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看了一部叫《搭車去柏林》的紀錄片,講述的是谷岳和劉暢從北京搭車到柏林的故事??赐曛蠛苄膭?,于是在2012年的暑假,我們從滇藏邊境開始了搭車去拉薩之旅。
1
飛來寺是我們在云南的最后一站。這邊的時間大概晚東部兩個小時左右,為了能看到傳說中的“日照金山”,大約6點左右天還蒙蒙亮,我們就起床準備了。天空一直有一層云,我們雖然有點失望,但仍然等到了8點左右。和我們一起站在觀景臺的還有不少人,人們都是架好相機選好角度等候著一睹圣山的真容,但是到最后卡瓦博格也只露出一點。為了能早日到達拉薩,我們也便不再停留,開始了搭車去拉薩之旅。
吃過早飯之后是9點左右,我們開始尋找一個合適的搭車點。飛來寺附近既沒有安檢點也沒有加油站,我們只能找個稍微平坦的路段等待去往西藏的車。這是我們第一次搭車,只有理論攻略,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所以也只能碰碰運氣。我們一行三人,兩男一女,據(jù)說女生容易搭到車,所以我這個唯一的女生便沖在了“最前線”。一開始,我有點不好意思,在路邊徘徊了很久。陽光很猛烈,灼得我的皮膚發(fā)燙。為了能早一點搭到車,我也不顧什么難為情了,對過往的車輛都豎起了大拇指。有些司機減速,指指前方表示自己只到前面;有些司機看也不看一眼,反而加速前進了;有些不知情的司機停下來問我們是怎么了,但是我們一說想要免費搭車,司機就發(fā)動油門走了,幸好我們的耐心還沒有被磨光。一兩個小時后,我們覺得這還不是個好辦法,于是,我們拿出一條紅色布袋,用黑色記號筆寫上了我們下一站的目的地——芒康,并畫了一個笑臉,然后我像電視中看到的那樣,將袋子攤開與頭齊平舉著。運氣還算不錯,沒到一個小時就有一輛牌號浙A的越野車停下來了,我們心里興奮著遇到了故鄉(xiāng)的車(在外省遇到浙江的都算是我們老鄉(xiāng),更不用說是在浙江人很少的滇藏邊境)。我忙上前去,問司機大哥要去哪里。車上的大姐說他們要去芒康,聽我們表明意思之后,這對夫婦收拾了后面的座位,熱情地請我們上車。
第一次搭車就這么順利,這讓我們有點擔心,怕所有的運氣都用光了。一開始在車上,我們比較拘束,不敢多說話,不敢睡覺,只是看著窗外的風(fēng)景。倒是大哥大姐比較隨意,主動和我們交談,聊天之后才知道他們是來自東北,在杭州工作的夫婦,這次他們是從杭州自駕游過來,準備一路開到新疆再繞回去。大哥還告訴我們,如果有需要停下來拍照的地方就說,他們反正也是邊走邊看。我們這才開始放輕松了。
就這樣,大哥把我們從滇藏邊界帶入了藏區(qū)。在過檢查站的時候,檢察人員要求我們出示每個人的身份證,并向大哥開出了限速單。藏區(qū)的限速很有趣,可能是因為經(jīng)常出現(xiàn)山石滑落的緣故吧,他們沒有裝測速攝像頭,只是在每個檢查站開出限速單,限速單上會規(guī)定一定要在某個時間之后到達下一個檢查口,所以藏區(qū)基本上每過一兩百公里就會有個檢查站。我們就這樣坐在大哥的車上看看風(fēng)景,和大哥大姐聊聊天,別提有多愉快了!
我們在當天下午大約3點的時候到達了芒康縣城。我們在郵局附近下了車,大哥還給我們留了電話號碼,說若我們下一站搭不到車的話,還可以繼續(xù)坐他們的車。謝過大哥之后,我們便去了郵局。
到達郵局門口的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郵局下午的上班時間是3點半,我們只好先去吃點東西再去郵局。郵局是我們每到達一個地方的必去之地,可以寄點明信片給親人或朋友,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去那里蓋日戳。就如電影《轉(zhuǎn)山》中所演的那樣,這是我們的習(xí)慣,也是我們每到一個地方所能留下的最特殊的紀念。看到每個黑色的日戳印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我心中總會升起股不可言狀的成就感。
天色還早,我們又急于趕路,所以又在路邊搭上了另外一輛車,是藏民開的。一路上放著藏歌,藏民跟著高唱,氣氛很high。他把我們帶到了竹卡村。雖然說是一個村,但其實就是幾間房子而已,最大的建筑應(yīng)該就是招待所了。這一晚,我們在這里住下。當然,這里的住宿條件是我們這一路過來最差的,被褥不太干凈,洗手間也沒有,只有一個全招待所共用的便民廁所。夜晚,我躺在床上,想著這一路的經(jīng)歷,不知不覺就掉下了眼淚??粗巴猓蛟S是想念家人了,或許是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總之心情很復(fù)雜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2
第二天早上起來,我們備了點八寶粥、壓縮餅干之類的干糧就去附近的檢查站等車。可能是由于太早的緣故,竟沒見一輛車經(jīng)過。就在我們將要絕望的時候,東北夫婦給我們發(fā)了短信,說他們也快到竹卡了。我們的心里頓時又燃起了希望,就在檢查站等待他們的到來。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沒有等到竹卡的郵局開門就走了,留下了一點遺憾。
從竹卡開始,我們經(jīng)過左貢和海拔高達4000多米的邦達草原,翻過4658米的業(yè)拉山,繞過九十九灣,到達了然烏。加上前一天的路程,東北夫婦一共搭了我們800多公里。這次是真的要告別了,除了感謝我們也說不出別的話,只愿有緣再見。
然烏的冰川和然烏湖很有名,我們在路上就能看見。然烏雖然是個鎮(zhèn),但也只有一條街,我們到達的這天正好又遇上停電又停水,所以可想而知又是一個艱難的夜晚。
3
有了前面的經(jīng)驗,第3天,我們懶洋洋地起來,來到路邊搭車時已經(jīng)9點多了。對面的郵局還沒有開門,我們問了當?shù)厝?,他們說你想它開門就打電話吧,郵局有時候開門有時候不開門的。我們不敢貿(mào)然行動,只好作罷了。從此,我們知曉了原來這邊的郵局并不是照常營業(yè)的,可能也是由于業(yè)務(wù)少的關(guān)系吧,能遇上開門的郵局已是我們的幸運。太陽依舊高掛,我們?nèi)齻€人就像是流浪的人,看著一輛輛的車從希望到失望地駛過,偶爾會有一些徒步旅行者和騎行者路過,我們互說“加油”之后,他們的背影便漸漸遠離了。
3天的折騰終于磨光了我們的耐心,在又失望了3個小時之后,我們搭上了去往八一的班車,200多公里,一人150元,這是我們這一路過來最貴的車費。車子是臥鋪,睡著雖然舒服,但心里還是不踏實,上車10分鐘后就后悔了。從然烏到八一經(jīng)過波密和魯朗,這兩個地方都是有名的觀光地,但我們只能隨著班車繼續(xù)前行。車子經(jīng)過通麥大橋這一段時是最險的,左邊是洶涌的江水,右邊是峭壁巖石,路崎嶇不平導(dǎo)致車子一晃一晃。我坐在最外面靠窗的位置不敢看外面,生怕一不小心整個車都翻下山,隨江水一去不復(fù)返。一路顛簸,我們在天黑之前趕到了八一。八一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才讓我們有到了縣城的感覺。這里的物價也稍微降了一點,我們才敢買點紀念品,也總算有個地方可以洗個熱水澡睡個好覺了。
4
八一的街道很干凈,天空很藍,但我們也只是稍作休息后便繼續(xù)趕路??h城大了也有壞處,檢查站在好幾公里外的郊區(qū),我們只能頂著驕陽走到郊區(qū),邊走邊試試運氣。我們在郊外等車的時候遇到了幾個“同行”,站在我們前面攔車,我猜想他們應(yīng)該也是搭車去拉薩吧。看來“競爭”激烈啊,我們也沒上去搭話,畢竟人多了不好搭車?。?/p>
為了不像前一天那樣后悔,我們一直在等,我們堅信只要有耐心地等,一定會有好心人來搭我們走的。果然,一輛運青稞啤酒去工布江達的小面包車停下了。師傅常走這條路,也搭過不少人,師傅說以前跑拉薩就直接把他們帶過去,現(xiàn)在只到工布江達就帶到那里。師傅開車很悠閑,邊開邊和我們聊,告訴我們八一因為海拔偏低,所以植物也長得茂盛一些,周邊的景色也很美麗。我們在經(jīng)過尼洋河的時候,師傅停下了車。源于米拉山的尼洋河真的像傳說中那樣美,清澈得像翡翠般的綠,我從沒見過如此美的河流。沿著尼洋河,我們到了工布江達,蓋了章之后就繼續(xù)趕路了,天黑之前到了松多,宿一夜。這一晚我們看到最多的便是騎行者了,看到了他們疲憊之后大口大口地吃飯,看到了一輛輛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寶馬”。
5
松多距離拉薩只有100多公里了,我們堅信再過一天就能到達拉薩了。越是快到的時候越覺得心急吧。在松多的那天早上天空飄起了雨,越下越大,我們帶的衣服不多,撐著傘背著包身子有些發(fā)抖,但我們唯一能做的只能等,只希望早點等到好心人。到最后,檢查站的人也開始幫我們問過路的車,果然,他們的威力就是不一樣,沒過一會兒就有一輛私家車愿意載我們?nèi)ダ_。
經(jīng)過三四天的折騰,我們終于要翻越此次行程的最高山——米拉山口,海拔超過5000米,但因為我們是一路走來,所以高原反應(yīng)也不是很強烈,只是覺得胸口有點悶,想睡覺。心中的感覺是:哦,已經(jīng)過了5000米了啊,習(xí)以為常了。
翻過米拉山的地區(qū)就屬于拉薩了,天氣也開始漸漸好轉(zhuǎn),從陰雨變成了晴天,我們也興奮地議論著終于進入拉薩界內(nèi)。二十來天的顛簸好像就是為了心中的這么一個信念:我要去圣地,我要去拉薩。但是,這里距離市區(qū)還有100多公里,司機邊開車邊和我們聊天,他告訴我們在拉薩應(yīng)該說話謹慎,旅游就光顧著哪里好玩哪里好吃就行了,其他的事就別管了,就算別人在討論也不要去聽,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拉薩是圣潔神圣的代名詞,它的形象已經(jīng)在我的心中被構(gòu)想過無數(shù)次。大概過了兩個小時,司機突然轉(zhuǎn)過來說:“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蔽疫€以為是關(guān)于什么景區(qū)的消息,沒想到他笑著說:“恭喜你們,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拉薩城關(guān)區(qū)了?!边@也就意味著我們真的到達拉薩了,我們幾個對視后欣喜地說“終于到了”,接著我們就看到了拉薩大橋,橋上很大的一個歡迎標語“幸福拉薩歡迎你!”經(jīng)過拉薩橋后,終于見識了拉薩的真面目。不管它在人們心中多么圣神,但它畢竟還是個省會城市,它有一個省城基本的姿態(tài),只不過多了一些飄飛的彩旗和藏族的風(fēng)格。
是啊,這一路過來,遇到的困難也很多,能順利到達拉薩也不容易。好心人讓我們搭車給我們指路,還有那些萍水相逢的驢友,真的感謝他們,讓我們這么近距離地看到藍天。
司機將我們帶到布達拉宮附近,并告訴我們這里便是最熱鬧的地方。下車后,我們馬上就奔到布達拉宮前留影。
6
“咔嚓!”
我們就這樣到了拉薩,真真切切地看見了布達拉宮。
@東東留言:看《朝圣之路》,我總被那些一步一叩的朝圣者感動;看《轉(zhuǎn)山》,我又總被騎行者的堅持和勇敢感染。這篇文章的作者和她的朋友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搭車去拉薩。去拉薩,更多的是一次心靈的修行。所以不論沿途的等待有多長,住宿條件有多差,在看到布達拉宮的那個瞬間,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你讀過杰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你會感覺這篇文章其實就是吳夢靜版的《在路上》。吳夢靜和她的朋友們的旅程,傳達給我們更多的,是那種景物之外的溫情。也許這,才是“在路上”的真諦吧。如果沒有人情的溫暖,再近的路,我們也走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