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媒體在危機報道中的表現

2013-04-29 18:58許媛媛
新聞世界 2013年7期
關鍵詞:新媒體

許媛媛

【摘 要】每當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新聞媒體往往迅速出擊,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新聞媒介的作用。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發(fā)生的雅安地震為例,分析各類新聞媒體在危機報道中的表現。

【關鍵詞】雅安地震 新媒體 危機報道

2013年4月20日上午8點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fā)生里氏7.0級地震。截至4月27日8時,遇難人數升至196人,累計造成231萬余人受災。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其中,新聞媒體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各類媒體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成為溝通災區(qū)群眾與外界的橋梁,為救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一、報紙

1、注重深度報道

與其他媒體相比,時效性無疑是紙質媒體的硬傷。撰寫文章,制作專題,排版印刷……當讀者看到報紙上的報道時,其實他們早已通過其他新聞媒體了解到地震的基本情況。因此,報紙應揚長避短,在深度報道上下功夫。

2013年4月25日《南方周末》頭條《擁擠的營救》中提出“我們應該告別情感救援,實現專業(yè)救援”。在其他各類媒體大量報道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參加救援時,《南方周末》進行了更加理性的思考?!耙环接须y八方支援的救援方式是汶川地震留下的遺產,玉樹地震、彝良地震都是這一救援思路的延續(xù)……不做到建立在信息完全共享上的統(tǒng)一指揮,就不能實現專業(yè)救援”?!赌戏街苣肥侵芸?,因而在時效性方面與其他媒體難以抗衡,但是它很好地利用了紙質媒體擅長進行深度報道的優(yōu)勢,對各類信息進行加工與整合,經過深刻的思考寫出了這篇報道。

2、運用版面語言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制約內容。在紙質媒介中,版面語言是一種很重要的形式語言,它包括版面空間的安排、字體字號的設置、文章在版面中的位置、圖文配置比例等等。如果版面語言運用恰當,則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版面編排過程中,要重視圖片的運用,尤其是頭版圖片。圖片簡明、直接、概括、感染力強,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方便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到新聞的核心內容。

在4月21日的報紙當中,各大報紙都刊登了雅安地震的新聞,有的還占用許多版面,如《京華時報》用24個版面報道地震,其中既有宏觀場景又有微觀細節(jié),既有領導人又有普通群眾,既有受災信息又有服務信息,真正體現了全方位報道。絕大部分報紙將雅安地震的新聞放在了頭版頭條,文章標題一般使用黑體,顯得莊嚴肅穆。同時,很多報紙還采用通欄標題的做法,給讀者造成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二、廣播

在這個新媒體崛起的時代,廣播似乎已經被人們慢慢遺忘。然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廣播重回人們的視線,其作為應急媒體的優(yōu)勢地位逐漸凸顯。在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廣播的作用是其他媒體無可比擬的,它以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在報道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傳遞著令人溫暖的聲音。

1、直擊現場,真實再現

廣播媒體可以在第一時間直擊現場。電視媒體要想播出節(jié)目,必須經過采訪、錄像、剪輯、合成等工序,報紙則更不必說,撰稿、校正、排版、印刷,這些都會浪費寶貴的時間資源。而廣播則不然,只需要對現有信息稍加整合,主持人進入錄音棚即可開始播報新聞。

在4月20日上午8時28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突然打斷正在播出的“成都航空一客機違規(guī)盲降”,緊急插播了地震的消息:“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今天早上8點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fā)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9時04分、9點25分兩次插播地震情況。10點06分特別直播《雅安緊急救援》,報道災區(qū)受災以及救援情況,連線成都記者,真實再現災區(qū)的情景。

2、雙向溝通,撫慰民心

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通訊設備遭到極大破壞,信息流通不暢。但人們對信息的渴望是十分強烈的。這時,廣播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廣播用電來傳輸,信號覆蓋優(yōu)勢極強,因此,只要在電波覆蓋范圍內就可用接收設備收聽廣播。這樣,一臺價格低廉的小小的收音機就成了連結震區(qū)與外界的橋梁,發(fā)揮著通報災情、安撫民心、聯絡信息的重要作用。同時,為了鼓舞士氣,電臺還會播放許多振奮人心的音樂,透過電波為災區(qū)人民鼓勁加油。

三、電視

1、發(fā)揮權威性和專業(yè)性

與其他媒體相比,電視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其權威性和公信力。從記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設備的專業(yè)程度、收視覆蓋人群、信息完整程度、報道立體程度等方面來看,電視所具備的優(yōu)勢是其他媒體所難以企及的,因而,在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人們會更加信任電視媒體所作出的報道。

在這次地震報道中聲名鵲起的成都電視臺主持人蔣林,因其在地震當中專業(yè)的表現被稱為“連線哥”。出于極強的職業(yè)敏感性,在4.20蘆山地震發(fā)生后的15分鐘內,蔣林就趕到了單位,隨后進入前線進行采訪。在如此重大的突發(fā)事件面前,蔣林沒有煽情、沒有恐慌,與央視進行連線報道時語言簡潔、邏輯清晰、沉穩(wěn)大氣,以其極高的專業(yè)素質贏得了觀眾的贊譽。

2、利用聲畫感染受眾

電視是聲畫并茂的媒體,感染力極強。在雅安地震這一特殊時期,電視媒體打亂原來的節(jié)目安排,緊急投入到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派往前方災區(qū)的記者不辱使命,發(fā)回一條條感人的報道;主播間中的主持人連續(xù)奮戰(zhàn),向觀眾播報災區(qū)的最新情況;其他欄目一律配合救災主題,緊急編排新的節(jié)目。電視媒體正是這樣記錄著賑災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踐行著“大愛無疆”的諾言。

4月20日晚21時,邱啟明出現在湖南衛(wèi)視的直播間中,然而他的狀態(tài)卻讓所有觀眾吃了一驚。他一張口便聲音嘶啞,幾乎難以出聲,直播的兩個小時過程中,聲音越來越啞,但是他一直在咬牙堅持。工作組的同事讓他休息,他說:“如果我播得不好,你們可以讓我下來,我只想為災區(qū)多做點事。”

3、體現職業(yè)道德

在地震這種重大自然災害面前,記者所面對的是一個個用生命講述的故事,而記者或許也是這些故事中的一員。與報紙、廣播、網絡等媒體不同的是,在播報過程中,記者的言語、動作、神態(tài)等將通過攝像頭毫無保留地暴露在觀眾面前。因而,面對這些災民,記者的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素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雅安地震報道當中,暴露出不少記者職業(yè)道德的缺失。地震發(fā)生后,一天早上四川電視臺女記者計鑫在施粥點反復問正在吃早飯的災民:“你開不開心???”在得到無數次否定的回答后,女記者面對鏡頭表示,因為這些災民已經能吃上粥、方便面等食物,所以地震所造成的傷痛正在慢慢退去。面對這樣的記者,試問,人文關懷何在?

四、新媒體

1、反應速度快

無論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還是2013年的雅安地震,新媒體在時效性方面一直遙遙領先,其速度之快使傳統(tǒng)媒體望塵莫及。網絡媒體具有草根性,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記者”,普通群眾發(fā)布信息的門檻越來越低。同時,網絡是24小時滾動更新的,有重大新聞隨時可以插入網站頁面進行發(fā)布,不需要排版印刷等工序。這一切都為互聯網的迅速反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地震發(fā)生后的第53秒,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發(fā)布了蘆山地震的微博,這是關于此次地震的第一條信息。在隨后約一個小時內,有1300余條微博發(fā)出了地震信息,其中許多都是由災區(qū)用戶發(fā)出的,經過擁有大量粉絲的認證微博如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相繼轉發(fā)。反觀傳統(tǒng)媒體,東方衛(wèi)視在震后18分鐘開始進行直播,這是全國首個直播地震新聞的衛(wèi)星電視。

2、社交媒體是把雙刃劍

在此次雅安地震當中,社交媒體如微博、微信表現十分搶眼。微博的官方新聞成為地震信息的最主要來源,它及時更新信息、指導災區(qū)救援、設立捐款和尋人平臺,并且借鑒了傳統(tǒng)媒體新聞專題的形式,整合碎片化信息,全面快速地將信息傳遞給受眾。@中國郵政4月21日發(fā)布微博稱即日起免費郵寄賑災包裹;李連杰也在第一時間表示壹基金已經開始調動物資,并發(fā)布微博稱騰訊公司確認本次地震捐款500萬已有250萬資金通過壹基金用于緊急現場救災;@N_insanity發(fā)布微博稱蘆山縣太平鎮(zhèn)多人被困,只能用網絡,不能打電話。

社交媒體還可以用來發(fā)布一些服務性信息,告知人們在災區(qū)應該注意的事項、如何躲避余震、尋找親人以及列舉災區(qū)的急需物資等等。@人民網4月22日17時49分就發(fā)布微博“雅安最需要哪些物資,請擴散”,其中提到水、食品、帳篷、藥品、衛(wèi)生紙能日常生活用品,幫助熱心的人們避免盲目救災。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對社交媒體的弊端提高警惕。其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大量的謠言充斥網絡。在地震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人們的情感十分脆弱,對災區(qū)的信息又極度渴望,這就給了謠言以可乘之機。如反復“被犧牲”的搜救犬、“雅安又一救災軍車墜崖”、網友發(fā)布的“徐敬回家”微博求助、動物可以預測地震等,這些信息后經證實均為謠言。

正如波士頓爆炸案后,有人對Twitter做出的評價:“在災難發(fā)生五分鐘內,Twitter貢獻最大,十二小時后就開始副作用?!?/p>

參考文獻

①胡智鋒,《為尊嚴而戰(zhàn)——對汶川大地震電視特別直播報道的探析與思考》,《現代傳播》,2008(6):41-44

②王宇、武新星,《從汶川大地震報道看廣播災難報道的理念和視角》,《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2):72-74

③湯天甜,《廣播 不能只是當災難臨頭時才被想起——從5·12大地震中看廣播的作用與責任》,《中國傳媒科技》,2008(7):42—43

④李園園,《淺析廣播在重大突發(fā)事件中的預警救助功能——以四川地震期間廣播媒介為例》,《中國科技信息》,2009(7):137-138

⑤陳致烽、魏秋菊,《倡導人文關懷 提升網媒公信力——以5·12汶川地震報道為例》,《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9(9):100—104

⑥吳柳林,《從汶川地震報道分析突發(fā)事件中媒體應加強新聞時效性》,《安徽文學》,2008(9):396

⑦童兵,《東方衛(wèi)視汶川地震報道:新聞立臺優(yōu)勢再現》,《現代傳播》,2008(6):44-47

⑧丁紅,《論汶川地震報道中的跨媒體聯動》,《淮海工學院學報》,2010(1):104-107

⑨陳力丹、王冠,《汶川地震報道特點及對未來傳媒的影響》,《當代傳播》,2008(7):41-44

⑩《警惕地震30小時后媒體的副作用》,http://www.rmlt.com.cn/News/

201304/201304221134241366_1.html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新聞系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

猜你喜歡
新媒體
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傳播的輿論影響力
新形勢下精品圖書的內容策劃與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
報紙副刊的傳播意義與運營策略研究
真我與偶像:新媒體語境下的明星與粉絲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政府危機公關中的新媒體傳播機制透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jié)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