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芃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探究性,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探討一種把教育科學與教學藝術融為一爐的教學策略——情境創(chuàng)設。
歷史情境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在學生們的眼中,學習歷史猶如一碗苦口的良藥,讓人愛恨交織。愛——可以了解歷史,掌握知識;恨——感覺枯燥無味,興趣索然。那么,如何找尋一條光明之路,讓學生安然喝下這劑良藥又不感覺苦呢?
情境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情境教學,重要的是“情”的激發(fā)與“境”的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境”以激發(fā)“情”;“情”又推動學生在“境”中自主求知,親歷一場場清新誘人、思想高遠的智慧之旅。筆者結合幾年來初中歷史新課改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談些個人的看法。
一、媒體妙用,引“生”入境
媒體教學以其鮮明逼真的動態(tài)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變抽象的語言表述為形象的音像展示,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如臨其境,不僅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而且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主動參與的意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學習“動蕩的中東”這一內(nèi)容時,我精心制作了一組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鏡頭——巴勒斯坦“兒童的眼睛”。面對荷槍實彈的士兵——“驚恐的眼睛”,望著炸成廢墟的家園——“憂傷的眼睛”,傷痕累累的躺在病床上——“哀怨的眼睛”……這一雙雙眼睛使在和平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學生立刻跌入“萬丈深淵”,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和滌蕩——“他們這是怎么了”?從而迅速進入探究佳境。
在學習“五四”運動這一內(nèi)容時,我播放了《我的1919》剪輯片段,那極具震撼力的畫面,展現(xiàn)了當時人們的愛國熱情,伴隨著激昂的旋律就把學生帶入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二、問題架橋,巧設情境
布魯納認為:“學習者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經(jīng)歷對學習材料的親身體驗和發(fā)展過程,那才是學習者最有價值的東西。”在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碰撞思想火花的燧石,使師生激情流淌的百川,更是優(yōu)化課堂的催化劑。教師要設置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喚起學生求知欲的問題,從而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積極思考,去探求新知。
在學習“蒸汽時代的到來”這一內(nèi)容時,我設置了如下問題情境:
情境一:英國工場主史密斯于1766年接手了一個棉紡織工場,面對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他想擴展經(jīng)營規(guī)模,還需要哪些條件?
學生通過探究這一問題,對英國進行工業(yè)革命的必然性了然于胸。
情境二: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訂單飄然而至——要求一個月內(nèi)生產(chǎn)4萬匹棉布,但是史密斯的工場每月只能生產(chǎn)800匹,如何按時完成數(shù)十倍的訂單呢?
這一問題情境就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技術革新”——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水力紡紗機出現(xiàn)。由表象的問題瞬間上升到理論高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情境三:訂單即將完成,可連日干旱,動力水源明顯不足,水力紡紗機和水力織布機無法正常運轉,這可如何是好?
這一問題情境,使學生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動力改革”——瓦特改良蒸汽機,對瓦特崇敬、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情境四:蒸汽動力的應用,使工廠一年四季都在有序生產(chǎn),庫房里的產(chǎn)品堆積成山,這可愁煞了史密斯先生,你能幫幫他嗎?
“進行交通工具的革新”,學生一語中的,水到渠成。
通過教師的巧妙提問,創(chuàng)設一系列探究性問題情境,使教材緊扣學生的心弦,啟發(fā)他們積極思考,使課堂流程渾然天成。
但需注意,問題情境的設置,要有探討的價值和思考的空間;要能引導學生進入思維的“憤”“悱”境界,使課堂真正成為開拓學生思維的王國。
三、角色扮演,“神入”情境
“古人不識今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在教學中我努力打破時空限制,抓住歷史知識與學生實際的契合點,讓學生“神入”歷史,對歷史進行積極的體驗、想象。
歷史是一幅畫,史中有畫,畫中有史。在學習“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這一內(nèi)容時,我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北宋大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然后讓學生“神入”歷史,角色扮演——“你是畫中人”。學生情緒高漲,搖身一變——出身高貴的官員、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汴河上的船夫、忙碌清貧的飲食攤主……一個個鮮活的宋朝人頓時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他們現(xiàn)身說法,大談自己的衣食住行,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儼然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渾然不知身外的現(xiàn)實世界。
又如,在學習“原始居民——北京人”這一內(nèi)容時,以“‘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為題,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體驗“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在歷史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和遐想。
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現(xiàn)精彩倍出,在體驗中學習、思考、感悟,體驗到別樣的成功與快樂。
四、語言鮮活,情境一新
鮮活的語言能使歷史產(chǎn)生美感,生成一種積極的動力。加之教師真摯、飽滿的情感,就能把歷史的魅力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出來,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沐浴在情感的暖流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在學習“洋務運動的局限性”這一內(nèi)容時,“中體西用”“企圖在不變更封建生產(chǎn)關系的前提下發(fā)展先進生產(chǎn)力”這些經(jīng)典的表述,不免顯得空洞,難以理解。此時,教師設計這樣一段文字:“這就相當于給一個老頭帶上拳擊手套,手套再漂亮,揮拳者的羸弱本質(zhì)不會變。甲午炮響,老拳師出場,結果可以想象?!边@鮮活的語言,就使深奧枯燥的結論“漫畫”式定格在學生的腦海中,也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又如,在學習“經(jīng)濟全球化的影響”這一內(nèi)容時,我設計了這樣一段文字:富人說,我把“全球化”穿在身上,吃在口中,坐在身下……咱就是“全球化”的主人;窮人說“全球化”把我掛在空中,踩在腳下……鄙人成了“全球化”的奴隸。這鮮活的語言就使經(jīng)濟全球化對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的影響“鏡頭”般閃現(xiàn)在學生眼前,也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不平等的國際經(jīng)濟秩序存在。
總之,巧設情境可以使學習過程充滿誘惑、新穎和回味,擺脫枯燥感;能夠讓學生在愉悅中自主去探究、去實踐、去創(chuàng)新,使新課改的精神真正得到體現(xiàn)。愿我們創(chuàng)設的歷史情境,能夠打造出高效而精彩的魅力課堂,讓歷史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