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古代的大部制改革

2013-05-14 11:41倪方六
讀者欣賞 2013年5期
關(guān)鍵詞:大部三省尚書

倪方六

漢代大部制改革:

“三府九寺”制

—漢成帝削弱丞相權(quán)力

在古代中國,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長官是宰相,系“百官之長”,相當于今天的國務院總理。在秦漢時期,此職位的官員并不稱“宰相”,通稱為“丞相”或“相國”。

古代中國的大部制改革,一般都是圍繞宰相(丞相)位置展開的。宰相位置或興或廢,宰相人數(shù)或增或減,都會影響到政府機構(gòu)的變化。

秦漢時,中央政府機構(gòu)主體是“三公九卿”體系下的“三府九寺”。漢代大部制改革,實質(zhì)就是改革“三府九寺”的制度設計。

“三公”在先秦時就存在,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先秦時的“三公”,相當于今天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級。秦漢時三公的辦公場所稱為“府”,故有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府。丞相府掌管行政;太尉府掌握軍權(quán);御史府負責監(jiān)察,同時兼皇帝的秘書辦?!叭笔钱敃r的國家最高權(quán)力機關(guān)。

西漢中前期,“三府”的地位并不平等,丞相府權(quán)力最大,地位最高,甚至會威脅到皇權(quán)。劉徹(漢武帝)當了皇帝后有意削弱相權(quán)。劉驁(漢成帝)當皇帝時,對“三府”制度重新設計,于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啟動大部制改革,實行由司徒(丞相)、司馬(太尉)、司空(御史大夫)組成的新“三公制”。新“三公”行政級別平行,聯(lián)合執(zhí)政,丞相的權(quán)力被大大削弱了。

秦漢時官場上基本是公、卿、大夫、士四個等級,卿行政級別低于公,但與公一樣都屬政府高級官員,相當于今天的中央部委一把手。秦漢在周代基礎(chǔ)上將“六卿”擴增為“九卿”:太常、郎中令(光祿勛)、衛(wèi)尉、太仆、典客(大鴻臚)、廷尉(大理)、宗正、治粟內(nèi)史(大司農(nóng))、少府。

卿的辦公場所稱為“寺”,所以有“九寺”一說。“九寺”是漢代的中央行政執(zhí)行機構(gòu),為漢代的九大部委。如太常寺,又叫奉常,掌管國家宗廟和祭祀、禮儀、天文、教育、醫(yī)藥、衛(wèi)生等,綜合了現(xiàn)代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衛(wèi)生部、藥監(jiān)局、氣象局等部門的全部或部分行政職能,可謂西漢的“大文化部”。

實際上,漢代部委不只9大部門,九卿是個虛數(shù)。據(jù)《西漢會要》“正卿九”條劉熙注,“漢常置十二卿”,執(zhí)金吾、大長秋、將作大將也屬卿列。西漢中后期,官員編制膨脹,僅一太常寺,公務員便多達上萬人。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后,進行了新的大部制改革,將官員編制大幅精減,但太常寺人數(shù)仍超過1500人。

魏晉大部制改革:

“三省”代“三府”

—魏文帝讓“秘書辦”變身最高權(quán)力機構(gòu)

秦漢時的“三府九寺”行政架構(gòu),到魏晉南北朝時已名存實亡,官員多是閑職,實際權(quán)力轉(zhuǎn)移到了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大機構(gòu)。隋唐“三省六部”的雛形于此時出現(xiàn)。

尚書省源于西漢末年設置的尚書臺辦事機構(gòu),本屬少府寺,是皇帝的“秘書班”,最早主管宮中文書的收發(fā)、保管,編制僅4人。到東漢中后期,國家朝政由臺閣管理,尚書臺成為國家實際最高行政機關(guān),架空了三公九卿。

到曹魏時,尚書臺便從少府寺獨立出來,開始成為外廷機構(gòu)。其首長是尚書令,與九卿為同一行政級別,而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朝會)時,位置則在九卿之前,實權(quán)相當于丞相。南朝宋時將臺、省合一,尚書臺改名為尚書省。

主導曹魏大部制改革的是開國皇帝曹丕(魏文帝)。曹丕擴大了尚書臺的行政職能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在其下設立了吏部尚書、左民尚書、客曹尚書、五兵尚書、度支尚書、祠部尚書“六官”,還在地方上設了派出機構(gòu)“行臺”,同時,精減尚書臺下屬職官,將東漢時34種尚書郎(又稱“郎曹”,相當于今天部長下面的局長),合并為23個(后增至25個),分屬六官。

曹丕的大部制改革的另一突出特點是設置中書監(jiān)。中書監(jiān)最早叫“中尚書”,由漢武帝所設,地位很低,與“中丞相”的由來一樣,也是因由“中人”—宦官(太監(jiān))擔任而得名。中書監(jiān)負責為皇帝起草詔書、出謀劃策,機構(gòu)設于宮禁之內(nèi)。“省”由此也成了古代官署名。尚書省、中書省加上由服務于皇帝的侍中寺改的門下省,“三省”成為中央權(quán)力中樞。

可以說,曹丕的大部制改革,為后來隋唐的大部制改革找到了方向,奠定了“三省六部”制的基礎(chǔ)。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公九卿”制與“三省六官”制并存,朝中有兩套行政體系,導致機構(gòu)重疊,職責混亂。司馬炎(晉武帝)代魏建晉后,曾召集朝臣就兩套行政系統(tǒng)的整合撤并進行過討論。朝臣各方各執(zhí)一詞,以司空裴秀為代表的保守派占大多數(shù),堅持維護“三公九卿”政體,還行政權(quán)于諸卿;以秘書監(jiān)荀勖為代表的改革派則認為“設官分職,委事責成……九寺可并于尚書”,主張新政。

隋唐大部制改革:

“三省六部”制

—唐玄宗編制政改大綱《唐六典》

隋唐的“三省”指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行政級別相同但功能各異。隋朝規(guī)定,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zhí)行,這樣“三省”相互牽制、監(jiān)督。“三省”長官實為“宰相”,都參加中央最高層決策會議,各自對皇帝負責。

唐朝進一步改革,明確中書、門下二省為決策機構(gòu),尚書省為中央行政核心,尚書省首長不能參加決策會議,被排除出決策系統(tǒng)。這種把決策與行政執(zhí)行分離的制度設計,是中國古代大部制改革的成果之一,相當科學。

隋唐時的“六部”是從魏晉時的“六官”改來的,即吏部、民(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將秦漢時的“九寺”縮減掉3個,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代大部制改革的典范,一直沿襲到清朝。

六部中的每一部職責范圍都很廣,如工部掌管土木、水利工程,農(nóng),林,牧,漁等幾個領(lǐng)域和行業(yè),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建設部、水利部、農(nóng)業(yè)部等部門的全部職能。六部下面各設四司,故有“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說。

“三省六部”制明顯優(yōu)于“三公九卿”制,大唐盛世的出現(xiàn)與政體的先進不無關(guān)系。

“九寺”官署在隋唐時仍保留,只是通通降格降級,與“五監(jiān)”、“秘書省”一樣,成為具體辦事部門。此時的“九寺”與“六部”沒有隸屬關(guān)系,但得接受六部的督責,與六部有對應關(guān)系。

李世民當皇帝時啟動的大部制改革,機構(gòu)精簡得最徹底。當時,改革由開國宰相房玄齡主持,整改之后,整個中央機構(gòu)官員編制僅為640員,只有隋朝的四分之一多一點。李世民死后,政府機構(gòu)編制迅速擴增。

李隆基當皇帝后,又啟動了新一輪的大部制改革,以解決冗官問題,為此專門編制了一部政改大綱,就是《唐六典》。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停廢諸司、監(jiān)、署、府十余所,減冗散官三百余員”。

宋代大部制改革:

增設樞密院

—宋神宗“元豐改制”失敗

宋朝中央行政機構(gòu)仍沿襲隋唐時的“三省六部”制,但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有了很大變化,增設了樞密院等新機構(gòu)。

變化最大的是“六部”不再隸屬于尚書省,成為真正獨立的中央行政機關(guān),但職權(quán)有所縮小,職能轉(zhuǎn)移。兵部調(diào)兵的權(quán)力為樞密院侵奪,戶部的財權(quán)則為“三司”分去。

在歷史上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的“三省”、“六部”、“九寺”等,在北宋都是虛位,全國軍政大權(quán)實由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分掌。中書門下一把手“平章事”、樞密院負責人“樞密使”和三司的領(lǐng)導“三吏使”,為北宋事實上的宰相。

宋代是古代中國官僚機構(gòu)最臃腫、閑官冗員最多的朝代。與魏晉時期一樣,政府有虛、實兩套班子。由于政府機構(gòu)龐大,官多事廢,導致人浮于事,互相推諉。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官員數(shù)量已“十倍于國初”。因為吃財政飯的官太多,國家財政有時還不夠發(fā)工資。

于是,有了元豐年間的大部制改革。

此次大部制改革由皇帝宋神宗趙頊主導。之前,在王安石進行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熙寧變法”)中,已涉及了部分領(lǐng)域,但只是小打小鬧。熙寧末年,趙頊下令校勘《唐六典》,為改革做理論上的準備。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在大臣蔡確、王珪的協(xié)助下,趙頊正式啟動大部制改革,史稱“元豐改制”,撤銷了中書門下,恢復了唐朝的“三省”制度。

但是,趙頊生搬硬套《唐六典》,卻又未完全走唐朝的政改路線,所以元豐改制實際上是失敗的。類似的大部制改革,整個兩宋時期進行過多次。宋徽宗政和年間、宋欽宗靖康年間、宋孝宗乾道年間,均進行了政改,希望借改革富國強兵,但因改革思路和設計有問題,始終未能奏效,到滅亡都是積貧積弱。

明清時期,政府也曾啟動多輪大部制改革,其中以朱元璋的大部制改革最有影響。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誅殺丞相胡惟庸,廢除中書省,終結(jié)了自秦開始的丞相制度,創(chuàng)設“四輔官”,開啟了內(nèi)閣制。內(nèi)閣制度為清朝繼承,“黨議天下之政”,成為清政府權(quán)力中心。

猜你喜歡
大部三省尚書
區(qū)域聯(lián)動護流域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應用于胃大部切除術(shù)患者康復的效果
謙虛
自大的馬謖
豪華的龍舟
《尚書》
穩(wěn)步推進大部制改革
湘鄂贛三省開展新聞出版廣電戰(zhàn)略合作
蒲松齡戲尚書
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