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峰 竇建君 張克軍
【摘 要】本文分析徐州市不同文化程度的婚齡人口婚姻狀況及特點,用回歸分析方法研究人口文化程度對未婚人口比重的影響。結論表明徐州市人口文化程度與婚姻狀況之間存在相關關系,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初中到高中,本科到研究生,未婚人口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的速度將加快。
【關鍵詞】人口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卡方檢驗;未婚人口比重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fā)展,人們文化程度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婚姻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婚姻家庭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也逐步加深。眾所周知,婚姻家庭的影響因素很多,那么人口的文化程度與婚姻狀況之間是否存在關系?人口的文化程度對婚姻狀況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文以徐州市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為依據(jù),來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整理2010年江蘇省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從學歷來看,高中以上學歷低于全省,其中比例最大為初中學歷,占40.59%,其次為小學學歷占23.56%,大專及以上學歷僅占7.36%,說明徐州市文化教育水平低于全省水平。從婚姻狀況來看,徐州市15歲及以上人口中未婚的占21%;有配偶的占72%;離婚的占1%;喪偶的占6%。不同性別的婚姻狀況比例也有差異,其中男性未婚、離婚人口比例稍大,女性喪偶人口比例遠遠大于男性喪偶人口比例。
一、徐州市人口文化程度與婚姻狀況之間的關系
為研究徐州市人口文化程度與婚姻狀況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本文根據(jù)徐州市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對15歲及15歲以上人口的數(shù)據(jù),做列聯(lián)表1。同時采用卡方檢驗方法檢驗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
利用SPSS軟件進行卡方檢驗,運算得到有效例數(shù)為683489大于40,最小期望頻數(shù)15.64大于5,且卡方值為178223.736,df=18,P<0.5,故可以認為文化程度與婚姻狀況之間是存在相關關系的。
二、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婚姻狀況分析
根據(jù)資料數(shù)據(jù),做出文化程度與婚姻狀況的雙向列聯(lián)表2及徐州市人口婚姻狀況隨人口文化程度變化的趨勢圖1。
由表2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在未婚人口之間相差41.75%,在初婚人口之間相差29.84%,在喪偶人口之間相差38.20%,而在離婚人口之間相差0.65%。也就是說不同文化程度對未婚、初婚有配偶、喪偶人口是有影響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未婚人口,其次是喪偶人口,而對離婚人口的影響不大。由圖1可以看出,徐州市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口都以初婚人口為主,尤以小學文化人口突出,初婚人口占82.25%,同時人口文化程度越高,初婚人口比重越少,但學歷高于大學專科之后變化幅度不大。離婚人口與文化程度的高低沒有多大關系,但在喪偶人口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人口文化程度越高,喪偶所占比重越少;人口文化程度越高,未婚人口比重越大,學歷高于大學??浦笞兓炔淮蟆?/p>
三、人口文化程度對未婚人口比重影響的回歸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化程度對未婚人口比重的影響更加明顯,研究人口文化程度對未婚人口比重的影響,這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由徐州市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資料,得到徐州不同文化程度的未婚人口隨年齡變動的分布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各年齡的未婚人口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下降,各種文化程度下的未婚人口比重各有不同,為了進一步分析文化程度對未婚人口比重的影響,建立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3]。各種文化程度下的未婚人口比重在20歲之前大都保持在90%以上,變動不大,35歲之后大都保持在10%以下,而在20歲到35歲之間變動最大,文化層次的不同,相同年齡的未婚人口比重也不同,未婚人口比重除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動之外,還隨文化程度的變動而變動。為了數(shù)據(jù)選取的方便,在選取年齡數(shù)據(jù)的時候按照2歲間隔統(tǒng)計,在表示本組數(shù)據(jù)時用組中值代替,同時考慮實際社會意義,只選取大學本科階段的數(shù)據(jù)去分析,其余階段的分析方法類似,整理得文化程度差別的未婚人口比重與散點圖,見圖2及表3。
以文化程度“本科”為例做線性回歸。將“未婚人口比重”作為因變量,“年齡”作為自變量,建立線性模型,利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散點圖顯示未婚人口比重隨年齡的變化有一定的線性趨勢,同時受文化程度的影響。輸出結果顯示R2=0.943,說明文化程度為本科的未婚人口比重與年齡是高度正相關的;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小于0.05,說明該線性回歸模型是顯著的;常數(shù)及回歸系數(shù)的顯著性水平均為0.000,小于0.05,說明該線性回歸模型中常數(shù)及回歸系數(shù)都是顯著的。回歸方程為
y=272.258-8.233x,其中y為因變量“未婚人口比重”,x為自變量“年齡”。該方程還表明年齡每增加一歲,未婚人口比重平均下降8.233個百分點。為了比較分析其余非線性模型的效果,再建立指數(shù)模型、S型模型、二次模型等十一種回歸模型進行比較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各種模型都是顯著的,從及值來看,線性模型與對數(shù)模型相對較好,但兩種模型相比較,人們更喜歡選擇線性模型。同時分析十一種模型的曲線擬合圖,本文選取線性模型作為文化程度為本科的未婚人口比重隨年齡變化的回歸模型。其余不同文化程度下的線性回歸分析操作方法類似,可以得到文化程度為文盲、小學、初中、高中、???、研究生的未婚人口比重與年齡的線性回歸方程,其結果如下:文盲:y=
154.826-3.544x小學:y=174.561-5.295x;初中:y=272.258-
8.233x;高中:y=172.580-5.398x;??疲簓=228.183-7.014x;本科:y=272.258-8.233x;研究生:y=273.776-7.878x。由此可見,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模型的截距的絕對值增大,斜率大體上增大,但有個別階段出現(xiàn)減少,例如初中到高中,本科到研究生,但綜合截距與斜率的情況,可以看出未婚人口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的速度將加快。初中到高中,本科到研究生期間下降速度雖然也加快,但幅度有所變小,初中到高中,本科到研究生是一次大的教育分流,未婚比重下降幅度有所緩和,這也是與實際社會情況吻合的。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徐州市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探討了人口文化程度與婚姻狀況之間是否存在關系。分析發(fā)現(xiàn)徐州市人口文化程度與婚姻狀況之間存在相關關系。根據(jù)回歸分析方法,利用SPSS軟件,分析得到初中到高中,本科到研究生,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未婚人口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的速度將加快。初中到高中,本科到研究生期間下降速度雖然也加快,但幅度有所變小。在影響人們婚姻觀念的眾多因素中,文化程度是重要因素之一,這一因素對婚齡人口的婚姻狀況有著直接的影響,對未婚比重的影響也是顯著的。提高人口質量、控制人口數(shù)量,必須提高全民的文化程度。
參 考 文 獻
[1]王瑛.浙江省人口文化素質與婚姻狀況之間的關系[J].統(tǒng)計觀察.2004(6):82~83
[2]徐州市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年鑒》.2010
[3]屈思敏.文化程度對人口婚姻狀況的影響及數(shù)學模型分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2,3(8):11~14
[4]沈學楨.現(xiàn)代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84~90
[5]張鳴宇.吉林省人口文化素質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基金項目:徐州工程學院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XCX1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