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巖 孔凡晶
〔摘要〕本文在闡述電子商務的信譽評價模型基礎上,分析了信譽模型用于電子政務的可行性,提出了模型的修改建議,使其能夠適合對政務系統(tǒng)進行評價,同時對引入過程中的優(yōu)勢及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信任度;信譽評價模型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9.031
〔中圖分類號〕C9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3)09-0157-04
近年來,中國的互聯網持續(xù)迅猛發(fā)展,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tǒng)計,截至2012年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564億,較2011年提升了38個百分點[1]。借著互聯網的發(fā)展,電子政務也保持了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各級政府基本都建成了自己的門戶網站,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信息公開、網上辦公等功能。但是電子政務的實際應用情況卻不容樂觀,據國家信息中心發(fā)布的數據,政府網站的總體跳出率為6333%,2/3的用戶在訪問一個頁面后便離開了網站,說明政府網站的用戶黏度不夠,使用情況不佳[2]。與此相比,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已經比較成熟,截至2012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guī)模達到242億人,并仍有增長的趨勢。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相似點較多,因此在電子政務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借鑒很多電子商務里的成功經驗,為本身的發(fā)展提供很好的支持。
1電子政務收集公眾評價信息的意義
一些學者研究認為,公眾信任是促進公眾對電子政務采納的關鍵途徑,缺乏信任會嚴重的阻礙公民對電子政務系統(tǒng)的使用[3-5]。對互聯網的信任是用戶采納在線服務的關鍵因素,主要包括用戶對安全和隱私兩個方面的感知[6]。根據Hart-Teeter在美國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的民眾都有使用電子政務的意愿,但是由于對電子政務中安全性和隱私方面的信心不足,導致他們一直持觀望態(tài)度[7]。由此可見公眾信任對電子政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收集公眾在使用電子政務系統(tǒng)時的滿意情況,信任程度等信息就顯得十分重要。
“喻公民為客戶,以客戶為中心組織政府的電子服務”,已經成為全球電子政務發(fā)展的一個潮流[8]。公眾是電子政務的重要服務對象,公眾的滿意度也是衡量電子政務產出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現有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中,對公眾滿意度情況的信息收集還不是十分完善,與電子商務中信譽評價體系的應用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借鑒電子商務中的經驗,系統(tǒng)的收集公眾使用電子政務系統(tǒng)的信任滿意程度,不僅可以為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提供比較有價值的參考數據,也能比較有效的督促政府部門提升電子政務的服務質量。
2電子商務中的信譽評價模型介紹
電子商務中的信譽評價是指交易雙方在交易后,根據交易的情況對對方進行評價,形成一種信用的反饋,并將用戶得到的所有評價按一定方式綜合為該用戶的信譽度,來反映該用戶的信用狀況,供其他用戶作交易決策參考。其目的是幫助交易雙方了解交易對象的信用狀況,約束交易行為,降低交易風險,提高交易的成交率[9]。
目前,各大電子商務網站都建立了自己的信譽評價體系,一些學者也對電子商務中的信譽評價模型進行了研究,從合理性、有效性、抗欺詐性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如熊建英等提出了一種抗欺詐的C2C賣方信譽模型,郭洪海提出了E-Sporas評價模型,考慮了交易金額、交易次數等對信譽值的影響,并引入懲罰因子來限制欺詐行為。隨后,孫軍等又在E-Sporas的基礎上引入時間因子來對其進行改進[10-12]。下面以改進后的E-Sporas信譽模型為例來介紹電子商務中的信譽模型。
2013年9月1第33卷第9期1現?代?情?報1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1Sep,20131Vol.33No92013年9月1第33卷第9期1電子政務中引入電子商務信譽模型研究1Sep,20131Vol.33No9此模型的具體計算過程方法如下:
Rt(u)=∑tt=1e-Δt1αf(t)(1)f(t)=11θΨ(Rt-1)∑i∈I(u)[S(u,i)-Et]Rt-1(i)V(u,i)1Iu+φ(u)Rt-1(u)11+e-nθ2e-11α,Iu(2)
Ψ(Rt-1)=1-111+e-(Rt-1-Max)〖〗σ(3)
Et=Rt-1(u)/Max(4)
φu=-1u存在欺詐行為
0u無欺詐行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