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海 (蘭州市第六十六中學 甘肅蘭州 730050)
《淮南子》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劉興海 (蘭州市第六十六中學 甘肅蘭州 730050)
《淮南子》與世推移,得出儒道的“無為”樂教觀。在參音樂本源的考察中,《淮南子》以“道”為本,由“道”而情,進而闡揚平和恬淡之情于王者之德與人倫之治的價值意義《淮南子》是中國著述史上唯一有相關(guān)系統(tǒng)的情感論的著作,其中有關(guān)音樂情感論的材料異常豐富。本文從音樂情感的產(chǎn)生、音樂情感的表現(xiàn)以及音樂情感的接受與審美等幾個方面闡述淮南子中的情感論音樂美學思想。有聲之樂;無聲之樂;審美;音樂;情感《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黃老之學的音樂美學代表作?!痘茨献印穼W術(shù)思想龐雜,主要以道家思想為主,中和了先秦儒家、法家等諸家思想,具有總結(jié)新歷史時期統(tǒng)治經(jīng)驗、構(gòu)造新體系的思想特點。
《淮南子》由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其門客編纂而成。劉安《淮南子》中有關(guān)音樂美學的論述,反映了古代道家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其音樂美學思想與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基本對立。劉向認為客觀事物是按其自身規(guī)律變化發(fā)展的,世界上不存在有意志的神來支配人類的命運,音樂應該如實地表達人民的思想感情。因此,劉安極力反對虛偽的為統(tǒng)治者歌功頌德的雅樂,同時也反對統(tǒng)治階級的享樂音樂。他認為推廣音樂應當兼顧人民的生活狀況。
概括來說,《淮南子》的思想中,音樂以有聲之樂和無聲之樂兩種形態(tài)出現(xiàn)?!痘茨献印返囊魳访缹W思想對于有聲和無聲之樂的推崇上似乎存在矛盾,一方面它和《老子》一樣認為“五音令人耳聾”,也和《莊子》一樣主雍“與道為一”,養(yǎng)生保性。“至樂無樂”,逍遙無為,將有聲之樂與無聲之樂對立,否定有聲之樂;另一方面,它又認為音樂可以“飾喜”,“宜樂”,可以“致和”,使“君臣以睦,父子以親”,這又肯定了有聲之樂。事實上,《淮南子》在否定和肯定有聲之樂的問題上存在著統(tǒng)一。
《淮南子》貫穿了天人相通的思想。有聲之樂屬于人,無聲之道屬于天?!痘茨献印ぬ煳挠枴分姓f“孔竅肢體皆通于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竅;天有四時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節(jié);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節(jié)。故舉事而不順天者,逆其生者也”“二陰一陽成氣二,二陽一陰成氣三,合氣而為音,合陰而為陽,合陽而為律,故曰五音六律,音自倍而為日,律自倍而為辰,故日十而辰十二”,“其以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白六十音以當一歲之日。故律歷之數(shù),天地之道也”。《淮南子》又比《呂氏春秋》更突出了有關(guān)宇宙圖式中數(shù)的意義,指出音樂與天道之間存在數(shù)的關(guān)系,認為音樂能上通九天,溝通天與人的聯(lián)系,而人來自于自然,與自然界和諧統(tǒng)一的思想是產(chǎn)生“律歷之數(shù),天地之道也”命題的基礎。從這一點上看《淮南子》的音樂美學思想也頗有些“天人合一”的意思,這與先前的思想充滿矛盾,而與董仲舒的思想不謀而合。
《淮南子》認為,一個事物的美與丑都是事物在客觀上具有的一種價值,人們并不能隨自己主觀的意愿而改變它。同時一個事物的美是否存在與判斷角度、前提有關(guān)。這種判斷往往帶有相對性?!痘茨献樱f山訓》曰“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美的事物與丑的事物都不是絕對的,既沒有純粹的美,也沒有純粹的丑?!痘茨献?秦族訓》又曰:“其美在調(diào),其失在權(quán)……這里的“調(diào)”,是指判斷音樂美丑的一個適當?shù)那疤岷蜆藴?,“?quán)”代表一種固定的審美標準,如果使用僵化不變的標準來判斷美丑,《淮南子》認為這是一種不恰當?shù)男袨椤?/p>
《淮南子》承認美的事物是客觀存在的,在總結(jié)前人認識的基礎上,比前人更為重視審美過程中審美主體的認知、理解的前提性條件。
首先,能否欣賞音樂取決于審美主體是否具有“師曠之耳”,是否“知音”?!短┳逵枴吩唬骸傲删叽?,而莫能聽者,無師曠之耳也……律雖具,必待耳而后聽?!?/p>
其次,音樂對審美主體的影響因主體的文化修養(yǎng)而異?!痘茨献印氛J為審美主體所具有文化背景的不同,決定審美的趣好、接受能力的不同。認為審美主體的認知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通過來自于音樂的學習和訓練提高的,也就是說“知音”是后天訓練出來的?!墩f山訓》曰:“欲學謳者,必先微羽樂風;欲美和者,必先始于《陽阿》《采菱》?!?/p>
《淮南子》對于如何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與表演的問題,提出了重要見解?!犊姺Q訓》中這樣講到,“文者所以接物也,情系于中,而欲發(fā)外者也。以文滅情則失情,以情滅文則失文,文情理通,則風麟極矣”“言至德之懷遠也……歌之修其音也,音之不足于其美者也,金石絲竹,肋而奏之,猶未足以至于極也……寧戚擊牛角而歌,桓公舉以大政雍門子以哭見,孟嘗君涕流沾纓。歌、哭,眾人之所能為也。一發(fā)聲,人人耳,感人心,情之至者也?!?/p>
《淮南子》的音樂美學思想以道家思想為基礎,融合儒家、陰陽家思想,成為西漢新道家思想的產(chǎn)物。《淮南子》推崇“道”,認為有聲之樂取于無聲之“道”,同時又肯定有聲之樂,繼承了《老子》《莊子》有關(guān)思想,既批判儒家而又接受儒家:同時又強調(diào)“律歷之數(shù),天地之道也”,突出宇宙圖式中數(shù)的意義,將音樂與天道之間的數(shù)相聯(lián)系,繼承了《呂氏春秋》中陰陽學派的思想??陀^事實上推祟“天人合一”,帶有濃厚的陰陽五行色彩,完成了道家思想與陰陽家思想的結(jié)合?!痘茨献印芳写砹藵h代新道家的音樂美學思想,對后世特別是對魏晉時期的音樂美學思想走向,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
1. 高曉榮.新時期大陸學界《淮南子》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2. 張靜亞.《淮南子》音樂美學思想研究述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3. 洪永穩(wěn).《淮南子》和《樂記》的“物感說”比較[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諸子論音樂》.劉藍.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3
5.孫璟娜.《淮南子》音樂美學思想的多角度辯證賞析[J].芒種;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