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友德
我的教育夢:冬季的哈爾濱冰天雪地,在那童話般的世界里,在那漫天飛舞的雪花中,在那一塊塊冰場上,孩子們歡笑著,沉浸在冬季滑冰的快樂中。冰城孩子的冬天是別樣的、快樂的,愿冰晶玉潔快樂馳騁,圓冰城孩子冬季夢想……
自從1997年畢業(yè)以來,我一直從事體育教學。還記得剛剛工作時冬天開展體育課的情景:瑟瑟的冷風夾雜著雪花,此時的體育課除了“貓冬”,就是踢足球,男生勉強參與,女生則偷偷躲進屋里,冬季的寒冷令體育課的開展如履薄冰。
“能不能開展速度滑冰教學呢?”我和當時的周校長說了自己的想法,周校長很支持,但現(xiàn)實很殘酷,冰場、冰刀鞋、教學技術(shù)、冰上運動安全事故預(yù)防等硬件和軟件都不具備,冰上體育教學簡直就是夢。剛畢業(yè)的我冰上技術(shù)還可以,但開發(fā)校本教材是第一個難題,如何從實際出發(fā),編出適合學生速滑的教材呢?我一面查閱僅有的大學教材,一面多方請教會滑冰的老教師。經(jīng)過3年的反復修改,終于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然后是冰場問題。我們學校地處平原,操場面積大,于是我們發(fā)動全校師生在校園的西北角開辟出一塊3 000平米的空地,雖高低不平,充滿瓦礫,但總算有塊練“兵”之地。為了解決水源問題,我們打了一口井,從老師家借來澆稻地用的水泵和防水電線。水的問題解決了,可放水澆灌時又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水只流向西北角,東南方向水上不來。情急之下,周校長從家里開來“手扶”(種水稻時翻地用的),穿著水衩在操場上翻土,泥水濺得渾身全是,雖沒上凍,卻冰得刺骨。一番辛苦后,地面終于平了。
像盼星星一樣,終于盼來了結(jié)冰,這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冰場到處都是兩層冰,踩上去就是一個窟窿,這怎么能滑冰呀!如放棄,就要等來年;如不放棄怎么辦?“填土”試試,只能如此。學生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將兩層冰踩破,用土填滿。但卻不能大面積灌溉,只能等著零下10度后,用水管子一點點浸濕,俗稱“掛蠟”,經(jīng)過十多天的努力,冰場終于初具規(guī)模,但還是有很多小包,像荊棘一樣。我們又用鐵鍬鏟去小包,重新“掛蠟”。經(jīng)過幾番努力,我校第一塊冰場誕生了。
雖說澆灌冰場很辛苦,沾上水的鞋褲經(jīng)常被凍硬,但有了第一年的經(jīng)驗,再做這些事時就從容得很多,如出現(xiàn)冰縫時,就填滿雪,先用少量熱水澆,再用冷水澆,冰場就能完好如初。
冰場解決了,可最重要的武器——冰刀鞋又成了大難題。最初我們四處“化緣”,校長和我從其他中學那里低價買來20雙冰刀鞋??p縫補補后,每4人一雙,上大課90分鐘,一人滑冰,其他3人踢足球或跑步。每人滑20分鐘,其實,剛開始學生就是冰上行走,整個冰場就我一人表演,沒課的老師幫著組織安全,一點點手把手地教。很難想象,學生們滑得居然很快樂,想多滑一分鐘都不行,必須分組輪換。大約過了3年,會的學生漸漸地多起來。為解決冰刀鞋不足的問題,我們一方面發(fā)動老師捐款,另一方面鼓勵會滑的學生自己買舊冰刀鞋。就這樣學校的冰刀鞋漸漸多了,能夠保證每倆人一雙,運動員自己一雙。
隨著滑冰技術(shù)的提高,學生已經(jīng)可以參加縣里的比賽。運動員每天早晨5點就要訓練,每次50圈,每天晚上借著月光,測成績,練耐力。由于成績突出,我校代表隊多次代表新鄉(xiāng)鄉(xiāng)(現(xiàn)在叫料甸鎮(zhèn))參加阿城滑冰比賽,多次獲得冠軍。我也因此多次獲得哈爾濱市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先進工作者的殊榮。在一次比賽中,阿城區(qū)文體局領(lǐng)導得知我校雖有這么多困難,卻一直堅持訓練并取得這么好的成績,一次性送給我們50雙冰刀鞋,30塊油石,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F(xiàn)在每個學生都能有一雙冰刀鞋,終于都能在冰場上馳騁了。
沒有夢想,就沒有希望。冰城的孩子生在龍江,如不會滑冰,不能說不是遺憾。利用北方得天獨厚的氣候,增強學生抵抗嚴寒的能力,讓學生在冬天找到快樂,重新充滿歡聲笑語,這是我多年的夢想。下一步我將繼續(xù)鞏固已取得的成績,帶領(lǐng)學生開展更多的冰上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