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泉
摘要:建構主義理論作為國際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主流思想,它在認識論、學生觀、教學觀等方面對我國教育改革產生巨大的影響。本文旨在探討建構主義理論對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推動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 數(shù)學 課堂教學 影響
近十年來,我國開展了浩浩蕩蕩的新課程改革,確立了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指導思想,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探索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眾多教育理論中,建構主義理論特別強調學習者的自主建構、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特別有利于學習者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國內的許多教育工作者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對建構主義理論作了大量的研究與探索,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術體系并在全國推廣。筆者在長期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吸取建構主義思想精華,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效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當然,作為一種教育理論,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過分擴大其適用范圍,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總結反思。
一、建構主義理論對數(shù)學課堂改革的積極影響
建構主義是在認知主義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獨特的學習觀,它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是對于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生學習過程是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建構主義是針對我國長期以來傳統(tǒng)應試教育體制下“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模式而提出來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型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習和應用建構主義理論對于新課程改革,對于數(shù)學課堂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轉變教育觀念,倡導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主張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習者個體出發(fā),以人為本,真正把學習者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放在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的首位。這種觀點是對傳統(tǒng)教學個體發(fā)展觀的突破與超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受到抑制。而建構主義理念徹底轉變了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以及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這是學習觀的根本變革。從人出發(fā),以人為本,就是針對每個人的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就是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教育。在教學中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研究差異,從每個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引導學生學習。
(二)轉變教學策略,倡導合作學習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教學是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策略,教學是與學生合作共同建構知識。這一理念非常鮮明地告訴我們,現(xiàn)代教學不應該是教師一個人講到底的單向的信息傳遞,而應是師生間、學生間的雙向交流與多向交流活動,應該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在各種信息的反饋中,循序漸進地鍛煉和提高學生洞察力和分析力,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形成共享的、學習過程的主動建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可以促進學習者的意義建構,促進學生的思維和學習;合作學習還能使教學適應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增強平等意識,促進相互了解,發(fā)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溝通,學會處理分歧意見,學會分享學習成果。扎實有效地推進合作型學習,對落實新課改目標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在師生互動中建構知識。在建構主義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合作逐漸完成的。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學生從這種相互作用中主動開發(fā)自己的思維品質,并完成自己知識意義上的建構。建構主義教學過程觀超越了傳統(tǒng)教學觀的狹隘,更加關注教學過程中動態(tài)因素的作用。既強調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又充分強調教師的指導幫助作用;既注重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與開發(fā)。
2、在主體參與中建構知識?!爸黧w參與”既是學生的全員參與,也是學生自始至終的參與;不僅要從行為上直接參與,更應該從情感、心理、思維上參與。只有這樣,主體參與才能讓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活力。教師根據(jù)教學目的的需要,根據(jù)一定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出某種認知情境和情感氣氛,以調整學生心理,形成參與欲望。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參與情景的創(chuàng)設,對主體參與過程起到了引發(fā)、導出和定向作用。
(三)改變學習方式,倡導培養(yǎng)探究精神
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建構主義認為:“創(chuàng)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的創(chuàng)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真正要有被鼓勵展開并表達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fā)展他們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才能。”為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我們要積極營造一個生動活潑、寬松自由的氛圍,鼓勵學生自由探索、推陳出新。
1、學會自主性學習。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積極主動的,在學的意義上,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離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任何學習都是無效的。而在教的意義上,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就在于明確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學信息資源激發(fā)、引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促進學生學習。這種主動性在知識建構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建構主義的這一教學過程既有利于學生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又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2、學會探究性學習。教學不是一種知識傳輸?shù)倪^程,而是使學生產生探究心并積極探究的過程。教學應把學生所學知識置于復雜的問題情景中,使學生對知識形成多角度的理解。或結合自己原有的經(jīng)驗來學習探究新知識,建構自己對各種問題的觀點和見解,建構自己的判斷和信念,激發(fā)他們不斷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探索的精神。
二、建構主義理論對數(shù)學課堂改革的消極影響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為了更好地貫徹和體現(xiàn)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素質教育目標,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在鼓勵運用多種先進教育理論來指導的同時,特別強調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這是完全必要的,這樣做并不說明建構主義是目前最完美、最理想的教育理論,也并不說明建構主義理論適用于任何教學。當前,在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也存在對建構主義理論認識不到位而生搬硬套的現(xiàn)象,不少流于形式,有些甚至走向了傳統(tǒng)模式的另一個極端,放任學生自由“建構”。有些活動課、研究性學習能“放”不能“收”,喪失了教育的標準;偏重教學過程,忽視教學目標分析;過分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分強調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忽視自主學習內容的設計,等等,這些消極的影響值得教育工作者關注與反思。
(一)未能掌握并合理運用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工作中,課堂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課堂教學策略的設計和選擇是教師教學的核心。在教學工作中應該把“教師教什么、怎樣教的教學策略問題”作為研究的重點。
建構性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我們原先的許多教學方法是與建構主義的思想相悖的教學,教師必須掌握能體現(xiàn)建構性教學思想的新的方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拋錨式教學、支架式教學和隨機訪問教學。對于這些教學策略,已經(jīng)有許多教師開始在實際教學中使用了,但在使用之初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有時會為了使用而使用,忽視了所教知識的自身特性:有的知識適合創(chuàng)設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來引導學生探究,可以用“拋錨式教學”;有的知識適合由教師提供概念框架來輔助學習的意義建構,就可以用“支架式教學”;隨機訪問教學是指自由的隨機的從不同角度訪問、探索、建構同一知識內容,這個過程絕不能等同于為鞏固知識技能而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重復練習,而是對所學知識進行不同角度的意義建構,以期形成對同一知識的完整認知。因此教師在使用某一種教學策略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恰當,必須對所教授知識的特性有較深層次的認識,對所選用的教學策略從根本上真正的理解,而不能看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或教學策略“熱”,就一味套用。只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適合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教學策略來進行教學,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二)過分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而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而且老師越主導,學生就越被動,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但在實際操作中走向另一個極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很關鍵,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二者不可或缺。盡管建構主義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但是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要真正落到實處,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不僅是指對內容的講解,對學生的啟發(fā)、引導,還包括情境創(chuàng)設、信息資源提供、合作學習的組織和研究性學習的指導以及自主學習策略設計等方面。事實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發(fā)揮得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會體現(xiàn)得越充分。把教師和學生的兩方面的積極主導作用有效地結合了起來,這才是“主導——主體相結合”教育思想所要追求的理想目標。
綜上所述,建構主義理論為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認知理論和學習哲學。建構主義理論的許多觀點和主張對數(shù)學課堂教學具有借鑒意義。但是,建構主義理論如果應用不當,也會導致教學偏離正確的方向。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多角度正確認識建構主義理論,充分肯定建構主義理論對數(shù)學新課程改革的積極作用,同時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其消極作用。只有正確認識并運用好建構主義理論,才能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真正為教育改革開創(chuàng)一個嶄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李大偉.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
[2] 余樹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我國教育改革的意義[J].視野,2008年6月號 .
[3] 趙蒙成.建構主義教學的條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2,(5):72-77.
[4] 薛國鳳,王亞暉.當代西方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評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5] 余文娟.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學位論文,2009,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