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素質教育是大學生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討論了把人文素質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緊密結合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人文素質教育
作者簡介:廖潔,女(1978.6-),重慶房地產(chǎn)職業(yè)學院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專業(yè):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方向:法律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7--01
當今的社會,經(jīng)濟、科技飛速發(fā)展,與此同時,人們對的精神生活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和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不能忽視,且從近年來的社會調(diào)查和各界人士的反響看,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應該引起學校等方面的重視。大學英語課程,是當代高校里一門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同時,大學英語課程也是人文社科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側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大學生整體人文素質的地水平將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怎樣把人文素質教育貫穿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去成為了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教育與人文素質
1.1 人文素質的涵義
廣義的人文素質是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fā)展為人才的內(nèi)在精神品格。從宏觀方面看,這種精神品格匯聚于民族精神之中,體現(xiàn)在民族的氣質和價值取向中。狹義的人文素質是指人文(文史哲藝)知識和技能的內(nèi)化,它主要是指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根源于人類自身的覺悟提高,即人性的自覺。良好的人文素質表現(xiàn)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優(yōu)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儒雅的風度氣質等。
1.2 教育與人文素質的關系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大教育觀念的確立,人們已認識到在專業(yè)教學中滲透具有時代特點并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文教育,必將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完善,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情感支持,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人文素質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因此,人文素質教育顯得愈來愈重要了。教育促進民族人文素質的發(fā)展,提高民族整體的素質;而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將會為教育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和諧的環(huán)境,并為教育提供更加滋潤的土壤。
二、大學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
2.1 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第一,順應國際發(fā)展的趨勢。英語是世界各國人民交流的共同語言,不掌握好英語,就談不上國家的發(fā)展。英語的重要性讓高校的英語教育也極為急功近利,課堂上只注重英語知識的灌輸,卻忽略了學生素質的提高。21世紀是科技信息化飛躍的時代,中國要騰飛,要穩(wěn)固世界強國的地位,就必須全面發(fā)展?!耙匀藶楸尽钡陌l(fā)展戰(zhàn)略要求我們不能忽視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第二,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內(nèi)在要求。我們之前討論過,狹義的人文素質教育即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它是人自身覺醒的結果。因此,大學生不僅要求學習英語文化知識,同事希望能夠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這是學生自身發(fā)展內(nèi)在要求的結果。
第三,教師角色的要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但教書是基礎,育人是重點。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注意塑造學生的靈魂。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理、勇于研究、熱愛科學知識和不斷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意識。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們不應該只講英語知識,應該把英語知識作為傳播途徑,教會學生一種思維的方式,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三、人文素質教育浸透到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途徑
首先,大學英語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為主。有學者會反問: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不!英語課堂上教師傳授英語知識,學生學到的是一系列英語基礎知識;英語課堂上教師通過傳授英語知識為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學生學到的是方法和辯證的思維方式。一種是有限的知識,另外一種是學習有限知識的無限能力。聰明的學者都會選擇后者。因此,筆者希望廣大教師工作者首先要轉換教學思維、教學方式,能夠通過課堂上傳授英語知識的格式,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式,學生將會受益終生。反過來,這種能力一旦養(yǎng)成,學生的學習能力迅速提高,會加倍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成果。
其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主動參與和被動接受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若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的話題中來,學生就會開動腦筋,廣搜資源,盡力去解決每一個問題,而且還會引發(fā)一系列的思考,這些對問題的思考就會讓學生養(yǎng)成不斷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助于養(yǎng)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反之,若學生時被動地被拉入到某個話題的討論中,不愿意參與到這個話題中或者對這個話題根本就不感興趣,那么,學生逐漸會失去信心,小到失去對課堂的信心,嚴重的話對這門課失去信心,之后就造成惡性循環(huán),不但對課堂無益,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沒有好處。
再次,合理的課程體系設置是推進大學生人文素質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材施教是方法論的重要理論。那么對于我們大學英語教學,也應該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不能采取“一刀切,一風吹”的傳統(tǒng)方式。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能夠給英語后進生一定的學習信心。高校可以采取按照興趣和英語水平分班的制度,按照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進行分班,按照學生的愛好興趣進行分班。學生的英語成績可以慢慢提高,在慢慢提高的過程中找到自信,找到學習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同時有利于學生的英語水平的提高和個性化的學習。
四、結論
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學中傳授英語知識和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教育不矛盾、不沖突,二者相得益彰。大學英語教師只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合理地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學生才能既掌握了英語知識,又得到了文化熏陶,開闊了視野,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帆.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J].中國成人教育,2008,(3).
2、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