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枝??古建平??陳永興??劉曉景
[摘要] 目的 探討對新生兒糖尿病患兒采用格列本脲進行治療的效果。 方法 本院在200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10例新生兒糖尿病患兒,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分析格列本脲對患兒治療的效果。 結果 10例患兒的出生體重2.5~3 kg,年齡3 d~2個月,來院治療時,血糖明顯升高,并且伴有酮癥酸的中毒癥狀?;純鹤≡阂院?,對其進行胰島素治療,改善患兒的酮癥酸中毒情況?;純旱难墙档偷?5 mmol/L以下,再對患兒采用格列本脲進行治療。對其中的5例患兒采用格列本脲進行治療,用量為0.5 mg/(kg·d)時,停止使用胰島素。對患兒進行為期7個月的隨訪,患兒仍需要服用格列本脲,每天服用0.3 mg/kg,患兒的血糖保持穩(wěn)定,沒有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結論 有部分患兒采用格列本脲進行治療,效果明顯,不需要使用胰島素,減輕了患兒的痛苦。所以,對新生兒糖尿病患兒采用格列本脲進行治療,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格列本脲;新生兒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08-213-02
在臨床上,新生兒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少見且特殊的糖尿病類型[1]。主要是指患兒在出生3個月以內出現持續(xù)性的高血糖癥狀[2]。長期以來,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給患兒帶來極大的痛苦[3],同時還沒有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本院對收治的患兒采用格列本脲進行治療,目前臨床療效顯著?,F將有關治療和分析的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在2000年5月~2013年3月期間收治的10例新生兒糖尿病患兒。其中男3例,女7例。年齡為3 d~2個月。患兒沒有糖尿病的家族遺傳史和宮內發(fā)育緩慢情況。
1.2 診斷標準
患兒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在出生后的3個月內發(fā)??;患兒的病程在2個月以上;排除應激性的高血糖或醫(yī)源性等高血糖癥。符合以上幾點,則確診為新生兒糖尿病患兒?;純旱呐R床資料見表1。
1.3 方法
對患兒采用胰島素治療,改善患兒的酮癥酸中毒癥狀。患兒能夠進食后,在征得家屬的同意之后,對患兒口服格列本脲(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H31020795)來進行治療[4]。將胰島素更換為格列本脲進行試驗[5]。開始對患兒治療時,每天的劑量在0.2 mg/kg,分3次進行。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對藥物進行加量。格列本脲的劑量增加幅度為0.1~0.2 mg/(kg·d),在飯前,胰島素開始慢慢減量,最后減到基礎的劑量。
1.4 觀察的指標
在對患兒使用格列苯脲進行治療之前,要對患兒的肝腎功能、血脂、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進行詳細的檢查。在使用格列本脲對患兒進行為期1、3、6個月治療之后[6],再對患兒進行以上指標的復查。在使用格列苯脲治療期間,每隔4 h,要對患兒的血糖進行一次測量[7]。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所有的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和隨訪情況
對10例患兒進行住院治療,給患兒使用小劑量的胰島素治療,靜脈滴注胰島素0.05 U/(kg·h)進行治療。在治療2~3 d以后,患兒的酮癥酸得到了糾正?;純旱难墙档?5 mmol/L以下?;純旱那闆r得到了好轉??梢哉_M食,使用胰島素泵進行皮下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使用的量為每天0.8~1.2 U/kg;其中50%為基礎量。對患兒進行治療3~4 d以后,使用格列苯脲對患兒進行治療。對10例患兒使用格列苯脲的初始劑量為0.2 mg/(kg·d)。對其中的5例患兒,使用格列苯脲的劑量每天增加幅度在0.1~0.2 mg/kg,一直增加到每天1 mg/kg,但是胰島素的使用量不能減少,在停用格列苯脲之后,繼續(xù)對患兒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剩下的其他患兒,使用短效的胰島素,每天使用0.6~0.8 U/kg,分四次來進行皮下注射。在對患兒治療4個月之后,患兒出現間歇性的低血糖,可以根據患兒的病情來進行減量處理。治療5個月以后,可以停用胰島素,觀察患兒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在對患兒進行治療之后,患者的血糖開始下降,格列苯脲的用量為0.5 mg/kg時,就不需要使用胰島素,對患兒的動態(tài)血糖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和記錄。對患兒進行為期7個月的隨訪,患兒仍需要服用格列本脲,每天服用0.3 mg/kg,患兒的血糖保持穩(wěn)定,沒有出現明顯的副作用。見表2。
2.2 不良反應
10例患兒在使用格列苯脲進行治療期間,沒有出現嘔吐和腹瀉等不良反應。患兒沒有出現低血糖癥狀。在對患兒進行1個月的治療之后,患兒的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血脂沒有出現任何的異常情況。
3 討論
在臨床上,常選用的降糖藥物就是格列苯脲[8]。經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該藥物居于很高的安全特性[9]。對采用格列苯脲治療有效的患者,可以長期使用此藥物進行治療,減少患者因注射胰島素而帶來的痛苦。目前,從胰島素治療轉換成采用格列苯脲進行治療的方法:進行快速的轉換,主要是適應于住院的患者,開始使用格列苯脲的劑量在每天0.2 mg/kg,分2~3次進行,在吃飯前口服藥物,每天增加劑量的幅度在0.2 mg/kg;慢速轉換:主要是針對門診治療的患兒,使用格列本脲的初始劑量為每天0.1 mg/kg,分2~3次;每周劑量增加的幅度在0.1 mg/kg。
此外,還要根據患兒的血糖含量,來逐漸的減少胰島素的使用量[10]。使用該藥物治療的有效指標:隨著格列苯脲劑量的增加,胰島素的使用量逐漸減少乃至停用。如果使用的格列本脲劑量,每天增加到1 mg/kg,但是還需要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則說明此藥物治療無效。使用磺脲類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所出現的一些常見的副作用: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11];比如患者出現嘔吐、惡心、食欲減退、腹痛、腹瀉等癥狀[12]。還有的患者會發(fā)生肝功能損害[13];骨髓抑制;粒細胞減少、黃疸、皮疹、血小板減少癥等,但是,在給患兒使用的藥物減少之后,患兒的癥狀得到消失[14]。在對患兒進行確診之后,給患兒使用小劑量的胰島素進行靜脈滴注;患兒酮癥酸中毒情況得到糾正[15]。使用格列苯脲對患兒進行治療,治療效果顯著,患兒血糖控制非常的平穩(wěn),患者長期使用,但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安全性高[16]。
[參考文獻]
[1] 陳思,肖新華.新生兒糖尿病的分子診斷[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1,26(2):143-144.
[2] 桑艷梅,楊文利,劉敏,等.格列苯脲對4例永久性新生兒糖尿病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20):1595-1597.
[3] 羅飛宏.新生兒糖尿病的磺脲類藥物治療[J].兒科藥學雜志,2011,17(6):1-3.
[4] 瓊斯,譚婷婷,周智廣.6月齡內診斷1型糖尿病的患者需進行再評估[J].糖尿病天地(臨床),2011,5(12):562-566.
[5] 吳艷,鐘曉云,李剛,等.磺脲類藥物治療新生兒糖尿病1例[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1):76-77,80.
[6] 鄒穎穎,張吉翔.ATP敏感性鉀通道突變與新生兒糖尿病iDEND綜合征[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2,28(2):371-374.
[7] 王姝彥,張龍江,何中倩,等.KCNJ11基因突變引起的新生兒糖尿病1例[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1):73-75.
[8] 楊文利,桑艷梅,劉敏,等.永久性新生兒糖尿病10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2):144-146.
[9] 李曉東,王姝彥,田青,等.基因變異新生兒糖尿病一例報道暨文獻復習[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27(2):122-123.
[10] 牛雅.新生兒糖尿病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4):759.
[11] 劉芳,衛(wèi)海燕,陳永興.格列本脲治療新生兒糖尿病2例報道及文獻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2,18(3):10-12.
[12] 王華,熊英,母得志.新生兒糖尿病1例治療體會[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6):466-467.
[13] 李秀珍,劉麗,盛慧英,等.格列本脲治療新生兒糖尿病4例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5):364-367.
[14] 曾美花,呂云仙.新生兒糖尿病一例[J].中外醫(yī)療,2010,29(3):177.
[15] 羅飛宏.新生兒糖尿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及臨床診治[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25(11):846-849.
[16] 鄭曉萍,陳朔暉,陳曉春,等.雙“C”治療一例非鉀通道依賴性新生兒糖尿病的護理[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2:4.
(收稿日期: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