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平 李志平
摘要: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其自身特殊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合理運用激勵機制在學生教育管理活動中能夠起到舉重若輕、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本文從當前學生管理活動中特別是學困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闡述激勵的概念及激勵機制的應用和應用時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青少年;學生教育;管理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6-0010-02
一、學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青少年學生的教育管理活動中,有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會使用威脅、批評甚至羞辱等管理手段來刺激學生,無意識地利用學生害怕這種心理來管理學生,讓其服從命令。甚至以罰代教,諸如罰站、罰抄等變向體罰形式,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會適得其反,不僅扼殺學生的個性,也使學生變得越來越消極,這樣對學生、學校的發(fā)展也是極為不利的,特別是對于比較內向、自尊心強的學生,甚至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大眾普遍認為學困生難管,對他們有偏見,對于所謂的學困生的管理,激勵機制的應用尤為重要。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作為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可,作為學生來說,他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認同,得到尊重、得到他們的關心與愛。一旦人的尊重得到壓抑、挫折,就會使人產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棄。所謂學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差,但國民的傳統(tǒng)思維是衡量一個學生優(yōu)秀與否就是看成績好不好、看是否遵守紀律。學生成績不好、不遵守紀律,學校及家長就會不屑,學生自制力不強,易受不良風氣影響,出了問題老師、家長又拿成績好或守紀律的作評判標準,沒有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結果使學生自暴自棄,在思想品德等全面出現(xiàn)問題。
二、激勵的概念
激勵是管理的重要職能,是現(xiàn)代管理心理學的核心問題。激勵就其詞義來看,就是激發(fā)、鼓勵的意思。美國管理學家貝雷爾森(B.Berelson)給激勵所下的定義是“一切內心要爭取的條件:希望、愿望、動力等等都構成人的激勵。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tài)。”激勵就是持續(xù)激發(fā)人的動機,使人產生一股內在的動力。朝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
三、激勵機制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1.充分了解學生,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需要是指個體缺乏某種東西時產生的一種主觀狀態(tài),是客觀需求在人腦中的主觀反映,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可分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它是由低級往高級發(fā)展的過程。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管理者要實施有效的激勵,必須充分認識學生需求的多樣性、層次性、差異性,認識到學生個體多樣性需求中的優(yōu)勢需求,也就是主要需求。只有了解和充分認識這些需要,才能運用激勵措施,達到激勵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物質方面的需求,在學校中存在一些家庭生活較困難的學生,國家及學校獎學金、助學金、及各種勤工儉學的機會對于此類學生來說都是具有較強吸引力的。②社會交往、情感交流的需要,希望得到社會、學校、老師、家庭、同學的理解、尊重、關心,心中的感受有地方傾訴,還包括與異性朋友的交往的需要。③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希望老師重視他,實現(xiàn)個人價值,參與學校及班級體組織的各項活動,參與學校的社團,從中增長才干、鍛煉能力,從而達到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需求。④榮譽方面的需求,通過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工作能力,證明自身實力,獲得老師同學的肯定。還包括加入黨團組織等需要。
2.目標激勵。就是設置適當?shù)哪繕耍蛊涑蔀檎T因,以激發(fā)人的正確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設置目標時,要有總目標與階段目標,從而明確學生的方向,使其充滿信心和希望,把近期目標與長遠規(guī)劃結合起來,持續(xù)調動其積極性。近期目標的設置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和難度,以利于激發(fā)其積極性,在每一階段,當學生取得成績時,要及時進行反饋、強化,使其看到自己的成績,并給予肯定和獎勵。特別是給予公開場合的表揚,會極大增強其自信心,這種激勵方法對于“問題學生”效果相當明顯。
3.情感激勵。“問題學生”很多屬于“膽汁質”類型的,即瞬時比較火暴,會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產生矛盾,甚至打架,屬于“吃軟不吃硬”型的,若我們能夠在其學習、生活及人際關系方面遇到困難時給予熱心誠懇的幫助,給予一種人文關懷精神,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他定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報答你,自然而然他就會少違反紀律。
4.榜樣激勵。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時時事事做學生表率,是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模仿力,可塑性大。教師每天與學生相處,教師的儀表、言談舉止、學識水平、自身修養(yǎng),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作為教師,必須自覺地時時審慎自己的行為,用自己模范的行動,去影響學生,帶動學生,激勵學生。此外,樹立學生的榜樣也同樣重要,不僅僅樹立成績好的榜樣,還要樹立在德育、體育等各方面有突出表現(xiàn)的學生為榜樣,追求全面發(fā)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模仿心理。
5.評價激勵。在班級體中,班主任常需要對某件事或某個學生提出表揚或批評意見,在每個學期期末對學生進行一次德、智、體、勞的全面評價,這些評價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地發(fā)現(xiàn)、鞏固學生身上一切好的東西,促使學生個體全面健康的發(fā)展。運用評價激勵,一要評價要公正,評價的公正性是評價的靈魂,不然就得不到學生的信任,評價也就失去了意義;二要注意分寸,批評和肯定都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和縮小,特別要注意不能懷疑和傷害學生心靈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三是評價要多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并加以表揚;四是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要樹立學生上進的信心,而不能作為處罰學生的手段。為了體現(xiàn)評價的科學、公正、平等,應首先做到校內評價和校外評價相結合,得出一個全面的學生情況答案,從而尋求教育學生的最佳方法。
四、應用激勵機制時應注意的問題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沒有適用于一切學校和一切學生的激勵措施,在教育管理中,激勵是充分展示管理者管理藝術的管理活動。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激勵必須因時、因人、因地而異,但也有一定的規(guī)矩可循,同其他管理職能一樣,激勵在實踐當中也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了解、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新時期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臨新的壓力及挑戰(zhàn),我們在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活動中必須要充分了解、甚至是掌握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而且一定要針對不同的年齡段,只有在進一步掌握學生一般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才能針對教育工作中出現(xiàn)的教育管理問題實施激勵措施。
2.激勵的時效性。時效原則是指獎勵必須及時,一旦時過境遷,激勵就會失去作用。實踐一再證明,應該受表揚的行為得不到及時的鼓勵,會使人氣餒,喪失積極性;錯誤的行為得不到及時的懲罰,會使錯誤行為更加泛濫,造成積重難返的局面。
3.功過分開,一視同仁。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獎勵問題上有一種將功補過、以功抵過的主張,這是不符合現(xiàn)代管理的要求的。獎賞與懲罰應當分明,這不僅指對該獎的人給予獎賞,對該罰的人給予懲罰,而且還包含著對同一個人的功過應當嚴格區(qū)分,分別處理。有功該獎,有過當罰,不能以功抵過。做到賞罰分明,一個密切相關的問題就是賞罰必須一視同仁,人人平等。
4.以獎為主,以罰為輔。在建立激勵制度時,應執(zhí)行以獎為主,以罰為輔的原則,因為完成教育目標,最終還是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懲罰是做不到的。
5.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作為青少年學生的需求,既有物質性,但更重要是精神性的,獎勵必須注意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學校作為培養(yǎng)、教育人的地方,應當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的原則。
6.實事求是,獎罰合理。要做到實事求是,獎罰合理,首先要端正獎罰的思想,獎勵不能為獎勵而獎勵,也不能搞平均主義,人人有份,批評、懲罰,應該從事實出發(fā),對事不對人。其次,還要掌握運用激勵工具的藝術,特別是語言藝術。不論是獎勵還是批評、懲罰都要運用一定的語言表達出來,不同的語言或同一語言在不同的情形下,會表達出不同的激勵強度。學會運用語言的藝術,一要學會準確用語,用語得體;二是要學會因時因地用語,注意形式和地點,同樣的語言,在大會上說出和在小會上說出來、個別談話時說出來,作用是大不一樣的。
在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依據(jù)國家的法律、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嚴格要求,加強管理,另外不能忽視激勵機制的作用,激勵機制的有效應用,不僅能極大激發(fā)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學校的學生工作上一個新臺階,而且與學校的其他工作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也非常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李強,李昌,唐素萍.管理心理學[M].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2]王鳳彬,李東.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白振漢,陳德耀.現(xiàn)代管理心理學[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4.
[5]蔣國平.現(xiàn)代管理學[M].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2001.
[6]郭躍進.管理學[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1996.
[7]蘇東水.管理心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8]劉熙瑞,張康之.現(xiàn)代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9]鄧儀.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M].廣州: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4.6(4).
作者簡介:陳愛平(1984年8月),男,江西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李志平,(1983年10月),男,江西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