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澤
在文明的啟蒙與傳播中,文字是最忠實的信使。全世界幾乎任何一種文字都根于象形,代表形象的文字或符號有著天然的美感,兼具著書與畫的功能。在人類進化的演變中,其居住的大部分區(qū)域,如歐洲、北美、大洋洲、亞洲北部、北非大部分和亞洲小部分、西亞、中南亞不分地區(qū)都以字母文字為主。所有字母文字當中,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斯拉夫字母、印度字母是最具影響力的。字母文字在流傳、書寫和普及上對人類影響巨大。而中國漢字,無論從字形結(jié)構(gòu),還是從流行區(qū)域,都具有特有性。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將文字“表象”與“達意”,“書”與“畫”結(jié)合最完美,也最古老的文字。
漢字中的“朝圣”思想
關(guān)于漢字的傳說有兩種,一種關(guān)于文字創(chuàng)造,一種關(guān)于書體創(chuàng)造。而這兩種傳說,都受著“朝圣”文化的影響,即都有“大圣”“至尊”的確立。
文字創(chuàng)造的傳說,最著名的莫過于“倉頡造字”,如《呂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車,倉頡作書?!薄俄n非子·五蠹》:“倉頡之作書也,自環(huán)者為之私,背私者為之公?!薄盾髯印そ獗巍罚骸昂脮弑娨?,而倉頡獨傳者,一也?!薄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xùn)》云:“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坑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钡鹊?。這些傳說的內(nèi)容不盡相同,但主角都是同一人,因此,倉頡被描繪“成頭生四目”的“大圣”,成為漢字“二圣”之一,另一位是“書圣”王羲之。
書體的傳說,同樣經(jīng)歷過一個從浪漫傳說到有史可據(jù)的過程。著名的有伏羲氏作“龍書”,黃帝作“云書”,少昊作”鸞鳳書”,高陽氏作“蝌蚪書”,陶南氏作“龜書”;其余如“虎書”、“麒麟書”、“魚書”、“蟲書”等等。這些傳說中的書體,除了“蝌蚪書”有可能是蝌蚪篆文,其余都與甲骨文以及篆、隸、真、草、行書等沒什么直接關(guān)系。甲骨文地位確立后,中國各區(qū)域的文字均以甲骨文為宗本,各自演變,形成一套相對獨立且自成系統(tǒng)的文字體系。
從倉頡到甲骨文,我們能看到很明顯的“朝圣”思想。這種思想源于國人原始的祖宗崇拜、圣賢崇拜與“天人合一”思想的發(fā)酵。北宋《淳化閣帖》曾收錄倉頡所造的符號文字,這批符號文字,即被認為是中華文化的正源出處。
字體中的“朝圣”風(fēng)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用武力完成了中國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一后的秦國,開始文化管制,要求“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但當時大小諸侯國100多個,大部分文字不統(tǒng)一,最為強大的“戰(zhàn)國七雄”,文字也各不相同,嚴重影響了中央政令的推行和數(shù)以百計諸侯國的“遺民”之間的交流。
漢字書寫的章法形態(tài),是由甲骨文確立的。漢字的架構(gòu)、筆畫、姿態(tài)各有不同,卻都有章可循,這種章法,是中華民族對文字“根”的普遍認同,中國書法千變?nèi)f化,但至始至終不能脫離這種文化認同。古老的中國文字,已經(jīng)作為民族的原始圖騰被膜拜和認同。
李斯,秦國丞相,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李斯是秦朝統(tǒng)一文字的總負責人,他領(lǐng)導(dǎo)趙高、胡毋敬等人,日夜對文字進行整理,以秦國通用的大篆為基礎(chǔ),吸取了齊魯?shù)鹊赝ㄐ械尿蝌轿墓P劃簡省的優(yōu)點,同時兼顧諸國文字在結(jié)構(gòu)和筆劃上的共性,創(chuàng)造出“秦篆”(即“小篆”),成為全國統(tǒng)一通行的文字。
小篆端莊、嚴俊、凝重,有雍容華貴的帝王氣,兼具交流的功能和書法的美感,成為當時“百國文字之尊”,從此,諸國文字失去了昔日的榮耀和生存空間,漢字開始獨以小篆為規(guī)范。隨后,隸書取代小篆,但小篆作為中國第一種權(quán)威規(guī)范,統(tǒng)一通行,力求普及至大眾的文字,仍被中國的知識分子推崇。
《書斷》評李斯:“李君創(chuàng)法,神慮精微,鐵為肢體,蛟作驂鯡,江海淼漫,山岳萬巍巍,長風(fēng)萬里,鸞鳳于飛?!薄妒鰰x》云:“斯之法也,馳妙思而變古,立后學(xué)之宗祖,如殘雪滴溜,映朱欄而垂冰,蔓木含芳,貫綠林以繩直?!泵髭w宦光云:“斯為古今京匠,—點矩度不茍,聿遒聿轉(zhuǎn)、冠冕渾成,藏奸猜于樸茂,寄權(quán)巧于端莊,乍密乍疏,或隱或顯,負抱向背,俯仰承乘,任其所之,莫不小律,書法至此,無以加矣?!?/p>
書法中的“朝圣”氣息
隸書是中國古代文字發(fā)展的分水嶺,此后各種書法體爭鳴斗艷,各有成就,至唐朝時,行、草、楷、隸、篆并茂,均有大家推出。
盡管名家跌出,或有臨帖摹本,但書法家對漢字架構(gòu)、姿態(tài)、神韻、氣息的理解和表達卻各見奇妙,各有神通,且具有唯一性,是中國書法史上不可再得的奇缺珍品,如何保存與繼承歷代精品,是每一代書法家十分關(guān)心的問題。如果找不到一種更好的保存方法,那么,從倉頡到流行于世的各類精妙絕倫的中國書法瑰寶將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今山東臨沂人,出身望族,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人稱“王右軍”,其書法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他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他本人被后人尊為“書圣”,影響著整個中國書壇,至今不衰。
房玄齡曾推薦蕭翼為唐太宗從老和尚辯才那里把《蘭亭序》墨跡偷來,為此唐太宗特賞房玄齡彩錦千段,莊園一塊。蕭翼為員外郎,官至五品,并賜銀瓶一個,金鏤瓶一只,裝滿珠寶的瑪瑙碗一個,良馬兩匹帶,莊園一塊,對辯才也賜了三千段錦,三千時谷。由于唐朝統(tǒng)治者的喜愛,全國收藏王羲之作品多達3000件,到南宋時,王羲之真跡漸漸愛你不存于世。
《蘭亭序》的章法,仿如天生麗質(zhì),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無與倫比的。后人尊崇王羲之的書法,解縉說:“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唐太宗贊其“盡善盡美”,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quán),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xué)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蘭亭序》更是被歷代書法家揣度臨摹,其中著名的如《定武蘭亭》,傳為歐陽詢臨摹上石;《洛陽宮本蘭亭序》傳為褚遂良第十九次臨摹本,此本為唐太宗賜給高上廉者。褚遂良所臨又傳有《神龍半印本蘭亭序》、《張金界奴本蘭亭序》,因前者有“神龍”半印,后者有“張金界奴上進”字。又有唐太宗朝供奉拓書人直弘文館馮承素鉤摹本,稱《神龍本蘭亭》,此本墨色最活,被視為珍品。此外還有“薛稷本”、“賜潘貴妃本”、“穎上本”、“落水本”等等。
王羲之雖被尊為“書圣”,但世人并沒有把他視為一尊凝固的圣像加以膜拜,而是將其視為中華文化中書藝創(chuàng)作“盡善盡美”的象征。“書圣”儼然已是一座“高山”,供后來者膜拜、攀登和對話。
《淳化閣帖》與“朝圣”文化
《淳化閣帖》(簡稱《閣帖》)刻于淳化三年,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圣旨法帖,被尊為“眾帖之祖”,收錄了倉頡、大禹、孔子、李斯、鐘繇、衛(wèi)夫人、王羲之、王獻之、唐太宗、虞世南、儲遂良、歐陽洵、柳公叔等古代歷史頂級的大名頭書法家共105人(可考證已有103人),420帖,2287行,數(shù)萬字,前五卷是歷代帝王,名臣,后五卷為王羲之、王獻之的行草書。璞玉渾金,字字珠璣,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法帖之王。
《閣帖》收錄倉頡的28字,解密了中國文化的正源出處,確立了王羲之的“書圣”地位,承載了中國文字藝術(shù)正統(tǒng)傳世的真諦,被認為是“中國本源正統(tǒng)文化核心中核心,文化高地中高峰,中華文化之‘根”。
祖本《閣帖》千百年來被中國歷朝歷代皇帝推崇為至高無尚的法書“圣經(jīng)”,以正本清源,一脈相承,弘揚中華本源傳統(tǒng)文化?!堕w帖》完工后,刻帖之風(fēng)火盛,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幾大系統(tǒng)。從帖學(xué)發(fā)展史上,我們略知《淳化閣帖》始刻以后各帖繼起的情形:
宋曹士冕的《法帖譜系》十分著名,譜系在《淳化法帖》之下列有三大系:其一是《閣帖》系統(tǒng),基本上翻刻原十卷本《淳化閣帖》,有《臨江戲魚堂帖》《黔江帖》《二王府帖》《淳熙修內(nèi)司帖》等;其二是《潭帖》系統(tǒng),在《淳化閣帖》基礎(chǔ)上稍作增刪,有《慶歷長沙帖》《大觀太清樓帖》《鼎帖》《澧陽帖》等。其三是《絳帖》系統(tǒng),對《淳化閣帖》作了較多增刪,下列《東庫本》《新絳本》及《“亮”字不全本》。
宋曾宏父的石刻鋪敘之圖(亦稱帖譜)為人熟知,帖譜在《淳化閣帖》之下,分為三類:一是由《淳化閣帖》翻刻而成,如《淳熙秘閣前帖》(即《淳熙修內(nèi)司帖》)及續(xù)帖、《清江帖》《廬陵帖》《長沙帖》;二是由《淳化閣帖》增減而成者,如《絳帖》,下列由《絳帖》翻刻的《武岡帖》;三是由閣、郡諸帖編類而成者,如《武陵帖》。
不屬此三類者,《貼考》之圖的體系分為四類,一為“重刻”“翻刻”類,如宋《二王府本》《紹興監(jiān)帖》《淳熙修內(nèi)司帖》、明《肅府本》《顧從義本》、清《乾隆重刻畢士安本》;二為增減成帖,如宋《戲魚堂帖》、《大觀帖》、《潭帖》《絳帖》);三是集合眾刻,如《鼎帖》《星鳳樓帖》;四是《淳化閣帖》系外帖,如宋《淳熙秘閣續(xù)帖》、《元祐秘閣續(xù)帖》《汝帖》《甲秀堂帖》《鳳墅帖》《寶晉齋帖》《博古堂帖》。
一千多年來,《淳化閣帖》已呈眾星捧月之勢發(fā)展,它所代表的“根”文化已隨著105名書法家的真跡走進了中華民族靈魂的最原始棲息地。
《淳化閣帖》及續(xù)后的叢帖還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學(xué)、歷史資料,不少手札是留存史料的載體,在無意留史中永留史冊?!堕w帖》的整體經(jīng)典性本質(zhì)地體現(xiàn)了書法的感染力、帖學(xué)的感召力、文化的凝聚力和歷史的穿透力,一路而來,“正本清源”?!堕w帖》的生命力正是源于這種經(jīng)典性與“朝圣”思想的整體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