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紅艷
摘 要:音樂積累對于青少年的音樂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積累才能使音樂真正進入學生的靈魂,只有積累才能使每一個音符跳動起來,只有積累才能使音樂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鍵詞:音樂積累;訓練方法;歸納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5-060-1
音樂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美感教育,它將旋律、節(jié)奏、和聲、聲調等音樂要素有機地組合起來,將美好的情感付諸聲音的表達中,以使人們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如在欣賞管弦樂曲《紅旗頌》時,每當莊嚴神圣的旋律一出現(xiàn),學生的眼前總是能夠不由自主地看到炮火硝煙的戰(zhàn)場、紅旗獵獵的畫面,激起對革命先烈的懷念和對幸福生活的熱愛;當學生唱著《那就是我》這首歌時,他們能夠真切地看到故鄉(xiāng)那美麗的晚霞、映著垂柳的湖面、欸乃歸來的漁舟。因此,無論是從教育方式、教育手段還是從青少年的接受心理來看,積累優(yōu)美的音樂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
一、記憶法——唱歌和背歌相結合
首先要在提高學生的音樂記憶力上下功夫。在教學歌曲的時候,要選擇一些歌曲要求學生背唱,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會唱,更要讓學生不看書單獨演唱出來,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其次是在唱譜的過程中,一條旋律要求學生在聽幾遍后能唱出音高、節(jié)奏、節(jié)拍,沒有好的音樂記憶力是完不成,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就進行這方面的練習。第三是在音樂考試的時候,要讓學生能夠離開書本單獨演唱或者演奏,從而使學生的積累意識從被動走向自覺主動。
二、整理法——收集和儲存相結合
要教會學生善于整理自己的音樂書籍,還能學會運用多媒體手段,學會從網(wǎng)上下載圖片、音樂,并且能夠對自己下載的音樂作品進行歸類。學生會從整理、下載音樂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動聽的音樂知識、音樂作品。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對身邊的音樂進行收集整理,如有的社區(qū)有老年人演唱的地方戲曲、曲藝,有的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可以讓學生用錄音筆、錄像機等形式將它們采集下來,從而縮短學生同地方文化的距離,進而使他們自覺進入到感受音樂的狀態(tài)中,找回振興民族音樂的自信心。
三、反復法——多聽和多練相結合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為期一個月的自身實驗,首次發(fā)現(xiàn)了遺忘“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這就是著名的“遺忘曲線”。在音樂教學中,同一音樂作品必須經過反復記憶,才能延長記憶時間,把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聽、多練音樂作品,從起初的感興趣,好玩,通過不斷的反復,達到會唱、能彈的效果,“操千曲而后曉聲”,經過不斷的磨練,學生就會積累更多的音樂作品,形成大腦中的音樂資料庫。
四、律動法——動手和動口相結合
我國古代的教育活動就是“歌、詩、樂、舞”的綜合活動,也就是注重語言、歌唱、舞蹈的自然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師生的雙向互動。在《中國進行曲》的授課中,我打破往日的循規(guī)蹈矩,而是在上課前挑選幾名學生扮演軍人,在教室外排隊等候,隨著音樂響起,他們大步流星地走進教室,其他的學生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拍手。這時我再進入課題,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在聽著音樂行進時的感受,再讓拍手學生講一講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他們的發(fā)言“這首樂曲非常適合行進時播放”已經給大家道出了進行曲的特點,再導入進行曲的知識點介紹,學生邊聽邊對照自己剛才的體驗,最后師生在整齊的步伐中再一次回味進行曲的特點,學生的熱情已是被高度調動起來,聽著他們整齊的聲音,看著他們綻放的笑臉,我敢說,作為教師的那種成功感會讓你覺得:“此生與音樂相伴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呀!”
五、著眼未來,從課堂走向課外
1.把音樂知識的積累延伸到課外。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初中生,面對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文明,顯然,每周一節(jié)的音樂課是極其有限的。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許多音樂知識都無法詳細地講授,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通過家庭、網(wǎng)絡、社區(qū)等各種渠道去學習、理解,使之成為課外音樂活動的內容。例如樂理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授,學生容易感到枯燥。而在課外活動學習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網(wǎng)絡上各種音樂網(wǎng)站的搜索和尋找,對所學的樂理知識進行收集、分析、整理,全面接觸樂理概念從而取得進一步的認識,從而獲取比較全面和深刻的印象。這一過程對鞏固、深化音樂課堂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是十分有效的。
2.把音樂能力的發(fā)展延伸到課外。要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成為學生音樂積累的一部分,光靠每節(jié)音樂課的傳授還是不夠的。如對各種歌曲或器樂曲的鑒賞的教學內容,將其作品的創(chuàng)作、流傳過程、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音樂風格的演變,都有許多翔實的資料和傳說故事,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只能略講或一帶而過,無法具體進行講授,從而使音樂作品的魅力無法充分體現(xiàn)。在課外音樂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信息及多媒體技術彌補這一缺陷。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多媒體的綜合運用,以視聽結合的方式了解所欣賞的音樂作品的背景、演唱演奏風格、作者的生平、創(chuàng)作、演出、傳播過程以及歷史地位等。
3.把音樂才華的展示延伸到課外。現(xiàn)代社會生活給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也向現(xiàn)代音樂教師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在課外音樂活動中引導學生學習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分組練習、表演、對抗表演等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既培養(yǎng)了音樂興趣,又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在學校、家庭、社區(qū)組織開展的各種活動中,如開辟音樂網(wǎng)站、組織班級音樂會、開展家庭演唱會、參與社區(qū)文藝演出等,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展示,并不斷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參與熱情和發(fā)揮他們的藝術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