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錚錚 徐懿
摘要:文章從對網絡課程精品化的思考出發(fā),從課程建設和網絡建設兩方面提出了建設設想。并以美術史類網絡課程為例,從課程定位、教學內容選取、教學導學設計、課程資源共享、整體模塊設計、界面設計、互動欄目設計以及學習者個性化設計等方面提出了對優(yōu)化的方式的思考。
關鍵詞:網絡課程 精品化 策略
2000年本著“加快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資源建設步伐,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同時推動優(yōu)秀教學資源的全國共享,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整體質量和效益的提高”的目標教育部高教司展開了網絡課程建設。2003年為“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深化教學改革,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共享優(yōu)質教學資源,進一步促進教授上講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部啟動了教學改革精品課課程建設。兩類課程都是開放式的利用WEB技術圍繞課程學習而展開的資源共享、網絡交互的活動。由于精品課程強調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資源和教材、一流教學管理和支持服務,對部分院校而言要將網絡課程建設成精品課程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由于網絡課程和精品課程本來在建設目的、建設層次、建設內容以及資源共享程度上的不同,大多數高校只能將原有的網絡課程盡可能進行精品化建設。因而,討論在網絡課程建設中如何盡可能保持其基礎性課程建設地位的同時又盡可能使其精品化、優(yōu)質化將對大面積提高網絡課程質量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實踐意義。
一、網絡課程的精品化建設策略
在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11 項試用標準》中網絡課程被定義為“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huán)境”。可以看出網絡課程的建設可以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一是從課程建設內部,例如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設定和教學內容組織等;二是網絡平臺呈現,即如何通過對網絡的頁面設計、交互設計及整體化設計,將網絡教育人性化、鮮活化、個性化。
就課程建設方面而言,要意識到網絡課程的教學對象除了全日制學生還有層次相對較低的函授、自考等需要遠程教育的學生,因而在教學內容方面要相對完整,內容難度相對較低,強調學生的使用者地位,顧及學生體驗過程,在教學設計方面要強調“導學”和“評學”,追求有效教學并不強求教學改革,強調以“學”為重心輔以多樣的教學設計。就網絡平臺建設而言,網絡在人機交互方面具有先天的多媒體化、易檢性、交互性、廣融性、實時性等特點,運用得好可以成為網絡教學的特點。但由于網絡缺乏直接的“人”的交互因素顯得冷漠且受眾具有很大選擇權,在實際應用中要引導受眾進行體驗,因而在網絡平臺建設方面要注意教學交互板塊的設計、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支持服務、注意各類媒體信息(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的頁面整合。
二、對美術史類網絡課程的建設的思考
美術史類課程主要有兩類:藝術通史和專業(yè)史類課程。通史類課程主要是西方美術史,中國美術史,現當代文化美術史等;專類史課程主要是工藝美術史,圖案紋樣史,建筑史等。這些課程對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拓寬知識面,提升創(chuàng)作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由于造型藝術本生具有的直觀性、視覺性的特點在網絡課程建設之初就成為建設的熱點,同時也由于建設初期的經驗不足產生了諸如教學內容不完整、不強調教學過程、缺乏互動性等缺點急需完善、優(yōu)化。
在過去的美術史課程建設中,美術史被呈現得更像是一部文物史,強調知識性,諸如作品作者名稱、歷史背景、創(chuàng)作技法和藝術價值等的積累,顯枯燥、乏味?,F在的美術史教學更強調美術史研究的“外向性”,傾向于引導學生進行視覺藝術的人文研究,注重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統(tǒng)一培養(yǎng)。應該把教學目標修正為對視覺形態(tài)的把握和理解上,強調視覺形態(tài)的形成、流變、風格特征和思想基礎的教學。正如拉夫爾.斯史密斯在《藝術感覺與美育》中曾說:“歷史與其說是提供一種參照模式,不如說是提供一種足以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靈感和對人類成就的自豪感”。這種轉變也應該體現在網絡課程建設中。
筆者認為美術史類的網絡課程建設可定位于從視覺體驗為出發(fā)點,以生成語言(形式)為目標,抓住“視覺感受——視覺形式創(chuàng)造——視覺傳達”這一能力培養(yǎng)線索,嘗試“圖像證史,以史帶論”的方式進行課程教學和網頁設計,突出視覺解讀能力、視覺分析能力、視覺傳達能力的培養(yǎng)。在網絡課程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以資源為基礎,以平臺為一頭,以能力為目標“的思想,構建立體化、多維度、操作簡便、更新及時的網絡課程體系,實現知識學習\思維培養(yǎng)的目標。
三、美術史網絡課程的精品化設計
(一)課程建設方面
1.課程定位
美術史課程是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yè)理論基礎課程,在課程設置中占有重要的基礎性地位。這種基礎理論程應該歸屬在人文課程的框架內,既是對歷史與學科知識的掌握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構建多元文化價值觀,對激發(fā)視覺解讀能力、思維創(chuàng)造和藝術實踐的能力課程。因而,從整體課程體系方面看應該做一個階段性的教學規(guī)劃,步步深入,使課程結構具有延續(xù)性。從單門課程來看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歷史進程中重點國家和地區(qū)的美術呈現及思潮的同時要強調給學生提供更多與當下視覺經驗相適應的學科內容。
2.教學內容選取
美術史知識洋洋大觀,如何進行教學內容的選取是一個課程是否成功的關鍵。由于網絡教學學生具有很強的選擇性,因此課程的教學內容要選擇要保證基礎、體現彈性,避免知識的堆砌和過度的闡釋??梢宰裱韵略瓌t:第一,以繪畫、雕塑為主要線索強調歷史發(fā)展的主線,兼顧建筑、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等對教學內容進行刪減。 第二,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歷史,對新研究成果和近現代美術進行適當擴容,對教學內容進行增多、更新。 第三,以史帶論,史論結合,掌握史實的同時,介紹外國美術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美術本身的一些特殊規(guī)律。 第四,“厚今薄古”,強調歷史上的作品在當下的意義,注重傳統(tǒng)藝術與當代藝術的比照,將視覺美感與文化討論并舉。 第五,將培養(yǎng)視覺解讀能力(風格分析)與培養(yǎng)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技法分析)相結合,為學生后期課程學習打下基礎。
3. 課程導學設計
導學設計是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的重中之重,是調動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僅存在于課程的前期也存在于學期的中期和后期階段。在美術史到學設計中,教學初期事宜于采用“語境導學”和“目標導學”,可以通過文獻資料、圖片資料等的組合讓學生進入到將要學習的歷史語境中,確定時間縱向坐標,同時提供不同難易度的學習線索和資源,供不同程度的學習者確定學習任務與目標,并根據課程設置、教學資源的情況指導其制訂課程學習計劃。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遵循“史實入手——概念導引——觀察思考——知識擴容——練習鞏固——回饋矯正——形成能力"的過程,采用問題式導學、目標式導學、反思式導學等不同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學習。
4. 課程資源共享
基于網絡的資源分享是網絡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美術史是形象的歷史,網絡課程建設中離不開圖片庫和視頻庫的建設。同時又在在可視化資源圖片、圖形、圖像以及視頻的收集、整理和使用上有著特殊的要求。第一,核實圖片、圖形來源的準確性。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有些贗品圖片也會出現在網絡以及一些刊物上,在收集圖片時要特別注意圖片來源的權威性,最好來自于國內外博物館網站。第二,完整的圖片、圖形信息。直接使用圖片制成PPT等多媒體文件進行共享時,要表明其作者、年代、作品名稱、尺寸以及使用材質,最好能有局部的分解圖片。第三,高質量的圖片、視頻。在圖片、圖形選用中盡量使用精度高、清晰度好、色彩還原度好的。只有這樣才能刺激學生的感知,吸引學生“閱讀”歷史,從而感受和分析不同的視覺形式。
(二)網絡建設方面
網站的建設和網絡的支持是開展網絡教學的平臺,是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其設計的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教學的效果。網絡學習環(huán)境應該是開放的、多樣的、互動的和動態(tài)的。
1.整體模塊設計
網站的模塊設計要能清晰、美觀的展示豐富多樣教學資源,提供網絡互動的可能,一般必須具有以下欄目:教學板塊(包括教學視頻、教案、ppt等)、在線自測/考試系統(tǒng)、資源庫(包括視頻庫、圖片庫、歷年試卷庫等)、互動板塊(論壇、QQ群等)、搜索功能(站內搜索和站外收縮)。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搜索功能,由于美術史是紛繁、復雜的歷史,該功能板塊的設置能為學生提供高效、準確的信息,提高其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其自學能力。
2.界面設計
當學生和電腦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進行知識獲得時,網站的界面成為了中介。通常網絡課程的界面要求是簡介、明晰,避免錯誤選擇,同時強調文本和格式設計的一致性。但為吸引學生,在界面設計可以其根據對網絡課程的內容特點和學生對界面形式等方面的偏好進行設計。例如,在外國美術史課程中,可以選用素描紙或油畫布的圖片作為背景,選取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局部作為對應單元的進入按鈕等。讓界面引導明確的同時,也具有濃厚的文化性和趣味性。
3.互動欄目設計
要完成網絡教學中的學習反饋和互動,互動欄目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史學類課程,歷史總是續(xù)寫的,因而必須設置具有后臺的處理能力的互動交流論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在此平臺上獨立提問、獨立思考,無拘束地進行交流,以期學生能較好地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提高思辨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個人的對美術史的讀解。
4.其他個性化設計
在大多數網絡課程的網站設計中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克服,就是學生無法在教師所提供的學習材料上做筆記或者勾劃重點,這影響到學生的知識獲得和內化。筆者認為在網站設計中可以開發(fā)一些適用于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設計,例如網絡書簽和網絡筆記等等。
網絡課程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需要、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需要和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隨著網絡課程建設的開展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運用更多的教學研究成果和網絡技術成果,不斷優(yōu)化課程內部建設和網絡環(huán)境建設創(chuàng)造出更符合學生學習和使用的網絡課程將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姬長全、曾憲月、鄭燕林.網絡課程的價值審視與價值實現[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年第9期下半月
[2]李康.網絡課程的含義及其教學設計的問題[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9月上
[3]柳吉華等.網絡課程“導學”實踐初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第7期
[4]張潤芝、張進寶、陳庚.網絡課程質量評價實踐及學術研究評述[J].開放教育研究.2011年8月
(作者單位: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