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晉江縣建于唐開元六年(公元718),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最重要的是晉江一直有著“戲窩子”的美譽。晉江人十分喜歡戲曲,可以說是無地不有戲、無地不知戲。晉江民間戲種主要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提線木偶、掌中木偶五種,在這五種戲種之中,又以高甲戲生命力最強、發(fā)展最快、流傳最廣。本文就晉江高甲戲的現狀談談其保護措施。
【關鍵詞】晉江;高甲戲;現狀;保護
一、晉江高甲戲的現狀
(一)晉江高甲戲的概況
晉江縣建于唐開元六年(公元718),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東北連泉州灣,東與石獅市接壤,東南瀕臨臺灣海峽,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西與南安市交界,北和鯉城區(qū)相鄰。晉江文化底蘊深厚,是民間繪畫之鄉(xiāng),民間特色、藝術之鄉(xiāng)等??勺钪匾倪€是晉江一直有著“戲窩子”的美譽。晉江人十分喜歡戲曲,可以說是無地不有戲、無地不知戲。晉江民間戲種主要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提線木偶、掌中木偶無種,在這五種戲種之中,又以高甲戲生命力最強、發(fā)展最快、流傳最廣。高甲戲是地方戲曲的后起之秀,形成于清初。最初,人們扮演成“水滸傳”里面的任務在街頭上表演宋江故事,受到了群眾的喜愛。后來,漸漸發(fā)展成為由兒童組成的業(yè)余戲班,此時仍演宋江故事,群眾稱為“宋江仔”。清中期,宋江戲藝人、漳州竹麻戲藝人和歸橋一起合辦了一個戲班,取名“三合興”,他突破專演宋江故事的題材,廣泛吸收徽劇、戈陽腔和木偶戲等表演藝術形式。它的劇目大多來自史書、章回小說、傳奇和民間故事,角色分生、旦、凈、末、丑,戲白采用泉腔,唱腔主要來自南音。因其擅演武戲,被稱為“戈甲戲”后來才改稱“高甲戲”。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高甲戲的鼎盛時期,這個時候比較有名的戲班“新連興”、“三妹班”,他們不僅在當地到處演出,而且經常到東南亞進行交流性的演出。1945年后,高甲戲事業(yè)的繁榮進入了盛世。在1945-1949年,這四年里就有十個新戲班創(chuàng)立。晉江唯一的國營專業(yè)劇團——晉江高甲戲劇團也是在這個時期成立的。這個時期是新老合作,精益求精的時代,200多年歷史的高甲戲薪火相傳?!案呒滋┒贰榻鹌颉?、“高甲第一人——柯賢溪”更是享譽民間、蜚聲中外。1957年,根據國家政策規(guī)定開始下放藝人,高甲演員的后續(xù)培養(yǎng)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扼殺了數以千計的地方戲曲,而晉江仍有大批民間藝人自發(fā)組織民間戲劇活動。粉碎“四人幫”以后,“晉江高甲”得到了重組,民間業(yè)余劇團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到1981年就多達64團,藝人數以千計。
改革開放使得高甲戲事業(yè)發(fā)展到了鼎盛,也使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電視機、電腦開始進入普通人家里,人們并不滿足傳統(tǒng)戲劇帶來的快樂,開始追求各式各樣新奇的娛樂方式。受人關注的高甲戲逐漸淡出群眾視線。
(二)高甲戲的藝術價值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币环剿烈苍杏环降奈幕囆g。包括高甲戲在內的閩南地方戲曲藝術的興衰變化,顯然與閩南的地域條件、人文環(huán)境乃至閩南人的性格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一是晉江人的性格與高甲戲的形成、發(fā)展緊密相關。晉江人根在中原,血脈中流蕩著黃河、長江的波濤,保持著粗獷豪放的陽剛之氣;晉江人生活在江南,性格中又具有江南人的聰明靈秀、機智靈活、幽默風趣;而這種性格恰恰與高甲戲的基調,包括劇種的風格、劇目題材的內容、表演形式的粗獷豪放、活潑生動、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可以說是意趣相投,極為吻合。高甲戲大量的演了“水滸傳”里的故事,無疑體現了閩南人那種豪邁豁達、敢拼敢贏、大喜大悲、大愛大憎、善惡美丑分明的性格特征。
二、保護晉江高甲戲傳承高甲藝術
(一)政府重視,采取措施。從無序走向有序,總結以前的成功管理模式和借鑒其他地區(qū)的優(yōu)秀做法,制定出適合晉江具體情況的管理模式和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保持定向定編制招收初高中畢業(yè)生,保證學生畢業(yè)后進市高甲戲劇團工作。對此,政府除撥付專款外,還采取了扶持優(yōu)秀生、特困生等種種激勵措施,可以加快專業(yè)演員的培訓頻率,如今的培訓是一批人員培訓完后再招生,可以試著現在的教育方式,讓每年都有學生可以畢業(yè),這樣可大幅度提高晉江高甲劇團的整體演員素質。把三到五年才舉行的泉州戲劇匯演辦的更好,充分利用這個平臺與泉州高甲、廈門高甲等地區(qū)的高甲劇團相互學習幫助。
(二)民間轉變觀念。當下,高甲戲的年輕觀眾寥寥可數,年輕演員心緒難定,長此以往,難免造成演員斷層,所以,培養(yǎng)年輕觀眾和演員是傳承和光大高甲戲的當務之急。“年青一代觀眾的斷層,是造成傳統(tǒng)文化逐步失去市場的重要原因?!迸囵B(yǎng)觀眾要從小抓起,最好從課堂抓起。把高甲戲編入校本課程,成立了高甲戲劇團,將原汁原味的鄉(xiāng)土藝術融入校園文化。
(三)戲劇本身的改進。團長要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和業(yè)務素質這些直接決定了藝術水平和劇團的生存發(fā)展。編劇、導演的藝術素質也有待提高。演員是民間職業(yè)劇團的主體,同樣存在著素質參差的問題。這是因為這樣,演員的平時排練就顯得更為重要,導演要精心排練,演員也要密切配合。要想達到這種效果,一個演員的觀念要有轉變,另一個就是要待遇上要有所提高,以滿足演員和導演的基本生活需求。不重視質量的觀念要徹底轉變。民間人員可自成立專門為民間劇團提供燈光音響服務的專業(yè)隊伍,每年為劇團提供各種演出所需的基本燈光音響設備,且向每團派一個電工隨團服務,對設備器材隨時進行維護,保證舞臺效果。
(四)社會學者的關注。學者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高甲戲研究組織,通過自身的研究在和其他地區(qū)相互交流。形成一個自己的領域,不僅可以擴大高甲戲的名聲,也可吸引其他社會學者的興趣。在學界提高高甲戲的知名度,如此,高甲戲在群眾中的形象也會大大提高。另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為劇團吸收,促進晉江高甲戲的不斷前進。
結 論
高甲戲是閩南傳戲劇的一種,它始于明末清初,分布于泉州、廈門、尤溪等閩南語地區(qū)和臺灣省。這些地區(qū)中以泉州高甲戲最為盛,在泉州區(qū)域內有以晉江高甲戲事業(yè)最為火紅。近三四十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這種傳統(tǒng)戲劇的熱情卻大不如從前,戲在演,觀眾卻是很少。高甲戲中蘊涵的泉州人重情講義,愛憎分明,敢作敢當的個性,本文通過對晉江高甲戲的現狀的描述及提出保護措施以望政府,民間,從事高甲戲事業(yè)人員對這個傳統(tǒng)戲劇的重新關注,讓這種傳統(tǒng)文化長久傳承下去,讓祖輩的精神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莊長江.晉江民間戲曲漫錄[M].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131.
[2]林慶熙,鄭清水,劉湘如,等.福建戲史錄[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72.
[3]劉閩日.福建古戲場與宗教信仰[J].藝術論叢,1993(19).
[4]洪家偶.晉江文史資料第28輯[Z].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13.
[5]朱偉捷.戲曲音樂的創(chuàng)新與傳承[J].福建藝術,2000(03).
[6]劉景亮.戲,為觀眾而創(chuàng)作──高甲戲《沉浮記》漫議[J].中國戲劇,1999(10).
[7]汪征魯.福建史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242.
作者簡介:周文寶(1984.11.29—),男,漢族,福建三明尤溪縣第四中學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歷史學及福建地方歷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