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
(中共喀什地委黨校 新疆 喀什市 844000)
喀什、和田、克州少數民族占三地州總人口的93.7%,維吾爾族集中程度在新疆最高,這使黨在南疆三地州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具有顯著的民族性特點,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qū),伊斯蘭教傳播歷史甚久,絕大多數少數民族群眾都信仰伊斯蘭教。南疆三地州的歷史與現實表明,三地州的宗教問題往往與民族問題、國際問題、邊疆問題、貧困問題互相交織,具有長期性、民族性、群眾性、國際性、復雜性的特點。在南疆三地州宗教工作就是群眾工作,而且是特殊的群眾工作,處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南疆三地州必須緊緊圍繞這個新定位新要求,分析新形勢下南疆三地州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特點,不斷提高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南疆三地州人口分布具有顯著的民族性特點,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為當地的主要世居民族。僅據喀什1949年統(tǒng)計,喀什地區(qū)總人口為1516690人。其中維吾爾族1472615人,占總人口的97.10%,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喀什地區(qū)總397.9萬人口中,漢族人口318281人,占總人口的8%,各少數民族人口3661040人,占總人口的92%。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511人,增長了2.09%;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567097人,增長了18.33%。和田地區(qū)總人口201.44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6.3%、漢族占3.5%、其他民族占0.2%??酥萑菘側丝?39849人,其中柯爾克孜族147955人、維吾爾族345112人、漢族39680人、塔吉克族5526人、回、烏孜別克、哈薩克等其他民族1576人,漢族占7.35%,其他民族92.65%,建國60多年來,黨在南疆三地州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少數民族占絕對多數這個特點沒有變。
從60多年的歷史看,解放前在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時期,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導致各民族間不和睦,甚至仇視,不僅民漢之間不和睦,各少數民族之間也是如此,因此處理好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相當重要的,它直接決定著其他方面的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在新中國,民族壓迫制度已經廢除,各民族間的關系原則上已成為《共同綱領》規(guī)定的平等、團結、互助的關系。但是,少數民族要經過一個長時間,通過他們親身感受的事實,才能真正認識到我國民族關系的這種歷史性的轉變,消除歷史原因造成的同漢族的隔閡。這就需黨、人民政府、人民解放軍以區(qū)別于任何剝削階級的全新的態(tài)度,去接近少數民族,為他們辦實事,謀利益,才能逐漸疏通民族關系,消除民族隔閡,加強民族團結。
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聚居的區(qū)域社會轉型產生大量的復雜民族、宗教問題對執(zhí)政能力提出考驗。少數民族聚居的區(qū)域社會處于轉型時期,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同時,失業(yè)問題也相應出現。于是,相對貧困現象也將日益突出,由此而產生的社會公平與公正問題,不滿情緒會逐步增長。當這種社會不公和不滿情緒再滲透著大量的復雜的宗教和民族問題等因素時,就容易產生新的民族問題,對社會穩(wěn)定產生巨大的影響。
南疆三地州絕大多數民族群眾信仰伊斯蘭教,宗教的教義、儀規(guī)制約和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伊斯蘭教深深影響到民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影響群眾,影響社會。
特別是三地州的一些農村人口構成中幾乎100%為維吾爾族,宗教氛圍十分濃厚。由于伊斯蘭教是一種囊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各方面內容的宗教,具有兩世(今世、來世)兼顧、教俗合一的特色。它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信仰,實際上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正是因為伊斯蘭教使宗教文化世俗化,使世俗文化神圣化,所以,它有著強烈的社會文化功能,伊斯蘭教必然對信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深刻的影響,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后,宗教中的有些內容就成為了民族文化的內容。這樣,宗教就與民族聯系起來,宗教感情就與民族感情交織在一起,宗教對民族的發(fā)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宗教對民族發(fā)展的影響具有積極和消極的二重性特征。從積極方面來說,某一個民族的共同宗教信仰有益于增強該民族成員的認同感,有利于促進該民族內部的團結,增強民族的內聚力。特別是在遭到外來的民族壓迫和宗教壓迫時,對宗教信仰的捍衛(wèi)實際上就是對民族利益的維護。另外,以宗教形式反映和保存下來的民族的宗教文化中的精華,是該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對發(fā)揚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是起到積極作用的。從消極方面來說,一個民族所處的傳統(tǒng)宗教的氛圍越濃重,一般來說該民族經濟社會發(fā)展就比較緩慢。另外,有些民族或某一民族內部如果不能使自己的宗教或教派比較快地適應現代社會,仍然固守傳統(tǒng)陳舊的東西,甚至將宗教信仰等同于民族本身,在這種情況下,宗教信仰的極端化往往會導致該民族一些成員的狹隘性和盲目的排外性。尤其是以宗教信仰作為標志用來處理社會多方面的關系,對這些民族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甚至還會導致教派之間和民族之間的沖突。加之“三股勢力”利用宗教蒙蔽、煽動群眾制造了一系列動亂、騷亂和暴力恐怖活動,對三地州乃至全疆的民族關系和社會穩(wěn)定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當前南疆三地州民族宗教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利用民族、宗教問題進行的分裂破壞活動加劇?!叭蓜萘Α鼻Х桨儆嬂冒l(fā)生在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糾紛挑撥民族關系,煽動民族仇恨,制造民族沖突,破壞喀什團結穩(wěn)定的大局??κ病?·30”、“7·31”、葉城“2·28”暴力恐怖案件和田“6·26”劫機案件再一次證明境內外“三股勢力”打著宗教旗號,披著宗教外衣,宣傳宗教極端思想,利用宗教進行分裂破壞活動的真實面目。二是非法宗教活動屢禁不止,宗教極端思想危害凸顯。長期以來,三地州非法宗教活動一直呈上升勢頭。這些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者不直接參與暴恐活動,卻是催生民族分裂組織和暴力恐怖團伙的幕后推手,社會危害尤為嚴重。三是朝覲熱難以降溫,部分信教群眾朝覲愿望強烈,制止零散朝覲形勢依然嚴峻。隨著信教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部分信教群眾參加朝覲的愿望十分強烈,如不能通過政府有效疏導,零散朝覲引發(fā)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將更加突出。四是朝覲歸來人員的宗教意識更加濃厚。將沙特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不良習俗帶回國內,“成群結隊”互聊,鼓動宗教狂熱等。五是受國際環(huán)境和各種影響,宗教氛圍濃厚。農村信教青年增多,婦女戴面紗、穿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服飾,年輕人留大胡子的現象增多,有的婦女還強迫或勸導女兒甚至孫女也穿同樣服飾;一些信教婦女以刺繡、聚餐等方式聚集在一起進行非法教經學經;一些地方“瓦哈比”觀念對民眾習慣等社會事務的滲透和影響比較嚴重;部分戶籍在本地,但在省外、區(qū)外從事商業(yè)活動人員思想復雜,極有可能被“三股勢力”拉攏滲透。六是部分干部對宗教管理重視不夠,存在著“不愿管、不敢管、不會管”的問題。隨著互聯網技術、手機多媒體卡的發(fā)展,給宗教傳播提供了便利,宗教傳播范圍不斷擴大,這些對宗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部分農村干部不能正確區(qū)分宗教活動和風俗習慣,宗教的管理和社會管控脫節(jié),有的地方對清真寺內的活動進行了有效管理,對寺外的活動卻不善管、不愿管、不敢管,沒有采取有效管控;對登記在冊的宗教教職人員管理措施到位,對宗教教職人員以外的(如:“有一定宗教知識的非宗教教職人員”等)卻疏于管理,甚至放棄管理;對正常的宗教活動監(jiān)督和管理多,對非法宗教活動不善管。在基層個別地方對宗教管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部分黨政干部不了解黨的宗教政策,不懂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愿管不會管,敢管不會管”,甚至回避不管的問題。
南疆三地州的宗教具有一定的群眾性,它同民族問題交織在一起,還受到某些階級斗爭和國際復雜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宗教問題上能否處理得當,對于地區(qū)安定和民族團結,對于有效抵制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全面做好黨的宗教工作,基本功在于提高黨的群眾工作能力,而黨的群眾工作能力,也是最基本的執(zhí)政能力。
一是應本著“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工作原則,進一步抓好宗教場所規(guī)章制的落實。鄉(xiāng)村兩級要強化宗教管理工作,切實把宗教置于農村基層組織的管理之下,把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允許的范圍,要求黨員干部不得信教和參加任何宗教活動,對不信教的群眾必須予以保護,以淡化宗教氛圍,對正常宗教活動,利用法律保護。加大打擊非法宗教活動的力度,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堅決制止和打擊非法宗教活動,查禁非法宣傳品,打擊一切唆使、誘騙青少年參加宗教活動的行為,堅決遏制宗教升溫的勢頭,并采取“回頭看”等措施,進一步加強綜合治理,更加有效地抵御境內外“三股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的圖謀,確保社會穩(wěn)定。
二是加強人員管理。著力建設好兩支隊伍,首先抓好宗教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宗教工作者的政策水平和依法管理水平,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宗教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建立起一支能征善戰(zhàn)、敢管善管的隊伍。其次抓好宗教人士隊伍建設。爭取、團結和教育宗教界人士,是黨對宗教的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執(zhí)行黨的宗教政策的極及其重要的前提條件?,F有的宗教職業(yè)人員的出身、經歷、信仰和思想政治情況各不相同,但是總的說來,其中絕大多數是愛國的、守法的和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宗教職業(yè)人員中的許多人,不但同信教群眾在精神上有密切的聯系,對群眾的精神生活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而且還在履行宗教職務的形式下,進行著許多服務性勞動和社會公益方面的工作。因此,對于各種宗教職業(yè)人員,一定要予以應有的重視,團結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進步。必須堅持不懈地和耐心地對他們進行愛國守法、擁護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必須妥善地安置宗教職業(yè)人員的生活,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必須在各種宗教中培養(yǎng)一大批熱愛祖國,接受黨和政府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又有宗教學識,并能聯系信教群眾的代表人物。通過培訓和外出學習,提高他們的法制觀念、國家意識、宗教學識、管理能力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通過充實調整等辦法合理配備宗教活動場所負責人,確實構建好宗教團體管理班子;通過經常性談心談話,引導宗教人士提高自身素養(yǎng),承擔責任,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三是要大張旗鼓地在各清真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宗教對我滲透,與我爭奪群眾,是民族分裂勢力的慣用手法,控制一座清真寺就等于控制了共產黨的一片區(qū)域。一切宗教活動場所,都在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行政領導之下,由宗教組織和宗教職業(yè)人員負責管理。對于宗教活動的時間、規(guī)模和次數,宗教組織應當加以安排,避免防礙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和工作秩序。任何人都不應當到宗教場所進行無神論的宣傳,或者在信教群眾中發(fā)動有神還是無神的辯論;但是任何宗教組織和教徒也不應當在宗教活動場所以外布道、傳教,宣傳有神論,或者散發(fā)宗教傳單,和其他未經政府主管部門批準出版發(fā)行的宗教書刊。國家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但首先是一個愛國者,這是共產黨人和宗教信仰者團結合作的政治基礎。熱愛祖國,是做一個好的宗教徒的前提,一個不愛國的人,決不可能真正愛教。因此,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在各宗教活動場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求每個信教群眾作為中國公民,首先必須愛國,始終堅持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增強愛國主義信念,引導他們依法開展宗教活動,反對動亂、反對民族分裂,確保宗教領域的和諧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