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剛 何 濤 吳仁燕 浙江省嘉興市王店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嘉興 314011
36例兒童暫時性小腸套疊超聲觀察
沈 剛 何 濤 吳仁燕 浙江省嘉興市王店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嘉興 314011
小腸套疊 兒童 超聲
隨著高頻超聲探頭應用的普及,兒童小腸套疊的診斷率日益提高[1]。與成人小腸套疊不同,兒童小腸套疊大部分不合并小腸器質性病變,部分病例可以自行回復(即暫時性小腸套疊),不需要灌腸復位或手術復位[2]。筆者收集了2007年4月—2012年3月在嘉興市王店人民醫(yī)院診治的36例兒童小腸套疊病例,分析兒童小腸套疊的聲像圖特征,并初步探討暫時性和持續(xù)性小腸套疊的鑒別指征。
1.1 一般資料 患者均因陣發(fā)性腹痛(或哭吵)來本院門診就診,部分伴有嘔吐。年齡41天~12歲,中位數(shù)4歲,其中2~6歲22例,占61.1%。均沒有典型的腸梗阻、腹部包塊及果醬樣便等癥狀體征。
1.2 方 法 使用飛利浦EnVisor C和日立EUB-5500彩超,高頻線陣探頭,全面探查腹腔。發(fā)現(xiàn)病灶后,仔細觀察回盲瓣,排除回結型、結腸型腸套疊。病灶短軸切面測量套疊直徑,長軸切面測量套入長度,并實時動態(tài)觀察5~10min。然后經兒科醫(yī)生會診肌肉注射阿托品,30min后復查超聲,套疊仍然存在的病例行空氣灌腸復位。檢測首次超聲檢查包塊的直徑、長度、外側腸壁厚度。
36例中,同時存在2處小腸套疊3例,3處小腸套疊1例。小腸套疊超聲表現(xiàn)為短軸切面呈“靶環(huán)征”,長軸切面呈“套筒征”。周圍腸管蠕動較活躍,周圍腸管未見明顯擴張。36例中,17例病灶短軸切面可以見到腸系膜套入形成的高回聲,形成“新月征”,見圖1;2例套疊內可以見到數(shù)個淋巴結回聲,長徑7~12mm不等,淋巴結周圍有腸系膜高回聲包圍,見圖2。所有病例彩色血流圖套疊內都可以顯示短條狀血流。20例超聲動態(tài)觀察套疊包塊內可以見到蠕動,其中5例(13.9%)觀察期間套疊自行回復。余31例經兒科醫(yī)生會診,給予阿托品肌肉注射30min后復查,有24例(66.7%)套疊包塊消失。
套疊未消失的7例(19.4%)均無空氣灌腸復位禁忌癥,行空氣灌腸復位前X線透視均無明顯腸梗阻及腹膜炎征象,空氣進入小腸后,僅3例可以見到小杯口狀高密度影,并迅速退出,近端小腸充氣。復位后再次超聲復查,均未見到小腸套疊包塊。
按是否進行空氣灌腸復位,36例首次超聲檢查小腸套疊包塊聲像圖特征見表1。
圖1 腸系膜套入形成的“新月征”
圖2 包塊內的淋巴結
表1 套疊包塊聲像圖特征例
一般認為,小兒小腸套疊是腸蠕動紊亂引起,具有套疊外徑小,套入部位短,容易復位等特點。隨著小兒腹部檢查中高頻探頭的常規(guī)應用,小兒小腸套疊并不少見,其中大部分為暫時性小腸套疊,可以自行復位。本組36例,在超聲觀察期間即自行復位和肌肉注射阿托品30min后自行復位29例(80.6%)。行空氣灌腸復位的7例中,僅3例可以見到小腸套疊征象,推測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行空氣灌腸時已經自行復位;②套疊比較松,較低的空氣壓力下即已經復位,沒有使鞘部擴張出現(xiàn)典型的腸套疊征象;③出現(xiàn)腸腔內高密度影的時間極短暫,沒有觀察到。
超聲動態(tài)觀察下套疊包塊內可以見到蠕動的病例,均自行復位或注射阿托品后復位。因此小腸套疊包塊內有蠕動是判斷套疊是暫時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本組結果顯示,包塊的直徑、外層腸壁的厚度可以作為判斷暫時性小腸套疊的參考,但測量值存在部分重疊。套入的深度對判斷的參考價值可能不如前述兩個指征,但如果套疊長度特別大的,還是應該考慮持續(xù)性套疊。從本組病例看,套疊包塊內見到腸系膜回聲,是小腸套疊的一個常見表現(xiàn),但對判斷套疊是否為暫時性意義不大,這點與張堯等[3]研究不同。套疊內可以見到淋巴結的2例病灶直徑最大分別為28mm和25mm,在空氣灌腸復位過程中可以短暫見到套疊征象。故認為套疊包塊直徑≥25mm,要警惕持續(xù)性小腸套疊。如果套疊內出現(xiàn)淋巴結或其他病理性先驅物、腸壁有水腫表現(xiàn),或者患兒出現(xiàn)典型腸梗阻表現(xiàn),應診斷為持續(xù)性小腸套疊,積極進行干預。
本組大部分是暫時性小腸套疊,注射阿托品后自行復位率略高于國內相關文獻報道[2],可能與注射后超聲復查間隔時間有很大關系。因此需要兒科醫(yī)生轉變觀念,對于包塊直徑比較小、外層腸壁沒有明顯水腫增厚和病理性先驅物的病例,可以先保守觀察,期間可以肌肉注射阿托品,間隔30min彩超復查套疊是否消失,減少不必要灌腸復位和外科手術。同時也需要放射科醫(yī)生意識到,空氣灌腸沒有看到腸套疊征象,并不代表沒有發(fā)生過小腸套疊。
[1]陳建榮,厲挺,馬校軍,等.高頻超聲顯像在小兒小腸套疊診斷和灌腸復位治療中的價值[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5,21(3):205-207.
[2]戚庭月,孫紅光.小兒小腸型腸套疊的超聲診斷分析[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8,24(10):1619-1621.
[3]張堯,李士星,時博,等.小兒暫時性小腸套疊的超聲表現(xiàn)及其臨床特點[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0,21(4):293-295.
20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