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珍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無疑,對話將成為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態(tài)。它意味著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挑戰(zhàn)書本、挑戰(zhàn)教師、挑戰(zhàn)權威。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將成為積極的生命流程中的驛站。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師生就沉浸教學的漣漪之中。
【關鍵詞】閱讀;語文教學;文本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一、師生在平等交流中對話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表現(xiàn)得最活躍。“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在地呼吸?!蔽ㄓ衅降?、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能給學生一個心理安全感,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師生對話中,教師如果沒有了大聲呵斥、批評,而是以寬容、博大的胸襟引領學生,主動走進學生的心田,放飛自己的真情,自然學生的心靈之窗、情感之門就會愉快地向你敞開。這樣才會達到自然融洽的境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產(chǎn)生了,唯有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會體會到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友愛、理解,才能激活思維,敞開心扉,放飛心中的想象。
(一)做一個忠實的聽眾
實現(xiàn)對話教學,教師要學會傾聽。要做孩子們忠實的聽眾,認真地傾聽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營造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們如癡如醉地探究、體驗、交流,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補充同學的發(fā)言,或互相啟發(fā),或自由組合朗讀……教師只要以欣賞的眼光看、聽,適當?shù)刈餍c撥。
(二)做一個友好的伙伴
實現(xiàn)對話教學,教師關注的不再是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是每個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即時狀態(tài)。教師要敞開心扉與學生進行對話,要與學生友好相處,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師生之間形成感情、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多方面的交流和互動,成為合作的伙伴。
(三)做一個出色的主持
在對話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做“談話”節(jié)目的“主持人”。要巧妙地設計話題,鋪墊對話基礎,展開有益而有效的對話。王崧舟老師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把“‘冒字的理解、體驗”作為話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對話,并以此為導向,極其巧妙地把握話題,逐步深入,交互層遞,使課堂對話以藝術的方式演繹出來,引發(fā)了一個教學高潮。
二、在閱讀中與文本對話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對話場”得以形成的基礎,但它并不是全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學習之初,肯定是浮淺的認識。僅僅依賴這種形式,是不能感悟到文本的內涵的。而教師的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與文本科學整合,則是“對話場”得以形成的關鍵。教師的引導一般有這樣的兩種形式:
(一)預設性
在課前,教師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設,都會設想如何在學生獨立對話的基礎上,通過幾個大的問題,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而這幾個問題的確定,關鍵是要看教師是如何對“三個思路”進行整合。“三個思路”即教者的教學思路、學生學習的思路、作者的寫作思路。而對“三個思路”整合的關鍵,則在于教師確定怎樣的“三個思路”的交叉點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點。這種預設性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對話場”是否順利展開。
(二)生成性
上課時,教師還要注意對課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問題給予及時的拓展延伸。學生課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問題,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是教師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地質疑并對這些生成的問題進行整合,教師這時有三種處理辦法:(1)當場激勵學生試著解決生成的問題。(2)對問題進行歸類整合后,在第二課時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時候來解決。(3)在語文課外活動中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來解決。二是教師在第二課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突然生成的答案。對于這種形式的問題,一是學到相關的內容時,教師能解決的隨機給予解決;另一種是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整理,形成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臨時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并圍繞著這幾個問題組織討論教學。
三、讓學生在閱讀中對話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閱讀教學過程中得以形成的基礎。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知識、能力的形成過程,是學生自身在外因和內因的相互作用下,自我建構的過程。沒有學生與文本的獨立對話,沒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是很難完成知識體系的自我建構的。
課文是敞開的文本,具有生命的靈性。只有通過反復閱讀文本,解讀文本,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才能有所感悟。只有引領學生親歷閱讀過程,走進文本深處,傾聽文本的聲音,感受語言的色彩,觸摸作者的心靈,體驗文本的情感,盡情地讀,大膽地說,自由地想,歡快地寫,不斷感悟實踐,才能充分體現(xiàn)“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四、在多元化解讀中對話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xiàn)。實際上,有效的學習方式都是個性化的,沒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統(tǒng)一方式。對某個學生是習慣的、有效的學習方式,對他人卻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慧理論所指出的,每個人的智慧類型不一樣,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學習優(yōu)勢、學習風格也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具體學習方式是不同的,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情況,為每一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是貫穿始終的,只不過由于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體現(xiàn)的方式也不相同,表現(xiàn)的頻率和質量也不相同。所以,就教師而言,在教學中既要體現(xiàn)“該放手時就放手”(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又要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兩者都不可偏廢。
總之,課堂上,教師應把愛心、微笑、激勵感受給學生,營造一種配合、民主、愉悅的氛圍,變苦學為樂學、趣學。讓學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和睦氣氛,和諧學習。閱讀教學應該成為學生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幸福、表達自我、溝通學生與世界交流的過程,讓學生的能力在感受、體驗、交流中,在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構建過程中得到提升。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