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志
摘 要: 輕負高質,是課堂教學的目標。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是實施“輕負擔、高質量”的最好選擇。要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科學素養(yǎng),轉變課堂教學理念,提高課堂執(zhí)教能力。
關鍵詞: 初中科學教學 科學素養(yǎng) 教學理念 執(zhí)教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陣地,教師應思考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浙教版初中科學新課程,理念先進,是一門綜合的自然科學學科。初中科學教師,應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追求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具體談談如何構建高效的初中科學課堂。
一、完善和提高初中科學教師的科學知識結構和科學素養(yǎng)
由于多種原因,目前初中科學教師知識結構較單一。初中科學學科知識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而一些教師的知識結構是以一門見長。特別是初中科學知識中的地理知識,據(jù)筆者了解,較多教師是比較欠缺的。
案例1:
新版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上第三章第六節(jié)《地球表面的板塊》,對于這節(jié)課的教學,有很多的科學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地理學科知識的欠缺。
《地球表面的板塊》是應該深挖的一節(jié)課,但一些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沒有進行很好的處理,因而無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這節(jié)課,從魏格納發(fā)現(xiàn)大陸可拼接性,引出大陸漂移說;因為大陸漂移說沒有很好解決大陸漂移動力問題,所以沒有被當時的科學界接受。后來由于二戰(zhàn)時期,科學家對海底地貌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洋中脊巖石年齡最年輕,越往大陸邊緣,年齡增大,但不超出2億年。科學家提出了海底擴張說,很好地解釋了大陸漂移動力來源問題,也較好地解釋了大洋的形成。但海底擴張說也存在缺點,不能解釋一些地殼變動現(xiàn)象,比如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后來,在多門學科技術支持下,科學家建立了板塊構造學說,較好地解釋了地殼運動和地質現(xiàn)象,是較完美的學說。
教科書中的知識比較簡單,一些教師單純深挖教材知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沒有得到提高。
筆者上課時,采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開展課堂教學,以科學史發(fā)現(xiàn)為主線,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以魏格納發(fā)現(xiàn)大陸可拼接性為引題,調動學生積極尋找大陸漂移證據(jù),很好地落實了科學知識和科學史人文情感的教育。以大陸漂移不能解釋動力來源為起點,引導學生研究洋底地貌,以一張大洋洋底巖石年齡結構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建立初步的海底擴張學說。又以其不能較好地解釋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引入,指導學生學習板塊構造學說。
筆者為了完成此節(jié)課的教學,花了很多心思了解學科知識,整整打印了三十幾張A4紙,以此完善自身知識結構。
案例2:
九年級科學上第一章第二節(jié)《探索酸的性質》第一課時,酸的定義是:化合物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對于此定義的教學,一些教師會舉例說明。比如有教師舉NaHCO■,認為碳酸氫鈉會電離出氫離子,其實不然,它是電離出碳酸氫根(HCO■■)在這里應該舉硫酸氫鈉NaHSO■。
初中科學教師應提高自身科學素養(yǎng),這樣才能構建高效的科學課堂,達到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二、轉變教師課堂教學理念
農(nóng)村學校普遍存在現(xiàn)象是,學生的厭學情緒非常嚴重。教師普遍抱怨、埋怨學生,很少找自身的原因。
筆者認為,要改變農(nóng)村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教師應轉變課堂教學理念。從課堂教學入手,抓住課堂這個關鍵,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應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使得學生從被動學習中解放出來,變得樂學,要學。教師應有這樣的基本認識,離開了學生的學,任何形式的課堂教學都是無效的;只有以學生為本,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才會有效、高效,才會實現(xiàn)“輕負擔、高質量”。
據(jù)筆者了解,農(nóng)村初中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基本上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發(fā)展為核心,采用以導學式訓練、互助式學習、模塊式教學、跟蹤式評價為主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以生本教育為主的課堂教學改革,很好地實現(xiàn)了高效課堂,教師對此課堂教學模式應加以重視。
教師應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
三、提高教師課堂執(zhí)教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種由師生共同參與的、具有明確目的性的活動,課堂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較全面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使學生在德、智、體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對科學知識的認識,開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活動。高效的課堂教學對教師本身能力有較高要求。
1.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
案例:空氣
八年級下第二章《空氣與生命》,第一節(jié)為《空氣》。本節(jié)從了解空氣的成分、空氣的用途入手,因此,第一節(jié)《空氣》可以說是整章的基礎。本節(jié)課結合相關的知識內容安排了較多數(shù)量的實驗,如空氣的成分、各成分的性質均以實驗引入。上好本節(jié)課,關鍵在于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與設計。只有教師預設到位,才會有高效的課堂教學。在本節(jié)課設計過程中,以生為本,教學中尊重學生主體性,引導學生學習空氣的相關知識。
片段1:
師: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質嗎?
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師:空氣看不見也摸不著,你怎么就那么肯定它的存在呢?
生1:有風。
生2:國旗會飄。
生3:……
師:那空氣里究竟都有什么物質?你的猜測是什么?
生:氮氣、氧氣、水蒸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塵埃等。
師:以你目前所學,哪些事實依據(jù)、現(xiàn)象或實驗過程能支持你的猜測?要求:盡可能多地記錄驗證方案,同桌相互討論方案的可行性,選擇發(fā)言人。
本節(jié)課的亮點是這張表格的設計,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從生活知識出發(fā),歸納、小結,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該片段的設計是高效的。
片段2:
活動1:用大針筒把空氣壓到石灰水中,用嘴巴向石灰水吹起。
問題:石灰水是否變渾濁?變渾濁的速度怎樣?
結論:空氣中還有二氧化碳,含量較少。
此處是教師精心設計,用對比手法,很形象地表現(xiàn)出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少。
活動2:把一根燃著的木條放入放入一瓶空氣中,木條是否能繼續(xù)燃燒?
把一根燃著的木條放入放入一瓶氧氣中,木條是否燃燒得旺?
現(xiàn)象:木條繼續(xù)燃燒,燃燒程度沒變化,最后熄滅。
結論:空氣中含有氧氣。
此處教師設計對比試驗,較好地展示氧氣支持燃燒的性質,得出空氣中有氧氣。
2.提高教師課堂演示試驗設計能力
《月相》是一節(jié)很不好上的課,該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缺少空間想象能力、空間運動和光學知識。如何做好演示試驗,是本節(jié)課取得高效的關鍵。在模擬月球繞地球運動過程中,日、地、月三者相對位置改變是關鍵。如何選取月球模型,且體現(xiàn)“晝半球、夜半球”思想,很有技巧性。若選取乒乓球,在學生演示時,由于乒乓球本身偏小,就很難觀察得出月相圖。只有選取體積較大的泡沫球,試驗效果才會顯著,課堂教學效果才會理想。
在上弦月、下弦月講解中,由于學生對空間位置認識不到位,很難理解為什么上弦月是右半邊亮,而下弦月是左半邊亮。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演示試驗,請兩位同學上來做。拿一個地球儀模型,讓這兩位學生背面而站,用背夾住地球儀,兩同學位置可以模擬上弦月、下弦月位置,教師手拿月球(一面涂黑,一面留白),問其中一位同學:亮部是哪邊?問另外一個同學:亮部是哪邊?這樣會得出左右相反,學生就能較好理解上下弦月亮部是不同方向。
3.提高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能力
例子1:在講解《牛頓第一定律》時,可以層層深入向學生提出問題:怎樣才能使運動中的小車繼續(xù)前進?物體做各種運動的原因是什么?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你認為正確嗎?你是否同意他的說法?在學生觀察“斜面小車實驗”后可繼續(xù)提同:從剛才實驗現(xiàn)象中你可得到什么結論?小車為什么在毛巾表面上前進的距離最短?而在光滑的玻璃上滑行的距離為什么會變得長?假設小車在比玻璃更光滑的物體表面上運動,即看成“沒有阻力”小車將會如何運動?在上述情況下小車運動速度是否改變?小車處于什么運動狀態(tài)?小車處于這種狀態(tài)需要力嗎?這樣通過一系列提問,學生最終得出亞里士多德的結論是錯的。這類有設計性的提問對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大有幫助,它能使學生在掌握研究方法的同時更好地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由此可見,教師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可以使學生發(fā)現(xiàn)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從而逐引導學生探求新知,使學生學習更高效。
例子2:《地球表面的板塊》海底擴張學說中主要內容,由幾個關鍵性問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回答,較好地解決了課堂教學的問題,實現(xiàn)了高效課堂。
由此洋底地貌,標上年齡特點。問題一:洋底巖石年齡有什么特征?問題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分布?問題三:據(jù)此你有什么觀點?
4.學會設計和編寫導學案
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一個重要的支撐點是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好幫手,它是教師教案與學生學案的二合一,是教師高效課堂的重要載體。教師設計的導學案應與教材緊密結合,應是學生自學的導航、課堂學生、師生交流的文本材料、學習效果的檢測和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
一個完整的導學案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法指導、情景導入、自學與交流、文本拓展、課堂小結、當堂反饋等。
案例:光學復習導學案設計
片段:
一、光的直線傳播
現(xiàn)象:?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搖,且V空氣?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V液體?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搖V固體。
二、光的反射
1.作出法線、反射光線;標出入射線、反射線。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搖?搖?搖 ?搖?搖?搖?搖?搖?搖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布在法線?搖 ?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角等于?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角。
實例分析:跳水運動員在跳臺上可以看到游泳池中的自己的像,這相當于成像,成的像有何特點??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當運動員下落的過程中,像的大???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變大、變小或不變),像離水面的距離將?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搖(增大、減小或不變)。
3.平面鏡成像特點:?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2007(6).
[2]史薇.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管理策略芻議[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3).
[3]馬雪.新課程改革中的有效課堂管理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7(6).
[4]史育萌.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07.
[5]吳效鋒主編.新課程怎么教.沈陽出版社,2005(7).
[6]畢田增主編.課堂教學行為創(chuàng)新.新華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