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英
摘 要: 18世紀(jì)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的自傳《懺悔錄》的問世,開啟了一個文學(xué)的新時代;兩百年后的中國,億萬富翁李春平出資出版的自傳《懺悔無門》叩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弦。兩個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的不同思想的人讓讀者感到了他們的真誠坦白與靈魂的高貴,但也存在差異。
關(guān)鍵詞: 《懺悔錄》 《懺悔無門》 自我表現(xiàn) 警醒世人
18世紀(jì)的歐洲文壇,曾經(jīng)于震驚中接納了盧梭的《懺悔錄》的問世,并不可逆轉(zhuǎn)地由它開啟了一個文學(xué)的新時代;兩百多年后,中國文壇,億萬富翁李春平出資出版的自傳《懺悔無門》叩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讀者的心弦……跨越漫漫歷史長河,浩浩宇宙間亮起了兩顆為真理而燃燒的赤誠之心,茫茫蒼穹中回蕩著他們忠實自我、忠實人生,更忠實于時代的靈魂的告白。
《懺悔錄》和《懺悔無門》是兩部產(chǎn)生于不同時代、內(nèi)容迥異、影響也不同的著作,但是透過語言的表層,我們都看到了主人公的真實與坦誠。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他們都選擇了懺悔這一相同方式叩問靈魂,在自我釋放的同時給予世人一種警醒。
一、真實與坦誠地披露自我
每每閱讀《懺悔錄》、《懺悔無門》都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強(qiáng)烈而持久的激動,審視這一藝術(shù)魅力的由來可歸之于作品中那灼熱可感、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們的真實與坦誠,以及對于真善美的獨(dú)特而執(zhí)著的追求。
翻開《懺悔錄》迎面走來的是生活于18世紀(jì)的法國的一個出身平民、一生坎坷、崇尚自我、摯愛感情、充滿反封建叛逆精神的活生生的盧梭。作者在《懺悔錄》篇首揮毫寫下:“我現(xiàn)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示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這是何等驚天動地的文字,何等坦誠與自豪。
在《懺悔無門》中李春平在開篇即說:“如果說,我還敢于面對大家,那是因為心底的一份真實從來未曾改變。我不知道人們是否愿意傾聽我的故事,但我會忠實依照自己的本來面目和全部事實講述一切?!彪m然李春平的話語沒有盧梭的驚天動地,但是我們同樣能夠感受到一種坦誠與真實。
盧梭以蔑視前人的自豪做到了前人沒有做到的事。在《懺悔錄》這部“文學(xué)史上的奇書”中,盧梭將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暴露無遺。他既寫了自己高尚美好的一面,又寫了自己不光彩,應(yīng)該詛咒的一面。他說:“我講的都是真話。如果有什么人知道的事實與我剛才說的相反,即使他們得到一千次證實,那仍然是謊言和欺騙……”
兩百多年后的今天,有“百年慈善第一人”之稱的億萬富翁李春平在決定出《懺悔無門》這本書的時候說:“我暴露自己的丑陋和庸常,宣泄自己的欲望和痛苦,也展示自己的真情和善良。你是否看見了我的矛盾性格?你是否感受了我的紛亂情感?……我不在乎您看完可能產(chǎn)生的輕蔑,只在乎自己是否虔誠地遞交了一份嚴(yán)格的懺悔書?!?/p>
誰能想到這樣的巨富居然有不堪回首的“前世”:“文革”時因談戀愛打群架,被勞教三年,之后被趕出家門流浪街頭。1980年的某一天,他遇到好萊塢女星克勞迪婭。于是作為兒子與情人,李春平隨女星來到美國。李春平陪伴大自己38歲的美國老太太12年,影星辭世后,李春平獲得了一筆他自己也說不清的遺產(chǎn),之后他回到了北京。
自他回國至今這十幾年來,李春平一直堅持慈善事業(yè),李春平十幾年來累計捐款5600余萬元。因此他也被稱為“百年慈善第一人”。
盧梭和李春平作為生命個體,他們直面自己的靈魂,真實而坦誠地披露自我的精神是同樣值得贊譽(yù)的。
二、對抗社會與自我救贖
在《懺悔錄》和《懺悔無門》中,作者給我們留下的是同樣真實、坦誠的自我形象,深入兩部作品,我們亦能強(qiáng)烈地感受到二者存在的差異。
讀盧梭的《懺悔錄》,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內(nèi)在的憤激、憂郁、孤寂和悲愴,回旋全篇的是一種論辯、對抗的基調(diào);王春元寫的《懺悔無門》卻是深沉、坦白、真摯,支撐全書的乃是一種自我懺悔、反思社會的思想主旨。造成差異的原因,既有寫作動機(jī)的不同,又與各自的思想體系、所處的社會背景、時代特點(diǎn)相關(guān)。
盧梭作為啟蒙運(yùn)動的代表,他主張以人為本,提倡個性自由和個性解放。作者一再強(qiáng)調(diào)自己的“本性善良”,但是污濁的社會環(huán)境使他染上自己痛恨的一切惡習(xí)。他憤怒地質(zhì)問道,如果人是處于一種平等、無憂無慮的狀態(tài)中,所希望的又可以得到滿足的話,那么又怎么會有偷竊呢?這樣,盧梭就將自我批評和懺悔導(dǎo)向了對社會的譴責(zé)和控訴,將對人性惡的挖掘轉(zhuǎn)變成了嚴(yán)肅的社會批判。
盧梭的懺悔已經(jīng)超出了狹小的自我范疇,他在為他的人民懺悔,他在為他的時代自省。他的懺悔帶有了一種強(qiáng)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zé)任感,正如歌德所說:“伏爾泰結(jié)束了一個時代,而盧梭則開始了一個時代。”
與《懺悔錄》不同的是,《懺悔無門》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救贖與報恩。李春平說:“我要回到祖國開啟我封存了十年的愛。我要盡一切所能把所有的愛贖回來……我要滿足大家的一切愿望,我要一個一個地報答你們,并且乞求你們寬恕我,理解我。”
十年是一個瞬間,也是一個漫長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早已完成了若干次的蛻變。李春平是不幸的,所有施恩計劃都落了空。無處懺悔,無處救贖,無處報答,無處話悲涼。原來歲月不可召回,青春不可抵押,愛情不能救贖。忽然明白最需要補(bǔ)償?shù)氖亲约旱撵`魂。于是他開始從事慈善事業(yè)。
在這個以錢、權(quán)、色為“金三角”的社會中,有些人為了得到這個“金三角”而蒙蔽了自己的心智,失去了自己的良知,這本書的出版與其說是李春平回望人生感慨悲涼,發(fā)自肺腑的心靈懺悔,毋寧說,是我們向這個躁動的社會發(fā)出的一次良心拷問。
李春平有膽量面對我們說出心中的痛,他愿意以一己之力喚起更多有權(quán)者與有錢者捐獻(xiàn)善良與愛心,他以一種宗教殉難的方式懺悔自己心靈曾經(jīng)的缺失,他的懺悔具有榜樣力量。
盧梭和李春平雖然處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但是都有一顆真誠的心,完全袒露自己的好與壞,又都有一種責(zé)任感和使命感,在所處的時代里勇于站出來喚醒人們蒙昧盲目的精神世界,僅就這一點(diǎn)來說,他們同樣值得敬佩。
參考文獻(xiàn):
[1]楊國政.盧梭的自傳觀.國外文學(xué),2001(03).
[2]佘向軍,文斌.中西文化的交融與沖突——郁達(dá)夫與盧梭懺悔意識比較論.湖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7(02).
[3]楊正潤.論懺悔錄與自傳.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