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靜 任永剛
一、 “自主”—— 個性化習作教學的特征
1. 自主命題權。新“課標”明確指出:“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苯處煈M可能地把命題權交給學生,讓其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自擬一些“實、小、新、趣”的題目。如學生自命題習作《新媽》《殺魚》《小氣鬼》《山螳螂》《今日我當大廚》《我家的財政大臣》等,都寫得富有兒童味。
2. 自由選材權。習作的選材應是多角度的,如習作《我家的星期天》,小作者寫了兩件事:一件是弟弟要“我”和他打紙牌,他一連輸了三張,氣得大喊“我”不像姐姐,于是舉起小拳頭就要打人。“我”東閃西躲,逃過了他的小拳頭,他卻哇哇地哭起來。另一件事是,弟弟在用彩筆畫畫,“我”在寫作業(yè)。弟弟乘“我”不防備,就用彩筆在“我”臉上畫了幾筆。結尾是:我家的星期天真是有聲有色??!在大人眼中,這些是孩子打架、調皮的事,沒有什么意義,可在孩子心目中卻勝過了那些大事,有意義的事,覺得“有聲有色”,教師應給以肯定、鼓勵。
3. 表現(xiàn)形式權。不少教師習慣在習作課上指導學生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有的干脆把習作的框架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仿照填上內容;還有的要求學生必須按教師提示的思路寫,否則就把學生的習作撕掉,令其重寫。這哪里有“自主”?這哪里是“不拘形式”?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包辦。教科書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學生寫作的范例,他們自己想的開頭、結尾未必不好。大人的話往往給人以老氣橫秋之感,而學生的話卻充滿了童真。這里試舉兩例:(1) 習作《大海情》發(fā)表在某地少兒刊物上,讀來成人味很濃:長長的開頭不見“?!?,結尾句“蒼老的面容露出欣慰的笑容”。離兒童口語化更遠。我們不希望教師大筆添改學生習作,那樣會抹掉兒童的靈性。(2) 習作《街頭乞丐》中小作者,是這樣開頭的:“一天早晨,我走到街頭上,看見一個衣衫破舊、骨瘦如柴的老乞丐。”結尾是:“他那么可憐,路上行人大都不理睬,仿佛這個世界上沒有他?!遍_頭開門見山,結尾富有意味。讀后,你不覺得有孩子味嗎?
二、 “真實”—— 個性化習作教學的本質
1. 習作內容,把重點放在寫自己的真實生活上。有人說學生白天上學,晚上回家寫作業(yè),沒有生動、突出的生活事例可寫。這是一種偏見,是從成人的角度來觀察兒童的世界。兒童有自己的生活,每一個瞬間都會產(chǎn)生喜怒哀樂。比如,晚飯后,孩子跟著大人出去遛一趟,一會兒買雪糕,一會兒打紙牌,一會兒捉蛐蛐,一會兒蕩秋千,花樣百出,玩高興了又說又笑,玩惱了又喊又叫,甚至動起小拳頭……課間,學生們在校內走廊的交際、戲逗、私語、唱歌、跳舞,十分鐘內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就可能有百般變化,點點滴滴積累起來,都可能成為寫作的材料。如果教師懷著童心、童真、童趣去透視學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有許多可寫的東西,關鍵在于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這樣,學生的習作就生出了個性,不再是概念化的習作了。有一篇習作《我想變成矮個子》,寫的是小作者因為個子高而帶來的不悅:熟人見了,笑說他“牛高馬大”,被誤認為“老留級生”;排座位經(jīng)常遭受“同學的埋怨”,只得受委曲“彎腰駝背”;乘車買半票,被售票員“趕下了車”。小作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寫自己生活的“真”,寫出的習作必然有個性。
2. 習作語言,把重點放在使用兒童語言上。在小學生習作中,多見的不是說“孩子話”,而是“大人腔”??础澳槨毕瘛盎ǘ洹?,看“文”似“老頭”。造成此種狀況的因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來自教學方面的:教師的指導批改沒有貼近“童心”,缺乏兒童語言,多用成人語。二是來自社會方面的:不同的引導,多重的壓力,使學生為應考而習作,為發(fā)表而習作。因此,要還小學生習作原本的面貌,必須在語言表達上追求“童真”。為了個性化習作,教師要盡可能改換兒童語言,學生要說心里的話,家長要及時提醒孩子留心生活的真,編輯不發(fā)表大人大筆添改的習作,批卷教師不給成人化、概念化的習作打高分。各方的通力合作,就有可能使小學生習作達到“求真”的境界。
三、 “創(chuàng)意”—— 個性化習作教學的亮點
個性化習作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習作模式化。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教師要千方百計地鼓勵學生“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所謂“創(chuàng)意”,就是寫出的習作有新意,這是個性化習作教學的亮點,也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對小學生習作來說,不要苛求他們給人以“一枝紅杏出墻”的感覺,而是在一種適合程度上的“新意”,即能寫自己生活中的事,能說自己心里的話,能抒自己內心的情,寫出的習作和別的同學不一樣,就算是有“創(chuàng)意”了。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州市三山島街道過西小學、山東省萊州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