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中歷史教學中史學方法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

2013-05-22 06:55楊智紅
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3年3期
關鍵詞:法典史料證據(jù)

楊智紅

上海市2010年《高中歷史教學基本要求》中指出:“高中歷史基礎型課程的教學,尤其要凸顯包括史學方法在內的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史學方法是關于歷史研究的方法,基礎的史學方法是中學歷史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歷史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進而能運用這些基礎的史學方法判斷史料的可靠性,揭示史實形成和史實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唯物史觀觀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由此逐步形成歷史學習中的證據(jù)意識、邏輯意識和科學意識,提升歷史思維的品質。”根據(jù)這一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達給學生基本的歷史知識,而且要有意識地從歷史學的思想與方法出發(fā),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礎的史學方法。下面就以華東師大版高中歷史第一分冊《古代兩河流域》、第二分冊《商朝與青銅文化》、第五分冊《甲午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幾課為例,談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史學方法的實踐和體會。

1.初步的了解往事的基本方法

從史料中汲取、鑒別、整理和歸納信息的方法。歷史是什么?歷史首先是不可重演的過去的事情。那么我們是怎樣知道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呢?歷史的結論和規(guī)律又是依據(jù)什么、從何而來、如何得出的呢?在以往的歷史教學中,我們會告訴學生重大歷史事件的背景、過程、和給出一些結論性的評價,卻忽視了這些問題,幾乎從不告訴學生我們是怎么知道這些歷史的,如何得出結論的?!笆酚勺C來,論從史出”,這是史學,也是歷史教育的首要意識。我們首先要讓學生懂得,一切憑證據(jù)說話,而證據(jù)來源于史料。

在高中歷史第一分冊《古代兩河流域》的教學中,為了從高中歷史教學一開始就有意識地、教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一些如何取得、認識歷史證據(jù)的方法,并懂得什么是一手資料,什么是二手資料,在第一分冊第1課《古代兩河流域》,講授《漢穆拉比法典》時,我作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首先請同學們閱讀了教材中文獻選讀《漢穆拉比法典》(片段):19.倘藏匿此奴隸于其家而后來奴隸被破獲,則此自由民應處死。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應在此侵犯處處死并掩埋之。22.自由民犯強盜罪而被捕者,應處死。25. 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滅火的自由民瞅見房屋主人的財產(chǎn),并將它占為己有,這個人應被扔進火中。196.如果一自由民毀壞一貴族的眼睛,他應將自己的眼睛弄瞎。198.若他(自由民)毀壞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斷他的骨頭,該兇犯應賠償一米納白銀。199.若他(自由民)毀壞另一自由民的奴隸的眼睛,或打斷另一自由民的奴隸的骨頭,應折半賠償。

接著,我提出了問題:通過閱讀《漢穆拉比法典》片段,你對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有了哪些了解?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逐條解讀法典條文,并分析其中反映的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比如:社會成員存在嚴格的等級劃分:自由民與奴隸的對立,自由民中又形成平民與貴族的等級區(qū)分;對不同人犯罪量刑不一,表明古巴比倫王國運用國家權力保護貴族的根本利益;已確立私有制和私有觀念,法典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有財產(chǎn);一再強調奴隸主對奴隸的所有權,嚴禁奴隸逃亡及藏匿奴隸、盜賣奴隸的行為等。接著,我又問:《漢穆拉比法典》反映了人類早期法典具有怎樣的特征?通過師生對法典條文的共同解讀,學生認識到:法典頒布于公元前18世紀,帶有人類文明早期的時代特征:與今天的法律相比,法典對犯罪行為的懲罰嚴酷;保留了同態(tài)復仇等原始習慣法的部分內容,帶有“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報復原則的痕跡。最后,我進一步提問:《漢穆拉比法典》對我們研究歷史有怎樣的意義?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從兩個方面認識了法典的歷史意義: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對我們研究世界法制史具有不可估量的的作用;比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王國的第一手文獻。

這樣,通過閱讀《漢穆拉比法典》的片段,發(fā)現(xiàn)材料所折射的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分析法典所反映的人類早期法典的時代特征,學生初步學會了從歷史文獻中汲取、鑒別、整理和歸納信息的方法,提高運用各種史料所蘊涵的信息分析歷史現(xiàn)象,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初步形成“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基本史學思想與方法。

2.科學的了解往事的基本方法

二重證據(j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還要讓學生知道,研究歷史和學習歷史都離不開史料。但史料并不是歷史,史料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價值不一。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歷史資料都可以作為證據(jù)。還要讓學生了解怎樣評估史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怎樣對史料進行科學的整理、統(tǒng)計和研究。

在高中歷史第二分冊第3課《商朝與青銅文化》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懂得甲骨文等考古資料是屬于一手史料和直接證據(jù),甲骨文與傳統(tǒng)的史書典籍相印證所體現(xiàn)證據(jù)價值,更好地掌握“二重證據(jù)法”,我做了這樣的嘗試。

在講到商的內外服制時,我首先出示了兩則甲骨卜辭的譯文:第一則:“癸巳日,占卜官問:以后十天有沒有災禍?王視察了卜兆后說:鬼神要降禍,似有禍患就要來臨。自卜日起第五天,即丁酉日,果真有禍事來自西邊。沚國的諸侯向王報告說:“土方國征伐我邦邊邑,使兩個邑受損;邛方國也來侵犯我邦西邊的農(nóng)田?!钡诙t:問“我派遣的使者有無收到貢物?”

我請同學閱讀卜辭及課文后回答問題:卜辭中提到的沚國等與商的關系如何?商的政治制度的特點是什么?學生通過閱讀回答出,沚國臣屬于商,商王是方國聯(lián)盟的共主,方國則臣服于商。這時我又出示了《史記?殷本紀》中的一段:帝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殷道衰,諸侯或不至……殷復興,諸侯歸之……帝盤庚之時……行湯之政,然后百姓由寧,殷道復興,諸侯來朝……”。我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商的興衰與方國的向背有什么關系?商與方國之間關系的特點是什么?學生這時發(fā)現(xiàn)原來方國在商強盛之時臣服于商,而在商衰落之時會背離于商,彼此之間是一種松散的聯(lián)盟關系。我又進一步提問:我們在研究商代歷史時,甲骨卜辭和 《史記》哪一個更可信?為什么?兩者對研究商史的價值有何不同?這時學生明白了我選擇這幾段史料的用心并紛紛作出了回答。最后我做了這樣的總結:在甲骨文發(fā)現(xiàn)之前,我們在研究商代歷史時主要借助《史記》。而19世紀末,在河南安陽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為商朝歷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極為珍貴的一手史料。學者王國維首倡用新發(fā)現(xiàn)的地下材料,如甲骨文與傳世文獻,如《史記》相互印證,這種歷史考證方法即“二重證據(jù)法”。王國維的研究證實了《史記·殷本紀》的可靠性,也將中國歷史的信史推前到商代,商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直接文字記載的王朝。

通過上述的教學過程,學生不僅知道了內外服制和甲骨文等基本知識,掌握了傳世文獻和地下考古互為印證的“二重證據(jù)法”,而且領悟到因為歷史來自于證據(jù),證據(jù)來自于史料。所以歷史就不是封閉的、不容置辯的定論體系,而是一個開放的、可供討論的、可以不斷更新延展的領域。只要有新的材料出現(xiàn),只要從新的視角觀察,歷史就會有與以往不同的解釋,歷史學也正是這樣不斷發(fā)展的;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不僅形成了“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基本史學思想和方法,而且能養(yǎng)成言必有據(jù)的嚴謹態(tài)度。這正是中學歷史教育的一項重要功能,這種嚴謹?shù)膽B(tài)度也正是社會需要的合格公民的重要素養(yǎng)之一。

3.準確的了解往事的基本方法

運用反思的方法,論證史料的可靠性。歷史問題的復雜性和歷史研究的發(fā)展性決定了大多數(shù)問題本身就是動態(tài)開放、不斷變化的,角度不同,獲得的史料不同,對史料的解讀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因此,在論證教材觀點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反思的方法,查證歷史資料的可靠性,檢驗思維邏輯的合理性,辨別判斷結論的正確性。

在高中歷史第五分冊第6課《甲午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一課中,在講到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日本一些史學家說:“1894年那場中日沖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你認為這個觀點對嗎?學生回答:不對。我接著又問:你認為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是什么?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紛紛回答甲午戰(zhàn)爭是日本蓄謀已久的侵略戰(zhàn)爭。于是我提出了這樣的質疑:關于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中日雙方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你如何論證教材觀點的準確性?經(jīng)過思考之后,學生回答: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制定了“大陸政策”,說明日本侵華蓄謀已久;查閱史料,以數(shù)據(jù)說明日本甲午戰(zhàn)爭前的擴軍備戰(zhàn);查找足夠的證據(jù),說明甲午戰(zhàn)爭前日本在中國進行了大量間諜活動,為發(fā)動戰(zhàn)爭做了充分的準備等。在肯定了學生答案的合理性之后,我出示了以下幾段史料:

材料一:若欲維護我帝國獨立,伸張國威,進而巍立于萬國之間,保持安寧,則不可不分割清國,使其成為數(shù)個小邦國。清國雖老衰腐朽,仍乃一世界大國,應乘彼尚幼稚,斷其四肢,傷其身體,使之不能活動,我國始能保持安寧,亞洲大勢始得以維持。

——1887年日本《清國征討方略》

材料二:蓋國家獨立自衛(wèi)之道,本有二途。第一曰守護主權線,第二曰保衛(wèi)利益線。其中,所謂主權線,國家之疆域也。所謂利益線,曰與主權線之安危密切有關之區(qū)域也?!S持一國之獨立,唯獨守主權線,決非充分,亦必然保護其利益線。……我方利益線之焦點,在于朝鮮?!?/p>

——1890年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山縣有朋在第一屆帝國議會上的施政演說

材料三:促成中日沖突,實為當前急務,為實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發(fā)動戰(zhàn)爭的決心,在帝國政府派遣軍隊于朝鮮時業(yè)已決定。日本假借這個好題目,是為了索性借此時機促成中日關系的破裂。

——《蹇蹇錄》(內閣外相陸奧宗光的回憶錄)

在師生共同解讀了幾段史料之后,我進一步提問:你認為這些史料是否可以說明日本對中國與朝鮮的侵略蓄謀已久,為什么?學生紛紛回答之后我指出:這些文件,尤其是《清國征討方略》是日本最高層次的官方文件,其內容和觀點具有權威性和綱領性,充分體現(xiàn)了國家意志。

查閱史料——鑒別史料——選取史料——解讀史料——論證史料的可靠性,這個過程正是史學研究的普遍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掌握了史學方法,形成了強烈的證據(jù)意識,又養(yǎng)成了“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這既是學生最大的收獲,也是歷史教學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編.高中歷史教學基本要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聶幼犁,劉立新.獒奶、狼奶、狗奶和人奶.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6年第1期.

[3]楊豫,胡成著.歷史學的思想和方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猜你喜歡
法典史料證據(jù)
走馬史料贈故里 川渝民間文藝添新篇
淺談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司法解釋
馬克思司法公正思想初探
手上的證據(jù)
家庭暴力證據(jù)搜集指南
手上的證據(jù)
史料教學討論征文
《撒里克法典》:最著名的日耳曼法典
史料教學討論征文
台北市| 楚雄市| 滕州市| 禹城市| 延长县| 德钦县| 兴业县| 田东县| 东山县| 肥西县| 阿拉善右旗| 革吉县| 溆浦县| 瑞金市| 丰台区| 汨罗市| 定州市| 武宣县| 阳原县| 沙洋县| 台中县| 珲春市| 青川县| 徐州市| 上蔡县| 大理市| 祁连县| 应用必备| 连城县| 太湖县| 凤城市| 大安市| 庆安县| 宜川县| 安乡县| 巴林左旗| 邢台县| 玉山县| 紫阳县| 昌图县|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