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初詠物詩的繁榮,是建立在對傳統(tǒng)題材廣泛繼承的基礎上,依然保留著農(nóng)業(yè)社會的文化印記。從題材選擇上來看,遺民詩人具有明顯的群體性特征,而貳臣與承平詩人則表現(xiàn)出較大的隨意性,有時也彰顯著一定的個性。一些相同題材詩歌的大量出現(xiàn),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同時,易代之際文人復雜深厚的情感體驗,也為這些題材賦予了更加豐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關鍵詞:清初詩歌 詠物詩 詩歌題材
康熙御制的《佩文齋詠物詩選》是距今為止體制最為龐大的詠物詩選集,其所列詩歌,按照物類劃分為480卷,詩中所詠之物,幾乎囊括了天地之間所有可感可識之物。有自然生成,也有人工巧制,龐大如山川河岳,微末如螻蟻蠹魚,或有情,或無情,可謂洋洋大觀。如此豐富的詠物詩題材,為清初詩人們提供了抒寫和表現(xiàn)自我的廣闊空間。他們正是在前人所開創(chuàng)的廣泛的詠物詩題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輝煌。
一、題材概況
清代是橫跨“古代”與“近代”兩個不同概念的歷史,又是農(nóng)業(yè)文明向工業(yè)化轉型的重要時期。相比較而言,清初的文化較之后來要顯得單純得多,工業(yè)文明以及西方思潮的沖擊,可以忽略不計。這一點,表現(xiàn)在詠物詩題材上,清初雖然也有如高兆《荷蘭使舶歌》、王士《荷蘭刀》這樣一些反映西方工業(yè)文明的作品,但數(shù)量非常有限,遠遠不足以改變其鮮明的農(nóng)業(yè)社會的特征。
總體來說,清初詠物詩的題材并不廣泛,并且不同的群體和個人,又表現(xiàn)出不同的偏向。遺民詠物詩,多以自然之物為吟詠對象,日月山川、禽蟲草木是他們的最愛:清冷的月光、哀鳴的秋蟲、北來的大雁、凌亂的落花,無不寄托著其傷感哀怨的內(nèi)心。當然,也有色調(diào)明艷的詩歌意象,如歸莊詩中所說:“亂離時逐繁華事,貧賤人看富貴花?!保ā稏|行尋牡丹舟中作》)花是遺民詩中最為普遍的歌詠題材,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杜詠物詩30余首,花詩24首;萬壽祺現(xiàn)存詠物詩約10首,花詩為6首;方文詠物詩約30首,花詩為15首;傅山詠物詩10余首,花詩為6首,等等。另如歸莊《看花雜詠》一卷,共50余首;余懷在其他雜詠之外,更有《戊申看花詩》近百首。歸莊的《看花雜詠》中,梅詩近10首,桂詩近10首,牡丹詩8首,菊詩6首,其他雜詠共12首;余懷看花詩不分花類。再如杜花詩中,芍藥詩10首、梅詩4首,海棠、牡丹、杏花詩各10首。以上說明,對于大多數(shù)詩人來說,是無花不看,所詠花品較為繁雜,并無多少特殊的偏向。在個別的詩人中,梅、菊詩所占比重較大。如屈大均,共創(chuàng)作詠花詩近300首,梅詩100余首,菊詩60余首;王夫之,共創(chuàng)作梅詩110余首。遺民的禽詩中,詠雁最多,杜鵑次之,燕、鶴也較為常見。蟲詩中詠蟬較為多。此外,詠月詩和歲時節(jié)令詩數(shù)量亦多。
貳臣詩人心態(tài)各異,性情不同,各有偏向,其詩歌題材中相通之處并不明顯。以“江左三大家”為例,吳偉業(yè)的詠物詩題材,自然風物較少,多偏向于人工。其“梅村體”詠物詩,除《白燕吟》之外,《宣宗戧金蟋蟀盆歌》、園林山莊詩、城市詩,都屬此類。短篇詠物詩中,詠蔬菜、畜類、菜肴、日用、玩物,都取材于日常生活,這樣的題材選擇在清初詩人中較為少見,體現(xiàn)出其獨特的審美情趣。錢謙益多有圍棋詩,這一題材除歸莊作一首外,其余作家都少有涉及。牧齋以棋局喻人生、喻政治,是對其性情與價值觀最為貼切的闡釋。紅豆也是牧齋的特色題材,其靈感來源,當是王維的《相思》。王維接任偽職的經(jīng)歷,與牧齋降清的不慎相近,其用意可謂深婉。其他如落葉詩,也有右丞的影響在。牧齋早期《初學集》中,詠柳較多,這一點又與王士接近,從中亦可以窺探出二人性情的些許相通。牧齋《有學集》諸詩,除紅豆、圍棋外,其余如梅詩、雁字詩等與遺民詩并無二致,體現(xiàn)出其晚年以遺民自居的心態(tài)特征。龔鼎孳曾有詩云:“平生擱筆梅花句,恐褻寒香點染中”(《和友人梅花詩一東韻》),足以看出其在遺民面前所表現(xiàn)出的人格自卑。龔氏詩多“宴飲酬酢之篇”,多與一兩密友宴集花下,故看花詩最多。其詩中的憶舊傷感又較之遺民更明顯和深重,亂離之悲外更多了一層無法排解的愧恥之情。李白詩云:“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以月遙寄對王昌齡清白人格的體貼。龔芝麓亦多作詠月詩,在月下尋求日間塵俗中無法實現(xiàn)的內(nèi)心平靜和靈魂的慰藉。遺民以梅菊自喻,龔氏以微物自表,詠螢以明志,亦較為獨特。
與貳臣相同,承平文人亦情態(tài)各異,并且隨著其所處年代遭際的差異,表現(xiàn)出不同的詠物旨趣。宋琬行輩較早,卻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其詠物詩的大部分題材,都與其兩次入獄有關。身處縲紲,目之所及極為有限,聽覺反倒更加靈敏,外界一切的生息,無不令人感傷。于是就有了大量寫聲的詩篇:《聽鐘鳴》《悲落葉》《蟋蟀吟》《秋風聲》《秋雨聲》《烏聲》《雁聲》《蟲聲》《笛聲》《角聲》《箏聲》等。獄中詠物的第二類題材是獄中可觸可及的物品,如《獄中八詠》,分詠蘆席、土炕、折足凳、砂鍋、黑瓷碗、火爐、水井、鈴柝等。出獄之后,又創(chuàng)作了反映生活窘迫的鬻物詩。雖為鬻物,實為詠物,詩人變賣家產(chǎn),那些珍貴的古物和書畫,自是不忍割舍,于是詩以志之。以上所列題材,皆為宋琬獨有,而他人所未見的,是其人生苦難的真實記錄。牢獄之外,宋琬亦有數(shù)年平靜的生活,這一時期的詠物詩雖也打上了人生苦難的印記,但就題材來說,卻有了臺閣詩人的味道。同僚間宴飲應酬如《王敬齋先生齋中芍藥盛開》《同閔宮用王古直及小婿王五文南屏看紅葉作》《金太傅齋中賞牡丹》等;寫宦游所見所感如《巫山對月》《三峽猿聲歌》《畫眉》《錦雞》等。在施閏章詠物詩中,詠松詩有20首之多。這一本應屬于遺民詩的題材,在清初遺民中卻極少見作。此外,愚山鶴詩、看花詩、詠月詩也較多。其他如《煙火行》也值得一提,這首詩不寫自然風物,而是深入市井,反映社會風貌,是其詩歌現(xiàn)實主義精神在詠物詩中的體現(xiàn)。王士標舉“神韻”,講究興會,其于詩歌題材并無多少偏愛,只是其早期《秋柳詩》影響太大,后期詩中,柳詩亦多,故可看作其一大特色。朱彝尊早期詠月詩較多,后期應酬聯(lián)句,亦是凡物即詠,花品、菜肴、果蔬、禽鳥隨處可見。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就廣度來說,清初詩人于詠物題材雖無多大開拓,但往往能夠從自我抒情的需求出發(fā)選擇題材,凸顯出明顯的個性特征。隨著社會的日漸穩(wěn)定,承平詩人占據(jù)了詩壇的主體地位,臺閣文學的氣象日漸形成,詠物詩的抒情性隨之減弱,題材的個性特征也逐步消失。
二、題材的時代性特征
清初詩人,不曾創(chuàng)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特有的詠物詩題材,但其對詠物詩題材的貢獻依然值得驕傲。他們在繼承前人題材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將易代之際的社會現(xiàn)實和自我感受融入其中,成就了凸顯著時代精神的詠物詩。
清初的許多詠物詩題材是詩人們有意識選擇的結果,這種選擇,表現(xiàn)在所詠之物與清初特殊的政治背景的結合。《落花詩》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夫之在《落花詩》自序中說:“庚子冬初,得些、大觀諸老詩,讀而和之,成十首。”{1}這說明,在清初遺民中,吟詠落花極為普遍。對落花題材的偏愛,源自于清初遺老們特殊的政治情感,一方面是感性直覺的,一方面有著別樣的寄托。王夫之在序中,對感性的一面做了揭示:“夫落悴而花榮,落今而花昔。榮悴存乎跡,今昔存乎情?!眥2}花開的繁華與花落的憔悴,花開的短暫與花落的必然,花落再開的輪回與人生歡樂的不會再來,都會勾起詩人對已逝的大明王朝的痛惜。歸莊在《落花詩自序》中亦云:“我生不辰,遭值多故,客非荊土,常動華實蔽野之思,身在江南,仍有大樹飄零之感。以至風木痛絕,華萼悲深,階下芝蘭,亦無遺種。一片初飛,有時濺淚;千林如掃,無限傷懷!”{3}落花同時契合了遺民身處易代之際落寞蕭索而又充滿痛苦的內(nèi)心體驗。最為重要的是,花的紅色,與明王朝統(tǒng)治者的“朱”姓,在字義上使人產(chǎn)生一定的聯(lián)想。故寄詠落花,便有了哀悼明王的特殊內(nèi)涵。落花之詠,古已有之,晚明才子唐寅作《落花詩三十首》,其詩正如歸莊所說:“即有感嘆,不過風塵之況,憔悴之色而已?!痹娗殡m較之“推擊風雅,鼓吹休明”{4}者濃重,卻遠不能和清初《落花詩》的纏綿凄惻相比。盛衰之嘆、追念舊朝的落花詩是清初獨有的。
出于與《落花詩》同樣的心理,清初遺民以詠花最為普遍。那嬌艷的花枝與遺民之間,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近。詩人們醉倒花下,仿佛回到了過去,找到了靈魂的歸宿。同樣,遺民對紅色也頗多偏愛,紅艷的花朵,也一并被賦予了特殊的政治內(nèi)涵。如屈大均寫紅石榴,“枝枝影為朱天出,朵朵香同赤帝歸”(《紅石榴》);寫木棉花,“扶持赤帝南溟上,吐納丹心大火中”(《南海神祠木棉花歌》)。錢謙益晚年也以遺民自居,園中偶見紅豆,便大作一番文章?!氨銓⒓t豆與云供,坐看南荒地脈回”(《紅豆詩》其七),這二十年一遇的紅豆,寄托著詩人光復朱明王朝的希望。
清初詠物詩,還繼承了一些明顯帶有易代色彩的詩歌題材,如精衛(wèi)、子規(guī)、杜鵑等。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與易代之際天崩地坼的現(xiàn)實背景結合,用來抒寫光復舊國的堅定決心。子規(guī)與杜鵑有著同樣的傳說背景,蜀王失國的遭遇和子規(guī)鳥凄絕的叫聲,極易勾起遺民對崇禎皇帝自縊煤山的歷史一幕的痛苦緬懷;而杜鵑花如血的紅艷,則擔負著遺民亡國的深哀劇痛和對新朝的刻骨仇恨。
此外,清初詩人還巧妙地利用一些事物特殊的物性特征,寄托敏感的政治情感,如雁字詩。大雁具有遷徙的習性,秋日由北往南,春日里回歸北地。而遺民詩人大多生活在南方,這里既是朱明故地,也是南明小朝廷聚集的地方。于是,大雁北飛,是去參加斗爭,大雁南飛,則代表了對明王朝的忠貞。秋日惡劣的氣候環(huán)境,又使南飛具有了不畏險阻的精神內(nèi)涵,如陳恭尹“六翮欲沖遼海雪,一行先別嶺南花”(《送雁》),屈大均“高秋八九月,凍死乃無悔”(《鴻雁》),王夫之“云林填畫筆,中土不無人”(《雁字詩》)。雁字之外,梅花在清初詩人筆下,也具有特殊的情韻。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對梅花的習性作了深入的討論,認為梅開是陽氣乍泄的結果,預示著陰殺之氣的退場,是春回大地、萬物回陽的吉兆?!艾幦A答霜雪,碩果孕乾坤”(《吉祥寺古梅·其二》),梅花開放,是復明事業(yè)有望的象征。
清初詩人對詠物詩題材的選擇,一方面出于抒寫政治情感的需求,另一方面亦與自我內(nèi)心的感受相符。如錢謙益的圍棋詩。清初紛亂的時局,在詩人看來,正如棋局的變幻莫測。而其圍棋詩,也極為生動地反映了當時反清運動的復雜和多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傮w來說,清初詩人的情感世界是悲情和哀怨的,除詠花詩之外,大部分偏重于秋冬之詠,如落葉、雁鳴、秋蟲、梅菊等。王士的《秋柳詩》也可作為很好的例子。古人詠柳詩,多詠新柳,如賀知章《詠柳》、楊萬里《新柳》等詩。王士順治十四年于歷下大明湖畔歌詠秋柳,一時和者云集,也同時成就了青年漁洋的不凡詩名??梢哉f,正是詩歌中哀婉幽怨的情調(diào)打動了世人,引起了文人墨客的情感共鳴。此處如換作新柳,則斷然無此效果。再如屈大均所詠之蟬,“蕭蕭木已落,云鬢早驚霜”(《蟬》)的形象,正是易代之際遺民愁苦、蕭索的內(nèi)心寫照。
三、題材內(nèi)涵的豐富和深化
清初詠物詩的題材,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但最突出的成就,則是對傳統(tǒng)的詠物詩題材內(nèi)涵的豐富和深化。下面,試舉幾例,略作說明。
落花詩,古已有之,作者良多。杜甫于晚年流落沅湘,即作《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被王嗣稱為“后來詞曲之祖”{5},即開落花詩先河之作。
江上人家桃樹枝,春寒細雨入疏籬。影遭碧水潛勾引,風妒紅花卻倒吹。吹花困懶旁舟楫,水光風力俱相怯。赤僧輕薄遮入懷,珍重分明不來接。濕久飛遲半欲高,縈沙惹草細于毛。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勞。
此詩正如王氏所說:“皆從靜中看出,都是虛景,都是游戲,都是弄巧。”這是杜甫困頓之時,為遣興消愁而作。詩歌用大量筆墨,描摹花瓣飄零之態(tài),游戲心理很重,并無多少深味。再如宋代陸放翁《落花》詩:“山杏溪桃次第開,狂風正用此時來。未妨老子憑欄興,滿地殘紅點綠苔?!蓖ㄟ^落花之景,抒寫詩人寵辱不驚的心態(tài)。又如徐渭的《夏相國白鷗園》寫落花:“詞客登臨信筆裁,每于花謝笑花開。請觀世上看花者,曾見花開不謝來?”這又是一首說理詩,由花落悟出萬物盛衰之理。唐寅《落花詩》用意與此接近,“顏色自來皆夢幻,一番添得鏡中愁”(《其二》),“春風五百盡須臾,花事飄零勝無幾”(《其三》)。與徐渭詩不同之處,在于多了一份感傷幽怨的情緒,是詩人懷才不遇而又不甘沉淪的內(nèi)心寫照。以上如歸莊所云:“皆生盛時,推擊風雅,鼓吹休明,落花雖復衰殘之景,題詠多做麗之辭,即有感嘆,不過風塵之況,憔悴之色而已?!眥6}
王夫之《落花詩》99首,將亡國之悲、身世之痛和對自我命運、人格與價值實現(xiàn)的重大主題都蘊含其中?!鞍贇q回頭三月雨,萬端到耳一聲鶯”(《廣落花詩》九),以落花所經(jīng)歷的雨橫風狂,喻明王朝在農(nóng)民起義和外族侵略下不堪一擊的敗亡;“記得開時事已非,迷香程艷炫春肥”(《續(xù)落花詩》五),將永歷朝廷比作遲開在暮春的花朵,立國時大勢已去,而一朝君臣卻不思憂患,在風雨飄搖中依然歌舞升平、茍且偷樂;“銷魂萬里生前果,化血三年死后功”(《正落花詩》一),以落花喻堅貞不渝的復明之志;“堂堂背我隨余子,微許知音一葉桐”(《正落花詩》一),以群花凋謝,而自甘寂寞的落花自喻,抒寫知音難覓,但決不茍且逐流的抱獨之情和堅持自我的節(jié)操;“無勞粉本摹春雪,一盡零香釀夕醺”(《續(xù)落花詩》九),則抒寫不遺余力,實現(xiàn)自我的決心??傊?,社會與個人,理想與現(xiàn)實,哀悼與反思,痛苦與勃發(fā),眾多的情愫都在落花這一題材中得到淋漓的發(fā)揮??梢哉f,落花詩在前人筆下,從來沒有如此厚重和深刻。
梅花亦是古人慣詠之物。至今傳誦的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王安石的“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都是對梅花形色姿態(tài)的描繪。陸游《卜算子·詠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賦予了梅花淡泊清遠的人格內(nèi)涵。宋遺民亦多梅花之詠,“百花頭上頭更高,空谷天寒弄幽致”(林景熙《賦梅一花得使字》),“明年無限風花在,奪得春回是此花”(鄭思肖《梅花》)。詩中的梅花,又具有了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保持自我的節(jié)操和傳遞春信的使命。這些屬于對梅花概念化、抽象化的描寫,內(nèi)涵也較為單薄。屈大均近百首詠梅詩,對梅花的文學內(nèi)涵進行了充分的發(fā)掘?!爸χ?jīng)百折,終不畏霜雪”(《吉祥寺古梅》其三),是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朝隨晴日放,暮作白云飛”(《吉祥寺古梅》其四),是蕭散淡遠的心境,這都是對前人藝術傳統(tǒng)的繼承?!罢l將遼海雪,來折漢陵花”(《靈谷探梅》其二),“上林松柏盡,珍重歲寒姿”(《吉祥寺古梅》其一),則賦予梅花王朝興衰的內(nèi)涵,具有鮮明的政治情韻和時代精神?!皫r山寺里,鐵桿欲為薪。殘月疑山鬼,深云隔美人。無花留太古,何草似靈均?再弄虬枝下,江南久望春?!保ā都樗鹿琶贰菲淞┰娭袆t融入了詩人對復明的期望,對自我堅持己志、不與流俗同調(diào)的精神節(jié)操的欣賞,以及甘于寂寞的抱獨之心和對自我命運與人生的深切思考,可謂意境朦朧,用意深邃。
其他如牧齋的《圍棋詩》、吳偉業(yè)的《宣宗戧金蟋蟀盆歌》、漁洋的《秋柳詩》等,都是在繼承前人豐厚的藝術積累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的精神和個人對于社會、人生的思考與特殊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作的,內(nèi)涵之豐富與深刻,遠遠超出了前人同題材的詩歌。
{1} 王夫之:《王船山詩文集》,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05頁。
{2} 王夫之:《王船山詩文集》,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05頁。
{3} 歸莊:《歸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19頁。
{4} 歸莊:《歸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19頁。
{5} 轉引自陶今雁:《中國歷代詠物詩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87頁。
{6} 歸莊:《歸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19頁。
作 者:劉利俠,西安外事學院副教授,西北大學博士后,主要從事唐代詩賦、詠物詩和長安文化研究。
編 輯: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