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宇夏 李大衛(wèi)
摘 要 本文以《羅生門》中充斥著的凄慘情調這一側面為主,對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羅生門》展開了簡單的分析、研究。從包含凄慘情調的時間和地點、色調、事件、人性顛倒這四個方面對作品中飽含的凄慘情調做了具體的分析。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這種凄慘情調對《羅生門》這部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以及作品主題的表現(xiàn)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渲染作用。
關鍵詞 《羅生門》 凄慘情調 人性 “善” “惡”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羅生門》的作者芥川龍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說家,憑借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才能被稱為“鬼才”。其歷史小說成功地實現(xiàn)了借古喻今、針砭時弊?!读_生門》是芥川的第一部短篇歷史小說,取材于平安時代的《今昔物語集》。作者通過一個仆人喪盡天良走向強盜之路的故事,成功批判了人性的丑惡。然而,與對人性成功批判相比,筆者認為全文充斥著的無比凄慘的情調更讓人難以忘卻。也正是這種充斥全文的凄慘情調對本文丑惡的人性表現(xiàn)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此筆者想對《羅生門》中充斥的凄慘情調這一側面稍作考查,分析其對深化作品主題所起的重要作用。
1 《羅生門》中充斥著的凄慘情調
1.1 飽含凄慘情調的時間與地點
從《羅生門》故事情節(jié)展開的時間與地點來看,二者均飽含著令人發(fā)指的凄慘情調。首先作者將故事展開的時間安排在了傍晚。而且本文所描述的是一個被從申末開始到西時還沒停下來的雨水沖刷而來的傍晚?!包S昏漸漸壓到頭頂,朱雀大路上依舊雨聲不斷,門樓頂上斜出的飛檐上正挑起一朵沉重的暗云?!弊髡唠m用的文字不多,但卻給登場人物渲染出了一個壓抑而又陰暗的黃昏。
故事展開的地點是羅生門。其正當朱雀大道,本該是一個象征權力、地位的地方。即使在下雨的黃昏也應該有不少戴女笠和烏軟帽的男女行人到這兒來避雨,可是寬廣的羅生門下除了主人公——這個走投無路的仆人以外,沒有別人。只在朱漆斑駁的大圓柱上,蹲著一只蟋蟀。同樣朱雀大道上沒有一個淑女才子,有的也只是來啄食被拋在羅生門的死人肉的成群結隊的烏鴉。羅生門的蕭條已不言而喻。然而作者通過與京城荒涼景象的深刻對比,進一步刻畫了此時羅生門的凄慘場面。甚至人們把“無主的尸體,扔到門里來了”。這樣陰森、凄慘的羅生門還有誰敢來呢?在這凄慘的時間、地點,作者描述出的主人公不可寬恕的罪惡更加深入人心,表現(xiàn)的丑惡人性也更為深刻。
1.2 飽含凄慘情調的色調
若把《羅生門》用一幅幅油畫來表現(xiàn)的話,整部作品將充滿凄慘色調。黑、灰交織的“暗”為主色調,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赤色的“明”?!懊鳌迸c“暗”刻畫出了陰郁;“明”與“暗”對比出了凄慘。
“從黃昏開始的故事是芥川作品的一個特色”。文學評論家平岡敏夫稱之為“黃昏意識”。據(jù)其研究:這種意識看到了芥川的“可憐無助的掙扎”、聽到了芥川的“絕望的聲音”。受“黃昏意識”所支配而展開的《羅生門》注定彌漫著陰暗色彩,注定無法阻擋黃昏過后漫漫長夜的到來。就連夜幕降臨之前出現(xiàn)的蟋蟀與烏鴉的的黑灰也為主色調又涂上了一層傷感與陰郁。“門樓頂上斜出的飛檐上正挑起一朵沉重的暗云”又平添了幾分壓抑與陰森。
除了這種暗淡的黑灰色,作品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便是明朗的赤色。赤色即為紅色。紅色鮮亮、溫暖,象征著吉祥、喜氣。此作品中,共出現(xiàn)了兩次朱漆圓柱的紅色,三次點燃著的松明的火紅色。然而,在黃昏與夜色的襯托下,隨著“紅”色的出現(xiàn),整個畫面卻越來越凄慘。 (下轉第215頁)(上接第195頁)
原本象征權力、地位的朱漆大圓柱,此時卻是朱漆剝落、色彩斑駁。除了蟋蟀、烏鴉便無他人光顧。這種欲落猶存的朱漆色是人們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
三次松明之光沒有帶來光明與希望,反而照亮了仆人從善良一步步走向邪惡的道路。第一次為“樓上漏下火光,隱約照見這人的右臉,短胡子中長著一個紅腫化膿的面疤?!边@是另一主人公——老婆子登場時的松明之光。也正是老婆子的登場才使得仆人否定了其內心之善,走向了“惡”的世界?!八脑鲪褐模缋掀抛硬逶跇前迳系乃擅?,烘烘地冒出火來?!边@是第二次出現(xiàn)松明之火。仆人對老婆子拔死人的頭發(fā)充滿了厭惡情緒。此時的火紅色是正義的象征,然而這種火焰卻是暫時的。第三次松明之火為:“死去似的老婆子(中略)借著還在燃燒的松明的光,爬到樓梯口,(中略)外邊是一片沉沉的黑夜。”在松明火光的照射下,仆人最終選擇了做強盜。還用老太婆的理論使之正當化:自己不那樣做的話,將無法生存。松明的紅光在黑洞洞的夜里顯得十分微弱。夜幕下的這抹紅與黑夜鮮明對比,渲染出了無比凄慘的色調。
1.3 飽含凄慘情調的事件
《羅生門》這一作品中并沒有跌但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但是在羅生門避雨的仆人所見到的、所聽到的每一件事都凄慘到令人毛骨悚然。
羅生門成了無主死人的歸宿。他們“像狗一樣,被拖到這門上扔掉”,更為悲涼、凄慘的是,到了白天等待這些尸體們的將是被成群結隊的烏鴉前來啄食。作者在一開始便給讀者們描述了“烏鴉啄食死人肉”的事件,給整個作品奠定了凄慘的基調,足以讓眾多讀者不由得心中戰(zhàn)栗。
在這種凄慘的基調下,作者以順藤摸瓜的方式描述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事件更令人心寒。流離失所的仆人雖有過走向盜賊之路的想法,但是當他看到“老婆子拔死人頭發(fā)”時本能地對來婆子產(chǎn)生了極大的厭惡情緒。這正是仆人最為淳樸、自然的人性之“善”的召喚。然而當老婆子向其講述死去女人生前“為生計,以蛇肉干冒充魚干賣給別人”這一行為時,仆人深受啟發(fā),他剝去老婆子的衣服,最終選擇了他曾設想過又被否定了的盜賊行為。這一件慘于一件的事件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了人性之“善”屈服于“惡”;人的道德感逐漸缺少的過程。這種“正當化”了的倚強凌弱的凄慘行為流露出了作品要表現(xiàn)的悲慘主題:當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時,人要生存就不能講道德,要生存就只能選擇利己主義。
1.4 飽含凄慘情調的人性顛倒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作品“羅生門”卻成功地表現(xiàn)出了人類性格之“惡”,而且這一觀點被廣泛接受。筆者認為正是這種悲慘的“人性顛倒”才使作品得以廣泛流傳。作者筆下的人物也具有人之初的善的本性。仆人在經(jīng)過一系列“善”與“惡”的斗爭之后才最終屈服于“丑惡”的人性。若沒有“善”之本性,也不會描述仆人、老婆子將其丑惡行徑“正當化”的過程。從主人公的“善”來看,其人性之“惡”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特定的生存環(huán)境、時代背景下滋生的一種“惡”。筆者認為作品中展現(xiàn)的所有慘不忍睹的場景都為這種凄慘的由“善”到“惡”的“人性顛倒”做足了鋪墊。
2 結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羅生門》是一部充滿凄慘情調的作品。凄慘的故事情節(jié)在凄慘的時間、地點以及飽含凄慘色調的氛圍中展開。這種凄慘情調貫穿作品始末,對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進展及作品主題的表現(xiàn)都起到了尤為關鍵的作用。筆者只是從凄慘情調這一側面對《羅生門》這部作品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研究。要全面把握作品寫作的本意以及其對人性的表現(xiàn)筆者將會做進一步探討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M].外國文學出版社,1999.
[2] 王晶.淺析芥川龍之介及其《羅生門》[J].日本研究,1997(4):71-74.
[3] 藍泰凱.略論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J].貴陽師范大學學報,2000(2):82-85.
[4] 谷山茂,豬野謙一等編.新訂國語總覽 [M].京都書房,1998.
[5] 芥川龍之介I II [M].日本文學研究資料叢書.有精堂,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