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文豪
(甘肅省臨洮縣紅旗鄉(xiāng)紅旗小學)
“段”,是篇的組成部分,是文章的最基本的結構單位。它是連句的結果,也是篇的雛形與基礎?!岸巍鄙线B詞句,下連篇章,把眾多字、詞、句所表現的材料,圍繞著一個中心,構成了一個單位,負擔著表現文章中心的部分任務。必須從三年級開始,扎扎實實地訓練,因為三年級是連接高低年級的紐帶,它既要鞏固低年級字、詞、句的教學成果,又要為高年級加強篇的教學打下基礎。所以,我們在三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應該重視“段”的教學。
先讓學生理解自然段里的每個句子,每個句群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思考,概括出大意。如在語文《周總理的睡衣》中,第一段,先讓學生看一看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讓學生一句一句讀下去。由句子想到描寫的事物,理解所表達的內容,從而弄清第一段是寫鄧媽的年齡;第二句,寫鄧媽媽補睡衣的神態(tài);第三句寫睡衣;第四、五句寫鄧媽媽補睡衣的熟練動作和認真態(tài)度。經過比較和課后提示,找出三、四句是重點。從睡衣已經有個幾個補丁說明睡衣已經補過好多次,還沒有換新的;再從下一句一個“又”字和“熟練”的動作,聯系鄧媽媽的年齡,反映出鄧媽媽和周總理一貫保持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作風。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段”的教學中,應抓好詞句的聯系,并在詞句聯系中注意對事物有一個比較完善、正確的認識,這是“段”的訓練的基礎。
有些文章段落的中心思想,通常寫在一個能高度概括中心的意思的句子里,這個句子,我們把它叫做中心句。中心句在自然段的位置有三種情況。
它概括了本段的中心內容,規(guī)定了本段的敘述范圍。它與其它句子的關系是總述與分述的關系。因此,把這樣的中心句又叫總起句。如第五冊《大雪山》一課第三段中,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接著用了四個具體的實物寫戰(zhàn)士把“毯子”“油布”“枯草”和“羊皮”都當作御寒衣物的感人場面,以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使句子之間緊密聯系起來。
它歸納全段之意,起著總結全段中心意思的作用,這樣的中心句子又稱總結句。如第五冊《爬山虎的腳》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就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綠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這最后一句就是本段的中心。由具體到概括。
中心句在這里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例如,第五冊《南京長江大橋》第一自然段共有7句話,其中第三句“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鼻耙环志潼c明觀看大橋的天氣,后一句總寫大橋的壯麗。對以上有中心句段的教學,首先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把握本段內容,認識“段”的結構以及句與句之間的層次關系。有中心句的自然段,句子之間的關系是總分關系,除此之外還有因果、并列、遞進、轉折等層次關系。教師在鉆研教材時,要善于通過句子之間的關系來分析段的結構形式以抓住“段”的中心意思。
在自然段的教學進行一個階段后,教師可根據教材安排,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意義段的教學。通過意義段的教學,初步教給學生連段成篇的知識。初步培養(yǎng)學生搞清楚一篇文章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懂得文章是怎樣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為四年級進行篇章訓練做好良好的鋪墊。
指導學生按意義段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材第一次在《李時珍》一課后,提出分段的要求,根據提供的段意分段。這是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段的最基本方法。教學時,先讓學生讀懂課文,弄清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自然段是意思明白后,再和課后所提示的三段段意進行比較,把意思相近的,關系密切的自然段劃為一起,這樣把課文的5個自然段劃分了3個段落。分段后,還要指示學生明確課文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重點寫了什么,段落之間又有什么關系。這樣給學生一個分段的初步接觸,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在此之后,轉入三年級第二學期的閱讀教學,除繼續(xù)進行自然段的訓練外,還要運用各種訓練形式和方法,由淺入深地加強意義段的教學。形式可為:教師做分段示范;按課后提出的問題分段;根據段意分段;編寫結構提綱分段等。分段的方法可采取以下幾種:按事情發(fā)生順序分段,如《黃繼光》;按時間順序分段,如《大海的歌》;按空間方位順序分段,如《小交通員》;按事物的性質和特點分段;按總分關系分段,如《課間十分鐘》;按問題分段(說明文);按參觀訪問的順序分段,如《參觀人民大會堂》。除此以外,還要教給學生歸納段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為概括法。就是對文章段落仔細反復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話把段意概括出來;取主法,同時有幾個自然段,其中有的自然段體現本大段的主要意思,那么就以本段的意思為段意。對一個自然段的段意,就應該找出最能體現本段中心意思的句子作段意;縮句法,對重點不明顯的段落,若把有關句子都寫入段意又嫌太長,便可采取縮句法,將段落的文字加以壓縮,提煉成大意;連詞法,有的課文各段都有一些關鍵詞語,如能找出這些關鍵詞語并將其串聯,也可表達段落大意;摘句法,這是對有的課文段落中有總起句、過渡句、小結句,這些句子往往統(tǒng)率全段大意,把這些句子摘錄下來,就是很好的段意。
通過以上分段和歸納段意方法的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初步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后,由教師指導學生分段,逐步過渡到學生獨立分段。教師要在不同類型的教材中安排不同的訓練內容和要求:一類課文,重點教方法、學技能;二類課文,點方法,練基本功;三類課文,用方法。初步養(yǎng)成習慣。
總之,過渡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是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教學一定要在過渡年級的教學中,加強“段”的訓練。