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儉
摘 要: 斯蒂芬·克萊恩的小說和詩歌都呈現(xiàn)出強烈的自然主義色彩,國內(nèi)對其詩歌的研究和譯介相對較少。本文著重賞析克萊恩的兩首詩歌:“A God in Wrath”和“A Man Said to the Universe”,分析自然主義的特點。
關(guān)鍵詞: 自然主義 反諷 冷漠
斯蒂芬·克萊恩(1871—1900)美國自然主義文學的先驅(qū),他的小說和詩歌都呈現(xiàn)出強烈的自然主義色彩。自然主義者認為遺傳和社會環(huán)境決定人的命運,個人無能為力,而自然對個人的命運、奮斗毫不關(guān)心。自然主義作家力求客觀,不加評述,不進行道德說教。克萊恩在1897年給John Northern Hilliard的一封信中說: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那本取名《黑衣騎士》(The Black Rider & Other Lines)的小集子,而不是《紅色英勇勛章》。理由很簡單,前者可以說飽含了我對生活的全部理解,而后者只是一個片斷,是某個事件的延伸和擴展?!笨梢姡谒膬?nèi)心深處,實際上更看重的是詩人而不是小說家的身份。但是國內(nèi)對其詩歌的譯介和研究相對較少。本文著重賞析克萊恩的兩首詩歌:“A God in Wrath”和“A Man Said to the Universe”。這兩首詩都很短,先看“A God in Wrath”:
A god in wrath
Was beating a man;
He cuffed him loudly
With thunderous blows
That rang and rolled over the earth.
All people came running.
The man screamed and struggled,
And bit madly at the feet of the god.
The people cried,
“Ah,what a wicked man!”
And——
“Ah,what a redoubtable god!”
詩的場景感極強:神、被打的人、蜂擁而來的觀眾、痛毆、叫喊掙扎、圍觀者的感嘆。描摹栩栩如生,讀者如臨現(xiàn)場。神生氣了——在打人,摑得很響,一下一下,聲如雷鳴,在大地回響翻滾。所有人狂奔地跑了過來圍觀。此處視角轉(zhuǎn)換為觀眾的視角:那廝叫喊著,掙扎著,在神腳下瘋了似的撲騰,摸爬滾打。接著圍觀者發(fā)出兩句感嘆(也可能是圍觀者分成兩派),至此全詩戛然而止。
詩中的god應(yīng)該理解為“神”,而不是“上帝”。神為何憤怒?不得而知,可能是被打的人惹他生氣了,也可能是因為別的事情生氣,借打人發(fā)泄心中的惱火,所以把第二行譯為“懲罰著某人”不妥。第六行譯為“人們紛紛奔命”是誤譯,其實是人們被吸引過來、圍觀。按照常理,被打的人尖叫呼喊,肯定會說些具體的話語,可是這里沒有記敘,而是把圍觀者的兩句評論用直接引語記錄了下來,而后結(jié)束全詩,這是發(fā)人深省的。被打者的呼號可能是司空見慣、不值一提的,圍觀者的話語卻余音繞梁。第一句引言說被打不冤枉,壞種該打。wicked不應(yīng)該譯為“可憐的”。(被打的真是個惡人嗎?詩人沒有涉及這個層面,要讀者思考。)圍觀者輕描淡寫,像作點評一樣,對弱者沒有同情或辯護。第二句話可以從幾個層面解讀:表層是說話人對神生出敬畏之情,包含說話人對神的羨慕嫉妒恨,像劉邦說的“大丈夫當如是也”;深層是詩人對神和觀眾的反諷,神在凡人頭上耍威風,而且取得了打一儆百的效果,這些都是詩人留給讀者思考的。
沉重的事,輕松地講,這也是一種反諷。本來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卻好似看戲,圍觀者看到自己的同類被打,卻明哲保身。敘述者則刻意壓抑自己的情感流露,力求作平靜客觀的描述,把思考留給讀者。
再看另外一首:
“A Man Said to the Universe”:
A man said to the universe:
“Sir,I exist!”
“However,”replied the universe,
“The fact has not created in me
A sense of obligation.”
短短五行,簡短的對白,直接引入讓人聽其言,想象其面容、肢體語言。全詩所有詞匯,初級英語學習者都能認識。但是其中飽含求告者的辛酸、委屈、期待,與之相對的是天(宇宙)的高高在上,輕描淡寫,這種味道不是初級學習者所能夠體會的。
“Sir,I exist!”表面上是陳述句,實質(zhì)是祈使句,弱者向高位者“Sir”陳述“I exist”這個事實(fact)。也許是反復(fù)思量后的措辭,說話人滿腹辛酸,請求天(宇宙)開開眼,照顧一下,這是弱勢群體常用的婉曲表達。對天的稱呼語值得玩味:Sir(先生、頭、老大、老爺?),雖然地位高,但還是自己的同類。暗含的語氣可以理解為“(你是我的)老大,我在(這呢,你怎么不管我呢)!”天(宇宙)的回答異?!暗ā?,現(xiàn)在完成時隱含“不是不知道你的存在,早就知道,但是你的存在和我沒有關(guān)系”。
兩首詩都表達了人的卑微、宿命,自然的強大、冷漠。克萊恩用自由體詩、常見的詞匯、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人的無助,社會的冷漠,神(宇宙)的“淡定”。語言簡練,意味雋永,詼諧中蘊含反諷,發(fā)人深省。文學是文字的游戲,翻譯應(yīng)盡量保持文字游戲原本的規(guī)則和難度,而賞析可以見仁見智,多層次多角度解讀,體會字里行間文本內(nèi)外的深意。
參考文獻:
[1]Berryman,John.Stephen Crane:The American Men of Letters Series[M].William Sloane Associates,Inc.,1950.
[2]Nagel,James.Stephen Crane and Literary Impressionism[M].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0.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6dd6b30100bybg.html.
[4]http://www.85576.com/html/144020_3.html.
[5]周平譯.詩二十六首[J].外國文學,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