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海明威作品的語言風格和人文思想是文學評論界關(guān)注的焦點,本文著眼于其作品中提及的豐富的飲食文化,重點分析了食物在昭示人物性格,體現(xiàn)地域特色,烘托故事情境中的作用,并對海明威不同時期代表作品中的食物描寫作了簡單分析。
關(guān)鍵詞: 海明威 食物 情境 個性
海明威創(chuàng)造的人物如海明威本人一樣,始終是饑餓的,一頓美餐足以讓他們喜笑顏開、興致高昂。無論是年輕時做記者發(fā)表的作品,還是后來匿名發(fā)表的小說,從默默無名到聞名遐邇,海明威作品中所有關(guān)于食物和飲品的描述都跟本人的生活經(jīng)驗息息相關(guān),是海明威人生體驗藝術(shù)化的綜合。海明威對于食物的口味和他本人的寫作風格有緊密的聯(lián)系,并隨著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閱歷的豐富而不斷變化。海明威描述肉食是為了展示性格、表達觀點、傳達情緒、設(shè)置情境以及激發(fā)在他鄉(xiāng)的異域陌生情懷。他創(chuàng)造的人物在世界云游,從中國到秘魯,僅通過他們吃的食物就可以判斷他們置身何處。
海明威早期作品和后期作品中對食物的描述有極大的不同:從普通紅酒到名貴紅酒,從戰(zhàn)時露宿森林時食用的粗糙食物到威尼斯和巴黎大飯店的美味佳肴,從粗糙到精致,從簡單到繁瑣,從地方小吃到大都市美食,從天真無邪到矯揉造作。在從Torrents of the Spring(《春天的洪流》)中布朗吃飯的小餐館,《殺手》中描述的廉價食物到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woods(《穿越河流到森林》)中首次描述的精美大餐的轉(zhuǎn)變中,吃飯代替了行動,而且傳達了無盡的意味。從描述食物為國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到頌揚美食家的地位和品位顯示了海明威作品中人物生活的興衰及激情的喪失,這種描述是極為冗長的,又是極具男子氣概的。年輕時,海明威熟知的食物包括與意大利黑幫聯(lián)系的意大利肘子和淡而無味的雜燴,戰(zhàn)時意大利豐富的食物和紅酒為他的生活增添了樂趣。他對于20世紀20年代歐洲飲品的描述讓讀者身臨其境。
在1964年發(fā)表的A movable feast(《移動的盛宴》)中,海明威回憶20世紀20年代時的巴黎生活時,承認食物確實激發(fā)了他的藝術(shù)靈感。饑餓,“讓你的所有感覺都變得敏銳,我塑造的很多人物都有大胃口,對于食物有強烈的欲望和獨特的品味,大多數(shù)人都期望有酒喝”。在《野營》中,海明威從歐洲給多倫多星報寫了一篇非常細致地講述怎樣在煤火上烹制剛抓來的鮭鱒魚的文章。早期的烹飪經(jīng)歷激勵海明威鼓勵讀者照著他的方法去做這道菜。該報還刊載了海明威的另一篇關(guān)于營地食物的文章:The big two-hearted river(《巨大的雙心河流》),是海明威第一本商業(yè)小說《我們的時代》中的重要部分。小說中,海明威運用獨特的個性化短詞、簡潔的句子,有力地重復描述了害怕帶殼動物的尼克.亞當斯的食欲如何被食物的美味激發(fā),竭力抖擻精神,振作起來,通過烹飪和釣魚儀式預(yù)防神經(jīng)衰弱。這一節(jié)里的粗魯詞匯暗示他企圖克制神經(jīng)衰弱的絕望情緒:
Nick put the frying pan on the grill over the flames. He was hungrier. The beans and spaghetti warmed. Nick stirred them and mixed them together. They began to bubble, making little bubbles that rose with difficulty to the surface. There was a good smell. Nick got out a bottle of tomato catchup and cut four slices of bread. The little bubbles were coming faster now.
1922年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以辛辣的口吻描述了戰(zhàn)后物價飛漲造成的困難境地。海明威描述了黑森林的一家充斥著野蠻和粗俗的酒吧,赤膊的勞工穿著汗衫拿刀子切著黑色的面包。他把兩種飯食中最簡單的因素融合起來,提醒人們面包和紅酒全是酸溜溜的。一年以后,在更令人舒服、叫人更感興趣的Wild Gastronomic Adventures of a Gourmet(《一個美食家的冒險》)中,海明威運用有力的“我曾經(jīng)吃過”的不同的說法,還創(chuàng)造了一個詞“toothsome”,讓讀者了解了印度飲食、法國馬肉飯店、tall tales、backwoods lore、英雄的高談闊論,還有很多男人味十足的流浪漢、有意為之的破壞氣氛的穢言惡語,這些讓讀者震驚又興趣盎然。
在海明威最出色、最富有藝術(shù)特色的小說《太陽照樣升起》里,食物幫助讀者辨識在西班牙、法國不同地方的人物的情緒變化。在法國,孤獨又絕望的杰克巴恩跟比利時的一個妓女度過最糜爛的生活。妓女,俚語為母雞,沒有什么好名聲,但是卻鐘愛貽貝和薯條。因為受傷而非常虛弱,杰克常用一種無名的食物代替性欲。后來,杰克和貝爾戈頓在一家時髦的飯店吃飯,他常吃的菜已經(jīng)有了華貴的名字,而且出現(xiàn)在美國人的菜單里,突然流行了起來。諷刺的是杰克此時已經(jīng)淪落為一個游客,點了一道地道的美式菜。在去Burguete 途中,在西班牙東北部的布爾格特,服務(wù)員給這些饑餓的男人端來大塊的山里人吃的食物,有魚、水果,還有大量便宜的紅酒:“The girl brought in a big bowl of hot vegetable soup and the wine. We had fried trout afterward and some sort of a stew and a big bowl full of wild strawberries. We did not lose money on the wine.”小說最后,杰克和已經(jīng)離開年輕的斗牛士皮多羅米歐的布萊特·阿謝里團聚。他們在馬德里的Botin‘s 酒店見面,在跟喬爾蓋特吃了一頓甜美的大餐之后,虛弱的杰克吃了一大塊肉還要吃一塊點心。相比之下,得到性滿足的布萊特,吸著煙,吃的很少,而且沒吃甜品。海明威在這里敘述得結(jié)結(jié)巴巴,而場景卻是肥美的乳豬,并帶著杰克尖酸刻薄的自我嘲諷。
《沒有女人的男人》中,美式食物、瑞士食物、意大利食物等都被海明威用來定義這些國家的本質(zhì)。在《殺手》中,兩個罪犯乏味地吃著飯,等著他們的獵物到來。這些食物“可笑,咄咄逼人”。殺手們滿懷憤恨和毒辣,挑逗著工人們,故意點菜單上沒有的食物。他們來城里是要殺人,不是來享用美餐的,他們還得帶上手套來確認自己的地位。An Alpine Idyll(《一首阿爾比斯田園詩》)的主題閃爍在一頓瑞德混合大餐中。在《永別了,武器》中, 海明威同樣借吃飯的場景來傳達主題,動亂和和平的間隙, 前線的食物粗糙, 而安靜的城市里有更可口精美的食物。被奧地利人的子彈打傷之前, 費萊德·亨利就和意大利的戰(zhàn)友們一塊兒的吃飯,并且在拉扯滑溜溜的意大利面的時候有一種可笑的放松感。紅酒像戰(zhàn)爭一樣, 變味了, 士兵們已經(jīng)厭煩打仗了。費萊德·亨利和凱瑟琳·巴克利從戰(zhàn)場上逃走后,在一家咖啡店吃早餐,那里有干凈的食物,跟戰(zhàn)爭的污穢形成鮮明對比。后來雖然被抓住了,他們?nèi)阅艹缘饺鹗勘★?。短暫的快樂時光過后,費萊德沒有意識到凱瑟琳會在生產(chǎn)時死去,當侍者重復菜名時,他不停地應(yīng)著“是的,是的”,而他最后響亮的答話 “好了,完了”,本是耶穌在十字架上說的話,卻預(yù)示著凱瑟琳要像基督一樣為意外懷孕和他的逃兵生涯成為殉道者了。
20世紀30年代,海明威離開歐洲,回到戰(zhàn)后蕭條的美國,食物在他的小說中似乎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但是,寫于1935年的Green Hills Africa(《非洲的青山》)中,有對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描寫,而這些通常都是從鋁罐子里挖出來,沒有什么色香味美的食物,更不能讓人聯(lián)想到那時、那地、那人和那故事。而二戰(zhàn)后的海明威盛名之下,其作品中的食物似乎比作品本身的主題還要重要。在《越過河流去森林》中,他還嘲弄了書中小人物瑞納塔對食物的一無所知,而且小說中的岡特維爾竭力去追問做一只牡蠣的感覺是多么讓人討厭,直到死,這種感覺還是讓他困擾。沒有味覺之美的人在海明威的眼中似乎是丟失了“本我”的鬼魂,到處游蕩。
海明威筆下的人物對食物的好惡就像對打獵、釣魚、拳擊、戰(zhàn)爭、女人、性的好惡,食物是他們存在的標志,雖然曾經(jīng)把很多人毀了,但是散發(fā)著香味的食物總帶給讀者強烈的喜悅,如他在Wild Gastronomic Adventures(《美味野味探險記》)中所寫:“當無處尋找浪漫時,我發(fā)現(xiàn)食物中有浪漫,只要我的胃可以承受,我會一直追尋這種
浪漫?!?/p>
參考文獻:
[1] 劉鐵鎧.簡潔 清晰 含蓄——海明威小說的語言風格[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5).
[2] 孫玉珍.海明威小說語言風格探究[J].學術(shù)交流,2005(8).
[3] 張偉,聶穎.淺析海明威小說的語言風格的形成[J].華章,2009(13).
[4] 蘭興偉.海明威短篇小說藝術(shù)風格探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11).
[5] 羅文.海明威小說中的語言藝術(shù)[J].湘南學院學報, 2005(4).
[6] 李昌真.海明威小說《一天的等待》的語言分析[J].山花, 2009(16).
作 者:王婧,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文學、教學法。
編 輯: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