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華,王少輝,劉萍萍,姚建楠,李穎利,李蓓蓓,邵東華,史子學,魏建超,馬志永
(1.上海市閔行區(qū)動物疫病預(yù)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109;2.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上海獸醫(yī)研究所,上海 200241)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感染可引起出血性腸炎(hemorrhagic colitis,HC)、溶血性尿毒綜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 血 小 板 減少 性 紫 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其中,HUS和TTP的病情嚴重,病死率高。EHEC引起人類致病的最常見血清型為 O157:H7,該病原菌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已成為世界性的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和食品安全問題[1,2]。1982年,該病首次在美國爆發(fā)流行,隨后在加拿大、英國、意大利、日本、愛爾蘭、比利時、德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以色列等國家爆發(fā)和流行[3-6]。我國1986年首次報告大腸桿菌O157:H7感染的病例,主要在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廣西省、福建省等十幾個省市發(fā)生大腸桿菌O157:H7感染的散發(fā)病例[7]。
大腸桿菌O157:H7作為一種人獸共患病原菌,可以在畜禽中流行和傳播,并通過動物源性食品傳染給人。調(diào)查和監(jiān)測結(jié)果表明,牛、羊、豬等家畜是大腸桿菌O157:H7的天然宿主,且牛和豬是大腸桿菌O157:H7的主要宿主,陽性率高于其他動物[8]。雖然豬是大腸桿菌O157:H7的宿主,但該菌引起豬發(fā)病并不多見,多為陰性感染,但可向環(huán)境中排毒,具有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9]。對上海地區(qū)豬場中大腸桿菌O157:H7進行流行病學調(diào)查,了解其毒力因子和耐藥情況,有助于控制大腸桿菌O157:H7在豬場中的流行和傳播,防止其經(jīng)動物源性食品在人間傳播。因此,本研究對采集上海地區(qū)某3個豬場豬280份樣品進行大腸桿菌O157:H7分離鑒定和生物學特性研究,將對預(yù)防和控制大腸桿菌O157:H7在豬場中的流行和傳播具有重要的獸醫(yī)公共衛(wèi)生意義。
1.1 材料
1.1.1 試劑與儀器 營養(yǎng)肉湯(NB)為上??萍脊井a(chǎn)品;大腸桿菌O157顯色培養(yǎng)基為青島海博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產(chǎn)品;大腸桿菌O157和H7診斷血清為寧波天潤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產(chǎn)品;細菌微量發(fā)酵管、藥敏試紙均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2×TaqPCR Master Mix 購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Veriti 96 Well Thermal Cycler PCR 擴增儀購自Applied Biosystem公司;DYY-GC型電泳儀購自北京市六一儀器廠;凝膠成像儀購自Bio-Rad公司。
1.1.2 病料 2012年4~12月份分別采集上海市某三個豬場的豬糞便樣品和肛拭子樣品共280份。
1.2 方法
1.2.1 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 將糞便樣品和肛拭子樣品混于 500 μL NB 培養(yǎng)基中,37℃培養(yǎng)增菌 6~8 h,劃線接種于O157顯色培養(yǎng)基上,37℃培養(yǎng)16~20 h,挑取疑似單菌落劃線在平板上劃線純化,挑取疑似單菌落接種于LB培養(yǎng)基中,37℃培養(yǎng)6~8 h,進行下一步鑒定。
1.2.2 血清學鑒定 分別應(yīng)用O157和H7單因子診斷血清與待檢細菌在玻片上進行凝集反應(yīng),測定細菌的血清型。凝集試驗以生理鹽水作為陰性對照,以大腸桿菌O157:H7標準菌株ATCC35150作為陽性對照。
1.2.3 PCR鑒定 根據(jù)O157抗原和H7抗原編碼基因(rfbE和fliC)進行雙重PCR鑒定大腸桿菌O157:H7[10,11]。移取 1 mL 增菌液至滅菌 EP 管中,10 000×g離心 5 min,棄上清,然后加入 100 μL滅菌去離子水重懸沉淀,于沸水中加熱10~15 min,再次10 000×g離心5 min,收集上清液,作為PCR反應(yīng)模板。PCR 反應(yīng)體系如下:2×PCR Master Mix 12.5 μL,引物O157-F、O157-R、H7-F、H7-R(表1)各取0.8 μL,模板(粗提DNA)2.0 μL,最后加滅菌ddH20至25 μL。同時設(shè)立陽性對照,陰性對照。PCR反應(yīng)條件如下:95℃預(yù)變性5 min;95℃變性 30 s,55℃ 退火 30 s,72℃ 延伸 40 s,35 個循環(huán);72℃ 延伸10 min。1.0%瓊脂糖凝膠上電泳各樣品5 μL,紫外燈下拍照,記錄PCR結(jié)果。
1.2.4 生化試驗 將細菌分別接種于腸桿菌微量生化管中,37℃倒置培養(yǎng)24 h,觀察并記錄結(jié)果,確定菌株的各項生化特性。
1.2.5 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將所保存的純化菌株分別在37℃營養(yǎng)肉湯中培養(yǎng)18~24 h,致密劃線于瓊脂平板表面,用無菌鑷子將藥敏片貼于培養(yǎng)基表面,37℃培養(yǎng)24 h后測抑菌圈直徑,根據(jù)美國臨床檢驗標準委員(CLSI)標準判定大腸桿菌O157:H7對藥敏紙片的敏感性(表2)。
表1 大腸桿菌O157: H7特異性基因檢測引物Table 1 Primers for detection of E.coli O157:H7
表2 藥物敏感性判斷標準Table 2 Primers for detection of E.coli O157:H7
1.2.6 毒力基因檢測 根據(jù)大腸桿菌O157毒力基因序列分別設(shè)計并合成引物(表 1),采用PCR檢測這些毒力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分布。PCR反應(yīng)體系:2×PCR Master Mix 12.5 μL,Primer F、R 各取1.0 μL,模板(粗提 DNA)2.0 μL,最后加滅菌ddH2O至25 μL。PCR反應(yīng)參數(shù):95℃5 min;95℃ 30 s,56℃ 30s,72℃ 30~50s,30 個循環(huán);72℃10 min。1.0% 瓊脂糖凝膠上電泳各樣品 5 μL,紫外燈下拍照,記錄PCR結(jié)果。
2.1 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大腸桿菌 O157:H7 在 O157 選擇性培養(yǎng)基上呈紅色、淡紅色或紅色菌落,菌落周圍沒有藍色暈圈,其他大腸桿菌顯暗藍色、藍色或紫色,菌落周圍有藍色暈圈;而其他細菌顯藍色、黃色或無色。280個樣品經(jīng)過O157選擇性培養(yǎng)基篩選,挑取17個疑似單菌落。
2.2 大腸桿菌O157:H7的PCR鑒定采用PCR方法檢測17株疑似菌株是否為大腸桿菌O157:H7,以ATCC35150菌株為陽性對照。結(jié)果表明來自于15和17號疑似菌株出現(xiàn)特異性條帶(圖1),表明該菌株為大腸桿菌O157:H7,分別命名為EHEC01和EHEC02。在檢測的280個樣品中,有2份細菌經(jīng)PCR鑒定為大腸桿菌O157:H7,樣本細菌分離率為0.71%。
圖1 大腸桿菌O157:H7 PCR檢測結(jié)果Fig.1 The PCR detection of E.coli O157:H7
2.2 血清學鑒定結(jié)果對PCR呈陽性的菌株進行血清學鑒定,分別將其與O157和H7診斷血清做玻片凝集試驗,結(jié)果表明該菌株與O157和H7診斷血清均出現(xiàn)凝集現(xiàn)象,而與陰性對照血清和生理鹽水則均無凝集現(xiàn)象。凝集試驗結(jié)果表明分離所得的2株細菌為大腸桿菌O157:H7,與PCR結(jié)果一致。
2.3 生化試驗結(jié)果將大腸桿菌O157:H7菌株分別接種于微量生化管,培養(yǎng)后觀察。結(jié)果表明,該細菌能夠發(fā)酵葡萄糖、乳糖、麥芽糖和甘露醇;發(fā)酵蔗糖,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M-R試驗、吲哚試驗陽性;VP試驗、檸檬酸鹽利用試驗陰性;不產(chǎn)生硫化氫(H2S)。以上生化結(jié)果與大腸桿菌O157:H7的生化特性相符合。
2.4 藥敏試驗結(jié)果選用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氯霉素類抗生素、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多肽類抗生素、氟喹諾酮類藥物和利福霉素類抗菌藥共24種抗菌藥物對分離得到的大腸桿菌O157:H7進行藥敏試驗,藥敏結(jié)果見表3。藥敏結(jié)果表明大腸桿菌O157:H7的耐藥性程度都較高,兩者對24種藥物的耐藥性均為62.5%。而敏感藥物僅有頭孢西?。姥囅桑?、頭孢他啶(復達欣)和丁胺卡那霉素3種。
2.5 毒力因子分布采用PCR方法對大腸桿菌O157:H7分離株的主要毒力基因(stx1、stx2和eae)進行檢測,結(jié)果顯示兩株大腸桿菌O157:H7均含有eae基因。EHEC01分離株含有stx1基因,提示其只攜帶1型志賀毒素;而EHEC02分離株不攜帶志賀毒素基因(圖2)。
表3 大腸桿菌O157:H7的藥敏試驗結(jié)果Table 3 Results of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of E.coli O157:H7
近年來,由EHEC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世界范圍內(nèi)許多國家都時有報道,如最近發(fā)生在德國由豆苗污染引起的EHECO104:H4暴發(fā)事件,導致2000多人感染,約數(shù)十人死亡,這次疫情對整個歐洲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2]。EHEC主要包括O157:H7、O26:H11和 O111等血清型,其中 O157:H7是最重要的一種血清型。研究表明,家畜家禽是大腸桿菌O157:H7的主要動物宿主和傳染源,其中最主要的宿主為牛,其次為羊、豬、禽類[8]。因此,本文對上海地區(qū)豬場中大腸桿菌O157:H7的分布及生物學特性進行研究,有助于控制大腸桿菌O157:H7在畜禽中的流行和傳播,防止其經(jīng)動物源性食品傳染給人。
圖2 毒力基因檢測結(jié)果Fig.2 The results of PCR for detection of virulence genes
本文采用增菌、選擇性培養(yǎng)基篩選、PCR鑒定的方法分析大腸桿菌O157:H7在280份豬場樣品中的分布。結(jié)果從不同豬場的2份斷奶腹瀉仔豬的糞便樣本中分離鑒定出大腸桿菌O157:H7,分離率為 0.71%(2/280)。Yan等[13]對 2005-2006年 上海奉賢區(qū)不同豬場的糞便樣品中大腸桿菌O157進行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1.1%的樣品含有大腸桿菌O157,其于分離率高的原因在于僅檢測大腸桿菌 O157(包括 O157:H7 和 O157:NM)。王建等[14]檢測2003-2004年上海地區(qū)動物及其產(chǎn)品中大腸桿菌O157:H7帶菌情況,結(jié)果表明5.71%的豬糞便樣品攜帶大腸桿菌O157:H7。顧寶柯等[15]的檢測結(jié)果表明,2000-2001年上海地區(qū)豬糞便中大腸桿菌O157:H7的檢出率為3.4%,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檢出率分別為1.4%和5.67%。楊麗華等[16]檢測了上海市閔行區(qū)家禽畜大腸桿菌O157:H7帶菌狀況,豬糞中大腸桿菌O157:H7的陽性率高達9.76%。造成大腸桿菌O157:H7不同的檢出率的原因可能為不同時間、不同豬場、不同采樣方法。
志賀毒素(Stx1、Stx2)和緊密素(Intimin)是EHECO157的主要致病因子,其分別由stx1、stx2和eae基因編碼,是判斷EHEC O157菌株致病力強弱的重要因素[17]。自然界中存在的大腸桿菌O157有的產(chǎn)毒,而有的不產(chǎn)毒,它們對人的致病性有很大差異,但是表型幾乎相同,用傳統(tǒng)的血清學方法也難以分辨,本文采用簡便、快速、特異的PCR方法檢測分離菌株所攜帶的主要毒力基因進行檢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每個菌株的毒力特性。志賀毒素是EHEC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具有細胞毒性、腸毒性和神經(jīng)毒性,是導致感染者死亡或出現(xiàn)重型病癥的主要原因。目前認為EHECO157:H7之所以能對人類引起如此大的危害,其主要都是志賀毒素的作用[17]。本次分離鑒定的EHECO157:H7菌株均不攜帶Stx2,而僅EHEC01含有Stx1,這與相關(guān)報道中的結(jié)果相比稍低[18],其原因可能由于不同來源的菌株具有不同的特性。LEE毒力島上的重要毒力基因eae編碼的緊密素是導致腸道出現(xiàn)典型粘附與消除損傷的主要致病因子,本次分離的兩個菌株都含有eae基因,這一結(jié)果與“eae基因在EHEC菌株中廣泛存在”的說法[18]是一致的。
本研究對分離的EHECO157:H7進行體外藥敏試驗,結(jié)果表明2株EHECO157:H7均具有很強的多重耐藥性,僅對頭孢西?。姥囅桑?、頭孢他啶(復達欣)和丁胺卡那霉素3種藥物敏感。濫用抗生素可導致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給養(yǎng)豬業(yè)的疾病控制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并有可能通過食物鏈將耐藥性基因傳遞給人類。由于EHEC致病機理的特殊性,濫用抗生素不僅難以控制病情,還會促進志賀毒素的釋放,使其在體內(nèi)發(fā)揮作用,增加了疾病的控制難度。因此,使用抗生素控制病情時,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chǔ)上,選用合適的防控方法。
[1]Locking M, Cowden, J.Escherichia coli O157[J].BMJ,2009, 339: 4076.
[2]Gyles C L.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 overview[J].J Anim Sci, 2007, 85(13 Suppl): 45-62.
[3]Day N P , Scotland S M, Cheasty T,et al.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ssociated with human infec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J].Lancet, 1983, 1(8328): 825.
[4]Watanabe H, Wada A, Inagaki Y,et al.Outbreaks of 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nfection by two different genotype strains in Japan, 1996[J].Lancet, 1996, 348(9030): 831-832.
[5]Albert M J, Bettelheim K A.Enterohaemorrhagic E.coli O157:H7 in central Australia[J].J Diarrhoeal Dis Res,1989, 7(3-4): 96-97.
[6]Hancock D D, Besser T E, Rice D H,et al.Multiple sources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 in feedlots and dairy farms in the northwestern USA[J].Prev Vet Med, 1998,35(1): 11-19.
[7]王燕, 謝貴林, 杜琳.大腸桿菌O157:H7感染流行概況[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 2008, 36(1): 51-58.
[8]Ferens W A, Hovde C J.Escherichia coli O157:H7:animal reservoir and sources of human infection[J].Foodborne Pathog Dis, 2011, 8(4): 465-487.
[9]焦鳳超, 李迎曉, 易本馳, 等.豬源大腸桿菌O157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J].畜牧與獸醫(yī), 2010, 42(10): 72-73.
[10]Sanchez S, Martinez R, Garcia A,et al.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from extensive cattle of the fighting bulls breed[J].Res Vet Sci, 2010, 88(2):208-210.
[11]Garcia-Sanchez A, Sanchez S, Rubio R,et al.Presence of Shiga toxin-producing E.coli O157:H7 in a survey of wild artiodactyls[J].Vet Microbiol, 2007, 121(3-4): 373-377.
[12]Rohde H, Qin J, Cui Y,et al.Open-source genomic analysis of Shiga-toxin-producing E.coli O104:H4[J].N Engl J Med, 2011, 365(8): 718-724.
[13]Yan Y, Shi Y, Cao D,et al.Prevalence of Stx phages in environments of a pig farm and lysogenic infection of the field E.coli O157 isolates with a recombinant converting Phage[J].Curr Microbiol, 2011, 62(2): 458-464.
[14]王建, 沈莉萍, 劉佩紅, 等.上海市動物及其產(chǎn)品中大腸埃希菌O157:H7帶菌情況的調(diào)查[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5, 26(4): 87-90.
[15]顧寶柯, 許學斌, 金匯明, 等.上海地區(qū)家畜、家禽及肉制品大腸桿菌O157:H7監(jiān)測[J].疾病監(jiān)測, 2003, 18(1):5-7.
[16]楊麗華, 許學斌, 劉繼倩, 等.上海市閔行區(qū)家禽畜大腸桿菌O157:H7帶菌狀況監(jiān)測.上海預(yù)防醫(yī)學雜志[J].2004, 16(7): 309-310.
[17]Law D.Virulence factors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 and other Shiga toxin-producing E.coli[J].J Appl Microbiol,2000, 88(5): 729-745.
[18]Seker E, Kuyucuoglu Y, Sareyyupoglu B,et al.PCR detection of Shiga toxins, enterohaemolysin and intimin virulence genes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strains isolated from faeces of Anatolian water buffaloes in Turkey[J].Zoonoses Public Health, 2010, 57(7-8):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