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輕馳、王明軍
臨近高考,營養(yǎng)師和考生家長總會這樣囑咐孩子們:不要整體改變原有的日常飲食習慣,而是應在原有習慣的基礎(chǔ)上予以適當調(diào)整;均衡飲食,食量適中,不要偏食、挑食;不要去吃路邊攤,以防食物中毒或過敏;一日三餐要安排好,早餐應吃好,切不可空腹;多吃些補腦健智的食品,比如牛奶、雞蛋、魚類、豆制品類、菠菜、花生等……
以上可以算是當代的“高考飲食”了,那么,古代的“高考”飲食又如何呢?莘莘士子是怎么“吃”的呢?
對于我國古代的讀書人來說,科舉可謂一大盛事,有點類似于今天的“高考”。多年苦讀,考生當然希望能在科舉中大顯身手。而考試前后的飲食調(diào)理,自然就頗為重要。并且,如果能金榜題名,就又有了享用“科舉大宴”的機會了。
發(fā)榜前,考生要吃“大鍋飯”
在古人的筆記中,常有這樣一幕溫馨場景的出現(xiàn):士子們秉燭夜讀,更深人靜之際,慈母或嬌妻端來一碗蓮子銀耳羹,讓士子們飲下。這并非毫無根據(jù),蓮子銀耳羹有凝神定氣的作用,在緊張的考前準備階段,多數(shù)家庭都會讓考生們多吃點蓮子銀耳羹。這么一來,心里安定了,考試時才不至于因過度緊張而發(fā)揮失常。
另一種頗受古代考生們青睞的食物,就是核桃?!侗静菥V目》中記載:“補腎通腦,有益智慧?!焙颂也粌H可健腦,還能治療神經(jīng)衰弱,且生食營養(yǎng)損失較少??婆e期間,考生們必須在考舍里呆上好幾天,須自帶干糧。而不管在考前還是考試期間,頗具健腦功效的核桃,都是考生們的必備之物。
除了生吃,古代的考生們還發(fā)明了另一種核桃的吃法。將核桃打碎、去殼、取仁,與冰糖混在一起搗碎成泥,之后密閉貯藏在瓷缸中,每次取兩匙,用開水飲服。每次用開水沖后,會浮上來一層白色液體,就是補腦作用最強的核桃奶。
而在明代,選拔舉人的“鄉(xiāng)試”,是管伙食的。每次鄉(xiāng)試,政府都會撥出一定的經(jīng)費。而在經(jīng)費中,伙食費又占了大部分。光是北京一地的鄉(xiāng)試,每次的伙食費就將近四千兩銀子,相當于如今的兩百萬人民幣!考慮到這只是其中的一處考場,且當時的經(jīng)濟規(guī)模較小,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十分驚人了!
伙食費的大部分,是花在宴請考場各級官員的各類宴席上。不過,考生們的“大鍋飯”,開銷也不小。據(jù)時人記載,一場鄉(xiāng)試下來,就得消耗近兩百石的米、五千多斤的面以及五萬多個燒餅,這是“大鍋飯”的主食。副食則有各種肉類和果蔬,數(shù)量也頗為驚人。一場考試下來,吃喝的費用就要占掉總經(jīng)費的三分之二。
若想取得好成績,把身體和心理都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是必要的??磥硌剑瑢τ凇案呖肌憋嬍车闹匾?,古今皆然。
中榜后,“科舉大宴”等著你
綿延1300余年之久的科舉制度在我國起源于隋文帝楊堅時期,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1905年)。從初創(chuàng)開始,我國各個朝代的食文化也融進了科舉,歷史上較為出名的有科舉七宴——曲江宴、探花宴、瓊林宴、鹿鳴宴、鷹揚宴、會武宴、燒尾宴。
唐代最著名的四大科舉宴是由官方、朝廷主辦的,是為順利通過科舉考試的士子們舉辦的盛大慶祝宴會。自唐代以來,分設文武兩科,“鹿鳴宴”“瓊林宴”為文科宴,“鷹揚宴”“會武宴”為武科宴。其他的宴會雖然也有官辦和皇帝親臨,但涵蓋有節(jié)慶、升職等別的緣由。最為有名的士子登科(或官位升遷)的慶典要數(shù)唐代的“燒尾宴”,不過,這種邀請皇帝參加的豪宴卻要士子(或官員)自掏腰包。
著名的“曲江宴”因在長安曲江亭舉行而得名,唐代考中進士的放榜恰好在上巳節(jié)(俗稱三月三)之前,是與作為三大節(jié)日之一的上巳節(jié)一同慶祝的。這種游宴,皇帝親自參加,與新進士和被邀請的外國使節(jié)等重要賓客同樂。該宴之隆重、規(guī)模之大,在我國宴制史上影響深遠?!疤交ㄑ纭笔强婆e時代稱進士及第后的杏園初宴。金代詩人元好問《探花詞》中稱:“六十人中數(shù)少年,風流誰占探花筵(宴)?!?/p>
“瓊林宴”始于宋代,是為殿試后新科進士在著名的都城汴京(今開封)城西的皇家花園——瓊林苑舉行的宴會。宋太祖規(guī)定,在殿試后由皇帝宣布登科進士的名次,并賜宴慶賀。南宋詩人文天祥有一首《御賜瓊林宴恭和詩》,專門描寫瓊林宴盛況:“奉詔新彈入仕冠,重來軒陛望天顏。云呈五色符旗蓋,露立千官雜佩環(huán)。燕席巧臨牛女節(jié),鸞章光映壁奎間。獻詩陳雅愚臣事,況見賡歌氣象還?!笨梢娖湟?guī)模宏大?!奥锅Q宴”興起于唐,是為新科中舉的“舉子”而設的宴席。在省城舉辦的鄉(xiāng)試以后,由州、縣長主持宴請中舉的士子,因為宴會上要唱《詩經(jīng)·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而得名。韓愈在《送楊少尹序》中寫道:“楊君始冠,舉于其鄉(xiāng),歌鹿鳴而來也?!绷頁?jù)記載,明朝的“鹿鳴宴”是以“鹿”為主脯的宮廷御膳,用來表示皇恩浩蕩和對人才的器重。
“鷹揚宴”是武科鄉(xiāng)試放榜后,考官和考中武舉者共同參加的宴會。所謂“鷹揚”是取威武如鷹高高飛揚之意。“會武宴”起始唐朝,延至于清,是武科殿試放榜后,在兵部舉行之宴饗。該宴排場宏大,雄偉壯觀,群英聚會,盛況空前,故名“會武宴”。蒙古人滅宋后一度不舉辦科舉,科舉宴制戛然而止。到明代,科舉制度恢復后,其宴制又逐步進入鼎盛時期。
無論是科舉七宴還是文武四宴,史籍均無詳實的肴饌資料,大多是文人墨客留下的詩歌和溢美之詞,唯獨“燒尾宴”留下了其中58道“奇異”肴饌。五代時,陶谷在《清異錄》中記載了韋巨源設“燒尾宴”的部分食單,稱只記載了其中的“奇異”部分,盡管如此,這已使后人得以窺見和想象這次盛宴的概貌了。聽聽幾道菜的菜名吧:通花軟牛腸、光明蝦炙、白龍曜、金銀夾花平截、蔥醋雞、冷蟾兒羹、丁子香淋膾、單籠金乳酥、婆羅門輕高面……所謂“奇異”是指:新奇器具、秘笈藥膳、創(chuàng)新烹飪、新食材使用、流行食點、宗教文化、歌舞音樂、養(yǎng)身時尚等?!盁惭纭钡?8道“奇異”食點,肴饌豐美,世所罕見。今天,我們解讀唐代“燒尾宴”58道“奇異”肴饌,可以發(fā)現(xiàn)那個時代鮮明的文化特征和食文化的演變和發(fā)展?,F(xiàn)如今,人們揣摩和仿制唐宋時期的宴制和御膳,大多以南宋司膳內(nèi)人的《玉食批》為藍本,并結(jié)合其它的史籍資料參考匯集而成。
那么,為什么叫“燒尾宴”呢?有三種說法:一說是人之地位驟變,如同猛虎變?nèi)艘话?,尾巴尚在,故需將其燒掉;二是新羊初入羊群,會因受羊群干犯而不得安寧,只有火燒新羊之尾,它才會安定下來,人從平民進到士大夫階層即是如此;三說是鯉魚躍龍門,必有天火把尾巴燒掉才能變成龍??傊巳f都有登第或榮升之意。
科舉之宴的宴名與肴饌無關(guān),由皇帝出席的宴會,基本與御膳無異,只是在舉辦的地點、形式、規(guī)模、規(guī)格上的差異??婆e之宴的肴饌,匯集了全國各地的珍肴名饌,同時,無形中也為南北食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廣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科舉之宴還有詩歌、器樂、歌曲、舞蹈、時尚的欣賞與普及的功能。每次科舉之宴的舉辦,途徑京都的全國各地高官,一般都會受到皇帝邀請,還有各國的使節(jié)等。所以說,科舉之宴還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