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爭偉
(西安思源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fā)展,人們的價值觀念在傳統(tǒng)價值觀基礎上發(fā)生了一些重大的改變,產生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追求競爭、平等、效率成為當今社會價值觀中重要的內容。如今,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群體中的優(yōu)秀分子,他們不僅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觀念,而且能夠沖破傳統(tǒng)封閉思想的束縛,與時俱進,樹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價值觀念,更加關注自身發(fā)展及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形成,強化了使命感、競爭意識及個性需求,期望在走出校園后能在社會大舞臺中立于不敗之地。但是,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對大學生以往的價值觀提出了挑戰(zhàn),并產生了一些不容樂觀的消極影響,目前大學生義利觀教育的現(xiàn)狀不容忽視。
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完善,全球化步伐不斷向前邁進,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西方社會思潮對我們傳統(tǒng)義利觀的沖擊和挑戰(zhàn),這些與我們倡導的集體主義價值導向完全相反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已經成為建立和諧高校校園的巨大隱患和障礙,大學生中出現(xiàn)了否定傳統(tǒng)價值觀和盲目崇拜西方價值觀的傾向。由于他們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大學生在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傳統(tǒng)價值與西方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中徘徊困惑,游弋在多元的道德選擇中迷失了自我正確的義利觀?!吧鐣髁x義利觀是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1]。片面地強調哪一個方面都是不正確的。有些人認為實現(xiàn)自我價值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標,自身價值評判標準就是更看重個人利益,把個人的一切凌駕與他人、社會、國家之上;有的人對待物質利益并非以正確的態(tài)度,而是單純地無節(jié)制地追求物質享樂,忘記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人生目標價值觀念的發(fā)展;還有人認為人生的價值追求就是對金錢的追逐,人生的目的在于無止境的金錢貪求,一切東西都能成為商品,信譽、平等、無私等這些良好的道德情操在金錢面前完全失去的正確的導向,甚至視而不見。大學生在多元化價值觀的充斥下,往往陷入困惑當中,沒有形成正確的義利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道德生活有了很大變化,大學生由于思想更為開放和自由,其道德評價顯得更為寬容。如對待考試作弊、未婚同居、校園暴力及一些不文明,甚至違法行為的看法和態(tài)度不像過去那樣激烈和堅定。這在無形中減少了對大學生行為的約束,使他們有了更多的行動自由。今天的大學生他們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們關心時事,關心經濟政策;關心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如在升學選擇專業(yè)時很少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潛質,而是一味追求熱門,追求社會地位高,能最快帶來物質利益的專業(yè),講實效重現(xiàn)實,其價值觀具有鮮明的實用色彩,在他們眼中,缺乏物質利益的支持,任何社會所需要的高尚情操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在這種價值觀的支配下,浮躁情緒、犯罪傾向、道德失范、誠信缺失、見利忘義、假公濟私等消極丑惡現(xiàn)象容易出現(xiàn)。
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的科學選擇,是中國人民擺脫貧窮,走向富裕繁榮的必由之路。與此同時,人們的精神世界、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也發(fā)生著變化。這些恰恰對青年的影響尤為明顯。市場經濟運行中所衍生的某些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義利觀的確立產生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
回顧我國教育中的某些忽略關節(jié),以往的重理輕文、重學歷輕素質、重外表輕心靈的傾向在商品經濟全面推進之時,教育缺乏力度。初中、高中時期的思想教育迫于升學壓力被忽視,進入校園后原本可以進行彌補,又在就業(yè)壓力的重挫下,使得教育預期的效果變得很小。不但如此,忽視教育規(guī)律與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有機結合,價值觀教育的滯后在某種程度上也導致了青年向直接利益的傾斜,價值觀教育的手段、方法的局限亦使之收效甚微,使近年來大學生義利觀教育難以形成正確有力的導向。
父母是人生旅途第一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一定意義上,子女如同反應父母道德水平的一面鏡子。溺愛是中國家庭在教育子女上的一個通病,為了下一代不再受苦,部分家長不遺余力地為孩子提供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不惜縱容孩子的貪婪、霸道、自私、吝嗇等畸形的行為表現(xiàn)[2]。使孩子長大后不會與人友好相處,家庭教育帶有明顯的功利性,久而久之,形成了自私、偏執(zhí)的性格特點,這樣的家庭教育怎能指望孩子長大后會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要教育學生明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需倡導集體主義”[3]。集體主義的最高原則是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它強調個人的犧牲和奉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后,它仍然是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基礎,這同傳統(tǒng)的集體主義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相同的。另外,市場經濟作為一種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運行機制和經濟體制,它不僅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結合在一起,而且還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結合在一起。
在保證社會整體利益的前提下爭取和實現(xiàn)個人利益?!罢嬲鸟R克思主義者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我們從來不忌諱言利,而且要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4]。要在整體利益的前提下爭取和實現(xiàn)個利益,利要合理合法,社會主義義利觀主張取利要合義,義利要統(tǒng)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義利觀,要注意反對重利輕義和見利忘義的錯誤傾向,要引導他們合理合法地取利。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教育者除抓好馬列主義基礎理論課和德育課以外,還可以經常舉辦讀書討論、專題演講會、報告會、實習鍛煉等多種生動活潑的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對大學生進行義利觀教育。比如邀請先進集體、模范人物對大學生進行現(xiàn)身說法,尤其用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對其進行宣傳教育,讓他們學有榜樣。另外,還應該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義利觀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會處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關系的有效途徑。要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培養(yǎng)他們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品質,切實做到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尤其要注重在勤工儉學、擇業(y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等實踐環(huán)節(jié)對他們進行教育與引導、使他們在實踐中鍛煉毅力、增長才干、奉獻社會。同時在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能力的過程中,要尊重大學生對正當利益的追求與滿足,要使青年懂得,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競爭求生存,以競爭求發(fā)展的客觀現(xiàn)實。我們既要鼓勵積極參與競爭,又要堅決反對損人利己的不正當競爭;既要提倡優(yōu)勝劣汰,又要強調互助合作,提倡合法性和道德觀念的義利觀。
理論上要堅持把黨的領導和民主法制,實踐上堅持理論灌輸與實際相結合。結合新形勢下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強教育,注意激發(fā)和保護他們的愛國熱情,幫助他們歷史地、辯證地、全面地認識社會現(xiàn)象。認真把握大學生的政治方向、思想認識、心理素質和實際生活等不同層面的問題。通過營造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圍,引導青年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實踐活動,以有理有據的說服勸導,來提高廣大青年的文明素質,還可以集中建設一些規(guī)模較大且有影響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及時與青年溝通,把握它們的思想導向,有效開展思想教育活動。
[1]中宣部教育局.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問答[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26-27.
[2]紀天新,胡衛(wèi)東.義利觀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
[3]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75.
[4]方化.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的義利觀教育[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