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劍秋
從上世紀末以來,中小學教改研究日益得到重視和加強,教師的教改研究能力培養(yǎng)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得到了充分的關注,各級各類培訓也不一而足。但在這方面我們過去比較片面的關注一般研究理論和方法的普及,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與預期有很大的差距。就筆者多年從事教育科研管理的經(jīng)驗來看,一般研究理論和方法的了解在教師教改成長過程中處于比較初級的目標,比較容易實現(xiàn),而如何使這些方法操作化卻是一個難點。本文試圖從中小學教師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構成要素、影響因素、培養(yǎng)途徑和形式、培養(yǎng)方法和策略等角度進行探討,以期有助于更有效的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改研究能力。
一、關于教師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本質及其構成要素
“教改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形式之一?!敖谈难芯俊笔翘刂改壳拔覀冋谶M行的一種致力于改革教育實踐現(xiàn)實的科學探索活動。它在實施上總是自覺地運用有關教育理論、教育政策,提出新穎的科學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并將之投放到教育實踐活動中去,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不斷修改完善方案和措施系統(tǒng),最終促進教育現(xiàn)實的變革。同時,也在這種改革活動中產(chǎn)生出一套可供借鑒的改革方案。這種活動在研究的劃分上屬開發(fā)性研究。在不同的學校對這種活動可能有不同的稱謂,例如:有的叫“教改實驗”,“教改課題研究”,“教育科研”……。
教改研究能力是教育科研能力的一種,是一種特殊的專門的教育科研能力。教改研究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有認識層面的,也有操作層面的。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是指在整個改革和研究過程中將各不同環(huán)節(jié)具體化、操作化,并使之順利完成,產(chǎn)生作用的一種能力?!蓖ǔG闆r下,這種能力至少包括以下要素:
1、 審視教育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研究課題的能力
① 對教育現(xiàn)狀是否有深刻的認識
② 提出的問題更趨向于工作問題還是科學問題
③ 所選的課題是否有獨到的視角
④ 建立課題主要靠《選題指南》還是自選
⑤ 是機械使用《選題指南》還是有創(chuàng)見的運用
2、 運用有關理論、原理、政策,提出改革思路的能力
① 主研人員的教育理論水平、教育政策水平如何
② 是否有完整清晰的改革思路框架
③ 其改革思路經(jīng)驗的成分多還是理性思考的成分多
④ 其改革思路的理論、政策支撐程度有多高
3、 在一定改革思路的導引下制定改革措施的能力
① 改革措施是否體現(xiàn)了改革思路
② 改革措施的新穎程度
③ 改革措施的適用程度
④ 改革措施思路的廣度和可比較程度
⑤ 改革措施論證的充分程度
4、投放改革措施及修改改革措施的能力
①改革措施是否以具體的形式得到了落實
②對改革中教育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判斷分析是否準確
③是否運用了合適的研究方法
④是否運用了科學的檢測方法
⑤能否開展實質性的研討并提高研討活動的質量
⑥是否能根據(jù)結果恰當?shù)男薷拇胧?/p>
5、對研究現(xiàn)象和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①課題的收斂程度如何,是否有成型的研究成果
②認識的深刻性、科學性如何
③《研究報告》論證的嚴密程度如何
④《研究報告》表達的流暢、生動、豐富程度如何
⑤資料整理的規(guī)范程度如何
“教改研究操作能力”集中在教改課題研究活動中顯現(xiàn),同時又在教改研究活動中形成,研究操作技能是它的顯現(xiàn)標志。因此培養(yǎng)或檢測教改研究操作能力都應考察教師在教改研究不同環(huán)節(jié)中的駕馭程度。
二、關于影響教師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因素
教師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既受到主觀因素的制約,又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這種制約和影響因素是其培養(yǎng)過程中必然考慮的。
從主觀上來看,教師的需要與動機、教師的價值取向與其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提高是成正相關的?,F(xiàn)實中有的教師因為缺乏對教改研究的正確認識,總認為教改研究是一種很神秘的、高不可測的東西,或認為此種活動與考試關系不緊密,有點搞花架子;有的教師認為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教好書,讓學生考好試,搞研究應該是科研工作者的事;有的教師認為搞研究費時費事,影響教學,得不償失,……。凡此種種,均使一些教師要么對教改研究望而卻步,要么對之嗤之以鼻,更不要說提高研究能力。
在此種情況下,作為研究者,組織者,培養(yǎng)者則要注重引導。事實上,我們所倡導的教改研究的價值取向是很明確的,只要參與進來,神秘感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從另一個角度看,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優(yōu)化與當前社會對教育的直接要求(分數(shù))本身也是一致的,并不矛盾;另外,教師向專家學者型轉化,在更高的意義上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價值,教改研究也是一種必要的形式。
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尤其是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yǎng),與教師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甚至成為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發(fā)展的瓶頸。一般說來,教育理論基礎扎實的教師更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視教育現(xiàn)實,對現(xiàn)象作出更合理的解釋,其思路的科學性更強,更有深度;而教育理論知識缺乏的教師很難做出高水平的課題,通常表現(xiàn)為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淺嘗輒止,就是在接受培訓和指導的過程中接受能力也比較弱。
從客觀上來看,研究環(huán)境的營造,學校研究目標任務的下達,研究工作制度的建立,配套的獎懲制度的實施都會影響到教師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四川長寧縣教改研究發(fā)展的較好的同古中學明確提出了科研興校的口號,長寧中學專門制定有教育科研的獎懲條例,安寧中學要求教師工作項目化,竹海中學制訂有嚴密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辦法……。事實證明,教改研究越受到重視,研究氛圍越濃的學校,其教師教改研究能力的提高越快。
另外,教師工作量的大小、教學任務的繁重程度與其教改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無明顯相關。事實上,一些工作量大、任務特別繁重的教師教改研究能力的提高并不受到太大影響。
三、關于教師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和形式
1、途徑
①、組織各種培訓是基本途徑。
尤其對初學者而言,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培訓可以將基本的知識比較系統(tǒng),比較簡潔地傳輸給學習者。連基本知識都不了解,一切都是空的。我們組織的各種培訓的確讓教師們收獲很大。
②、讓學習者親自參與操作教改研究項目是主要途徑。
紙上得來終覺淺,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顯現(xiàn)的,也是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也在于要更優(yōu)質高效地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就一個教改課題的運行而言,從課題的選擇到方案的設計,方案的實施修改,現(xiàn)象的觀測分析,成果的整理總結,無不由教改研究操作能力來支撐。要培養(yǎng)一個教師的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到教改研究的實踐中去礪煉。
③、實施教改研究項目的組織管理是重要途徑。
加強組織管理的目的是使活動落到實處。例如一些課題只重立項、結題,不重研究過程;一些課題雖成立了一個龐大的研究組織,但實際上是一個人唱獨角戲;一些課題立起來后干脆就沒人過問,成為空題……。這些實際上是組織管理出了問題。從小的范圍(比如一個課題)來看,加強管理有利于促使研究者真實地開展研究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和提高能力;從大的范圍來看(比如一個學校,一個縣),加強管理有利于營造健康的研究氛圍,激勵研究活動的開展,激勵研究者提高自己。
2、形式
①、辦講座。宣講培訓教改研究知識、教育科學理論、教育政策等。
②、讀書。組織研究者廣泛閱讀教改方法、教育理論等書籍。
③、討論。學習者討論交流對教改研究的認識、感受、經(jīng)驗等。
④、觀摩。實地觀摩,學習別人操作教改研究的方法、經(jīng)驗等。
⑤、指導。專家或管理者對從事教改研究的教師進行指點。
……。
四、關于教師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及策略。
1、方法
①、學習整理思辯法。要求研究者在聽完講座、接受了指導、讀完書后采用一定的方法,認真整理、思考、掌握其要領。
②、比較法。要求學習者在聽、看、讀了其它人的做法后,與自己的做法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
③、模仿法。仿照別人的做法。
④、改造法。在別人的基礎上加進一些新的東西。
⑤、爭論法。針對一種做法展開爭論,在爭論中找出更新的辦法,從而提高自己。
……。
2、策略
①、方法學習與基礎理論學習并進。教改研究操作能力不僅體現(xiàn)在方法的掌握上,事實上,理論基礎越扎實的教師思路越寬、越深、越新,操作教改研究才能得心應手,反之常常顯得力不從心。
②、分層要求,區(qū)別對待。事實上,每個教師發(fā)展的速度程度是不一致的。教改研究隊伍的構建也要從實際出發(fā),對于教改研究能力較強,提高較快者,應當壓擔子,提出更高要求,采取更多的形式,而對大部分發(fā)展滯后者,則應更重普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