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就是要轉(zhuǎn)變學生被動學習的觀念,讓他們感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學習的探究者,成為一個善于學習的人。而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課堂教學推出新招,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找到新感覺,表達新思想,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動”起來?筆者認為,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造條件,達到創(chuàng)新的藝術效果。
一、 導出新招 捕捉新感
如果語文教師長時間地使用單一講授的教學模式,學生勢必會失去興趣與“靈感”,木訥地接受教師的講解,哪有學生說話的平臺。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說:“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語文教學更應該因教材的不同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法。一些短小而抒情色彩濃郁的詩歌及精美散文,語言本身比較形象生動,課堂上過多的講析反倒會破壞語言本身的韻味,如果采用配樂朗誦法,不但可以讓學生體會原汁原味的語言特色,領悟作品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對已譜曲成歌的詞,可采用教學生唱歌的方法,因為這些歌曲有的抑揚頓挫,有的委婉低沉,有的激越慷慨,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進入意境,達到教學目的,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我讓學生聆聽歌曲,欣賞歌詞,學唱歌曲。歌會唱了,詞自然也就成誦了;歌詞理解了,詞的情感自然也把握住了。教師還可以把抽象的文字描述與形象的圖片結(jié)合起來,如教學《黃河頌》,先播放九曲黃河、壺口瀑布錄象,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歌頌黃河,再誦讀課文,比較自己的描述語言,賞析課文語言生動、形象、凝練的特點。這樣的教學,既突出了學生的直觀感受,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教具,學生的興趣會更加濃厚。
總之,初中學生比較活潑好動,不喜歡死記硬背,好奇心強,教師如能每堂課都給學生導出幾點新招,引出學生的一點新奇感,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會出現(xiàn)“疲軟”狀態(tài)。
二、挖掘潛能 激活思維
古人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薄拔┮啥笪蛞??!爆F(xiàn)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強調(diào):“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睂W生只有具備了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才算具備了終身學習的素質(zhì)。因此,語文教學應該充分挖掘潛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敬業(yè)與樂業(yè)》時,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了質(zhì)疑,他們并不認同作者的觀點。課文說“事的性質(zhì),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薄拔倚诺眠^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睂W生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不同的職業(yè),社會價值也不同,怎么會同一價值呢?何況拿破侖曾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闭n堂上我適時抓住學生思想的火花,肯定了他們的逆向思維和辨析質(zhì)疑能力,引導他們辯證地理解人生問題。經(jīng)過激烈的課堂討論,最終形成了共識:梁啟超教育人們要安于本職、不可好高騖遠,體現(xiàn)了隱忍而自斂的中國人生哲學,而拿破侖鼓勵士兵要爭當元帥,則是典型的西方個人本位的進取型、外向型人生觀。
實踐表明,學生的確有很大的學習潛能,給他們主體地位,他們就會有獨到的見解。這樣教學相長,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三、尊重個性 別出心裁
有評論家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睂θ魏问挛铩⑷魏巫髌?,都有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與眾不同的見解,正是學生個性差異的反映,是學生獨特的思維火花的閃現(xiàn)。課堂上,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甚至是與老師截然相反的見解,也是很需要勇氣的,他們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老師的肯定,同學的認可。這時,教師如能允許他保留個人意見或適時給予表揚,學生以后就不會有“擔心說錯話被笑話”的顧慮,課堂上就能暢所欲言了。記得教學《曹劌論戰(zhàn)》時,有學生對文中曹劌所說的“肉食者鄙”一句提出反對意見:如果魯莊公真的目光短淺,那么他就不會重用曹劌這樣一個平頭百姓,實際上他并不“鄙”呀!我覺得,這位同學出乎意料的回答和別出心裁的思考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他敢于質(zhì)疑文本,且見解獨到,就適時表揚了他。這位學生整堂課都面帶喜色,以后一有什么新想法,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來。受了他的影響,現(xiàn)在班里同學都以能說出別人沒想到的話為驕傲。在學到《威尼斯商人》時,許多同學都提出“莎士比亞筆下的剝削者夏洛克恰恰應是最大的受害者”這一新觀點。我靈機一動,設計了一項活動:我為夏洛克翻案。同學們綜觀劇情,結(jié)合政治、法律知識,有理有據(jù),談得十分熱烈。我覺得,對語文教學而言,夏洛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活動中既培養(yǎng)了聽說讀寫等多種語文能力,更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四、打破常規(guī) 創(chuàng)設平臺
中國幾千年來的禮教,強調(diào)“師道尊嚴”。所以課堂上,學生應該必恭必敬地坐著,專心聆聽老師的講課,及時把老師的“話”記下來,課后還要反復地記誦,最好能把老師的“話”背下來。如果學生有什么話要說,也一定要先舉手,老師叫到你了,你才有說話的資格;老師沒叫到你,你就得把滿肚子的話“吞”回去。長此以往,學生會不會忘了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能不能改一下課堂的規(guī)矩:學生不舉手就可以發(fā)言呢?不是說美國學生都可以坐到書桌上聽課嗎?那么,我們中國的學生為什么就必須如此這般的“循規(guī)蹈矩”呢?帶著這種想法,一個周末有意識地布置學生搜集帶動物的成語。語文課上,我告訴學生,不必等老師叫你,只要與別人的不一樣,你想寫就可以上黑板。結(jié)果,同學們興奮得不得了,爭先恐后,寫了滿滿的三黑板。這樣既積累了大量的語文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膽量。由此可見,我們的學生真的是被禁錮得太久了,竟對這小小的放松游戲般的課堂如此感興趣。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創(chuàng)設更多平臺,給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這樣的課,不但不會亂成一鍋粥,有時還會不經(jīng)意地引發(fā)一場辯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課堂,應該是主動、互動、生動的課堂,是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筑的課堂,是對話與體驗遙相呼應的課堂,是現(xiàn)實與理想逐漸逼近的課堂。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zhì),動足腦筋,轉(zhuǎn)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感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讓語文課堂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從而創(chuàng)造出語文教學的藝術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