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豐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豐富課堂教與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高中物理課堂上可以從以下幾點思考進行提問:提問內容應利于誘發(fā)學生思考和開啟學生心智;提問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經驗;問題的設計要有新意,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性和漸進性;課堂提問要富有感情,及時評價;提問既面向全體又層次分明,合理分配答問對象。
關鍵詞:課堂 提問 物理 心智 生活 新意 漸進 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02-01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豐富課堂教與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調節(jié)學生思維節(jié)奏,活躍物理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而且可以誘發(fā)學生思考,開啟學生心靈,開發(fā)學生智能,并且能夠搭建師生情感的溝通和交流,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形成教育和教學合力,能夠提高課堂效率。然而,課堂提問是有藝術的,問得不好,也會導致課堂教學的失敗,降低課堂效率。
那么,如何使高中物理課堂提問取得好的效果呢?下面對高中物理課堂提問提出幾點探討。
1 提問內容應利于誘發(fā)學生思考和開啟學生心智
常常聽學生說,物理上課聽得懂,下課不會做;也常常聽老師說,已強調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夠透徹的了,學生怎么還是不明白,解題時張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時邏輯混亂等,教師最后的結論是—— 學生笨。產生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很可能是教師上課所提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不夠,不足于誘發(fā)學生的思考,開啟學生的心靈。因此,高中物理課堂提問可以結合一些實驗進行提問,例如,在《全反射》一節(jié)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實驗:器材很簡單,有燒杯、清水、蠟燭、火柴、試管夾、鍍鉻的光亮鐵球(可夾在試管夾上)。過程也很簡單:將光亮的鐵球出示給學生看,在陽光下很刺眼,將光亮鐵球夾試管夾上,放在點燃蠟燭上熏制,再讓學生觀察。然后將熏黑的鐵球浸沒在盛有清水的燒杯中,放在水中的鐵球比在陽光下更亮。好奇的學生誤以為是水泡掉了鐵球上的黑色物,當教師把試管夾從水中取出時,發(fā)現(xiàn)熏黑的鐵球依然如故。學生大惑不解,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全反射一節(jié)的教學就緩緩地拉了序幕……由于學生急于知道答案,所以他們的思維就會被緊緊抓住,接下來的關于光疏介質、光密介質、臨界角這三個問題的講解,學生就會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下,帶著“我要知道答案”而不是“要我知道答案”的一份探究的熱情,高效地愉悅地完成。
2 提問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經驗
在學生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與自然界、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的背后都隱藏著使學生心存疑惑、充滿好奇的物理問題。
“神舟七號”的成功發(fā)射和接收,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信心,也引起了學生的極大關注。可以“神舟七號”為背景,提出這樣的問題:
(1)若飛船在軌作勻速圓周運動,宇航員受重力作用嗎?宇航員為什么會飄起來?
(2)宇航員在艙內“行走”過程中,碰到飛船內物體,有撞擊力嗎?
3 問題的設計要有新意,激發(fā)學習興趣
問題的設計首先應注意角度新穎、富有啟發(fā)性;其次要從學生易于聯(lián)想、接受,并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有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這一角度出發(fā),喚起學生自信心,使其體驗學習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學習《斜拋運動》,我提出的問題是:(1)什么是斜拋運動?這是一種什么性質的運動?它的運動軌跡是怎樣的?(2)斜拋運動能不能象平拋運動那樣沿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進行分解?水平方向的運動規(guī)律如何?豎直方向的運動規(guī)律又如何?這些問題設問的角度是比較新穎的,也富有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尋找答案。
4 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性和漸進性
思考性是提問的價值所在,漸進性則是提問的技巧。例如,學習《楞次定律》時,學生對“阻礙”含義的理解是掌握楞決定律的關鍵,由于受習慣思維的干擾,學生常把“阻礙”理解為“相反”。為此,教學中可按程序式設計成系列問題及時進行點撥:(1)閉合回路中原磁場方向怎樣?(2)閉合回路中原磁場的磁通量怎樣變化?(3)閉合回路中原磁場的磁通量增加時,感生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怎樣?減少時又怎樣呢?通過討論、演示,使學生認識到“兩磁場方向間具有‘增反減同的規(guī)律”。
5 課堂提問要富有感情,及時評價
課堂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然后精選提問對象。當問題提出后,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應給學生一定的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的時間,同時教師眼睛不要盯著某個學生而要目掃全體學生,用鼓勵和試探的目光和學生交換意見。一般已有答案的學生會抬起頭微笑著盯著老師看,認真思索而沒有結果者會皺眉,沒有想出答案的學生害怕老師指名會低頭或躲避教師的目光,不敢與老師對視,根據(jù)學生各種表現(xiàn),教師就可以找到指名的對象。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要面帶笑容做出結論:“很好!完全正確,請坐?!碑攲W生對問題不能順利回答時,教師要變換不同的詞句重述問題或提供資料,及時給以提示,運用探詢的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給出更完整的答案。即使學生一字未答,教師仍然溫和地說:“沒關系,請坐。”不要讓學生很尷尬地站在那兒無所適從。學生回答問題之后與教師作出評析之前,再作停頓,以給學生自評和補充的機會。最后一般來講,教師很有必要重復一遍正確答案,因為多數(shù)學生的回答要么不夠連貫、完整,要么聲音偏輕。
6 提問既面向全體又層次分明,合理分配答問對象
課堂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他們需要的問題也不同。作為教師,應盡量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善于提出一些不同層次的問題,或者同一個問題鼓勵有不同層次的回答,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都能在課堂提問中展現(xiàn)出自己的心智努力。如,“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有什么異同”等不同類型的問題應該合理分配給不同類型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提問,可讓每個學生都有言說的機會,獲得成就感;對同一問題鼓勵有不同的回答,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各有所獲。提出問題和選擇答問對象時要根據(jù)不同對象區(qū)別對待,讓每個琴鍵都發(fā)出它自己的音響,合奏出和諧的旋律。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使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維,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若能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將提問合理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