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荊柳
(廣西省柳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針推科,柳州 545001)
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筆者在本院門診運用單純背部拔罐治療感冒后久咳不愈89例,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筆者在本院門診運用單純背部拔罐治療感冒后久咳不愈89例,其中男39例,女60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72歲,平均年齡45.8歲;病程最短12天,最長5個月,平均病程3.6個月。主要癥狀為干咳少痰,晝輕夜重。追問病史,都曾有感冒病史,血常規(guī)及胸部X線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1.2 治療方法 取穴: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操作:病人取俯臥位,露出背部皮膚。操作以閃火法,將火罐拔于背部大椎、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使火罐吸拔留置于施術部位,視其體形胖瘦,選用相應大小的火罐,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1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2.1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制定療效評定標準。痊愈:治療后咳嗽及臨床體征消失;有效:咳嗽明顯減輕,相應體征好轉;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2.2 臨床療效 89例感冒后久咳不愈患者中,痊愈79例,占
88.8 %;有效9例,占10.1%;無效1例,占1.1%;總有效88例,總有效率為98.9%。
2.3 典型案例 患者,女,45歲,于2011年9月19日就診。主訴:干咳月余。病史:一個多月前因感冒后自行在藥店購買感冒藥 (具體藥名不詳),服用后感冒癥狀好轉,但遺留咳嗽癥狀至今,干咳少痰,晝輕夜重,眠差,納差,血常規(guī)及胸部X線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治療:病人取俯臥位,裸露脊背部,取大椎、肺俞、心俞、膽俞、脾俞、胃俞,采用閃火法,留罐15分鐘,當晚癥狀明顯減輕,眠安。第二天覺食欲增加。1個療程后干咳癥狀消失,停止治療。半個月及2個月后電話回訪,患者一切正常。
感冒后久咳屬中醫(yī)“咳嗽”范疇,是指外感表證消失,后遺咳嗽癥狀,多為干咳,或伴咳少量白或黃色粘痰、咽癢等,數(shù)日甚至數(shù)月不愈?!端貑枴た日摗吩?“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逼浠静C為氣機紊亂,肺氣上逆,發(fā)而為咳;病位在肺,病久累及脾腎。治法以祛邪扶正,宣肺止咳為主。而拔罐療法可以開泄腠理,祛邪扶正,疏通經(jīng)絡,調整氣血。根據(jù)《素問·咳論》:“治藏 (臟)者治其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治病必求于本”,張從正說“先論攻其邪氣,邪去而元氣自復也”等論述,故選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jīng)相應背俞穴,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大椎穴是手足三陽經(jīng)與督脈交會穴,而背部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為五臟六腑的背俞穴,是臟腑氣血輸注于背部的部位所在,故通過在督脈及膀胱經(jīng)穴行拔罐治療,既可以疏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又可以充分激發(fā)、調整臟腑的功能活動,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調暢氣機,平衡臟腑,從而達到治愈本病之目的。
本研究中89例感冒后久咳不愈患者中,痊愈79例,占88.8%;有效9例,占10.1%;無效1例,占1.1%;總有效88例,總有效率為98.9%。充分說明了拔罐療法對感冒后久咳不愈具有相當好的臨床療效,操作方便,價格便宜,尤其值得在基層醫(yī)院中推廣。
綜上所述,拔罐療法屬于非藥物療法之一,屬中醫(yī)綠色療法,拔罐療法具有雙向的良性調節(jié)作用。而且拔罐療法具有操作簡單、刺激持久、痛苦小、療程短、效果好,且無不良反應等特點,是真正的臨床便驗之術。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