著流量,準確而及時地傳遞出了一組組水情數(shù)據(jù)。為了準確、及時測量記錄洪水水位、流量、含沙量等水文要素變化的全過程,每過三四個小時就要測量一次,每完成一次測量需要兩三個小時。時間緊急,任務險重,面對濁浪排空的洪水,當時的老站長巨邦選先想到的是洪水資料的寶貴和職工們的安全?!皽y大水有危險,我來測!”他毅然決然地拿起9米長30多公斤重的鐵制標桿。長時間的工作加上胃病折磨,他臉色蒼白,同志們見此心疼地說:“站長,您太累了,休息一下,我們來測。”而他卻堅定地說:“水太大,有危險,我能堅持。”就這樣,經(jīng)過近36個小時的艱苦努力,終于測到了完整的洪水資料11份,為長江水資源的分配,為三峽等工程的建設以及抗洪搶險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材料。
2008年7月30日至8月2日,該站發(fā)生了建站以來的第四大洪水過程,洪峰流量533立方米每秒。為確?!皽y得到、測得準、報得出”,水文站的職工們冒著傾盆大雨和零下12℃的低溫,克服斷面寬闊、測點密集、時間緊迫的困難,連續(xù)奮戰(zhàn)五天五夜,共觀測水位120次,施測流量30份,單樣含沙量60份,不僅準確地控制了洪水的水位、流量、含沙量變過程,而且按報汛任務書要求準確地發(fā)出水情報文20份,為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門及時地提供了各類水文情報預報信息,得到了各級部門和領(lǐng)導的充分肯定。
“清風孤燈空對月,水沙相伴度光陰”是水文人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在唐古拉山地區(qū)工作,要過工作關(guān)、適應關(guān)、生活關(guān)“三關(guān)”。這之中,最難過的要數(shù)生活關(guān)了。沱沱河水文站遠離城鎮(zhèn),購糧、買菜、取報刊都要到430公里以外的格爾木市去。為了節(jié)約差旅費,測站只能借每月送月報表的機會,去格爾木采購生活必需品。買回來的菜沒幾天就吃完了,全年多數(shù)時間是咸菜饅頭、清水面條。由于經(jīng)常吃不上新鮮蔬菜,因此同志們體內(nèi)維生素嚴重缺乏,很多同志都出現(xiàn)了脫發(fā)和指甲凹、翹現(xiàn)象。但50多年來,一代一代的水文人用辛勤的汗水表達著對水利事業(yè)無限的忠誠與熱愛,他們用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勇往直前,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獻給高原水利事業(yè),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一塊塊閃光的獎牌和榮譽,也將一片摯情融入神圣的水利事業(yè)。
水文站的那些人那些事
冒嚴寒,戰(zhàn)風沙,披星戴月,雖苦猶甜;干水文,建青海,爬冰臥雪,志在高原。50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的水文人把青春、汗水、熱血甚至生命都灑在了這片高原,大地、山川記錄著他們的足跡,長江流傳著他們的故事。
如今,那個時代的老一代水文人已全部退休,有的已離開了人世??墒牵麄儾挥嬅?、英勇無畏、樂于奉獻的精神卻一直激勵著后人。有人說,在這樣的地方測流與死的機會是相等的;也有人說,在這樣的地方是在提前預支生命。這些絕非危言聳聽,凡是去過的人,都有深刻的體驗。在青藏高原,鼠疫、險路、渡河、天災、高山反應、肺水腫等危機四伏,險象環(huán)生,生命在此常常顯得十分脆弱,生與死的距離竟是那么近??墒牵淮娜藶榱俗鎳乃聵I(yè),為了能夠取得可靠的第一手水文資料,不畏艱險,勇于拼搏,用青春,用汗水、鮮血,甚至生命,在茫茫高原上抒寫著人生壯麗的頌歌。
有人說:“不要說在這里干活,就是在這里待著也是一種奉獻?!倍驮谶@“生命禁區(qū)”,他們不但要堅守在這里,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各項測流任務,同時還要擔負90公里外的雁石坪水文站的流量巡測。職工的家都在格爾木或西寧,他們一般要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河里結(jié)冰不能測流時才能回到家里。
在這高寒缺氧、單調(diào)枯燥的水文站上,有著泥土般質(zhì)樸的老職工余丁楷在這里一干就是19年。他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艱難險阻,闖過一個個險關(guān),他一步一個腳印,步步都留下了堅實的足跡。我們問他苦不苦,他說,他剛進站那會兒,站里有好幾個上海的老前輩,他們一生都駐守在長江的源頭。老一輩從上海過來,能把工作干得這么好,條件相當艱苦啊,說他們的條件的時候,我說不下去,我真是想流淚。咱們現(xiàn)在條件這么好,尤其咱們是本地人,還干不好自己的工作啊,那說不過去。
司機兼監(jiān)測員王鵬說:“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再苦的地方總要有人干?!彼瓦@樣時常勉勵自己,在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中默默無聞地從事著他摯愛的水文工作。他就這樣要求自己,磨煉著自己的意志,實踐著自己的人生價值,面對領(lǐng)導的肯定和同志們的贊譽,他說:“我出生在農(nóng)村,再苦再累,我都能堅持。”
站長葉虎林生于1983年,真正的80后,2004年來到沱沱河水文站,小伙子一來到水文站就認真學習水文專業(yè)理論知識,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全面掌握了河流特性和測驗方式,成了工作骨干。老站長臨走時告訴他:“這工作是有點苦,但總得有人干。定時觀測不等人,不管什么天氣,就是下刀子,也必須去觀測數(shù)據(jù)?!边@句話他牢牢地記在了心里。在他的帶領(lǐng)下,水文站每年都能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水文測驗任務,為保護母親河積累了大量的水文資料。他本人也兩次被評為青海省水文局先進個人;沱沱河水文站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先進站和甲等站,葉虎林被青海省委授予“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
他在日記中寫道:“回想這幾年的工作經(jīng)歷,我深深認識到,水文工作固然辛苦、不為人所知,但是,為了千家萬戶的生命安全,我覺得付出再多也值得,我為自己是一名水文工作者而自豪?!薄吧顩]有一帆風順,人可以失望,但不能絕望,只有經(jīng)歷過坎坷的人才能學會成長?!?/p>
有人說,選擇水文就是選擇寂寞,只有學會與寂寞打交道才能做好這份工作。我們問劉希凱,平時最難的是什么?他只說了兩個字,“寂寞”。是啊,為了提供準確的水文數(shù)據(jù),他們遠離家人,長期在海拔4532米的沱沱河沿,除了克服高原缺氧,還要時常與寂寞拼刺刀,堅守著清貧,書寫著對水文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忠誠,這就是水文人!
在沱沱河水文站已經(jīng)工作11個年頭的劉希凱,依然是那樣靦腆而不善言辭,在2010年溫泉水庫抗洪搶險的戰(zhàn)場上,在玉樹抗震救災的壯行中都閃動著他消瘦的身影,顧不上年僅7歲的孩子,丟下下崗在家的愛人,將自己無悔的堅守和執(zhí)著的追求都獻了這條滔滔大河。
水文站年紀最輕的職工王雙林的家在寧夏,2008年從武漢長江水利水電學院畢業(yè),小伙子最高興的事就是有人來水文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2009年的夏天,有一批學生來長江源搞環(huán)保宣傳,臨時住在水文站,“走廊里鋪滿了睡袋,到處都是人”,說起這些,他很興奮。
在水文職工撤離的時間里,水文站的主人是當?shù)氐牟刈迓毠c珠,慶珠其實也不是沱沱河本地人,他的老家在西藏安多縣扎仁鎮(zhèn),用老王的話說,慶珠是沱沱河的“上門女婿”。工作穩(wěn)定后,慶珠把他的妹妹德吉從安多老家接了過來,并嫁給了雁石坪加油站的一名職工。慶珠說,他一個月雖然只有1000元的工資,但他喜歡水文工作,喜歡這些熱情質(zhì)樸的水文人,他不愿意離開他們。
在辦公室里,看到不大的屋子里整齊地擺放著測量工具和儀器,水文記錄本規(guī)范地記載著每日的工作情況,墻上貼著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條例,“國家先進報汛站”“優(yōu)秀水文測站”……一份份沉甸甸的榮譽獎牌展示著沱沱河水文站職工情系江源、愛留水文的博大情懷。
沱沱河水文站的今夕
當年青藏鐵路修建時,沱沱河水文站肩負著江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和向鐵路干線提供水文資料的重任,而當時的工作條件遠遠落后于內(nèi)地長江干流水文控制站的條件。有關(guān)部門在加大西部開發(fā)建設規(guī)模的同時,也開始重視加大長江源頭區(qū)水文基礎設施的投入。江河源頭今猶在,沱沱河站換新貌。50多年過去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隨著國家對三江源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視和省水文局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如今的沱沱河水文站正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
過去,沱沱河水文站長年租住公路道班房屋為工作用房,站房漏雨、墻體裂縫、院墻殘破,巡測一天,回到站房將爐子燒得通紅,也只是面部炎熱而后背冰涼;鋪上厚厚的被褥,感覺還是跟睡在冰上一樣,夜里被凍醒幾次都很正常。隆冬時節(jié),院子里的井水都能結(jié)冰,早上大家從不洗臉,是因為洗臉之后備感寒冷。自2001年以來,青海省水文局陸續(xù)投資1900余萬元,對全省35處水文站實施了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如今的沱沱河站有了自己寬闊平坦的院落,白瓷到頂?shù)娜忾]式平房。盡管屋外冰天雪地,但房內(nèi)卻溫暖如春,職工心情舒暢,工作更加努力了。
過去,沱沱河水文站測驗設施一直是建站時期那種最原始的,如測流,十幾米長的鐵制懸桿,要兩個人才能抬得動。測流斷面273米,人站在七八米高的大橋上施測流量,在漲水期一份流量要用3個小時,還時常隱伏著險情,巨大的波浪沖動,那鐵制懸桿兩三個人合力才能控制,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險。2005年,青海省水文局專門為沱沱河水文站配備了橋測車,結(jié)束了多年來靠人工測流的歷史,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安全性。同時,還為職工購置生活用品提供了方便。
通電給職工們帶來了光明的使者。自建站以來,由于地處偏遠,沱沱河水文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無法通電,因此職工一年四季只能用蠟燭和煤油燈照明,真是白天不見人煙,夜晚孤燈冷月,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2008年,在青海省水利廳的大力支持下,省水文局為沱沱河水文站接上了電。從此,職工們告別了蠟燭油燈的歷史,給職工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寬帶網(wǎng)絡的連接,讓職工能在網(wǎng)上瀏覽一切,一下縮短了和外界的距離。一位職工感慨地說,過去想也不敢想的事,如今成了現(xiàn)實。沱沱河水文站周圍人煙稀少,工作之余無處可去,有時想出去輕松一番,漫天的風沙也會將你阻在屋內(nèi)。幾年前,這里一直沒有電,看不上電視,報紙上的新聞對他們來說要比外界晚上一個月,報紙到了手里就成了月報,無法和外界交流,生活單調(diào)枯燥。2008年,青海省水文局在為沱沱河水文站徹底解決有電問題后,又撥出經(jīng)費購買了彩電,安裝了寬帶,從此,打開了該站與外界聯(lián)系的窗口。站上職工通過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就能夠輕松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水文工作動態(tài),曾經(jīng)遠在千里之外的沱沱河水文站變得不再遙遠和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