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論渝東南地名信仰文化

2013-08-08 08:10黃權(quán)生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土地廟武隆縣東南地區(qū)

周 妮,黃權(quán)生

(1.西南大學 歷史地理研究所,重慶 400715;2.復旦大學 歷史學系,上海 200433)

重慶市在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方面較之我國北方地區(qū)的城市而言,的確是一個缺乏文化底蘊的年輕城市。但是重慶是我國西部地區(qū)文化相對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是我國原始宗教較為興盛的地區(qū),也是道教最早傳播的區(qū)域之一,佛教傳入的時間也較早。同時,大量的文臣、武將、仁人、賢士也成為人們頂禮膜拜、崇敬紀念的對象。因而,重慶在歷朝歷代留下了大量的名人祠廟、佛寺、道觀等。但由于時間的流逝與人們對歷史文物保護意識的薄弱,以及對寺廟文化研究的忽略。大部分有關寺廟文化的史料都淹沒在古舊文獻之中,寺廟也在時間的消逝過程中逐漸被磨損或消失,只有部分保留至今。因重慶市信仰文化的整體研究范圍較廣,所以這里將以渝東南地區(qū)為例,研究渝東南寺廟文化的基本概況。

渝東南地區(qū)是地處重慶市 (東南部)與湖北、湖南、貴州 “三省一市” 的交界地區(qū),包括黔江區(qū)、石柱縣、武隆縣、彭水縣、酉陽縣、秀山縣等 “一區(qū)五縣”。這一地區(qū)是地處七曜山、武陵山、大婁山等幾大山系縱橫分布的地區(qū),經(jīng)濟、教育、交通等各方面發(fā)展相對落后。正是因其地處山區(qū),受 “外界” 的影響較少,所以其寺廟文化的保存也相對較為完整。而這一點在其地名上所表現(xiàn)出的信息較多,且在有關各縣的相關資料中所記載的寺廟多為位于城池附近的由官方修建的比較正規(guī)的廟宇,缺少對下屬鄉(xiāng)鎮(zhèn)的寺廟的記載。因此這里將以這一地區(qū)的地名為依據(jù),簡單地窺探渝東南地名中所包含的寺廟(信仰)文化。

一、信仰文化的基本概況

(一)信仰文化基本概況

寺廟在很大程度上是民間信仰的載體。我國各地、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不同區(qū)域、不同民族間所信仰的對象也有所不同,總體呈現(xiàn)出多樣性與區(qū)域性的特點。但中國民間信仰主要表現(xiàn)為各式各樣的 “崇拜” 舉動和心理。其種類眾多,既可以按信仰對象分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行業(yè)崇拜。也可以按天、地、人三界分為神靈信仰、鬼魂信仰和人杰信仰。信仰文化還可以分為正式的宗教信仰與普通百姓的一般信仰與崇拜。正式的宗教信仰是指對具有一定的教條與教規(guī)和特定信仰對象的正式宗教組織的信仰。普通百姓的信仰是完全出于生活實際目的,帶有顯著的功利性。而這里所研究的對象正是普通百姓的民間信仰文化,其宗旨是祈求福祿壽禧財。將人們對未來的希求與對生活的理解借助一定的儀式或程式表達出來。除了自身的文化內(nèi)涵之外,在民間信仰即寺廟文化中還保存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傳說、歌舞等內(nèi)容。渝東南地區(qū)的寺廟文化也多為民間信仰所形成的寺廟文化。同時,渝東南地區(qū)歷來為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其信仰文化也具有很多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信仰。

根據(jù)民間信仰的種類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寺廟文化,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大類。第一是自然崇拜,自然崇拜包括了對自然界所固有的自然實體、植物以及動物的崇拜。這類崇拜所產(chǎn)生的寺廟多以其崇拜對象而名。如黔江縣石會區(qū)黑溪公社互助大隊白馬廟 “此地原有白馬廟,故名白馬廟”[1]62,代表了對神馬的崇拜。石柱縣銀杏大隊銀杏堂“銀杏堂系萬歷年間修的一所古廟,原名銀杏寺,屬縣有名古剎,后稱銀杏堂,故名銀杏堂”[2]90?!堆a輯石砫廳志》 亦有記載 “銀杏寺,在城東北二百里,創(chuàng)自前明萬歷中 (其時,有宮保衙承芳撰碑文,《舊志》 以平庸未錄,今逸。)廳境大剎也,殿宇深邃,僧徒繁多,每歲開壇授具足戒(乾隆初,有僧透月,著名遠近。詩文鄙陋,語錄淺薄。一俗僧耳,非竺岫凈石比也。)”[3]。第二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所對應的寺廟文化一般為家族宗祠,在渝東南地區(qū)則具體體現(xiàn)在每家的堂屋之上。第三,是民間信仰,也是寺廟文化表現(xiàn)最為豐富的方面,即神靈信仰。在中國民間的眾多寺廟中,為數(shù)眾多的也是神靈信仰。神靈信仰包括了自然神與社會神,自然神主要包括觀音廟、土地廟、龍神廟、龍王廟、玉皇廟等以人們虛幻的神為信仰對象的神。社會神大多是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有突出品質(zhì)或事跡的,并在人們心目中有著很高地位的社會風云人物或英雄人物,即所謂的前賢。如在民間多有為祭祀孔子或紀念孔子的文廟,彭水縣漢葭鎮(zhèn)學壩大隊學壩“明代為紀念孔子,在此修一文廟,內(nèi)設學校,故名學壩”[4]12。此外,還有很多紀念三國時期的關羽的廟宇以及四川地區(qū)紀念川主的川主廟。第四,在渝東南地區(qū)還存在很多根據(jù)美好愿望而命名的寺廟,如石柱縣大歇區(qū)燈盞公社李坪大隊太平寺 “因有古廟一座于此,名叫太平寺,故名太平寺”[1]106,就表達了人們渴望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第五,渝東南地區(qū)有不少以教化之意命名的寺廟,如黔江縣馮家區(qū)正誼公社廣華大隊廣益寺“此地曾有一廟,名廣益寺,而名廣益寺”[1]106。除了以上主要分類之外,還有眾多數(shù)量的寺廟是難以進行準確分類的其他類型寺廟。

(二)渝東南信仰文化基本概況

渝東南地處武陵山腹地,屬于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區(qū),至今仍是重慶市所有區(qū)縣中發(fā)展落后的區(qū)縣。居住在其地的人,由于交通落后,生活貧困,因而產(chǎn)生很多有鬼神迷信之信仰。在長江師范學院彭福榮等主編的《重慶民族文化研究》 中提到“渝東南地區(qū)地處豫湘鄂黔交界地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曾受到源遠流長的巴文化、楚文化和黔文化的影響……其一是巫鬼文化。渝東南地區(qū)山勢高峻,交通閉塞,生產(chǎn)能力極其低下。險惡的生存環(huán)境使人們把對大自然的敬畏寄托于更多的神靈,并加以膜拜,致使渝東南地區(qū)有濃厚的巫鬼文化氣息”[5]21-22。此外,很多史料也對此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敘述。如《晉書》 卷一百二十云:“秦并天下,以為黔中郡……漢末張魯居漢中,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巫覡,多往奉之”[6]?!妒裰袕V記》 卷三十八言:“邑梅長官司……婚姻以牛只為等,疾病以巫祝為醫(yī)”[7]?!短藉居钣洝?卷一百二十載:“黔州,風俗。雜居溪洞,多是蠻獠,其性狂悍,其風淫祀”[8]。道光《補輯石砫廳志》 卷六稱:“疾病不信醫(yī)而信巫,夜夜鼓吹跳鬼”[9]?!锻卧鲂抻详栔彪`州總志》 卷十九說:“彭水縣引《陶志》:民俗信事鬼神,鄉(xiāng)里有爭角,輒憑神以輸服。有疾病則酬神愿”[10]。這些史料部分說明渝東南地區(qū)自古以來即多鬼神信仰之說。又渝東南地區(qū)自古為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其信仰文化必然同時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區(qū)的特色信仰文化。

二、渝東南地區(qū)地名中的信仰文化

寺廟是信仰文化最重要的體現(xiàn),是信仰文化的支撐。寺廟的的象征意義與人們所賦予的精神意義則是信仰文化的精髓,是支撐寺廟發(fā)展的動力。地名學是一門所含信息較多且較為直觀的一門學科,但其所含信息也比較簡略。所以在研究有關地名信仰文化時,在眾多地名中往往只能發(fā)現(xiàn)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地名闡釋了有關寺廟的的象征意義。但是,地名學是一門較為直觀的學科,從地名中所包含的寺廟名稱,也可以看出人們所賦予寺廟的美好愿望以及寺廟存在所代表的意義。因此,以地名學為載體研究渝東南地名信仰文化也是一個較好的途徑。

(一)渝東南地名信仰概況

據(jù)渝東南各區(qū)縣的《地名錄》 統(tǒng)計可知,在渝東南地區(qū)地名中,以寺廟名稱命名或者地名中明顯標識有 “寺廟” 的地名共有687處。其中黔江區(qū)107處,彭水縣141處,酉陽縣121處,秀山縣24處,石柱縣176處,武隆縣118處。其中沒有注明寺廟名稱的共有340處,占所有有關寺廟文化地名的50%左右。如黔江縣聯(lián)合鎮(zhèn)青?公社包家大隊八角廟“原臨河有一廟,兩樓,八角,故名八角廟”[1]62。石柱縣大歇區(qū)廟堂壩“此壩歷史上有一廟宇,而得名廟堂壩”[2]9。彭水縣漢葭區(qū)城郊公社和平大隊廟溝 “昔日溝旁有座廟,故稱廟溝”[4]16。武隆縣巷口區(qū)黃渡大隊廟灣 “此灣早年有廟,故名廟灣” [1]11。秀山縣中和鎮(zhèn)蓮花公社貴賢大隊閣邊“早年此地村側(cè)有一寺廟樓閣”[12]24。酉陽縣鐘多區(qū)鐘多公社火山大隊廟彎“此彎原有一古廟,故名廟彎”[1]17。在地名中注明寺廟名稱的地名共有324處,所占比例較大的主要有土地廟、觀音廟、山王廟、龍神廟、川主廟、回龍寺、玉皇殿等(詳見表一)。

表一 渝東南一區(qū)五縣主要寺廟統(tǒng)計

(二)渝東南地名信仰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

從渝東南地名信仰概況可知渝東南地名中包含了眾多與信仰(寺廟)相關的地名,對于其中未詳細注明寺廟名稱的地名信仰文化是我們不能探知的。但是,從其確切標注了寺廟名稱的地名中,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接鍠|南地區(qū)豐富的信仰文化。具體而言,其信仰文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渝東南地區(qū)的自然神信仰。(1)土地廟是民間祭祀土地神的廟宇。土地神也是五谷神,又叫“社神”,實際是陰差,主要收容羈押剛死的鬼魂。傳說新鬼須先到土地神那里報到并暫住三天再向西行,所以人們祭祀土地神是在請求土地關照剛死的親屬或朋友。這種對土地的信仰主要是基于當?shù)鼐用癖容^嚴重的迷信思想,渝東南地區(qū)由于地處武陵山區(qū),在各個時期的發(fā)展都較為落后,鬼神之說人皆信之。因此,在眾多標明寺廟名稱的地名中,以土地廟命名或地名信息中包含土地廟的地名共有89處。占所有寺廟地名的13%左右,約占明確寺廟名稱地名的26%。黔江區(qū)18處,彭水縣21處,酉陽縣16處,秀山縣1處,石柱縣18處,武隆縣15處。如黔江縣土地廟地名具體有城北公社土地埡 “山埡口曾有一土地廟,故名土地埡”[1]16。后壩公社新建大隊土地槽“以地形呈槽狀,曾有土地廟,得名土地槽”[1]19。黑溪公社光明大隊土地堡“以土堡上曾有土地廟得名”[1]63。九龍公社改革大隊土地埡“此埡口上曾有土地廟,故名土地埡”[1]70。白石公社天河大隊天門店“清朝時,此地有天門土地廟,后在此設店鋪,故名天門店”[1]93等18處。彭水縣有下巖西公社過江大隊土地坳 “早年此坳口上有座土地廟,故名土地坳”[4]36。走馬公社萬家大隊土地堂 “解放前此處有座土地廟”[4]98。龍溪公社老橋大隊土地堡“從前堡上有土地廟,故稱土地堡”[4]109。聯(lián)合公社大坪大隊土地塘 “塘前曾有土地廟,故名土地塘”[4]123。鹿鳴公社向家大隊神樹槽 “槽內(nèi)一根古老大樹下有一土地廟”[4]310等21處。酉陽縣有板溪公社王家蓋大隊土地塘 “舊時有一土地廟,廟側(cè)有三塘,故名土地塘”[13]28。黑水公社蘇家大隊土地嶺“嶺上有土地廟,故名土地嶺”[13]51。后溪公社大江大隊土地堂 “原有一個土地廟,故名土地堂”[13]142等16處。秀山縣只有孝溪公社貓兒坡大隊土地溝一地,土地溝“此山溝里早年有一土地廟”[12]194。石柱縣有五斗公社五斗大隊土地坡 “此坡早年有土地廟一座,故名土地坡”[2]64。楓木公社新屋大隊紅廟子梁 “此山梁有一小土地廟,廟壁染紅色,故名紅廟子梁”[2]241等18處。武隆縣有火爐公社杜家坪大隊新土地 “早年有土地廟,故名新土地”[11]53。趙家公社新華大隊紅廟“此地有紅色土地廟,故名紅廟”[11]106。土地公社土地坳 “此為山坳,早年修有一座土地廟,故名土地坳”[11]162等15處。渝東南地區(qū)土地廟分布較廣,若按平均值計算,平均每個縣有15座土地廟。又因古時土地廟家家有之,所以土地神信仰是當?shù)乇姸嘈叛龅闹髁魑幕?。但渝東南各方志中對此信仰文化缺乏相應的記載。

(2)觀音廟是民間祭祀觀音菩薩的地方。觀音菩薩在人們心目中是一位全能神,既可以救苦救難,又可以保一方風調(diào)雨順。此外,觀音菩薩本身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因此,人們修建觀音廟,以祈禱觀音菩薩的保佑,以表達內(nèi)心渴望平安、渴望風調(diào)雨順的美好愿望。除觀音廟的修建外,在民間還傳說農(nóng)歷二月十九日是觀音的誕生日、六月十九是觀音的成道日、九月十九是觀音的涅槃日。每到這些 “觀音節(jié)”,信仰觀音菩薩的人都會前往觀音廟許愿吃齋。在渝東南地區(qū)觀音菩薩崇拜也較為普遍。在渝東南地名中共有29個地名明確標注了觀音廟的存在。其中黔江區(qū)4個,彭水縣6個,酉陽縣6個,石柱縣10個,武隆縣3個。如黔江區(qū)縣壩公社觀音山 “光緒年間,于此山建觀音廟一座,故名觀音山”[1]220。黔江區(qū)楊柳公社觀音巖 “山巖原有一座觀音廟,故名觀音巖”[1]224。在光緒 《重修黔江縣志》 卷二載:“觀音寺……此寺金溪、中塘、正誼、后壩各鄉(xiāng)俱有,惟三屯之觀音巖,白鶴之普濟寺最著靈應”[14]。又彭水縣城郊公社觀音橋“橋側(cè)過去有觀音廟,故名觀音橋”[4]18。長灘公社觀音溪 “小溪旁有一觀音廟,故名觀音溪”[4]156。光緒 《彭水縣志》 有 “觀音堂……各鄉(xiāng)觀音廟極多,不能悉載”[15],說明在彭水縣地名中所表現(xiàn)的觀音信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石柱縣華豐公社觀音堂 “此地河岸上有一觀音廟,故名觀音堂”[2]25。石柱縣官田公社觀音廟“早年此處無房,只有觀音廟一座,故名觀音廟”[2]123。光緒 《補輯石砫廳志》 有關觀音信仰的記載有觀音閣、觀音庵、觀音寺、觀音崖寺四處[3],未記述石柱縣其他有關觀音信仰的寺廟。武隆縣桐梓區(qū)觀音巖“以此地早年建有觀音廟得名觀音廟”[2]179。酉陽縣南腰界公社蓮花寺“此處一座觀音廟,名蓮花寺”[2]226。

(3)山王廟是供奉山神的廟宇。在我國,有關山神的傳說源遠流長,在 《山海經(jīng)》 、《太平廣記》、等眾多著作中都存在很多關于山神的傳說。據(jù)相關歷史文獻記載,從隋代開始,人們就在各地名山立祠建廟,到后來逐漸擴散到地方,在有山的地方都開始修建廟宇。人們修建廟宇,供奉山神主要是為祈求山神保佑他們免受山中野獸的傷害。因此,在地處深山峽谷的渝東南地區(qū)也存在不少供奉山神的山王廟。同治增修《酉陽直隸州總志》 亦有記載:“案山王即山神也,山神本正祀,有山則有之。州并屬,山神最靈亦最奇”[16]。事實上,在渝東南地名中也有36個地名明確地注明了山王廟的存在。其中黔江區(qū)6個,彭水縣9個,酉陽縣1個,石柱縣14個,武隆縣6個。如黔江蓬東公社廟坪 “此坪曾有一山王廟,故名廟坪”[2]121。白土公社山王廟“此地原有一小廟,名山王廟”[2]212。彭水縣鞍子公社灶興場 “清末在灶神埡口建有山王廟,朝拜者眾多,因以設集市,集市旺興,故名灶興場”[2]243。石柱縣大歇區(qū)山王溝 “因有山王廟一座,故名山王溝”[2]10。光緒 《補輯石砫廳志》 藝文志亦有載“在山,故有寺,游者憩焉……癸巳夏旱,司馬王君禱于山,得雨。議建山神廟,卜吉于此”[17]。武隆縣火爐區(qū)山王廟“清代時此地修有山王廟,故名山王廟”[11]50。酉陽縣銀嶺公社山王廟“此村里原有座山王廟,故名山王廟”[13]174??梢娚缴裥叛鲈谏絽^(qū)是普遍存在的信仰。

(4)除對土地神、觀音神、山神的的信仰,民間還有對龍王 (神)、玉皇大帝等的信仰。在渝東南地名中共有14個地名包含了供奉龍王的寺廟,8個供奉玉皇大帝的玉皇廟 (殿)。如黔江區(qū)冊山公社龍神廟“清朝時,此山建有一座龍神廟,故稱龍神廟”[1]219。彭水縣太原公社龍神坳 “坳口過去有龍神廟”[4]51。石柱縣干柏公社龍王廟 “此處原有龍王廟一座,故名龍王廟”[2]15。光緒 《補輯石砫廳志》 藝文志中 《龍神廟碑記》 載:“龍為水族之靈,故能乘氣之升降合散,飛躍期間,沛膏澤,滋萬物。禮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皆曰龍神之靈出云為風雨,固昭昭也。自當有神以主之,即當與山林、川谷、丘陵之神并祭……永除旱魃之災”。又《禱雨文》 云:“廳境自六月朔,至今半月不雨。高田苗將枯槁,低田亦水漸涸竭……伏禱尊神上體天意,下恤民生。疾職一身,蘇我百姓。云合風息,大沛甘霖。俾旦暮間,一刻勃興。秋收日,百室大有。則民皆食神之德,職更叨神之光矣”[17],體現(xiàn)了龍神在在民間信仰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這一地區(qū)人民對龍神深深的信仰。石柱縣萬寶公社玉皇廟“此地從前修有一座玉皇廟,故名玉皇廟”[2]155。武隆縣東山公社玉皇殿 “以此地早年建有玉皇殿而得名”[2]100。

2.對前賢的信仰。以上皆為人們對自然神的信仰,除這些信仰之外,民間還存在很多對社會英雄人物或品德高尚或?qū)ι鐣兄卮笥绊懙娜宋锏男叛雠c崇拜。如川主廟代表了四川地區(qū)土著對川主李冰父子的信仰,同治 《增修酉陽直隸州總志》 記載:“川主廟,案川主秦蜀郡太守李公,冰也。李公治水淘灘作堰,功德在民。其子二郎復以神力佐公治孽龍,永無水害,故其廟祀最嚴……”[16]。在渝東南地名中有8個地名體現(xiàn)了當?shù)厝藢Υㄖ鞯男叛?。如黔江區(qū)城北公社川主廟 “此地曾有川主廟,故名川主廟” [1]16。光緒《黔江縣志》 亦載:“川主廟,《通志》 在縣都司署西偏,乾隆三十九年知縣翁若梅重修……按:川主,秦蜀郡太守李冰也,李公治水淘灘作堰,功德在民。其子二郎復以神力佐公制孽龍,川民祀之為主”[14]。彭水縣聯(lián)合公社廟對門 “從前住房對面有一川主廟,故稱廟對門” [4]125。酉陽縣苦竹公社川主廟 “此村有一座川主廟”[13]201。石柱縣燈盞公社廟上 “清康熙年間,此地修有川主廟一座,故名廟上”[2]21等,說明川主廟在川渝兩地分布廣泛,在距離川渝中心城市較遠的渝東南地區(qū)亦有較多的川主信仰存在。文廟是人們?yōu)榧o念孔子而修建的廟宇,有彭水縣漢葭鎮(zhèn)學壩 “明代為紀念孔子,在此修一文廟,內(nèi)設學校,故名學壩”[4]12。武隆縣桐梓公社文廟 “此地早年有文廟,故名文廟”。關 (主、帝)廟是供奉三國英雄人物關羽的寺廟。關羽在民間是英勇、忠信等的化身,在渝東南地區(qū)一區(qū)五縣中共有7個和關羽有關的地名,如黔江區(qū)石會公社關主臺“相傳,此土臺曾有關主廟,故名關主臺”[2]48。酉陽縣興隆公社廟堡上 “堡上建有關帝廟”[13]355。石柱縣王場公社關竹嶺“傳說此處原有關廟,廟后山嶺是一片竹林,故稱關竹嶺”[2]171等都體現(xiàn)了人們對關羽的信仰。梓潼廟是四川當?shù)毓┓铊麂竦乃聫R,在渝東南地區(qū)只有武隆縣有兩個地名提到了梓潼廟,一為武隆縣巷口區(qū)的梓潼磧“此地早年有梓潼廟一座,緊靠烏江邊的磧壩,故名梓潼磧”[11]10。一為武隆縣平橋公社的梓潼大隊“曾名五大隊。此地以早年修有一座梓潼廟而得名梓潼大隊”[11]221。

3.人們對美好愿望的信仰。寺廟多是人們祈福、寄托美好愿望的場所,所以在渝東南地名中也有很多廟宇是直接以人們的愿望而命名,這一類寺廟與其它數(shù)量較少的單獨一類的寺廟一起共有119個相關地名。如表達美好愿望的有黔江縣冊山公社興隆寺 “此山曾有一廟,名興隆寺,故名興隆寺”[1]219,石家河公社永興寺 “此地原有一廟,名永興寺”[2]170。在眾多寺廟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寺廟為武隆縣的萬壽宮寺廟。因1994年出版的《武隆縣志》 沒有對萬壽宮進行敘述,所以此處借鑒同治增修《酉陽直隸州總志》 敘述萬壽宮所蘊含的文化元素。據(jù)同治增修《酉陽直隸州總志》 卷十記載:“許真君廟,一名萬壽宮。晉書仙去之后,鄉(xiāng)人為立萬壽宮是也,宮名最古。案:真君,姓許氏,諱遜,字敬之。先世本汝南人。父肅,漢季避地于吳,以吳赤烏。二年生真君,君生而神靈束發(fā)……國朝嘉慶十九年江西撫臣奏敘真君靈應,請援四川川主李冰父子封之例。別加敕封,部議從之”[16]??芍?,萬壽宮是代表江西移民在渝地區(qū)的移民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今重慶保存完好的移民會館已經(jīng)不多,但通過對地名的研究仍然可以探知一二。如武隆縣廟埡公社廟埡場“早年在此埡口建有萬壽宮寺廟,后設集市,故名廟埡場”[2]211。其他有庵堂、寶光寺、保興寺、武陵山廟等100多個寺廟 (詳見表二)??傊?,渝東南地區(qū)寺廟種類豐富,民間信仰廣泛。

表二 渝東南地區(qū)不同名稱寺廟統(tǒng)計

三、渝東南信仰文化研究意義

據(jù)渝東南地區(qū)寺廟地名統(tǒng)計 (見表一)可知,渝東南地區(qū)除了不明確寺廟名稱的地名外,在其他明確寺廟名稱的地名中共包含有不同寺廟種類127種,說明其寺廟文化十分豐富,具有一定的意義與價值。

第一,豐富重慶市信仰(寺廟)文化。重慶市寺廟文化發(fā)展存在不平衡狀況,主要是在主城境內(nèi)的寺廟文化開發(fā)較好,但對區(qū)縣的寺廟文化保護開發(fā)不夠。尤其是對主流寺廟文化之外的寺廟文化沒有引起注意,忽視了民間信仰所產(chǎn)生的寺廟文化也是寺廟文化的一部分。地名寺廟文化的研究正好可以彌補重慶市寺廟文化研究的這一缺陷,補充重慶市寺廟文化研究的內(nèi)容,豐富重慶市寺廟文化,促進重慶市寺廟文化的發(fā)展。

第二,與正史資料互補,為信仰文化研究提供更加完備的資料。在渝東南各區(qū)縣的正史資料中所載祠廟數(shù)量較少,且所載祠廟多為城池周圍之廟宇或政府所建之廟宇。但所載祠廟亦存在較多地名所未能涵蓋的寺廟,與地名中所明確寫到的由民間老百姓自己修建的寺廟也多有不同。因此,將地方志與地名錄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研究并豐富渝東南信仰(寺廟)文化。

第三,可以研究歷史時期寺廟文化的變化。在地名的闡釋過程中,有很多地名在闡述寺廟地名時,敘述了寺廟修建的時間與毀滅的時間。這為我們研究渝東南寺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線索。

[1]重慶市黔江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黔江縣地名錄[Z].內(nèi)部資料,1983.

[2]重慶市石柱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石柱縣地名錄[Z].內(nèi)部資料,1986.

[3][清]王槐齡.建置志第五[A].補輯石柱廳志[Z].成都:巴蜀書社,1992.

[4]重慶市彭水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彭水縣地名錄[Z].內(nèi)部資料,1984.

[5]彭福榮等.重慶民族文化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6][唐]房玄齡.李特載記[A].晉書(卷一百二十)[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明]曹學佺.蜀中廣記(卷三十八)[A].四庫全書(地理類)[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文淵閣影印本.

[8][宋]樂 史.江南西道十八[A].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M].北京:中華書局,2000.

[9][清]王槐齡.風俗志[A].(道光)補輯石砫廳志(卷六)[Z].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10][清]王麟飛等.風俗志[A].同治增修酉陽直隸州總志(卷十九)[Z].成都:巴蜀書社,1991.

[11]重慶市武隆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武隆縣地名錄[Z].內(nèi)部資料,1985.

[12]重慶市秀山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秀山縣地名錄[Z].內(nèi)部資料,1983.

[13]重慶市酉陽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酉陽縣地名錄[Z].內(nèi)部資料,1984.

[14][清]張九章等.(光緒)黔江縣志(卷二)[Z].成都:巴蜀書社,1992.

[15][清]莊定域等.(光緒)彭水縣志(卷二)[Z].成都:巴蜀書社,1992

[16][清]王麟飛等.同治增修酉陽直隸州總志(卷十)[Z].成都:巴蜀書社,1992.

[17][清]王槐齡.藝文志中第十一[A].補輯石砫廳志[Z].成都:巴蜀書社,1992.

[18]柯 玲.中國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9]唐治澤.“重慶”得名新考[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

猜你喜歡
土地廟武隆縣東南地區(qū)
第18屆中國東南地區(qū)數(shù)學奧林匹克(高一)
第16屆中國東南地區(qū)數(shù)學奧林匹克
第17屆中國東南地區(qū)數(shù)學奧林匹克
高郵土地廟拆除風波
第15屆中國東南地區(qū)數(shù)學奧林匹克
武隆縣早熟糯玉米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民國時期北京內(nèi)城土地廟與地權(quán)的關系研究
土地廟聯(lián)趣
必須阻止悲劇重演
武隆縣野生食用菌資源調(diào)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