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福秋
[摘要]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材的開發(fā)者。研讀教材,先要用心走進教材,認真讀懂教材。教師備課更應充分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狀況,對他們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上處于何種狀態(tài)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關鍵詞]鉆研教材 了解學生 科學選擇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苯虒W也如此,只有在課前作了充分的準備,深入的鉆研教材,全面的了解學生,科學的選擇資料,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隨機應變,因勢利導,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深入的鉆研教材
研究教材歷來是備課的重頭戲。“教師是教材的開發(fā)者”,“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意味著教師和教材地位的平等。教師不再是教材的“傳聲筒”,但承認教師面對教材時享有的自主權,決不意味著教師可以輕視教材,任意改編教材。研讀教材,先要用心走進教材,認真讀懂教材。
我們應重視整組的鉆研教材,認識每組教材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收錄了《翠鳥》、《燕子專列》、《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樹》四篇文章,其中前三篇為精讀課文,最后一篇是略讀課文?!洞澍B》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燕子專列》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路旁的橡樹》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是《翠鳥》一課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用了擬人、比喻、對比等多種方式?!堆嘧訉A小芬徽n采用了倒敘的方式講述整件事情的經過。此外,還采用了對比的方式來增強表達效果,在《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文中,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文章在對比中蘊涵因果的表達方式。《路旁的橡樹》則是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這樣的幾篇文章怎么會放到一組里呢?經過深入學習課程標準我了解到,小學語文課文的編排體系對文章題材不作縱向排列,不過多的考慮相似題材文章的歸類問題。語文教材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幾篇課文緊緊的圍繞“愛護周圍環(huán)境”這一主題排列在一組里,要通過本組教學,增強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為保護環(huán)境作出自己的努力。教材在一年級下冊第三組安排了“保護環(huán)境”,二年級上冊第七組安排了“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的專題,那么本組教材又側重什么呢?經深入鉆研教材得知,第五課《翠鳥》之后,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開展一次調查周圍環(huán)境的活動。在《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之后,提示學生交流開展活動的方式,整理調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準備?!罢Z文園地”中,進行更深層次的拓展和延伸。因此教學本組課文,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會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蘊涵的道理,體會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植物的重要性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這種開展調查活動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提高保護環(huán)境意識。
二、全面了解學生
支玉恒老師指出:“駕馭課堂”其實就是駕馭學生的學情,駕馭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而不是“駕馭教案”。因此要求教師備課就要充分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狀況,對他們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上處于何種狀態(tài)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才能針對學生的特點,恰當?shù)倪x擇和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備課時應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不僅要考慮學什么,怎樣學,更應考慮教學內容是否適合學生的需要,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與學的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發(fā)展。
我曾經有一次很慘痛的失敗經歷,雖說是多年前的事了,但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然是那樣清晰,猶如昨日。我曾有幸聆聽過支玉恒老師指教的《西門豹》一課,他那精彩的教學設計令人折服,收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時隔半年我也要上這一課,決定借支老師的設計一用,并默默地期待著那精彩的時刻出現(xiàn)在我的課堂。然而,我卻是帶著無奈與困惑結束了這節(jié)課。課后,我靜下心來認真總結,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我僅僅是停留在技術層面的模仿,而忽視了教學手段背后蘊涵的教學思想的感悟與理解,更主要的是我忽視了教學對象的變化,忽視了我的學生們。一節(jié)非常好的教學設計,但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與此相脫節(jié),造成了教學失敗。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課堂教學要收到師生雙贏的滿意效果,既要鉆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學生。
三、科學的選擇資料
教材是教學資源的核心部分,教師必須深刻理解,吃透內容。但是,教師上課僅僅依據(jù)教材,則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缺乏活力,甚至對某些內容的不理解。而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配套資料的交錯滲透,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觀察積累融會貫通,會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望。
新課標提出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缺乏這種能力的教師當然也不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因此,設計文本相關內容的知識,信息和資料,如寫作的背景、作者的奇聞逸事、圖片,作品分析以及與課文相關的課件或其他文章等資料,凡與本文有關的教師都應通過看工具書、上網查詢等方式積極查閱,解決心中的疑問,豐富教材的內容,胸有成竹的走進教室,介時面對學生的質疑,面對突發(fā)的狀況,面對“異樣的聲音”,才不會驚慌失措,解決問題的手段才能多種多樣。我們很多教師在教學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時,很自然地就會介紹當時的寫作背景,學生在了解了寫作背景以后,對“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一句的理解就會很深刻,理解了作者的愉悅心情。
我深深體會到,小學教材內容看似淺顯易懂,但里面卻有無盡的學問,鉆研教材會有無窮樂趣。但我們要勇于取舍,善于取舍。真正駕馭教材,能運用自如,確實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巨大的精力才行。
(作者單位: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qū)二道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