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羽
【摘 要】筆者工作的學校是一所藝術院校,對藝術院校學生的公共文化課的學習動機研究相對較少,而社會上關于藝術院校學生的學習狀況普遍存在一些不準確或者不夠客觀的評價,本文旨在通過對藝術院校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動機研究,盡量客觀描述藝術院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筆者從事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因此,選擇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角度進行相關研究,能夠獲得第一手資料,盡量保證研究的客觀與深入。
【關鍵詞】藝術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 學習動機
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并促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 學習動機指的是學習活動的推動力,又稱“學習的動力”。其心理因素包括:學習的需要,對學習的必要性的認識及信念;學習興趣、愛好或習慣等。
一、被研究院校的基本概況
該校生源遍及全國,男女生比例懸殊,幾乎可以達到1∶3,具有藝術院校以及藝術專業(yè)典型的女生多的特點。生源的全國性分布,藝術專業(yè)種類的多樣化,教學班級大小班以及授課形式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存,使得該校具有非常典型的藝術院校代表性。
二、藝術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研究的相關內容
(一)課堂情景體現(xiàn)的學生動機狀況、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
評定學生動機狀況、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的積極改變,主要看學生到課情況,課堂紀律情況;答問互動中學生主動性及思維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學生所學知識的擴展深化,及知識內化對學生人格的改變。只有當學生具有適當?shù)膭訖C狀況,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才能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她也才可能真正學習到對自己有益的知識技能,促進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因此,是否激發(fā)了學生動機,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向積極方向改變,也是檢驗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多大程度上達到預期目標的標準之一。
心理學一個重要的動機的期望×價值模型認為,人們愿意花在任務上的努力取決于以下兩項的值:(1)他/她對能夠成功完成任務的期望(進而對成功完成任務將帶來的回報的期望);(2)他/她看重這些回報或參與活動的機會的程度,即價值。當學生看重任務的價值,對自己達到任務要求有適當?shù)淖孕?,?她最可能投入。當學生投入任務時,他/她會通過發(fā)現(xiàn)意義、抓住主題、產生整體性解釋來理解任務。將任務中不熟悉的方面看做挑戰(zhàn)和價值,因其提供了擴展的理解世界的機會。如果學生認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任務本身沒什么價值,便可能會采取逃避的方式。比如有學生認為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自己沒有太大意義,而最后的測驗只要靠臨時抱佛腳就可以順利過關,因此不需要集中注意力,他/她有時會開小差,做白日夢或者與同學小聲交談。最后,如果學生的成功期望和任務價值判斷都很低,他/她有可能采取拒絕的方式。筆者的教學過程中,當面臨上述情景時,有些學生會變得消沉甚至從心理上麻木,還有學生會過分憤怒,比如在一些學生看來,政治理論課中涉及哲學或者政治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非常復雜難懂,而認為這些知識即便掌握了以后也沒有什么實際用處,因此個別學生會表現(xiàn)出煩躁、焦慮,甚至可能借題發(fā)揮直接與教師發(fā)生正面沖突。
該藝術院校學生還具有以下特征: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不同年級之間存在差異;學生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科目差異。
低年級學生課堂精力投入高于高年級,且呈逐年級遞減趨勢。不同專業(yè)之間差異明顯。所有班級均表現(xiàn)出同樣現(xiàn)象,只是在程度上有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課堂紀律,課堂上與老師的互動,學生到課率。
自我效能感的科目差異體現(xiàn)在學生藝術專業(yè)技能方面表現(xiàn)的自信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不自信對比鮮明。藝術院校的學生在自己的專業(yè)才能上所體現(xiàn)出的自信與表現(xiàn)欲望是他/她一大特色。但是一面是學生對自己藝術特長的自我肯定,另一面在專業(yè)技能以外的尤其是涉及文化領域的相關知識理論,這些學生卻表現(xiàn)出與自信相反的自我否定。在課堂上,當教師的提問涉及一定課外非專業(yè)知識積累的時候,比如歷史史實,著名人物資料這些在中學階段可能很多文理科學生都能如數(shù)家珍的問題,大多數(shù)同學表現(xiàn)出一致的沉默,低著頭,匆忙翻書。即使有同學知道,也很難給教師一個正面肯定的答復。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藝術院校的學生更容易表現(xiàn)出退縮情緒,這間接導致出現(xiàn)很多教師反映的課堂氣氛沉悶,無法有效的進行師生互動,尤其是對于缺乏豐富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這個問題更為突出。藝術院校學生的這種特點,很主要的一個原因在于藝術專業(yè)對文化科目的要求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一般專業(yè)。
筆者為此曾經在三個學期隨機對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做了課后訪談,了解到甚至有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僅僅因為文化科目的收分低而選擇藝術專業(yè)學習,學生們直言不諱的指出,報考藝術院校是上大學的唯一途徑。
值得一提的是,本人不同意其他研究和輿論用藝術院校高考文化科目成績來衡量藝術院校學生素質,并得出藝術院校學生文化低等負面評價。按照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戈爾曼的情緒智力理論,我們應該肯定藝術院校學生具有藝術方面的特殊智力能力,高考選拔對藝術院校學生藝術專業(yè)方面的考試也體現(xiàn)出了不同于非藝術專業(yè)類考生的能力區(qū)別。
建立這個理念,將是本人理解藝術院校學生,研究和改善師生關系,改進課堂教學,增強思想政治課實效性的前提和出發(fā)點。
(二)課堂管理相對普通院校具有極大挑戰(zhàn)性
很多班級表面上秩序井然,但是學生看課外書,做專業(yè)作業(yè),或者發(fā)短信,玩手機占了絕大多數(shù)。這些現(xiàn)象一定程度上反映藝術院校的學生更有可能選擇隨心所欲做自己認為有興趣的事,而忽略做事的地點時間以及其他環(huán)境。是學校的專業(yè)培訓加深了這種特質,還是具有這種特征的學生更可能選擇表演藝術專業(yè)學習有待進一步研究,在這里因為與本論文主題關系不大,故不再花篇幅討論。藝術院校的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些行為是客觀存在的,這些表現(xiàn)也帶來一個直接的結果,可能造成課堂難以管理,或者師生之間很難在第一時間相互適應相互接受,具體表現(xiàn)出來就是課堂情境可能過分活躍,學生對老師單一的授課方式(尤其是在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僅憑老師口授板書的班級)很容易產生厭倦,不配合,而學生的態(tài)度又會直接影響授課老師的情緒態(tài)度,進而影響他們職業(yè)成就感水平高低。
學生動機狀況、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當學生不能理解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時,或當自我效能感弱時,表現(xiàn)出消極的學習策略;不同年級學生的到課率、課堂精力投入逐年遞減,一年級最高,三年級最低;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到課率、課堂精力投入有差異。美術、影視表演藝術類學生的到課率、課堂精力投入比其他藝術類學生低;藝術院校相當部分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表現(xiàn)出較低的自我效能感。
三、影響藝術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動機的主要原因
筆者根據(jù)本人及同事的工作經歷總結,該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最大問題表現(xiàn)在課堂管理這個環(huán)節(jié)。課堂管理的效果影響師生雙方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筆者曾經就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滿意度對部分學生做過調查訪談,很多學生提到,一旦課堂秩序較差,老師也不干涉,即使自己想認真聽課,也會因為教學環(huán)境而影響情緒,最后干脆也放棄聽課。由此可見,無效的課堂管理,不僅對本身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沒有積極效果,更有可能對起初學習動機較強的學生產生負面影響。而導致課堂管理難度大的原因,直接原因顯然學生對課堂教育內容缺乏足夠的興趣,換言之,課堂教學對學生沒有吸引力。而間接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可能有:教學內容本身,教師本身,教師教育方法。
(一)教學內容
相對于藝術專業(yè)課的生動豐富和看得見的實用價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內容具有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來講,它包含的大量的哲學、政治理論好像遠離人們的日常經驗,且要點艱深,不易理解,對于理性邏輯知識相對薄弱的藝術院校學生來講尤其有難度。本文前面已經談到當個體對面對的任務(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理論要點對自身所具有的價值)期望值較低,同時對完成任務的自我能力(熟練掌握政治理論要點)估計也較低時,學習動機水平最低。
(二)教師本身
所謂教書育人, 教師的作用不僅在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教育過程中學生最直接的參照物就是教育者本人。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教師個人的修養(yǎng),人格魅力就是學生學習的教科書。
在筆者對學校部分班級學生、學生干部、輔導員、學生處教師的走訪中了解到,藝術院校尤其是音樂舞蹈類專業(yè)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在年齡很小時便離開父母到藝校念書(其中最小的10歲左右,稍大點的初中畢業(yè)后),基本上可以說在他們青少年成長階段,教師扮演了父母的角色。因此,很大一部分同學對于教師有著類似子女對父母的崇拜情感,會有意模仿同性長輩的言行舉止。但同時也有青春期特有的子女對父母的逆反情緒,當與教師在觀念上出現(xiàn)不一致時,或者當教師的表現(xiàn)與他們所期望的不一致時,會表現(xiàn)得過于失望。而如果這種情況反復多次發(fā)生后,有的學生會變得沖動、易怒,甚至與教師發(fā)生正面沖突。當學生否定教師后,他參與這個教師的課堂教學的興趣也會隨之下降,學習動機減弱。
因此,對藝術院校的教師,尤其是教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學生很自然會對教師的人格修養(yǎng)有一種特別的期望。對于這樣的一群學生,作為大學教師,有的時候,重要的不是你講什么,而是你是什么。
(三)教師教育方法
筆者每學期同時上兩門課,有時候會遇到一個學期給同一個班上不同課的情況。筆者發(fā)現(xiàn)不同課程的教學情況有明顯的差異。學生明顯對《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興趣濃厚,上課時投入的程度高于另一門課《形勢與政策》。甚至筆者不止一次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同學在不同的課上會選擇座位,《大學生健康教育》課,大家都坐在教室前排中間座位,而上《形勢與政策》他們會選擇離講臺較遠的座位。兩門課都沒有多媒體,全憑教師口頭和板書,而《大學生健康教育》,因為涉及學生日常安全常識,所以我經常會讓學生參與扮演生活中一些場景,然后在表演中學習與健康有關的一些知識技巧?;蛘哂猩婕靶睦斫】挡糠值膬热?,會與學生進行一些互動,進行一些游戲和心理測試之類,教學手段比較多樣化,同時滿足藝術院校學生喜歡自我表現(xiàn)的特點,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而與之相對應的《形勢與政策》課,因為教學內容的相對固定統(tǒng)一,教師可以發(fā)揮的空間相對較小,尤其是在涉及與教師所學專業(yè)完全不相關的主題時,教師的課堂教育方式就更為保守。教師的這種授課方式相應的會影響學生長時間的保持對課堂教學的關注,很容易產生疲倦,分散注意力做其他的事情。
總之,藝術院校的學生在學習動機方面表現(xiàn)出和普通院校學生的差異并不大,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的內容,就學前的學習經歷與經驗都是影響動機強弱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不能先入為主的給他們打上標簽加以區(qū)別對待,而是更多的從影響動機的普遍因素方面著力,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程的學習,同時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良華. 教育研究方法專題與案例.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約翰.杜威[美]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 姜文閔譯.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陳向明. 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阿爾瑞克(Alreek.P.L)[美]. 調查研究手冊. 王彥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5]沃爾夫(Wolfe.P)[美]. 腦的功能: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課堂實踐. 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 腦科學與教育應用研究中心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111-124.
[6]梁淮平.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初探.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5(1).
[7]蒙莉,雷金星.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情感教學探析. 科教文匯,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