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雪晴
古人曾訓誡我們:要嚼得菜根,做的大事;其實就是教誨我們要有腳踏實地、樸實無華的工作作風;能做平常事,才能追求到卓越的結果。
我曾多次參加過一些優(yōu)質(zhì)課比賽,在磨課和反復修改的過程中感覺到了優(yōu)質(zhì)課比賽的一些問題:表演性,缺真實性。而常規(guī)的教學不是一場個人的表演而是知識的生成和能力的形成過程。我認為,簡約與樸實是化學常態(tài)教學的最理想的境界。
一、樸實的語言,通俗而易懂
在教學中,任何生硬的教學內(nèi)容如果賦予通俗易懂的語言,會更利于創(chuàng)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初中化學講《碳的單質(zhì)》一節(jié)時,為了使學生形象地了解金剛石和石墨這對同素異形體的特性,可以用擬人化的描述:金剛石和石墨雖為同胞兄弟,但性格差異很大。金剛石生就一副鋼筋鐵骨,是著名的硬骨頭,所向披靡,無堅不摧,久經(jīng)磨礪,形象燦爛奪目;石墨天生柔軟,遇事奸滑,形象暗淡無光。但畢竟是同胞兄弟,如果多給石墨以溫暖的壓力,再輔以催化教育,它是會轉變?yōu)榻饎偸摹?/p>
這樣總結知識,既風趣易記,又簡單明了,變枯燥的知識為趣話,實在是令人耳目一新。
又如:學習石灰石在高溫下煅燒制取生石灰時,可以介紹明朝著名的愛國將領于謙寫的《石灰吟》: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作者通過對石灰石的開采,在高溫下變成白色的生石灰、生石灰的熟化以及熟石灰在空氣中轉變?yōu)榘咨腆w等現(xiàn)象的描述,抒發(fā)了自己視死如歸、保持民族氣節(jié)的崇高理想。指出這首詩中第一句話反映的是開采石灰石的物理變化過程,后三句則反映了與石灰有關的三個化學變化:由此引入到教學的內(nèi)容,增強學生的學習的樂趣。這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還進一步教育學生即使身處高位,也應廉潔奉公,為他人著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
在復習“物質(zhì)的主要成分”這塊內(nèi)容時,老師可結合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來出題,要求學生指出詩句中的“絲”和“淚”分別指什么。接著老師可與學生一起總結歸納:蠶絲、毛發(fā)等成分是蛋白質(zhì),人造絲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蠟燭的成分是高級烴,還可以幽默的說:“我們?nèi)祟惡軅ゴ螅^頂?shù)鞍踪|(zhì),腳踏硅酸鹽”。這樣,學生不但對生活中常見物質(zhì)的主要成分有了系統(tǒng)記憶,而且可以進一步體會到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講到凱庫勒發(fā)現(xiàn)苯的結構時,可以講一個“夢中出奇跡”故事,即凱庫勒在夢中發(fā)現(xiàn)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從而受到啟發(fā),推出苯的結構,讓學生懂得發(fā)現(xiàn)有時候是偶然的,但偶然和靈感來源于有準備的頭腦,來源于必然。
二、目標簡明,落實透徹
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常將教學書上的目標搬到自己的教案中,或者用三維目標的一些套話,把目標當成可以跳過的擺設。在實施層面上,出現(xiàn)目標虛化的現(xiàn)象。而實際上一節(jié)課的基本目標主要是雙基目標,而三維目標是和諧統(tǒng)一、不可割裂的,它們是貫穿于整個化學教學體系中的,而不是每一節(jié)課都一定要平均面面俱到。就三維目標而言,在每一節(jié)化學課中,都應當有所側重,這樣一學年下來,也會得到均衡實施。所以在擬定教學目標時,要準確把握雙基目標,綱舉目張,靈動把握生成目標,積極精心演繹。其余的目標是附皮之毛,滲透于其中的。目標的多維化、定位的虛幻化,必然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不要盲目求全責備,不必強求“五臟俱全”,不能把“全面落實”異化為“表面文章”,而應讓教學目標剔除“雕飾”,還以“清澈”,簡明透徹,恰如其分。
三、過程清晰,簡潔而厚實
至簡的化學課堂教學首先是課堂設計簡約。課堂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簡潔明快、脈絡清晰、重點突出。既看不到面面俱到的雕琢,又尋不見細微之處的刻意粉飾。不要為了追求時髦與新穎,去搞眾多花樣,環(huán)節(jié)多了,形式多了,而使學生忙于追趕、疲于應付,變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無所作為。其次,環(huán)節(jié)預設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簡,在于厚實和實在。所以,對于環(huán)節(jié)預設,教師應追求簡潔厚實的、具有“四兩撥千斤”功效的流程。要謹防舍本逐末、喧賓奪主的做法,警惕進人“種了別人的田,卻荒了自家的園”的誤區(qū)。唯有如此,教學才能更精練,更精彩。
四、巧用多媒體,簡單而清新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教學領域中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它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diào)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尤其是針對一些微觀粒子的運動、速度較慢的化學變化、瞬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化工生產(chǎn)流程及一些有危險的實驗描述、模擬,是以往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比擬的。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和虛擬技術“標新立異”的模擬,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直觀的環(huán)境中獲得知識。例如,講“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由于一氧化碳有劇毒,而且我們學?;瘜W實驗室沒有制取有毒氣體的通風櫥,所以我就利用網(wǎng)上資源來完成一氧化碳可燃性、還原性實驗,這些形象逼真的實驗時而停止、時而展現(xiàn)、時而分散、時而組合,讓學生身臨其境、一目了然。但不可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地去制造個“色彩艷麗、畫面迷人、聲音動聽”的新式“武器”,使化學課堂呈現(xiàn)出“五彩斑斕、絢麗多姿”的壯觀場面,而這也就使人有“媒體漸欲迷人眼”、“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覺。
因此,多媒體運用不能盲目過熱追捧,而應理性慎重面對:它是一種手段、一個助手,并不是萬能的。多媒體運用只能是服從、服務于課堂教學,應該是追求簡潔、實用,“該使用時才使用”。
五、適度評價,簡練而恰當
教師評價應追求“一語中的、恰到好處”的簡練,應追求“恰如其分、由感而發(fā)”的真實。一個優(yōu)秀的化學教師不僅要能扮演好“教練”和“導演”的角色,還要從保障學生健康這個角度出發(fā),成為一名“保健醫(yī)生”和“心理醫(yī)生”,善于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文靛先生在一次報告中曾經(jīng)指出:“評價有包容,不是一味地嚴,也不是一味地寬,更不是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而是多把尺子量不同的人?!?/p>
教師要真誠地去贊揚學生。表揚學生的語言要豐富,如一個“好”字就有不同的說法:“想得真好!”“多好的設想,還有嗎?川多好的問題,想的真細,誰能幫他解決?”“同學們真了不起!”忌諱一節(jié)課總是一味地“很好!特別好!真好!不錯!”這顯得教師語言非常貧乏。同時,贊揚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上,要深入地夸贊學生獨特的思維方法和過程以及學生通過努力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比如,對于一個化學探究課題,學生設計和完成實驗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實驗的數(shù)量多,有的學生實驗的數(shù)量不是很多,但他的實驗能恰當?shù)卣f明他的探究課題,此時教師的評價就要抓住實驗與課題的關系,而不能只停留在實驗數(shù)量上。其次,還要變重復強化語言為評價語言。比如在學生作答之后,教師為了強化要點,往往重復學生的回答。在重復的過程中,重視了答案卻忽視了回答問題的學生。評價語言的作用是:激勵回答問題的學生,導向問題的解決方法,強化知識落實。在評價時,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回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評價學生的能力和所用的方法。當然,對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足之處,也要采取適當?shù)姆绞郊皶r給予指出,對學習結果作出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學會自我贊賞。
老子曰:“真水無香”,即真正的水是沒有香味的,它無色透明,生成,這是一種原生態(tài)的美。如果化學課堂能返璞歸真,切實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yǎng),達到“真水無香”的境界,這便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的化學課堂。
做真實的課堂,樸實而簡約,讓我們的學生在化學的學習中享受更多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