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雪梅
摘 要:“減負”口號已提多年,但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造成學生作業(yè)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師受利益驅使而不顧學生長遠發(fā)展;“以考定教”,急功近利;職業(yè)倦怠,不下功夫深究習題價值;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只能課下補齊。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制約著學生的發(fā)展。“減負”的落實必須對癥下藥,采取正確策略:制度與自律結合,提高教師師德;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實施素質教育;教師要調整心態(tài),克服職業(yè)倦??;把精力放在課前與課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生;家庭作業(yè);減負;原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7-0005-03
下面是筆者隨機對一所小學三年級一個班學生一周家庭作業(yè)的跟蹤調查:
周一中午:語文,一課生字(13個),每個字帶拼音寫3遍,各組三個詞;數(shù)學,口算題卡兩頁(共64個題);英語,隨堂練習冊一課。周一下午:語文,隨堂練習冊一課;數(shù)學,隨堂練習冊一課;英語,第二套隨堂練習冊一課。
周二中午:語文,抄寫課文中的詞組和短語,共15個,各抄3遍(其中包括“一位教育家”、“如實地告訴”等);數(shù)學,口算題卡兩頁;英語,隨堂練習冊一課。周二下午:語文,單元檢測題一份(分值100分,作文可不寫);數(shù)學,隨堂練習冊一課;英語,第二套隨堂練習冊一課。
周三中午:語文,一課生字(14個,要求同上);數(shù)學,口算題卡兩頁;英語,《少年智力開發(fā)報》(一個版面的題)。周三下午:語文,單元檢測題一份;數(shù)學,隨堂練習冊一課;英語,《少年智力開發(fā)報》。
……
此外,每周寫三篇日記。
據(jù)統(tǒng)計,該年級一個學生一個學期每科的配套練習冊就有兩套,再加上單元測試題和《少年智力開發(fā)報》,每科大約有四五種課外練習資料。雖然不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都這樣,但窺一斑而知全豹,單看這些,就已觸目驚心了。一個不滿十歲的三年級孩子,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上課,剩下的時間恐怕只能用來完成這些“作業(yè)”。
面對這些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作業(yè),家長敢怒不敢言。既要維護“師道尊嚴”,又怕孩子養(yǎng)成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只好堅持讓孩子完成。孩子迫于老師、家長的威勢不敢不做,但為了應付檢查,字跡潦草、偷工減料者比比皆是。教師的“題海戰(zhàn)術”令學生苦不堪言,孩子小小年紀開始厭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學生只重數(shù)量不求質量的“應對策略”也使作業(yè)效果大打折扣,讓學生“樂學”、“會學”就變成了一句空話,更何談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與綜合素質的提高。
“減負”口號已提了多年,何以時至今日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還如此重?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部分教師受利益驅使而不顧學生長遠發(fā)展
我們來算這樣一筆賬,一本定價10元的課外資料,教師可以以5折的價錢訂購,但學生需要按原價購買,50%的差價就成了教師的回扣。60個學生訂一套資料,教師就可從中獲利300元,如果一個學期訂購3套、4套這樣的資料,如果這些資料的定價再高些,如果所教學生人數(shù)更多點,教師就可獲得更加豐厚的收入。
為了這些蠅頭小利,有些師德低下的教師不顧家長反對,不顧學校明令禁止,強行為學生征訂資料。一方面,由于這些課外資料的目的不單純是為了輔助教學,所以既不做認真選擇,也不考慮印刷質量,這樣就出現(xiàn)了有的練習冊甚至是改版以前配套題目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既然買了,就要充分“利用”,否則就會授人以柄,落得“只為賺錢,買書不做”的口實,于是,這些教師就不顧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不加選擇、不加區(qū)別讓所有學生一本接一本、一個挨一個的做這些題目,導致許多機械重復的題目占用了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
二、“以考定教”,急功近利
目前很多學校對教師的考核雖說包括了教學效果、師德師風、教學過程、個人發(fā)展、附加工作等多個方面,但由于其他方面不好測算,所以教學效果成了考核教師的主要依據(jù)。而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都由考試成績體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成績就成了衡量教師的硬指標。
在這樣的評價制度下,教師急功近利,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在期末復習時給學生訂大量單元試卷,加大訓練力度。課上考、課下練,孩子們像陀螺一樣,在“考試”“做題”這根鞭子的抽動下不停地旋轉。孩子對學習沒了興趣,心里只有“任務”。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生考的成績只是一個數(shù)字,哪里能體現(xiàn)出教學效果的好壞呢?
三、教師職業(yè)倦怠,不下功夫深究習題價值
教師職業(yè)被公認為是高強度、高壓力的職業(yè)。工作負擔壓力、職業(yè)聲望壓力、職稱評聘壓力等等,讓許多教師對工作產生了“超限逆反心理”,導致職業(yè)倦怠。教師不愿花費時間精力去選擇對學生能力提高更為有利的題目,不愿動腦筋去布置思維價值含量更大、實踐性更強的家庭作業(yè)。
另外,教齡較長的教師,由于從教時間長,工作熱情相對下降,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作業(yè)布置,更看重自身經驗,對新課程理念、新課改思想有抵觸情緒。在這種重“魚”而不重“漁”的思想指導下,那些機械記憶性的題目備受教師青睞,題目的分層布置更不在考慮范圍內。
四、課堂教學效果不好,課下補齊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些教師不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讀教材、鉆研教法,往往就會出現(xiàn)目標定位不準確,教材解讀不深刻,學生把握不到位,課堂教學低效等問題。再加上教師過多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課上學不會、課下不會學,于是,教師只好加強課外輔導,多留課外作業(yè),多做各類習題以補齊。這樣的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會加重學生負擔。
過重的學業(yè)負擔,不僅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更影響到未來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fā)展。“減負”勢在必行!要想把“減負”落到實處,必須對癥下藥,采取必要的應對策略。
一、制度與自律結合,提高教師師德
當前,中國正經歷著重大的社會變革,由此引發(fā)了人們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極大變化,教師職業(yè)道德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教師師德一方面要從教師個體入手,進行師德師風教育,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師德修養(yǎng),豐富道德情感,堅定道德意志,在實踐中進行道德行為選擇,經受住社會和自身的各種考驗。另一方面,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制定統(tǒng)一的教師行為基本要求。現(xiàn)在雖然有師德考核評價制度,但由于都屬于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自行出臺的制度,加之在實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往往有名無實,對教師的約束力并不強。如果能以立法的形式,制定統(tǒng)一的教師行為基本要求,形成法律約束力,與教師自律結合起來,教師的師德情況一定會有極大的改善。
二、改革考試評價制度,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現(xiàn)行的考試評價制度主要還是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標準,這種評價的主導思想不是鼓勵、幫助,而是篩選、淘汰。有些地方雖然也進行了改革,實行等級評分制,但實質上并沒有發(fā)生根本變化,還是以學習效果或者說答題的正確率來評定學生,也評定教師。只有把考試評價的范疇放寬,使分數(shù)模糊化,使評價方式多樣化(如注重過程性評價,采用評價加評語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教師也就不會只盯著習題、只盯著成績,而著眼于學生的多方面表現(xiàn)了。另外,對于教師的評價也是如此,適當降低教學成績所占的比重,加大其他方面的比重,如課堂教學評價、家長學生測評,師德師風評價等,也有助于引導教師多方面發(fā)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教師要調整心態(tài),克服職業(yè)倦怠
美國著名的職業(yè)指導專家埃德加·H·施恩教授曾提出“職業(yè)錨”的概念,他認為在職業(yè)生涯中,要克服職業(yè)倦怠,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必須要找到自己的“職業(yè)錨”,也就是根據(jù)自身狀況,選擇最適合的工作。身為教師,我們的職業(yè)雖已確定,但我們仍然可以在小范圍內進行調整,體現(xiàn)自己的特長和人生價值。不能簡單地把工作只作為謀生的手段,還應該把工作作為一項事業(yè)去追求,這樣才不會淪為工作的奴隸。當你在工作的過程中尋找到樂趣,你就會自覺自愿地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法。當看到學生在自己高效科學的教育方式下輕松學習,快樂成長,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就能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收獲的是學生的尊敬愛戴與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學生得到的是幸福的童年和為一生發(fā)展奠定基礎的知識與能力。
四、教師要把精力放在課前與課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禮記·中庸》中有名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戰(zhàn)中講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準備工作的重要性。教學工作也是如此,只有課前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立足于學生的“學”而非教師的“教”,精心設計教學流程,課上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學習,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課上教學效率高了,課下自然就不必再強化訓練,也就實現(xiàn)了“樂學”與“會學”的目標。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本著對學生、對自己、對國家、對社會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努力克服職業(yè)倦怠,把教育事業(yè)作為畢生的追求,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育行政部門也要深入調研,改革和完善考試評價制度,充分發(fā)揮導向作用,推動素質教育向縱深發(fā)展。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下,“減負”將不再是話題,孩子們一定會實現(xiàn)“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